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同學提問,說遇到技術瓶頸,跟我諮詢如何能夠突破瓶頸。
技術瓶頸這個問題本身太抽象。什麼是技術瓶頸呢? 好像沒辦法給出一個準確的定義,我想到的一個說法是 :
學習(工作)一段時間後,技術沒有提升!
這不是一個很嚴格的說法,但基本可以表述技術瓶頸這個概念。如果是根據這個邏輯的話,我們會發現,瓶頸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度,技術提升慢到一定的程度後,我們就感覺自己遇到了瓶頸。
但這種感覺太主觀了,用來解決實際的問題容易出現誤判,比如,萬一只是你狀態不好,感覺錯了呢?
不要小瞧了這種誤判帶來的影響,如果本來沒有瓶頸,誤判有瓶頸,往往會給自己帶來消極的情緒,影響自身正常的工作和學習,最後反而帶來很大的負面效果,也影響了自身的發展。
後來想,可以根據技術成長階段和技術天花板這兩個維度來判斷自己所處的階段,判斷自己遇到的技術瓶頸的程度。這兩個維度是我跟其他同事討論得出的,算是比較客觀的一個參照。
這篇文章先介紹技術成長階段和技術天花板,下一篇會介紹如何根據自己所處的階段,來突破瓶頸。
技術成長階段
就一個行業來說,大部分人的智力,工作境遇都比較接近,所以可以總結出一個比較普適的工作年限跟成長速度的匹配,下面是我根據自身的經歷外加跟其他同學的討論整理的結果。
第一階段,大學。這個階段只要保持學習狀態,每天都能感覺到成長,在全力學習的前提下,無成長感最多不會超過一個月。如果超過一個月,就說明你的學習投入或者學習方法有問題了。因為剛開始學習的時候,腦子是空的,幾乎所有知識點都會感覺到新鮮,接觸新事物,是最能給一個人帶來感覺刺激的。
第二階段,工作第1年。 工作第一年的的成長也是飛快,因為所學的知識終於運用到實踐,知識和實踐結合的時候,會產生很多的心得,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經驗。因為剛開始工作,這個時期的成長感也是非常明顯的。
第三階段,工作2-3年。這個時候的成長感已經比第二階段慢了。很多人會在這個階段出現分化。有好項目,又肯幹的人,在這個階段,還是可以獲得飛快的成長。沒有好項目或者不太投入的人,在這個階段,成長就慢下來了。
第四階段,工作3-5年。這個時候,成長感又會進一步降低。有很多人會在這個時期開始自己第一次的跳槽。跳槽後,如果接觸的是全新的業務,通常又會帶來一次新的提升(廣度或者深度),也有的人在公司內,被安排到更核心的項目組,也會帶來新的提升。但很多人,可能只是終日在糾結,時間就不知不覺過去了。
第五階段,工作5-7年。5-7年還感覺有成長的,其實算是比較難得的了,大部分人在這個階段,已經進入吃老本狀態了(當然,是只就技術方面而言)。不過還是有些人獲得了繼續的成長,之後,便有可能進入專家的行列。
上面的5個階段,有一定的普適性,大家可以對比下自身情況。如果發現在該獲得巨大成長感的階段,沒有這種感覺,就要檢查下自己的情況是不是有問題。這說明,你跟大部隊脫節了 ,需要快速調整,才能跟上。
當然後面還會有第六階段,第七階段,但因為已經比較稀缺,就不在此討論了。
技術天花板
最終,每個人,每個方向都是會達到一個上限的,在這個上限階段,成長的速度已經變得極其緩慢,甚至,對知識和經驗的遺忘程度已經超過了成長的速度,這種情況,便是我們說的天花板了。
一個人的天花板跟個人的天資,努力程度還有方向的性質有關。
天資和努力程度太個性化,沒有普世的參考價值,這裡我們以工作年限來做參考,可以獲得一個客觀的參照。
以工作年限作為天花板判斷的內在邏輯:
下面分方向來看:
工程開發:
工程開發,天花板的時間中位數應該是在7年左右。 如果你工作7年之後,還覺得有不錯的成長,恭喜你,你應該是比較優秀的那部分了。
絕大多數的人,在工作滿7年後,基本就處於成長停滯的狀態了。這個跟崗位性質相關,說白了,就是對於大部分的人,已經沒有機會可以參與更有提升的項目,所以經驗的積累便很難再上去了。
這裡的沒有機會,可以這麼來理解:在大廠,可能是無法進入到核心項目組,在中小公司,可能是無法進入到大廠,所以大部分人其實是因為就業的客觀因素帶來的經驗停滯。
測試:
測試的天花板時間,我覺得是5年左右,至於原因,跟上面描述一樣,也是就業的客觀因素導致的。
運維:
運維的天花板時間,也是5年的樣子。
算法:
算法這裡,要分應用研究和基礎研究來看。基礎研究的天花板要高過應用研究。
應用研究偏業務,比如做推薦系統的算法,搜索的自然語言處理,都屬於應用研究,應用研究的天花板大概在 10-12 年左右。
基礎研究偏學術研究性質,各大廠都有這類的部門,專門發 paper, 提升技術影響力,這部分上限是很高的,學術上限吧,不好給出時間限度。
對於天花板,大家可以結合自身的方向對比看看。如果發現自己已經到了天花板的中位數。那你需要考慮的是走技術專家的路線,還是走業務+管理+技術結合,或作出其他選擇。
天花板中位數不是說無法超越,只不過對於不走技術專家路線的同學,確實可以考慮多元化發展了。
最後
以上是這篇分享的內容,給大家介紹了技術成長階段和各方向的天花板,大家可以自己做個參照。
成長階段的參照意義在於,可以用來判斷自身的能力成長是否低於正常水平,如果比較低,就要想辦法調整過來了。
而天花板則可以用來指導自己的職業規劃,比如到達自身方向的天花板後,就需要考慮是繼續走專家路線,還是走業務路線了。
下一篇,會介紹一些突破成長感慢的方法,另外給出了後期職業發展的建議,歡迎大家關注!
推薦閱讀:
一個糾結
一個困擾
你好!很高興認識你!
年輕人,這麼快就認命了?
成長和錢
程式設計師的精力呵護指南!來自十年程式設計師的精力管理經驗
你好,我是大飛,十年網際網路人!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就給公眾號加個星標吧,方便閱讀。
提升技術認知,助力技術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