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蔥文化館
——農旅融合如何做?
隨著我國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的發展,用何種方式帶動鄉村旅遊經濟的發展,成為了現在思考的重點,「三產融合」的概念深入人心,臺灣青蔥文化館展示了一個農旅融合的經典案例。
依三星蔥高品質口碑,三星鄉農會通過創意開發出了三星蔥文化,建立了青蔥文化館。青蔥文化館已成為臺灣獨一無二的品牌文化,其成功模式值得借鑑。
一、場地功能分區
在青蔥文化館內,場地被鮮明地劃分了幾個部分:青蔥科普區,農產品展售區、青蔥美食區等。
在青蔥科普區裡,可以非常直觀地對蔥的故鄉及蔥的生長有一個粗略的了解。在青蔥美食區裡,有常見的蔥油餅、青蔥餃子,還有蔥根茶、蔥蒜醬、香酥蔥等。在農產品展售區裡,有關於青蔥的特色農產品售賣。
通過功能分區,準確定位旅客受眾,同時構成主題鮮明的分區將會提高旅遊資源的形象感知。
二、增強互動體驗
在青蔥遊戲專區,遊客還可以輕滑滑鼠,模擬蔥農用「懸掛式費洛蒙」、「阻隔網」等工具,捕捉蔥田裡的害蟲;愛下廚的遊客,則可以在「炒菜大考驗」遊戲中自考一番,看看自己對於菜餚製作的選料和配比是否正確。
一家名為「農夫」的青蔥體驗農場,可提供遊客下田體驗拔蔥、親手製作蔥油餅的樂趣,農場主人還規劃了一系列親近自然、了解三星蔥生長環境的行程,希望讓遊客體驗蔥農從無到有辛苦培育青蔥的過程。
通過參與者對互動內容的深度體驗,加強特色文化在參與者心中印象,提升品牌價值和客戶粘度,並讓參與者自發傳播新奇的體驗方式,形成文化品牌口碑。
三、打造品牌文化,延伸產業鏈
玩得開心、看得高興的人們,一旦走進農產品展售區,看著琳琅滿目的蔥系列食品,往往都難以自拔。蔥蛋卷、青蔥牛軋糖、青蔥冰淇淋……遊客可以一邊吃一邊挑選,從青蔥文化館出來的遊客們大都不僅滿口蔥香,手裡還拎著大包小包的青蔥系列食品。而文化館門口的「蔥動紀念品」櫃檯上,各種關於青蔥及三星鄉文化歷史的吊飾和紀念品等,也是相當有趣的三星之行留念。
農產品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是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最為有效的方式,同時拓寬了產業空間,形成了青蔥精深加工的產業集群。
四、依附IP打造爆點產品
2010年,宜蘭一家溫泉飯店業者請來專業大廚利用三星蔥油餅為材料,模擬歐美薑餅屋,設計出一座重量達50公斤的蔥油餅屋,吸引許多遊客爭相拍照留念
三星蔥推向高潮的是曾經風靡一時的「蔥傘」。來自臺灣的大學生巧思設計,將蔥的白綠漸變色放在傘布上,傳統市場捆綁蔥段的紅色塑膠袋作為傘條。
特色的打造在於好的創意,好的創意在於新奇的爆點,一個好的創意可以讓人印象深刻,帶動文化傳播。在自媒體時代產生影響力,發動自發傳播是最有效的方式。
五、打造產業節慶文化
此外,為了打響「蔥蒜之都」的名聲,三星鄉從1996年開始,每年在冬季的青蔥盛產季節,都會舉行熱鬧的蔥蒜節。活動期間,有稻草人、美食園遊會、古代農具展等精彩內容。目的在於把三星特產的蔥蒜美味推上美食舞臺。離開時,遊客順便再帶一把當地特產花卉銀柳,回去裝飾家居、美化生活。
香酥美味的三星蔥油餅,每年為三星鄉帶來超過千萬元的年產值,看準蔥油餅無限商機,三星鄉計劃爭取補助,改造當地的天送埤老街,希望發展成為蔥油餅大街,結合獨特的客家文化,為老街賦予新面貌。
當文化ip已產生足夠的影響力,打造節慶活動作為旅遊產品,具有投入相對較低、啟動快等特點,是一種更多依託創意、強調軟開發的旅遊產品形式。
旅遊節慶活動既是獨特的旅遊產品,又是旅遊度假區最好的名片,對發展經濟、提升綜合競爭力功不可沒,節慶營銷宣傳可迅速擴大旅遊度假區知名度,提高目標市場興趣。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立刪)
—E N D—
歡迎諮詢、投稿「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中心」服務平臺!
專家熱線:13506728484
投稿郵箱:128490540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