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被外國翻譯得很搞笑 他們最愛花和尚 但是很奇怪為什麼...

2020-12-14 半壺老酒半支煙

現在很多人在噴《水滸傳》,似乎那是一本犯罪大全,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水滸傳》是一本好書,那裡面有我們沒有體驗的過的人生,也有我們很難接觸到的人性。

殺人犯也好,陰謀家也好,施耐庵先生把人物刻畫得離我們是如此之近,甚至我們能從水滸人物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壓榨出「我們藏在西裝下的那個小來(翻魯迅先生的版)」。

其實不僅僅是我們,連老外也對《水滸傳》很是推崇,他們用不那麼精到的中文,把《水滸傳》翻譯成了近乎搞笑的名字,比如《強盜與士兵》、《中國的勇士們》,但是我以為,還是《沼澤地》這個名字最貼切,人人很自然地聯想到《寂靜嶺》、《風語者》和《野戰排》、《無人地帶》。

要說翻譯《水滸傳》最早,譯本最多的,還是要數日本,因為文字相近,甚至有一段時間乾脆用的就是中文(尤其是人名和地名,現在也是漢字),所以翻譯過去基本都能保持原汁原味。

跟中國人都很喜歡花和尚魯智深一樣,外國人對《水滸傳》也進行了精編,而留下的主人公,自然多是時候都是魯智深。比如最受歡迎的《佛牙記》,唯一的主角,就是魯智深,只是這書名取得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也許外國人看魯智深,除了他的大智大勇大義之外,更多關注的是他身上的佛性。

至於關於以魯智深為主角的《花和尚魯智深的故事》《一個中國巨人歷險記》,書名就有些太直白了,魯智深又不是「格列佛」或者「匹諾曹」,但是把「大胖和尚」魯智深叫做巨人,倒也有點靠譜兒。

還有人把《水滸傳》翻譯成《水邊的故事,就未免有些平淡無奇,韻味不足;翻譯成《四海之內皆兄弟》,江湖韻味十足,估計是受了《俠盜羅賓漢》的影響。

而智取生辰綱,翻譯成《強盜們設計的圈套》或《黃泥崗的襲擊》;關於武大郎和潘金蓮的故事,譯名是《賣炊餅武大郎的不忠實婦人的故事》,這些都可以接受,但是把楊雄和潘巧雲的故事,翻譯成《聖潔的寺院》,就很讓人奇怪:那個寺廟裡的和尚勾結道士給楊雄戴了綠帽子,咋就「聖潔」了?

外國人看水滸,感到很奇怪:為什麼書裡兩個背叛了丈夫的不貞潔女人都姓潘?

《水滸傳》裡有三個「比較壞」壞的女人:閻婆惜、潘金蓮、潘巧雲,而實際上閻婆惜並不是宋江的老婆,她的錯誤在於不具備敬業精神:已經被宋江大包,就不該接私活、找兼職(張三張文遠,不是張遼張文遠)。

那麼施耐庵為什麼一定要讓兩個背叛丈夫的女人姓潘呢?這跟施老先生的個人經歷有關:施老先生原本是張士誠的謀士,張士誠跟朱元璋爭霸天下,失敗身亡,而而張士誠有個女婿叫潘元紹,在朱元璋攻打蘇州時潘元紹與其兄潘元明背叛張士誠,直接導致了張士誠兵敗身死。而姓潘的這哥倆兒居然沒有受到懲處,還在明朝做了官。

施耐庵作為張士誠的主要謀士,恨死了潘氏兄弟,於是就在《水滸傳》裡弄了潘金蓮、潘巧雲倆人,而且讓她們都死得很慘:這二女「失貞」實際就是潘元紹、潘元明失節的映射,你現實中不死,那我就在書裡把你「寫死」!

忽然感到好笑:幸虧潘元紹只有哥倆兒,要是哥仨兒,那閻婆惜就得交判婆惜了。

相關焦點

  • 水滸傳的「水滸」到底什麼意思?這些外國翻譯,個個能把人逗笑
    自西方文學傳入中國以來,湧現了一批文學功底深厚的翻譯大師,他們總能採取最貼切的語言,把外國作者想表達的意思傳達出來,使中國人感受到外國文學的魅力。不過,文化是交流互通的,既然外國名著能被譯成中文,那麼中國名著也一定能翻譯成英文。
  • 說一說《水滸傳》中的和尚們,其中一位堪比波叔
    和尚本是對佛教出家男子的一種稱呼,他們每日三朝拜,佛前一炷香。仿佛世間的一切都遠離他們,生活中我們碰到和尚的機會也是少之又少。在文學作品中卻不乏他們的身影,最出名的當屬《西遊記》了,這裡啃書君就不做贅述了,今天主要來談一談《水滸傳》中的和尚。
  • 讀完《水滸傳》,108位梁山好漢,我只記住了花和尚魯智深
    《水滸傳》作為四大古典小說之一,描寫了北宋末年山東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個好漢聚在一起的故事。這本書的作者是施耐庵,這本書是為他感受到政治的衰落而寫的。這本書還展示了北宋後期政治腐敗、陳寧當權、人民貧困的社會現實。
  • 外國人翻拍《水滸傳》,好漢的綽號該怎麼翻譯?
    2004年「大中華文庫」《水滸傳》沙博理譯本5卷本精裝版綽號翻譯精確篇《水滸傳》的一大特色,是梁山108位英雄好漢的綽號,具有濃厚的語言特色和文化特色。那麼,在英譯本中,這些綽號是怎麼翻譯的呢?賽珍珠和沙博理的譯本各有千秋,有的綽號翻譯得精準微妙,有的就一塌糊塗、不知所云。
  • 將好色僧人叫成「花和尚」,考慮過魯智深的感受嗎?
    妻年尚少,有容質,既喜僧姿相,又以數得財,故心許而佯拒之。迨暗,排僧闥而入,房內無燈而自然光明,僧衣金欄袈裟,坐壁間青蓮華上,類世所畫佛菩薩然。妻驚慕作禮,僧遽躍下,語之曰:『吾非世人,將度汝,汝勿洩。』即留與亂。自是,每夫出必往。」然而,綽號「花和尚」的魯智深,跟他們不同,他雖說不怎麼遵守佛門清規,平日愛吃肉喝酒,但他並不好色,可以說是梁山草寇中寥寥可數的幾名正人君子、英雄好漢之一。
  • 神評:外國人有多喜歡水滸傳?日本韓國抄襲 歐美神翻譯
    眾所周知,《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描寫宋江起義的長篇小說。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水滸傳》也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水滸傳》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 趣看|外國人翻拍《水滸傳》,好漢的綽號該怎麼翻譯?
    綽號翻譯失誤篇以上是賽珍珠和沙博理翻譯得比較貼切的綽號,還有些好漢的綽號,他們根本無從下手,只得硬著頭皮翻,結果並不理想。例如楊林的綽號錦豹子,其來源原著中沒有說明,只能後世的研究者自己琢磨。「錦」原是鮮豔華美之意,但有時也與刺青有關。《西湖遊覽志餘》稱:「花繡則曰錦體社。」
  • 將好色僧人叫成「花和尚」,你考慮過魯智深的感受嗎?|史太Long
    梁山草寇中,確實有幾個色狼,比如「小霸王」周通、「矮腳虎」王英。《水滸傳》故事裡,也有幾個好色的和尚,比如潘巧雲的姦夫裴如海,就是薊州報恩寺的和尚。歷史上,宋代的出家人當中,也不乏好色之輩。明人《五雜俎》說,「天下僧惟鳳陽一郡飲酒、食肉、娶妻,無別於凡民,而無差役之累。相傳太祖湯沐地,以此優恤之也。至吾閩之邵武、汀州,僧道則皆公然蓄髮,長育妻子矣。寺僧數百,惟當戶者一人削髮,以便於入公門,其它雜處四民之中,莫能辨也。」當然,和尚娶妻,不一定就是好色。
  • 為什么女神都愛嫁搞笑藝人?因為你對他們的力量一無所知
    不過比起後面的帥哥美女組合,前者的影后x搞笑藝人的反差感實在太太太太強烈了。於是讓大家再次發出了佐佐木希嫁渡部建時的千古疑惑:為什么女神都愛嫁搞笑藝人?以搞笑謀生,在綜藝裡被熱水燙,做醜臉,加上中日文化差異,日綜裡的笑點我們未必get得到,難免會覺得搞笑藝人low。
  • 和尚和道士都吃素,為啥很多和尚都膀大腰圓,但是道士都很瘦
    所以近些年來,不管是外國遊客還是中國遊客,都喜歡來一場中國的文化之旅。中國文化中,宗教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國的宗教中,流傳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宗教就是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和來自印度的佛教了。正因為如此,中國的道觀和寺廟基本上在任何一個地方都能見到,不僅是中國人喜歡到這些地方祈福,來到中國旅遊的很多外國人都喜歡到中國的道觀和寺廟遊玩。
  • 《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讀後感                        澎雅小學501班位木杉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末年農民好漢起義的過程,揭露諷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與腐敗。      水滸傳中奸臣當道、貪官橫行,就連皇帝也萬般糊塗。什麼他看上的都通通掠走,就算毀了老百姓的房屋也不管,讓人民苦不堪言。
  • 四大名著被譯成外國話後,水滸成了105個男人和3個女人的故事
    現在去書店,基本能夠看到「外國文學」這個欄目的書架,上面有英國、法國、美國、義大利等國家的文學書籍。那麼我們中國的文學作品,有沒有被翻譯成外國語言暢銷全球的呢?答案當然是有的,最為典型的就是我們的四大名著:《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這四部書被翻譯成了各種語言,在多個國家暢銷,被視為了解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不過他們的翻譯卻很有靈性。
  • Netflix翻拍《水滸傳》面臨哪些門檻?
    第一個經典IP是迪士尼拍攝的《花木蘭》。今年真人版《花木蘭》憋足了勁兒要來個「中西通吃」,結果卻遭遇了滑鐵盧。這也讓Netflix版的《水滸傳》還未拍攝,就飽受質疑。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並非官方劇照很多人甚至心存疑慮,擔心Netflix不會尊重歷史,甚至可能醜化經典人物。
  • 很奇怪,文學作品裡的和尚形象並不是普度眾生
    可在文學作品裡,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和尚的形象並不那麼美好。原本是普度眾生的和尚,面目卻非常不堪。近代號稱「最後一個士大夫」的汪曾祺在類似自傳體的小說散文《受戒》中提到的荸薺庵就是一個代表。不用懷疑,汪曾祺的筆觸空靈秀美,充滿人間煙火氣息,不失為文壇巨擘。但《受戒》裡的荸薺庵卻並不美好,甚至處處在違背教義。
  • 【原創】《水滸傳》講的是梁山好漢,為什麼開篇卻寫的是沒有上梁山的王進
    而《水滸傳》卻恰恰不同,王進是《水滸傳》中出來的第一個好漢,卻沒有上梁山,他去邊疆投軍,並且從此就消失不見,再也沒有出來。這不是很奇怪麼?寫的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卻拿王進這麼好一條漢子,從大家面前走過去,愣是沒上梁山,消失了,讓人心裡掛念。大家為什麼掛念他?因為王進是這本書中最乾淨的一條好漢。
  • 歪果仁翻譯《水滸傳》 看到第一個我就蒙了
    原標題:歪果仁翻譯《水滸傳》 看到第一個我就蒙了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可謂婦孺皆知,但是,「水滸」到底是啥意思呢?卻很少有人知道。正因為不知道其真正的含義,所以在翻譯成外國文學時,常詞不達意,不能真正表達《水滸傳》的含義。
  • 《水滸傳》首個英譯本,外國畫師彩繪32幅插畫,經典人物悉數登場
    《水滸傳》首個英文全譯本於1948年出版,是美國女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Pearl S. Buck(賽珍珠)的唯一譯作,書名當時翻譯為《All men are brothers》。全書共兩卷,七十回,林語堂序。內含彩繪插圖32幅,由墨西哥插畫家 Miguel Covarrubias 繪製。
  • 水滸傳裡魯智深最狼狽的一回,被一僧一道追得狼狽逃竄
    文 / 莊生曉夢提及水滸傳,提及其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漢,也許人們最先會想到的幾個人,其實也就是謀略的代表宋江及吳用,以及戰鬥力的代表林衝、武松以及魯智深這幾個人。而其中,魯智深由於他那高光的事跡以及最後的善終,給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 《水滸傳》《西遊記》相關複習資料
    這部名著是《水滸傳》。7.「花和尚倒拔垂楊柳,豹子頭誤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滸傳》中的一個回目,其中」豹子頭」指的是林衝。8.我國古典名著《水滸傳》塑造了一大批血肉豐滿、性格鮮明的農民起義英雄形象,請列舉有關人物(不少於5人)「及時雨」宋江、「智多星」吳用、「豹子頭」林衝、「黑旋風」李逵、「青面獸」楊志、「花和尚」魯智深、「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蟲」顧大嫂、「母夜叉」孫二娘。9.
  • 超級英雄在臺灣的搞笑翻譯?鋼鐵俠變鐵人,看到綠光戰警我笑了
    很多外國電影到了中國之後,內地和港臺的翻譯總會有點差別,但是很多網友都表示說,港臺的翻譯經常會給人一種簡單粗暴的感覺,相比之下,大陸的名稱翻譯可能會稍微好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