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過年那些事#
科普一下,客家人是漢族,是漢族的一個分支。客家文化的形成經歷了差不多兩千年。從秦朝開始,由於戰亂、饑荒等原因,從中原地區遷徙到南方的一群漢族人,在經過漫長的文化兼容後形成了如今的客家文化。時間,醞釀和成就了如今的客家群體。
在廣西玉林居住著一群客家人,特別是博白縣的客家人,他們的文化成就了他們在當地都地位——博白人在廣西破有名氣,在南寧市如說起博白人,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博白有錢人多,團結。
客家人團結,是風俗培養出來的
客家人團結是出了名的,因其從古至今過著異鄉生活,所以被當地人稱之為客家人,而作為「客人」的客家人,為了不受當地人欺負,天然養成了抱團取暖的習慣。
由此形成了一系列關於團結風俗習慣。
1.建築風俗
客家人居住的建築風俗頗為獨特,距今在江西仍能找到非常原始的客家土圍樓,這種樓以圓形為主,幾百戶客家人居住在圓形的客家土圍樓裡,形成天然的抵禦功能。
這些建築風格充分體現了客家人喜歡抱團取暖的生活習慣。
2.宗祠的設立
客家人都有集體性質的宗祠,在廣西博白縣,當地客家人過年,都會再宗祠堂裡舉行集體祭拜祖先的活動,這樣的過年形式看上去封建,但其文化基因裡卻隱藏著異常科學的管理學。
客家人通過宗祠,以及宗祠祭拜活動,有效的把客家人匯集在一起。每逢過年,他們就聚集在祠堂裡,除了祭拜祖先,人們更多的是相互交流一年來的點點滴滴,從而促進了客家人之間的情感。進一步鞏固「抱團取暖」的文化理念。
3.落葉歸根的文化基因
客家人講究「落葉歸根」的生活理念。不管你在外如何發達,最終都希望回到祠堂所在地。所以,客家人死後如果不能把屍體放置祠堂做法事超度,是一件很不圓滿的事情。
在這裡,是不是又看到了客家宗祠的另一個文化功能?它有效的延續了「落葉歸根」的文化,從而鞏固了抱團取暖的目的——不至於人到外面發展壯大了,就忘了其他人,只要你改回到宗祠,你的子孫還是要跟其他客家人有聯繫的,要不然死後進不了祠堂。
年,是客家人的一個精神會議而已
過年,很多人想著只是家庭團員而已,而客家人的家庭並不僅僅是單個家庭的團員,他需要所有客家人都聚集在一起,這才算是團員。
所以,客家人的宗祠又起到了媒介作用,正是有了宗祠的存在,客家人才每逢過年聚集在一起。
這樣的聚集活動有效的促進客家人團結意識,所以客家人的年,與其說是團員,還不如說是一場關於團結的精神會議。
這些行為運用到如今的企業管理裡,仍然是非常先進的理念。比如,中國銀行,就在天安門附近設立象徵性的總部(中國銀行最早的總部,如今已不做辦公),這個總部沒有拆除,完全是為了保持中國銀行特有的精神文化。
所以,客家人的祖先異常明智,設立宗祠,就解決了文化鞏固的需求,你說科學不科學!
好了,本篇就介紹到這,祝各位新年快樂,歡迎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