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農旅融合文章 以「莓」為介促振興

2020-12-19 北緯網(雅安新聞網)

相關焦點

  • 以旅興農,以農促旅,遊膩網助力農旅融合與鄉村振興
    農業與旅遊業融合發展便為其中之一,二者有機融合衍生出了新的產業業態,充分增加了各自的附加值,帶來了更多利潤和升值空間,也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產生了巨大的帶動作用。縱觀全局,農旅融合是在充分尊重農業產業功能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農業旅遊資源和土地資源,以所開發的農業旅遊休閒項目、農業配套商業項目、農業旅遊地產項目等為核心功能架構,將農業農村發展與旅遊產業的建立與推廣相結合,形成「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發展之路。
  • 農旅融合,千金融出鄉村振興新圖景!
    農旅融合,千金融出鄉村振興新圖景!工人已將格桑花、硫化菊、百日草的花籽撒下,這片新花海有望在國慶時期迎來綻放,為節日增添喜慶氛圍,也為遊客假日出遊增添好去處。百畝田園花海是千金鎮積極整合鄉村旅遊資源,打造多元化特色鄉村旅遊的一個縮影。
  • 「農旅融合」摸魚、釣蝦、住民宿……雁江這處農旅融合示範點國慶...
    不久的將來,文章開頭那一幕就將成為現實。和高洞村農旅融合示範點一樣,位於雁江區保和鎮的晏家壩村農旅融合示範點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我們開這個旅館是為了方便周邊的遊客有時間可以在這裡休息,順便也改善一下家裡的經濟情況。」
  • 加快推動農旅融合發展行穩致遠
    農旅融合發展,契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符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是加快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中之重,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題中之義,也是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的重要途徑。調研中也發現,在我市農旅融合方興未艾的同時,依然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用地要素制約。我市基本農田和永久基本農田比例高,農旅融合發展用地問題突出,導致許多農旅融合項目因為無法獲得用地指標而沒法開工。農旅融合項目用地主要靠土地流轉,但流轉期較短,直接導致經營主體不敢投入。二是體制機制瓶頸。
  • 浙東大竹海景區農旅融合實現1+1>2
    背靠萬畝竹林資源,浙東大竹海景區戰略轉型農旅融合促進鄉村振興。(王嵐 張昊樺 攝) 浙東大竹海景區農旅融合實現1+1>2浙東大竹海景區農旅融合實現1+1>2海曙區委報導組 孫勇「天雷一聲響,毛筍三尺長。」往年四月春筍季,是浙東大竹海景區最為熱鬧的時候。
  • 海曙「農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李家坑村黨支部書記李紅偉介紹,春天櫻花節、夏天漂流節、秋天吊紅節、冬天賞雪景,如今地處四明山深處的李家坑一年四季通過農旅融合的方式帶動了人流,讓美景為更多遊客知曉,也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    像李家坑村這樣,通過農旅融合推動發展已成為海曙區激活鄉村振興的新常態。
  • 體驗摸魚、釣蝦、住民宿……國慶資陽晏家壩村和高洞村農旅融合...
    「高洞村正在打造的農旅融合示範點,集休閒遊樂、主題公園、運動康養等為一體。」 和高洞村農旅融合示範點一樣,位於雁江區保和鎮的晏家壩村農旅融合示範點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 河南新安正村鎮:農旅融合帶來好「錢景」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該鎮依託生態資源優勢和農業發展基礎,在持續打造鄉村旅遊升級版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不斷推動鄉村旅遊和農業融合發展,在實現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同時,構建起「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農旅融合發展新格局。打造鄉村旅遊升級版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 以農興旅 以旅強農 長泰農旅融合綻放「並蒂花」
    近年來,長泰縣堅持「農旅結合、農旅共強」的農業與旅遊發展戰略,推進農業資源與旅遊要素結合,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生態農業為基,大力拓展農業休閒旅遊發展空間,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的新路子。來到位於長泰縣巖溪鎮的玫瑰農莊,記者看到,遊客們正在興致勃勃地體驗鮮花壓花技術,一幅美麗的壓花作品在遊客手中慢慢呈現出來。
  • 曲靖市旅發委副主任李雪天到會澤縣待補鎮調研農旅融合發展
    10月17日,雲南省曲靖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副主任李雪天帶隊到會澤縣待補鎮,調研農旅融合發展,待補鎮鎮長嚴琪飛陪同調研。李雪天一行在待補鎮政府召開了調研座談會,待補鎮鎮長嚴琪飛就待補鎮農旅融合工作作匯報,詳細介紹了全鎮旅遊資源、農特產品、區位優勢及農旅融合發展情況。
  • 臺灣青蔥文化館——農旅融合如何做?
    臺灣青蔥文化館——農旅融合如何做
  • 【鄉村振興】菊香花濃 農旅融合富民生
    為叫響鮮花採摘旅遊品牌,2018年和2019年雙店鎮連續舉辦首屆、第二屆百合文化節;2020年5月承辦東海八屆花卉博覽會,以花為媒,加強合作交流,傳播花卉文化,提高鮮切花市場的影響力和佔有率,構築鄉村觀光遊和採摘遊的新
  • 臺創園已入駐53個項目 農旅融合放異彩
    原標題:臺創園已入駐53個項目 農旅融合放異彩 近年來,臺創園堅持科技驅動,農旅融合發展,全力構建農業、旅遊、休閒、文化、養生等多產業聚集的農業綜合體,以杏林大觀園、萬家歡藍莓莊園、雲煙印象、枇杷莊園等都市農莊為支撐,開發休閒觀光、水果採摘、農事體驗、養生養老、動物觀賞等廣受歡迎的項目,積極發展莊園經濟,打造美麗田園CBD,臺創園農旅融合發展大放異彩。
  • 彭水善感鄉:農旅融合「譜」新篇
    曾經,拖家帶口從外面回老家時,夫妻倆還因不知道做什麼而發愁。隨著善感鄉加大對周家寨旅遊的投入,景區規模越來越大,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這讓董澤均看到了機會。「當時我想開個農家樂,鄉政府了解情況之後,便動員我易地扶貧搬遷到這裡,現在我的生意越來越好,每年可以掙10幾萬塊錢。」董澤均說。
  • 南豐:農旅融合帶旺鄉村遊
    近年來,南豐縣把蜜橘產業與旅遊、文化相結合,延長蜜橘產業鏈,農旅融合的新路子美了鄉村、興了產業、富了口袋。◎ 不一樣的農旅融合發展「熟了,甜了。」秋冬季的南豐,空氣裡都是甜甜的橘香。據橘園負責人介紹,位於觀必上樂園的生態採摘區佔地170多畝,依託景區好山好水好空氣,發展橘園生態採摘遊,走出了一條農旅結合的發展之路。11月8日,第十五屆江西南豐蜜橘文化旅遊節鳴鑼開鼓, 這正是南豐多年摸索走出的一條以蜜橘「串起」旅遊,整合當地優勢資源,採用市場化運作手段,著力打造集休閒度假、生態觀光、文化體驗為一體的全域旅遊新模式。
  • 寧海的這個鄉鎮奏響農旅結合鄉村振興曲...
    寧海的這個鄉鎮奏響農旅結合鄉村振興曲......》茶煙一縷輕輕揚,攪動蘭膏四座香,賞日出日落、看滄海桑田、探千年古蹟露天坪,這裡是有著寺前國家登山道的一市山上方村;「五月枇杷黃似橘,年年新果第一枝。」在臥龍山莊枇杷基地,成片的枇杷樹上,一串串金燦燦、黃橙橙的「寧海白」枇杷掛滿枝頭,果香四溢。
  • 農旅融合 美了鄉村富了農民
    這些年,一個個獨具特色的產業村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不僅為寧洱農旅融合輸入了源源不竭的動力,還帶動群眾增收致富鼓起了錢袋子,實現了村美民富的雙贏。 為了擺脫「靠山不能吃山,靠水不能吃水」的尷尬局面,近年來,那柯裡村積極探索「全域旅遊+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融合發展路子,研究確立了「1131」發展思路,勢必將那柯裡村蝶變成「網紅打卡地」和遊客親水、觀河、納涼的好去處。
  • 國外農旅融合的4個模式(附案例)
    資源不同,市場不同,鄉村環境和體制不同,農業發展形態不同,社會發展階段不同,東西方文化背景和習慣不同,農旅融合模式自然不同。鄉村振興是目標,也是資本切入點。基本路徑是城鄉融合。為平衡收益,投資方必須在一產農業之外疊加諸多業態。對於我國鄉村資源與旅遊融合路徑,一定要符合城鎮化與逆城鎮化、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大背景下城鄉融合的發展規律,鑑於此,只能因地制宜、因市而創、因市而建。
  • 農旅融合正當時,農業園區如何轉變為農旅景區?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蓬勃發展的農業旅遊已成為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生力軍,作為農業旅遊主載體的農業園區能否順應形勢,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事關農業旅遊的成敗。因此,大力推動農業園區向農業旅遊景區轉變,對踐行「兩山」理論,深度做好農旅融合工作,促進農業和旅遊產業快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今天愷易物聯網跟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農業園區如何將農業旅遊景區轉變。孔子說「智者樂山,仁者樂水。」這是古人的出遊方式,而今天,旅遊亦是獲得愉悅感和浪漫情懷的最佳方式,農業旅遊也是如此。農業旅遊形式多樣。
  • 東源縣錫場鎮:農旅融合打造生態旅遊「世外桃源」
    東源縣錫場鎮主要負責人表示,錫場鎮將緊緊圍繞東源縣提出的「東強西優南擴北實」發展戰略和構建「一核一副三重四組團」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依託生態資源優勢,在產業發展的推動下,堅持走「農業休閒觀光+民宿」的發展之路,農旅融合,努力把錫場鎮打造成萬綠湖畔的生態旅遊「休閒島」,遊客修身養性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