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蔥文化館——農旅融合如何做?

2021-01-20 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中心


臺灣青蔥文化館

——農旅融合如何做?


隨著我國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的發展,用何種方式帶動鄉村旅遊經濟的發展,成為了現在思考的重點,「三產融合」的概念深入人心,臺灣青蔥文化館展示了一個農旅融合的經典案例。

       依三星蔥高品質口碑,三星鄉農會通過創意開發出了三星蔥文化,建立了青蔥文化館。青蔥文化館已成為臺灣獨一無二的品牌文化,其成功模式值得借鑑。


一、場地功能分區


       在青蔥文化館內,場地被鮮明地劃分了幾個部分:青蔥科普區,農產品展售區、青蔥美食區等。

在青蔥科普區裡,可以非常直觀地對蔥的故鄉及蔥的生長有一個粗略的了解。在青蔥美食區裡,有常見的蔥油餅、青蔥餃子,還有蔥根茶、蔥蒜醬、香酥蔥等。在農產品展售區裡,有關於青蔥的特色農產品售賣。

通過功能分區,準確定位旅客受眾,同時構成主題鮮明的分區將會提高旅遊資源的形象感知。


二、增強互動體驗

在青蔥遊戲專區,遊客還可以輕滑滑鼠,模擬蔥農用「懸掛式費洛蒙」、「阻隔網」等工具,捕捉蔥田裡的害蟲;愛下廚的遊客,則可以在「炒菜大考驗」遊戲中自考一番,看看自己對於菜餚製作的選料和配比是否正確。


       

       一家名為「農夫」的青蔥體驗農場,可提供遊客下田體驗拔蔥、親手製作蔥油餅的樂趣,農場主人還規劃了一系列親近自然、了解三星蔥生長環境的行程,希望讓遊客體驗蔥農從無到有辛苦培育青蔥的過程。



通過參與者對互動內容的深度體驗,加強特色文化在參與者心中印象,提升品牌價值和客戶粘度,並讓參與者自發傳播新奇的體驗方式,形成文化品牌口碑。

三、打造品牌文化,延伸產業鏈

玩得開心、看得高興的人們,一旦走進農產品展售區,看著琳琅滿目的蔥系列食品,往往都難以自拔。蔥蛋卷、青蔥牛軋糖、青蔥冰淇淋……遊客可以一邊吃一邊挑選,從青蔥文化館出來的遊客們大都不僅滿口蔥香,手裡還拎著大包小包的青蔥系列食品。而文化館門口的「蔥動紀念品」櫃檯上,各種關於青蔥及三星鄉文化歷史的吊飾和紀念品等,也是相當有趣的三星之行留念。


農產品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是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最為有效的方式,同時拓寬了產業空間,形成了青蔥精深加工的產業集群。

四、依附IP打造爆點產品

2010年,宜蘭一家溫泉飯店業者請來專業大廚利用三星蔥油餅為材料,模擬歐美薑餅屋,設計出一座重量達50公斤的蔥油餅屋,吸引許多遊客爭相拍照留念

三星蔥推向高潮的是曾經風靡一時的「蔥傘」。來自臺灣的大學生巧思設計,將蔥的白綠漸變色放在傘布上,傳統市場捆綁蔥段的紅色塑膠袋作為傘條。



     
 特色的打造在於好的創意,好的創意在於新奇的爆點,一個好的創意可以讓人印象深刻,帶動文化傳播。在自媒體時代產生影響力,發動自發傳播是最有效的方式。

五、打造產業節慶文化

此外,為了打響「蔥蒜之都」的名聲,三星鄉從1996年開始,每年在冬季的青蔥盛產季節,都會舉行熱鬧的蔥蒜節。活動期間,有稻草人、美食園遊會、古代農具展等精彩內容。目的在於把三星特產的蔥蒜美味推上美食舞臺。離開時,遊客順便再帶一把當地特產花卉銀柳,回去裝飾家居、美化生活。


香酥美味的三星蔥油餅,每年為三星鄉帶來超過千萬元的年產值,看準蔥油餅無限商機,三星鄉計劃爭取補助,改造當地的天送埤老街,希望發展成為蔥油餅大街,結合獨特的客家文化,為老街賦予新面貌。



當文化ip已產生足夠的影響力,打造節慶活動作為旅遊產品,具有投入相對較低、啟動快等特點,是一種更多依託創意、強調軟開發的旅遊產品形式。

旅遊節慶活動既是獨特的旅遊產品,又是旅遊度假區最好的名片,對發展經濟、提升綜合競爭力功不可沒,節慶營銷宣傳可迅速擴大旅遊度假區知名度,提高目標市場興趣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立刪)

—E N D—

歡迎諮詢、投稿「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中心」服務平臺!

專家熱線:13506728484 

投稿郵箱:1284905403@qq.com



相關焦點

  • 如何把一斤蔥賣300臺幣?從臺灣三星鄉的鄉村振興路說起
    雖然成長速度慢,生產季節短,但三星蔥的滋味清脆甘甜,在臺灣蔥界可以說是頂尖的珍寶。如果臺灣的高檔餐廳沒用三星蔥去做料理,肯定無法滿足食客挑剔的嘴,可見三星蔥在臺灣的地位之高。三星鄉有一座全臺灣獨一無二的青蔥文化博物館,其中詳實記載了蔥的發源及蔥的文化,以便讓消費者對三星蔥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 「文創+」時代| 文旅融合+文創轉型模式 促進鄉村振興...
    文旅振興鄉村的核心關鍵應該是產業運營,從以改造建設為核心到以產業運營為核心,是文旅振興鄉村的根本所在。因此如何培育特色的文旅產業至關重要。 在臺灣宜蘭縣的三星鄉,有一座獨一無二的青蔥文化博物館。在文化館中,除展視互動之外,還設有農產品展售區、青蔥美食區等領域,供來往遊客購買品嘗。在這裡,遊客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延伸性農產品開發,也可以到田地裡體驗培育青蔥的過程。而這種互動性,也是國內的文化館目前欠缺的地方。
  • 以農興旅 以旅強農 長泰農旅融合綻放「並蒂花」
    近年來,長泰縣堅持「農旅結合、農旅共強」的農業與旅遊發展戰略,推進農業資源與旅遊要素結合,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生態農業為基,大力拓展農業休閒旅遊發展空間,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的新路子。來到位於長泰縣巖溪鎮的玫瑰農莊,記者看到,遊客們正在興致勃勃地體驗鮮花壓花技術,一幅美麗的壓花作品在遊客手中慢慢呈現出來。
  • 花溪區赴臺學習臺灣農旅融合發展和文化創意經驗
    近日,花溪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趙代剛,花溪文化旅遊創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孫昕一行8人前往臺灣學習臺灣農旅融合發展和文化創意植入方面經驗。  考察學習採取座談交流和實地考察相結合的方式,先後到南投縣農會、臺灣農業發展協會、華山文創廣場等地進行座談交流臺灣農旅發展情況,考察了苗慄飛牛牧場、臺中燻衣草森林、臺一生態農場、松山文創園區等一批休閒農場、文化創意產業園。
  • 以旅興農,以農促旅,遊膩網助力農旅融合與鄉村振興
    縱觀全局,農旅融合是在充分尊重農業產業功能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農業旅遊資源和土地資源,以所開發的農業旅遊休閒項目、農業配套商業項目、農業旅遊地產項目等為核心功能架構,將農業農村發展與旅遊產業的建立與推廣相結合,形成「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發展之路。
  • 當大蔥遇到文創,以臺灣三星蔥看創意如何為農產品賦能
    但是,在臺灣宜蘭縣三星鄉,大蔥卻一躍成為明星產品,賣出每公斤600元臺幣的高價。這是怎麼做到的呢?深入挖掘蔥文化,創作品牌衍生品三星鄉有一座全臺灣獨一無二的青蔥文化館,它是以周邊三間閒置倉庫及廣場進行重新整修後,進行的閒置空間的再利用。其中詳實記載了蔥的故鄉及蔥的文化,以便讓消費者有一個特定的空間來深入了解三星蔥這個IP。
  • 四川省市文化館館長走進廣元看文旅融合
    江濤 封面新聞記者 劉彥谷 當重重疊疊、密如蜂房的造像龕窟下,身著華美唐服的女子翩翩起舞;當壘石為岸,石板為路的金牛道嫋嫋婷婷走來旗袍模特……文旅融合的千佛崖仿佛穿越時空
  • 「農旅融合」摸魚、釣蝦、住民宿……雁江這處農旅融合示範點國慶...
    還不用出遠門「高洞村正在打造的農旅融合示範點,集休閒遊樂、主題公園、運動康養等為一體。」資陽市蜀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產業部部長秦磊告訴記者,示範點已完成柑橘博覽園、高洞食堂、核心區數字管理平臺、72戶民房風貌改造等項目建設,預計國慶節將開園迎客。
  • 風景文創|當大蔥遇到文創,以臺灣三星蔥看創意如何為農產品賦能
    深入挖掘蔥文化,創作品牌衍生品 三星鄉有一座全臺灣獨一無二的青蔥文化館,它是以周邊三間閒置倉庫及廣場進行重新整修後,進行的閒置空間的再利用。而文化館門口的「蔥動紀念品」櫃檯上,各種關於青蔥及三星鄉文化歷史的吊飾和紀念品等,也是紀念三星之行的最佳產品。
  • 孝感:農旅融合「融」出一片春光
    以農興旅,以旅強農,孝感農旅融合態勢喜人。孝感市農辦主任邱顯春介紹,該市目前有一定規模的農旅融合示範點342個,經營總面積22.6萬畝,資產規模110多億元。「我們計劃用3年時間建成20個農旅融合示範區,打造11條農旅融合示範帶,將農旅融合產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資本下鄉 鄉村崛起「田園綜合體」伍欣甸園園主葉小伍是安陸趙棚鎮團山村人。
  • 「臺灣農文旅綜合體」項目投資協議書籤了
    「臺灣農文旅綜合體」項目投資協議書籤了 2020年03月20日 10:10:00來源:縉雲新聞網   浙江在線-縉雲新聞網3月19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施瑾 陶旭錢) 3月19日,縉雲縣溶江鄉通過浙江省臺辦扶貧對接與臺資企業上海意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籤署關於「臺灣農文旅綜合體」項目投資協議書
  • 加快推動農旅融合發展行穩致遠
    調研中也發現,在我市農旅融合方興未艾的同時,依然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用地要素制約。我市基本農田和永久基本農田比例高,農旅融合發展用地問題突出,導致許多農旅融合項目因為無法獲得用地指標而沒法開工。農旅融合項目用地主要靠土地流轉,但流轉期較短,直接導致經營主體不敢投入。二是體制機制瓶頸。
  • 臺灣文創賦能案例分析:「宜蘭•三星蔥」
    上次聽李永萍老師講述臺灣文創賦能的經驗分享,深受啟發。很多小夥伴們,並沒有親臨現場。因此,將案例一個個整理下來,供大家學習。臺灣鄉創振興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就是地方文化館與複合式體驗農園。「宜蘭·三星蔥」是很經典的一個案例。一、小特產,大潛能,就看你會不會玩!
  • 南豐:農旅融合帶旺鄉村遊
    近年來,南豐縣把蜜橘產業與旅遊、文化相結合,延長蜜橘產業鏈,農旅融合的新路子美了鄉村、興了產業、富了口袋。◎ 不一樣的農旅融合發展「熟了,甜了。」秋冬季的南豐,空氣裡都是甜甜的橘香。據橘園負責人介紹,位於觀必上樂園的生態採摘區佔地170多畝,依託景區好山好水好空氣,發展橘園生態採摘遊,走出了一條農旅結合的發展之路。11月8日,第十五屆江西南豐蜜橘文化旅遊節鳴鑼開鼓, 這正是南豐多年摸索走出的一條以蜜橘「串起」旅遊,整合當地優勢資源,採用市場化運作手段,著力打造集休閒度假、生態觀光、文化體驗為一體的全域旅遊新模式。
  • 做足農旅融合文章 以「莓」為介促振興
    圍繞鄉村振興,南郊鄉著力發展鄉村生態旅遊,農旅品牌上檔升級,旨在充分挖掘農業農村生態資源和鄉村民俗文化,促進農業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增收鏈拓寬,促進農村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我們舉辦藍莓美食節,就是做足農旅融合發展這篇文章的舉措之一,也是實現南郊鄉產業興旺重要的載體。」南郊鄉黨委書記張帆說,餘家村距市區2.5公裡,農旅融合發展優勢非常明顯。
  • 聖燈山鎮堅持「三旅融合」打造康養農旅小鎮
    一是以農強旅,農旅融合。利用閒置農房打造大佛寺農場、花竹澗等特色民宿及星級農家樂39家,流轉土地800餘畝建成茶葉、獼猴桃、藍莓採摘園。二是豐富業態,體旅融合。依託15公裡崖線及峽谷、5000畝茶海、2000萬方水體等自然景觀資源,培育以聖燈山森林公園為中心的森林康養基地,快速推進聖燈山康養農旅小鎮項目,動工建設藍城「聖燈山郡」項目。三是挖掘特色,文旅融合。舉辦「醉美聖燈山、楓彩五洲園」春季紅楓開園慶典等活動8次,打造「聖燈山」避暑休閒養生、茶山風情等文化旅遊項目,讓文化資源要素轉化為旅遊產品。
  • 山東聊城與臺灣農旅合作打造養生文化創意產業園
    山東聊城與臺灣農旅合作打造養生文化創意產業園 2019年06月05日 10:5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6月5日訊 「我所接觸的兩岸投資項目裡,滿運時節文化養生園項目是落地最快速最便捷的。」
  • 沐川:建農旅融合產業園 創生態康養旅居地
    近年來,沐川縣積極融入樂山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建設,堅持園區變景區建設理念,依託現代農業園區,加快農旅融合,著力打造農旅融合觀光園、體驗園,加快建設中國西南生態康養旅居地。近日,筆者走進位於沐川縣富新鎮雙石村的沐溪河流域富硒茶現代農旅融合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一片片新開墾的丘陵映入眼帘,數臺分布在多個作業面的挖掘機揮舞長臂加快作業,疏鬆的土質,黃色的土壤,一塊塊如同梯田似的地塊錯落有致,讓人仿佛置身陝北的黃土高原。
  • 農旅融合 美了鄉村富了農民
    這些年,一個個獨具特色的產業村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不僅為寧洱農旅融合輸入了源源不竭的動力,還帶動群眾增收致富鼓起了錢袋子,實現了村美民富的雙贏。 為了擺脫「靠山不能吃山,靠水不能吃水」的尷尬局面,近年來,那柯裡村積極探索「全域旅遊+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融合發展路子,研究確立了「1131」發展思路,勢必將那柯裡村蝶變成「網紅打卡地」和遊客親水、觀河、納涼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