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一場塘廈龍背嶺宗祠裡的「家宴」,帶火客家美食

2020-12-23 瀟湘晨報

塘廈龍背嶺宗祠裡的「家宴」

7月16日,龍背嶺社區葉氏宗祠鑼鼓喧天,熱鬧非凡,社區的小夥子舞著醒目的小麒麟繞祠堂一周後,開始祭祖儀式。

而在祠堂後廚裡,七旬高齡的老人葉偉池帶領族人們,忙著磨刀,洗案板,洗豬肉,切豬肉,調料、備菜、烹飪……連日來刷屏走紅的紀錄片《尋味東莞》裡,讓塘廈鎮龍背嶺社區「太公分豬肉」的鄉情習俗火了一把,也讓更多人關注這場融匯親情與美食的歡宴。為此,塘廈舉行「傳承客家文化 品嘗客家美食」活動,希望進一步傳承發揚客家傳統文化。

當天,這個200多年歷史的客家村落又熱鬧起來,家宴兩道主菜是客家燜豬肉和塘廈碌鵝。主掌勺人葉偉池在灶臺邊忙著,「父親很會做菜,一直是祠堂家宴中的掌勺人,我算是子承父業。」

據介紹,龍背嶺的客家燜豬肉在調味和火候上十分講究,豬肉先用白糖、醬油、米酒醃製,再在大鍋中炒至金黃,最後放入豆腐燜制40分鐘左右,一道肉色紅亮、質地柔軟、湯汁油潤的客家名菜就可上桌。

客家蒸鵝的選材非常重要,需要挑選又肥又大的農家鵝,再用花生油炸到金黃。在這過程中,不停翻動油鍋裡的鵝使其均勻受熱。調料的配製也非常講究。「蒜頭、紅腐乳、紅糖、蠔油、陳皮、生抽……」葉偉池一口氣列出了七八種配方。他會將一大盆配好的調料灌入已炸到金黃的鵝肚子裡,然後在鵝的身體表面再抹上一層,這道菜的香味很快就散發出來了。

燜豬肉、客家蒸鵝、客家香芋扣肉……經過大半天的精心準備,一碗碗色香味俱全的客家特色菜便做好了。族人們便圍坐在一起品嘗家宴,閒話家常。

家宴後,便是龍背嶺葉氏族人最期待的重頭戲「太公分豬肉」。據龍背嶺社區老人介紹,多年來,龍背嶺社區的葉氏子孫,每年重陽拜祭儀式後,由村內德高望重之人將燜好的豬肉分給每家每戶,分到手的豬肉好比「福肉」,以此來取吉獲福。

據介紹,每年重陽節家宴,由於祠堂內場地有限,圍餐分兩批進行。依照尊老愛幼的習俗,60歲以上的老人首先入席,隨後年輕人第二批入席。「一場家宴,可以敘鄉情,聚民心,傳承發揚了客家文化。」龍背嶺社區居民、東莞市女企業家協會會長葉小紅每年都為這場祠堂裡的家宴出錢出力,奉獻付出。

葉小紅記得,「第一次參加『太公分豬肉』是在20世紀60年代,當時她還是十三四歲的小姑娘。那時物質生活條件比較艱苦,豬肉分得少,但祭祖聚餐之後拿一點肉帶回家,大家已經很高興了。」回憶往昔,對比當下,「太公分豬肉」已經是意義大於實際,成為了歲月流轉間的佳話美談。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塘廈打造東莞首例循環生態系統
    塘廈龍背嶺生態島有機生態農業園。通訊員供圖   □信息時報記者 劉桂平  通訊員 可軍 塘廈宣    記者日前從塘廈獲悉,8月12日,東莞市委編辦主任祁達洪帶領黨支部30餘名黨員同志,到塘廈龍背嶺循環生態島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 東莞塘廈大坪葉氏宗祠,具有田心大坪村特色
    在東莞的塘廈大坪村有一個剛建設不久的祠堂,這個祠堂也是當地葉姓村民的宗族祠堂。祠堂始建於前年,在這個祠堂主要是給當地人一個祭祀的地方,也是舉行紅白喜事的一個祠堂。
  • 社區民警在身邊(96)︱陳靖予:為了能與社區老人搭上話,苦學客家方言
    說起東莞市公安局塘廈分局田心派出所龍背嶺社區民警陳靖予,村民都忍不住誇讚起來。對這個經常到社區裡轉、用客家方言與村民聊家常的民警,大爺大媽都太熟悉了。 塘廈鎮龍背嶺社區共有房屋1263棟,分租工廠286間,獨立工廠44間,商鋪953間;本地人口1163人,外來流動人口數24135人,本地村民大多是客家人,講客家方言。
  • 東莞塘廈在762、775、776路3條線路上投放一批純電動微型巴士
    762路(原塘廈3路、18路):塘廈龍背嶺首末站——揚帆小學 上行首末班:6:30~18:30;下行首末班:7:30~20:00 上行站點:塘廈龍背嶺首末站、牛眠埔路口、三正酒店、塘廈行政中心、康氏集團、湖畔山莊、建盛市場、新世紀可居、日盛印刷廠、林村公寓西門、林村公寓北門、林村廣場、林村市場、林村小學、揚帆小學
  • 東莞塘廈3個特色精品示範村工程全面開工
    該鎮安排3000萬元獎補資金,全力推動林村、龍背嶺和石鼓社區率先創建市特色精品示範村。3條示範村計劃總投入1.37億元,涉及60多個示範工程項目建設。  塘廈鎮委副書記、鎮長葉惠明在儀式上致詞表示,創建「特色精品示範村」,是東莞創建廣東省農村人居環境示範市、高標準高水平建設與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相匹配的美麗鄉村的重要任務。
  • 東莞有什麼好吃的特色美食?正宗的塘廈碌鵝怎麼樣做?
    東莞有什麼好吃的特色美食?今天,咱們來看東莞人怎樣做碌鵝。東莞碌鵝, 就數塘廈。塘廈碌鵝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名餚,屬於粵菜系。此菜是具有客家風味的不折不扣的東莞山鄉菜。 別搞錯,碌非滷,而是煮。食材方面,蒜蓉、醬油、芋頭等,就是做傳統碌鵝最常用的食材。
  • 南寧這一場「美食與愛」滿滿的百家宴,豐盛得讓人目不暇接
    2019濱都美食百家宴菜品豐富濱都美食廣場的很多商家拿出菜品做獎品,現場抽獎回饋街坊鄰裡,濱都負責人宋偉奇(圖中)頒獎給大家南寧這一場「美食與愛3月16日晚,「睦邦友鄰,和諧社區」2019濱都美食百家宴在細雨紛飛中火爆上演,拉近了濱都美食廣場周圍鄰裡之間距離,共創和諧小區環境。
  • 投1.37億元涉及60多項目,東莞塘廈這3條村或變成這模樣
    該鎮安排3000萬元獎補資金,全力推動林村、龍背嶺和石鼓社區率先創建市特色精品示範村。3條示範村計劃總投入1.37億元,涉及60多個示範工程項目建設。2020年5月,東莞市農業農村局在官網公布了東莞市「特色精品示範村」創建名單,全市共有50個村(社區)入選,其中塘廈鎮林村、龍背嶺、石鼓等3個社區入選。
  • 帶您走進客家美食
    今天,小編帶你走進我的家鄉——梅州客家人的美食,我們這裡除了山青水秀的自然風光和久負盛名的溫泉,更有著富含當地特色的客家美食。 其中有代表性的美食如:鹽焗雞,全牛宴、桔皮雞、豬肚雞、釀豆腐、梅菜扣肉,蘿蔔糕,碗粄,桃粄,釀苦瓜,三杯鴨,酥炸溪魚仔,芋子餃,盆菜等等。
  • 以客家美食吸引遊客——贛州市借特色美食助推旅遊市場發展
    興國蒸籠粉魚、寧都肉丸、安遠三鮮粉……夜幕中的贛州告別了白天的喧鬧,華燈初上,在漁灣裡美食街,行人絡繹不絕,小吃店內食客滿座、美食飄香。來自廣州的王麗梅和朋友走在青石板路上,挨家品嘗著客家美食。月初,她來到贛州旅遊,在品嘗贛州各種美食後便對此地念念不忘。
  • 客家名菜再現江湖
    失傳四百年的蝦公卵粄客家名菜,昨日重現江湖,加上客家小炒、薑絲大腸等,地道的客家宴帶著憨厚質樸的特質,為今日登場的客家飲食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揭開序幕。
  • 客家人過年用的宗祠,竟然蘊藏著這麼科學的管理學知識
    客家文化的形成經歷了差不多兩千年。從秦朝開始,由於戰亂、饑荒等原因,從中原地區遷徙到南方的一群漢族人,在經過漫長的文化兼容後形成了如今的客家文化。時間,醞釀和成就了如今的客家群體。在廣西玉林居住著一群客家人,特別是博白縣的客家人,他們的文化成就了他們在當地都地位——博白人在廣西破有名氣,在南寧市如說起博白人,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博白有錢人多,團結。
  • 三明清流有座李氏大宗祠 還有你沒見過的客家服飾
    福建三明清流的——李氏大宗祠的兩個旁門分別寫著「入孝」、「出第」。@野好旅遊清流的「李氏大宗祠」結構嚴謹,完整無缺,立體感強,氣勢磅礴,其建築特色堪稱一絕。其造型結構為前方後圓,融客家方樓與圓樓為一體。
  • 曾祥裕團隊春訪廣東龍川考察客家宗祠 號稱 「中華姓氏第一村」
    曾祥裕團隊春訪廣東龍川考察客家宗祠 號稱 「中華姓氏第一村」曾祥裕 曾海亮曾祥裕風水團隊春行廣東龍川,一路上欣賞著山水間一幅幅大寫的春意盎然的詩情畫卷,陪同我們考察的龍川吳總介紹,龍川縣佗城鎮佗城村素有「中華姓氏第一村」美譽,來了龍川考察 「姓氏宗祠一條街」,對你們研究風水者來說很有必要。
  • 2020年融府家宴暖心開席 邀您赴宴
    美好中國年,從充滿誠意的「融府家宴」開始  自2012年全國第一場「融府家宴」熱鬧開席,「融府家宴」是融僑年度待客的最高禮儀。  至今,融府家宴已在全國持續舉辦8年,傳統悠久,深入人心。既是融僑與全國業主、合作夥伴每年歡樂相聚、賓朋滿宴的默契,也是一場關於熱愛和感恩的相聚。
  • 探訪東莞塘廈莆心湖羅氏宗祠
    羅氏宗祠,位於東莞市塘廈鎮莆心湖社區嶺貝塘村老圍.(博閱圖像)羅氏宗祠,始建於清光緒。歷年均有修復.結構保留完整.(博閱圖像)羅氏宗祠-大門。(博閱圖像)羅氏宗祠-臺階.(博閱圖像)羅氏宗祠-側門.(博閱圖像)羅氏宗祠-全景.(博閱圖像)羅氏宗祠-側牆.(博閱圖像)羅氏宗祠-精美灰塑.(博閱圖像)羅氏宗祠-精美壁畫.(博閱圖像)羅氏宗祠,靜靜地聳立在城中村,訴著一段歷史故事.該祠對研究清代東莞地區祠堂建築具有一定的價值。【更多東莞風光,每天更新,歡迎關注】
  • 親子溫泉度假+美食好去處,塘廈三正半山溫泉酒店等你來!
    能在熱氣氤氳的水裡暫且舒緩一下繃緊了一個冬季的身體,放鬆一下心情,那就是一件太美好不過的事情了。古語就有言「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就是冷寒冬季的開始,小雪之後,益進補,益養藏。在這個季節裡,最舒適的旅行莫過於來一次溫泉養身,在閒適的環境中來一場親子互動旅行。
  • 梅縣美食地圖,尋味客家美食
    > 菊花糕是客家傳統名糕點之一 菊花糕裡並無菊花 粒小、柔韌、甘甜 民國時期,客家人往返南洋時 菊花糕是必帶的「等路」之一
  • 聽客家故事、看客家樣貌、品客家美食……50餘件精品力作展示客家...
    廣東是全國擁有最多客家人的地區,有著豐富的客家文化資源。近日,「客家印象——大芬美術館典藏客家題材美術精品展」入選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項目,通過54幅具有代表性的館藏客家題材美術作品展示客家文化。
  • 八碗四盤,清流家宴美食 舌尖美味
    今天發布君為大家帶來的是 清流家宴美食 清流家宴美食有八碗四盤 共十二道 十二道菜(不含甜湯) 代表了清流傳統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