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客家人過年的日子

2020-12-22 資深法律人作家宋耀輝

暖陽高照,今日冬至是客家人過年的日子,雖非法定假日,可在客家人聚居區按傳統習俗是要放假的。

我和客家人一起工作過,熟悉他們的生活習俗,他們的祖先本是中原人,期待春暖花開回中原,至今他們死了先入土為安,一年後挖出來裝入壇中,存入陰城,期待隨時提著祖先的骨頭回中原,中國人的祖先情節是難以根除的。

我去步行街轉轉,那賣衣服的都沒多少生意,那同我講鹹(緘)言中學畢業的女人的門店關門了,她們在講今日冬至要吃餃子,我說這是商販的營銷套路,在礦泉水不被認同,藥酒每瓶才七角五分一瓶,而礦泉水要一塊五一瓶,那廣告詞上講的,礦泉水有人體需要的一千多種微量元素,殊不知,水中所含物質都差不多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以為礦泉水就是不同,所以那些賺傻子錢的最易發財。

如果我還和客家人在一起,今天是個十分開心的日子,聚餐娛樂還有不少紅包啊,隨鄉入俗,自得其樂。

相關焦點

  • 冬至羊夏至狗!冬至酒,留到明年九月九!客家人這樣過冬至!
    融匯世界的客家 展示客家的世界 我們致力於客家文化傳承和產業發展 講好客家故事,帶您領略絢麗客家風情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我們客家人有「冬至大過年」之說,在這個重要的日子,
  • 廣東大浦客家人如何過冬至?
    廣東大浦客家人如何過冬至? 2020年12月21日 10:21   來源:南方日報
  • 「冬至大過年」是廣東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看看廣東過冬至吃什麼...
    「冬至大過年」是廣東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對於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除了舉家團聚吃湯圓,廣東各地都有獨特的冬至習俗來慶祝冬至到來。在廣東省的各個地區,對於冬至都有著其獨特的習俗,如客家人愛吃豆腐,陽江吃鹹湯圓,佛山蒸「松糕」、中山吃「水欖」等。
  • 冬至 冬大過年
    冬 至 大過年 節氣習俗 冬 至 廣東人俗話稱「冬至大過年」「肥冬瘦年」,意思都是說冬至甚至比春節還重要。
  • 「冬至大過年」是廣東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看看廣東過冬至吃什麼傳統食物
    「冬至大過年」是廣東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對於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在廣東省的各個地區,對於冬至都有著其獨特的習俗,如客家人愛吃豆腐,陽江吃鹹湯圓,佛山蒸「松糕」、中山吃「水欖」等。冬至將至,下面一起來看看廣東各地過冬至的習俗吧。
  • 中國冬至習俗各不同,南吃湯圓北吃餃,廣東人:冬至大過年……
    廣東—冬至大過年要說到冬至氛圍最為濃厚的省份之一,廣東省是一定榜上有名的。對於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從小聽到大的一句諺語「冬至大過年」就顯示出了冬至的重要性。廣東各地都有獨特的冬至習俗,除了舉家團圓一起吃湯圓,廣州人會選擇煲湯圓殺雞殺鴨,佛山則會蒸「松糕」,「酒煮羊肉」則是梅州客家人都喜歡的一道美食,潮汕地區很多外出的人則會在這一天,趕回家祭拜祖宗。
  • 冬至祝福語:冬至大過年 吃餃子盼團圓
    又是一年冬至,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數九寒天」也將正式開始。按照國人的傳統習俗,這一天都要吃一些特定的美食,對於北方人而言,毫無疑問,冬至吃餃子。不知道正在看這篇文章的您,是哪裡人,是學生,還是勤勤懇懇的「打工人」,您在親人身邊麼,冬至這天會和家人一起吃飯麼?被生計所迫,我離開家鄉,來到大城市打拼,每逢佳節,比平時更想家。從氣象學來講,冬至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這一天吃一頓熱騰騰的餃子,身子暖和,心也舒坦。
  • 客家人的「粄」,既是美味的食物,又是客家文化以味覺的形式傳承
    「粄」字並不是客家人發明的漢字,卻因客語保留下來而一直沿用至今。粄是如餈粑一類的米製品,是很傳統的特色小吃。在客家人眼裡,把米製作成各種「粄」是米的最佳歸宿,一碟粄裡,甚至濃縮著客家人說不盡的鄉愁。客家捆粄說起客家人,總讓人以為是少數民族,其實客家人是以客家方言為母語的一個漢族民系,如今主要居住在贛閩粵邊區等地,還有大量遷到海外。對於客家人的稱呼是怎麼來的,如今學術界尚無定論,但「客家」這個詞僅僅作為一個稱謂,畢竟以上提到的部分地區,客家人才是原住民。
  • 在河源的你,冬至應該怎麼過?
    ①12月22日12時48分,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②古說,冬至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梅州客家人過年的習俗
    妻子老家是廣東梅州大浦縣,是個客家人。由於妻子坐車暈車,儘管嶽父嶽母此前多次回家探親,那年47歲的她,還是第一次回老家。嶽父家共兄妹6人,四個兄弟,嶽父排行老二,妻子的大伯曾擔任過江西省的副省長,離休後享受正省級待遇,他早幾年去世了,之後嶽父就成為他們家的長兄,家中的大事都要讓嶽父定奪。
  • 農村人常說「陰過冬至晴過年,一年雨水看冬至」啥意思?進來看
    看冬至這天的天氣就能預測出過年時候是晴是雨?這也太怪了,天氣預報也不能提前預報這麼多天啊,這個事到底準還是不準呢?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陰過冬至晴過年,一年雨水看冬至」這句民諺,過去農民們可沒有天氣預報來預測天氣情況,靠的就是這些老俗語。其實講真的,現在由於氣候變化莫測,很多過去的老話在現在都沒有那麼精準了,當然在過去還是挺有準頭的。
  • 「客家十裡不同音」,但徐是客家人常見的小姐
    為什麼客家人如此熱衷於他客家人的祖先在南方從中原遷移到山區,這也給北方帶來了麵食文化。南方沒有麵粉。於是客家人以當地的澱粉原料為主食,逐漸地創造走出了現在的客家飲食文化。在這個時候客家人,我們需要開發南方,這樣我們就可以在這個地方生活,所以我們正在進行繁重的勞動。
  • 客家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粄(ban)
    清明艾粄、薴麻粄,夏天吃仙人粄,冬至蘿蔔粄,過年吃大龍粄、番薯粄、鵝湯粄等。 ▲艾粄,客家人在春夏之交採取鮮嫩艾葉,經水洗煮爛搗碎,摻入糯米粉,並隨主人的喜好添加糖或鹽,製成餅狀;也有製成餃子狀,裡面用瓜、豆、筍或肉等作餡,放入蒸籠蒸製而成的一種純天然綠色小食。
  • 今日冬至,「冬至三日晴,過年雨雪連」啥意思?春節天氣偏冷嗎
    導讀:今日冬至,「冬至三日晴,過年雨雪連」啥意思?春節天氣偏冷嗎?今天還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因為今天是冬至節氣,在我們當地,冬至有吃餃子的習俗,所以早上就去割了一斤豬肉,我不說豬肉價格有多貴了,只是不敢醃臘肉了,只是買了一斤豬肉回家包餃子,冬至吃餃子是冬至這天保留節目,大人和小孩都喜歡吃,據說吃了冬至餃子,不凍耳朵。
  • 客家人過年用的宗祠,竟然蘊藏著這麼科學的管理學知識
    #玉林過年那些事#科普一下,客家人是漢族,是漢族的一個分支。客家文化的形成經歷了差不多兩千年。從秦朝開始,由於戰亂、饑荒等原因,從中原地區遷徙到南方的一群漢族人,在經過漫長的文化兼容後形成了如今的客家文化。時間,醞釀和成就了如今的客家群體。
  • 數九寒冬冷風嗖 給孩子講講「冬至」的那些學問
    這與冬至被賦予了多重意義有關,其中幾點意義,甚至是「年」都無法比擬的。冬至是「數九」的開始從冬至開始,就進入俗話說的「數九」寒天了。也就是說,冬至是「數九」的開始,這個,就是「年」所不具備的。冬至是祭祀的重要日子相傳,冬至祭祀始於周朝。
  • 為什麼有的客家人在中秋前後掃墓?
    無論是閩西北地區的客家人,還是粵東一帶的客家人,都有一部分選擇在八月十五中秋節前後進行拜山祭掃,也有部分是在重陽節的時候祭掃。 「秋祀」常在農曆八月初一(俗稱「大清明」)至中秋節前後,也有在冬至前後進行的(如梅州豐順)。
  • 為何說冬至大過年?冬至與夏至是制定曆法的關鍵
    冬至為何大過年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古代重視冬至,因為冬至與夏至是制定曆法的關鍵,曆法準確,測可證明皇帝掌握天命,具有順天應人的資格,所以特別受到重視。
  • 2019年冬至是哪一天幾月幾日 今年冬至日期時間
    2019年的冬至是哪一天幾月幾日?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下今年冬至的時間日期,還有關於冬至的一些習俗介紹。  2019年冬至是哪一天幾月幾日?
  • 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也是嚴寒的開啟,冬至這一天也是全年白晝最短的一天。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的黑指的是陰雨天氣,疏則是沒有陰雨天氣,是畢竟晴朗的天,所以可以理解為冬至這一天如果是陰雨天氣,那麼到過年春節的時候,將會出現大晴天,如果冬至這一天是大晴天的話,那麼到了過年的時候,將會出現雨雪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