懲罰是否對學生有用,是不是都可以懲罰,怎麼管理學生?

2020-09-05 小馮談教育

前言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常常忘記品德,首先是人們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偉大的異物感,只有當他能在生活實踐中的每一步中得到生動體現時,才能成為人的行為準則。在培養未來的一代人時,我們應當首先在個人領域,及在青年人靠良心的驅使而產生並得到控制的相互關係領域,培養最純潔最富有人道主義的情感。

在我們的學習生涯中,我們對教師的接觸密不可分。學生和教師的結束再學習一段,甚至可以說比和父母的接觸時間都多。每天有八個小時到九個小時,我們是要待在學校中度過的。就是是我們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燈。他們是在用他們的青春來為自己的祖國培養未來的接班人。我們跟老師接觸的多,難免會犯一些錯誤。懲罰是避免不了的,但是有的教師把握不好懲罰的度。很簡單,直接用體罰或者一些動手,以及暴力的方式來懲罰學生,這種懲罰的方式我個人並不是很提倡,在法律當中也有明確的禁止以及教師行為規範當中。那麼懲罰真的對學生有用嗎?還是體罰真的會帶給學生什麼,真的會在她的學習生活中對他有一定的幫助。很多人在學習中都會被老師懲罰以及體罰過,甚至被打過,很多人都一樣。我小時候就被老師教育過,以及被斥責過。這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這在當年是很正常的事情。老師經常抱怨現在的學生打不得罵不得,只能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老師們也經常說現在的學生特別金貴。但是事實真的這樣嗎?

老師們真的不能懲罰學生嗎?

  • 第一點:把握好教育的方式

能否把學生教好,能否把學生的形象樹立好,能否把學生的三觀處理好,是作為教師的主要職責以及密不可分的任務。教師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職業。他的職業定位是非常高尚的,他教書育人。教的是古之聖賢書,育的是未來祖國的接班人,是他一手培養出去的。每一個學生都像老師的第二個孩子,甚至有的老師犧牲陪自己家人的時間來教育孩子。那麼,教育是怎麼教育,難道只是單純的教他們認字?教育分為很多種。讓他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也算是一種教育。而學生就像一顆正在成長的小樹。樹是必須得修的,學生也是必須得交的。學生有很多次做了過分的事情,教師也必須幫他改正,改正的過程無非是特別痛苦的,但是作為教師責無旁貸,改正你是他的責任。對於教師來說教育學生非常正常,但是一定要把握好教育學生的方式。一旦方式有一些簡單粗暴,很有可能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學生非常年輕,年輕氣傲。而作為教師,你更應該把握好這種處理的方式。讓她能夠真正接受你的教育,讓她真正能夠改變自己。

  • 第二點:注意教育的尺度

事實上有非常多的家長都會跟老師說過,沒事兒我的孩子隨便打打壞了算我的。有非常多的家長真的會這麼跟老師說,但是老師真的不敢打。每一個家裡有一個或兩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肉,都恨不得把最好的教育資源傾斜給他,怎麼可能被打。家長有的時候恨鐵不成鋼打兩下老師也敢這麼打嗎?說實話,老師身上的道德是非常重要的。而老師也站在社會上的道德制高點,很容易被道德綁架。有非常多老師被道德綁架的例子,當然這些例子也非常的真實。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們都不希望老師能夠站在是社會的道德最高點被道德綁架。但是由於他從事的事業的原因就是這一個事業無疑是非常高尚的,所以他不得不站在社會的道德最高點。他的一言一行不僅僅代表他自己,他代表的是教師行業,是整個行業,有的時候老師真的沒有辦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老師也是人,老師也有七情六慾,老師也會生氣。而有的學生是真的氣人。老師沒有辦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狠心的去體罰了學生去毆打學生。反而,因為教育學生被停職,這些人比比皆是。所以教育要注意尺度,不應該尺度太大。要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是老師的必修課。

如何正確的管理學生?

  • 觀點一:良好的關係

首先教師和學生不應該處在一個對立的關係。他們應該處在一個非常和平以及朋友的關係。與朋友相處會更方便了解他。不應該站立在教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應該戰力在他們的角度認為他們應該幹什麼,他們需要怎麼樣的教育他們需要怎麼樣的相處模式,他們需要怎麼樣的管理模式,這都是作為一個教師應該考慮的事情。這也是作為一個人民教師必須考慮的事情,因為你的職責就是教育好學生。


  • 觀點二:正確的引導

作為老師,一旦學生犯錯誤,我們不應該以暴力的手段去改正他的錯誤,讓他認識到錯誤,我們應該正確的引導是他自己真正意識到錯誤的嚴重性,以及認識到犯錯誤的後果。只有讓他自己認識到自己犯的錯誤,以及要接受的懲罰或者犯錯誤將承擔的後果,才能從根本上杜絕他的錯誤,從本質上解決他要犯錯誤的行為。這才是一個老師真正幹的事情。教育他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而不是用暴力的手段治標不治本。

總結:作為一個普通人,一旦進入教師這個行業,那麼自己就像謹記自己代表的不將是自己,自己代表的將是整個教師的行業,你的一言一行代表就是而不僅僅是你自己。因為教師的工作性質。他就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呢。對於學生犯的錯我們就是必須管。也必須管理的過來。孩子犯錯一定要注重引導,不應該使用剛猛的手段來強行把強制掰直。孩子不是彈簧,孩子是非牛頓流體,你硬他更硬,你若它就軟了。一定要注重自己的方式,一定要注重自己處理事的尺度。

相關焦點

  • 「連坐懲罰」會對學生造成怎樣的傷害?
    當老師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我覺得老師並沒有真正的去考慮到這樣的「連坐懲罰」是錯誤的決定。古代的「連坐制度」能夠實行,是因為他們是一家人或者是一個真正的有利益相關的團體,連坐可以起到互相監督的作用,人都是自私的,怕別人牽連到自己,所以為了自己會阻止別人傷害到自己的利益。
  • 學生上課交頭接耳被喝令互擰臉蛋——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沒有懲罰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但是,懲罰要有原則、要適度,不能假懲罰之名行體罰之實。日前,一位網友反映:課堂教學中,教師發現兩學生交頭接耳,便喝令學生停止說話,並令兩學生相互擰臉蛋以示懲戒,下課後,學生以教師體罰學生為由前往教務處申訴,教師解釋「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 教師的腰板可以挺直,有明令中小學生違規可以懲罰,家長:支持
    近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其中首次提出了教師的懲罰權,具體提到教師懲罰學生的方式。1、 口頭批評學生,當學生犯錯,教師有口頭批評學生的權利。2、 額外加作業懲罰,學生犯錯,可以要求學生額外做多作業,例如要求學生背誦經典名篇,達到懲罰和學習的目的。
  • 學生違反了《小學生守則》的規定,老師可以採取哪些個懲罰措施?
    都是籠統的概括性的條文,也沒有規定學生觸犯了這些條文,具體可以採取什麼樣的懲罰措施。對於老師來講,學生違反了小學生守則,教師沒有什麼懲罰措施,也沒有權利採取懲罰措施。如果採取了懲罰措施,老師就要收到處分甚至失業了!所以只能教育!比如說小學生違反了《小學生守則》第八條: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人有禮貌,不罵人,不打架。首先,學生犯了錯誤,教師要以表揚為主。去想方設法找學生身上的優點。聽起來非常可笑吧,但是作為老師你是沒辦法!
  • 布娃娃影響獎學金:懲罰手段不能亂用
    (10月26日《內蒙古晨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學生宿舍的確是應該保持衛生整潔,對於做得不好的學生進行批評,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將宿舍床上放布娃娃與獎學金掛鈎,則顯得過分了,其實質是缺乏「規則意識」,有權力潔癖的嫌疑。
  • 【閱讀】規訓與懲罰
    我們的手機、定位、電話號等等在不同場合、不同時間段被記錄著,難怪現在都說網絡社會越發達,使用網絡的人就越沒有隱私。這個通俗的說法用福柯的核心思想來解釋也是可以的。要真正地弄清楚福柯的這個核心思想,我們必須要對書中的一些核心概念進行了解。下面我們主要來看三個核心概念,一是懲罰;二是規訓;三是全景敞視。
  • 星孩適用懲罰嗎?懲罰有方法,教育才有效
    ,那麼對於以下這些情況應該不會陌生:孩子說髒話被父母嚴厲斥責之後就很少說髒話了;學生忘記帶作業被老師批評之後就記住每天要檢查是否帶作業了。家長就因此通過懲罰的方式告誡孩子不能這樣做,那麼懲罰對於自閉症兒童有用嗎?懲罰性教育對於一些孩子的教育是有用的,它可以讓孩子意識到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自己和物品負責等。但是這種教育對於自閉症兒童來說卻不一定適用。因為對於自閉症者而言,他們有時的故意破壞、觸犯社交規則,很大部分原因在於他們不明白社交規則。
  • 教師起草「學生教育懲戒法」 推出服務式懲罰等
    而體罰是對學生直接施以肉體痛苦,或是用言辭傷害學生自尊侮辱學生人格的侵權行為。  方春明說,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正常的教育,他和李衛鋒老師起草此法案,也是為了喚起社會對「教育懲戒」的關注,希望人大代表提出此項議案,呼籲國家儘快制定「教育懲戒法」。
  • 老師活學活用孔夫子的三句話,就有可能讓學生受到懲罰時心服口服
    那麼,怎麼才能達到讓學生愉快地,至少是不反感地接受這個懲戒,而不是嘴巴上不敢說,心裡反感得要命呢? 這就需要在懲戒的實施上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則,這個原則不能過於細碎,要是一個綱領性的東西,能夠涵蓋廣泛,達到綱舉目張的效果。 我在教育懲戒實施的基本原則上有一些思考和實踐。
  • 撕毀答題卡的河南學生被取消全科成績,懲罰應有節有度適可而止
    有網友在微博等平臺發布消息稱,8日上午,在河南省平頂山市一高考考場內,有考生撕毀同考場內其他兩名考生的答題卡。涉事考點是平頂山市第一中學。有自稱撕答題卡學生的同學稱,事發在平頂山一中考點,該學生或因壓力太大,考試中心態出現問題,才有此行為。平頂山一中校長胡彥軍稱,系考場突發事件,監考老師及時處置,共兩名學生答題卡被撕,但沒撕自己的答題卡。
  • 關於教師是否應該被賦予暴力懲罰權的一點思考
    「棍棒出孝子」以及舊社會中,先生可以用戒尺懲罰的傳統認知,同時伴有某些教師無法管制某些學生的現實困境,於是催生出一呼百應的暴力懲罰權 支持者認為,在動機良好的前提下,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教師有必要獲得有限或適度的暴力懲罰權,否則,跪著的教師教不出站著的學生。反對者認為,暴力方式,容易讓孩子們墮入以暴制暴的叢林法則陷阱,肉體的懲罰可能會導致價值觀的更加扭曲。
  • 體罰學生事故頻出,老師是否可以輕度體罰學生?這些方面是重點
    在學校裡,老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還負責學生的一些日常管理,比如督促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監督學生遵守學校紀律。對於老師來說,管理學生也是一項難度比較高的工作,由於學生大多都處於一個尚未懂事的年齡段,學習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是很理想,常常需要老師督促。
  • 初中班級管理中「綠色懲罰」的策略與實施
    再加上社會以及學校各界人士總是反對一些對於學生的懲罰措施,導致教師不能更好的實施管理學生的策略,總是顧前顧後,最後對於教師和學生都沒有太好的結果。所以給予老師一定的懲罰權利,合理的教育學生是非常重要的。
  • 往事系列——記憶中,老師「懲罰」學生的趣事
    小學時,印象最深的是,誰搗蛋,老師就用教鞭棍打誰的手心,當然打得並不狠。現在再看教鞭棍這三個字,又是鞭又是棍的,看起來都惡狠狠。還有一位老師,最喜歡用的懲罰辦法是罰背書,用她的話說,我不打你不罵你,不想和你費那勁
  • 老師用戒尺打手板,算懲罰嗎?
    在以前用戒尺打學生很正常。很多人把體罰和懲罰混淆了。我小的時候,也被老師打過手板。那時候想的是:這道題我不會寫錯了,理應受到懲罰,並沒有在心理上感到任何不適,以為老師傷了我的自尊心。這老師眼裡,這樣做只是懲罰一下學生,讓學生長長記性。那個時候家長也認為犯了錯就應該有懲罰,懲罰分明嘛。現在家長的思想不知道為什麼改變了?
  • 通知家長怎麼成為了最嚴重的懲罰措施?
    通知家長怎麼成為了最嚴重的懲罰措施?網絡上流傳的最嚴班規,儘管因違背教育規律和法律被學校撤回,藉口為「討論稿」,事實上在班級日常管理中,比這些不堪的班規多如牛毛,幾乎所有的學校都無法讓這些「班規」制度化,因為確實經不起教育規律和法律的質疑。但是這些「班規」作為潛規則卻非常流行。尤其是「通知家長」。
  • 曝北京一國學私塾老師用戒尺懲罰打學生
    原標題:曝北京一國學私塾老師用戒尺懲罰打學生張利民辦公室內的「戒尺」前端已經裂為幾瓣張利民吃的是廚房單獨做的四菜一湯  這位自稱國學大師南懷瑾弟子的私塾先生直言,自己並無辦學資質,收學費也無收據發票,學生不聽話會被用"戒尺"懲罰。記者核查發現,私塾先生自詡的多種身份均不實。  目前,朝陽區黑莊戶鄉政府科教文體辦已聯合安監、衛生等部門對私塾下了整改要求。朝陽區教委表示,肯定會對該黑私塾進行查處。
  • 老師發明「大漢堡木馬」懲罰搗亂者?好學生和差學生待遇天差地別
    老師發明「大漢堡木馬」懲罰搗亂者?好學生和差學生待遇天差地別各位童鞋大家好,如果你做錯了事情,千萬別想著逃避,如果你兩耳不聞當做沒發生,或者對別人的訓斥視而不見,久而久之大家就會讓你的待遇和別人天差地別,而衰衰最近就犯了錯誤,只因亂丟香蕉皮導致校長跌到,金金改造了課堂,同學詢問得知大家喜歡旋轉木馬,於是就由此改造了「大漢堡木馬」獎勵好學生,金金認為衰衰理應受到應得的懲罰,而這也是好學生和差學生思想上不一樣的地方
  • 教育學生僅靠老師的「人格魅力」而不需要「懲罰權」嗎?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學校」,「學校教育必須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延續與升華」,「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養,那麼不管教師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學校裡的一切問題,都會在家庭裡折射地反映出來,而在學校複雜的教育過程中產生的一切困難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 武漢一代課老師用膠帶封住學生嘴 稱象徵性懲罰
    楚天金報訊 本報記者金育  浙江溫嶺和山西太原幼兒園發生的虐童事件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昨日,武漢市一位家長向記者反映:「孩子上課講話,被老師用膠帶封住嘴巴,還拉到講臺上。對不聽話的孩子,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這種懲罰方式合適嗎?會不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