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大浦客家人如何過冬至?

2020-12-22 中國僑網

廣東大浦客家人如何過冬至?

2020年12月21日 10:21   來源:南方日報   

參與互動

  大埔人過冬至少不了錫圓和羊肉酒 「羊」暖人心 「圓」滿冬至

  冬至陽來復,草木漸滋萌。今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客家地區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冬至這一天,客家人素有祭祖、進補等傳統,保留著中原飲食習慣,繼承著傳統的冬季進補的養生之道。

  客家人舊時有一種說法是:「冬至挪圓,夏至撿田。」意思是冬至吃了用糯米做的湯圓之後,對身體很有益,明年生產勞動的勁頭更大,可得到更多更大的經濟收入。用勞動所得的錢來「撿田」(買田地),用強壯身體的勞動帶來更大的收入。

  在大埔,挪圓用糯米粉與艾草混合製成,又被稱為「錫圓」或者「艾圓」。中醫認為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而此時的艾草口感較佳,再過段時間則要變苦了。美味營養的錫圓可謂大埔人冬至最愛的美食之一。

  大埔縣文明路東風市場裡,有至少3家傳統客家美食店售賣錫圓,越臨近冬至賣得越好。「我們一般在冬至前十天開始製作售賣,到了冬至這天銷售量將達到最大。」客鄉緣的老闆賴燕清正和家人搓揉著錫圓。左手拿著淺綠色的粉團,右手輕巧地截取1釐米左右,雙手揉搓至球狀丟入到簸箕中,艾草的清香味撲鼻而來。

  錫圓除了能直接煮糖水外,大埔人還會將其與雞肉煮湯,或者壓扁成粄狀夾著雞肉食用。大埔的小吃文化在冬至被發揮得淋漓盡致。

  除了吃錫圓外,這一天羊肉酒也是少不了的。「冬至羊夏至狗」,冬至前後,梅州客家人都喜歡吃羊肉。廣東三大民系中,唯有客家人有冬至吃羊肉的習俗。

  以客家山羊為主料,配以黨參、杞子、紅棗、北芪、熟地等滋補中藥材和客家娘酒炙制而成,具有溫補暖胃之功效,男女老少皆宜,有「冬節到時羊酒香,進補身體最合時」的俗說。

  在大埔縣青溪鎮,斯紅羊肉酒是當地知名的特產之一,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由村民官思林所創,至今已有30多年歷史。後成立了大埔斯紅山羊養殖有限公司,投入規模生產。

  據介紹,斯紅羊肉酒的特別之處在於其創新的特殊「壇悶」工序對肉製品進行深加工,目前已經創立「斯紅牌羊肉」品牌。「斯紅羊肉酒男女老少皆宜,在冬至前後這段時間更是供不應求。」官思林說,現在他家的羊肉酒最遠已經賣到了吉林省,深受消費者的認可。

  羊肉煮酒是客家人對中原飲食習俗的「保留」,同時也突出體現了客家人注重「食療」的觀念。中醫上說,在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氣補虛,增強禦寒能力,強身健體。冬至來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煮酒,驅除寒冷心情舒暢。

  除此之外,大埔人還會在冬至這一天吃「燜飯」。何為「燜飯」?燜是要用小火慢慢燻,讓米飯在蒸汽中慢慢綻出香味。燜飯主要原料有糯米、半肥瘦(三層)豬肉、自家臘腸、香菇、幹魷魚、蝦米等。冬天吃糯米飯也對身體有益,也可強身健體。

  作為客家人冬天的溫補食品,冬至也少不了娘酒。客家人會在這一天用娘酒煮雞或者雞蛋,好吃又健康。

  今天就是冬至了,你吃了哪些美食呢?(張柳青)

相關焦點

  • 冬至羊夏至狗!冬至酒,留到明年九月九!客家人這樣過冬至!
    客家人都會怎麼過呢? 客家人有「冬至酒,留到明年九月九」的說法。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柔和爽口。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
  • 「冬至大過年」是廣東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看看廣東過冬至吃什麼...
    「冬至大過年」是廣東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對於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除了舉家團聚吃湯圓,廣東各地都有獨特的冬至習俗來慶祝冬至到來。在廣東省的各個地區,對於冬至都有著其獨特的習俗,如客家人愛吃豆腐,陽江吃鹹湯圓,佛山蒸「松糕」、中山吃「水欖」等。
  • 「冬至大過年」是廣東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看看廣東過冬至吃什麼傳統食物
    「冬至大過年」是廣東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對於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在廣東省的各個地區,對於冬至都有著其獨特的習俗,如客家人愛吃豆腐,陽江吃鹹湯圓,佛山蒸「松糕」、中山吃「水欖」等。冬至將至,下面一起來看看廣東各地過冬至的習俗吧。
  • 趣談 廣東冬至習俗
    說到廣東冬至習俗,很多人都摸不到頭緒,其實廣東冬至習俗多樣,每個地區都有獨特的習俗,如陽江吃鹹湯圓,佛山蒸「松糕」、中山吃「水欖」等,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廣東冬至習俗】東莞東莞道滘人認為,冬至是一個大節,是年節之尾,人們講究好頭好尾,故一定要過好這個尾冬(美冬)。
  • 冬至是客家人過年的日子
    暖陽高照,今日冬至是客家人過年的日子,雖非法定假日,可在客家人聚居區按傳統習俗是要放假的。我和客家人一起工作過,熟悉他們的生活習俗,他們的祖先本是中原人,期待春暖花開回中原,至今他們死了先入土為安,一年後挖出來裝入壇中,存入陰城,期待隨時提著祖先的骨頭回中原,中國人的祖先情節是難以根除的。
  • 廣東客家人的年是這麼過的
    客家人是一個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的群體,現在居住在廣東的客家人有兩千五百多萬,主要居住地是梅州、韶關,惠州等。廣東的客家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斷地與潮汕,廣府群體的某些文化相融合,但也保留了各自的特色。客家人的風俗習慣在春節中又有怎樣的體現呢?
  • 廣東人過冬至,飯桌上不能少了「它」,北方人:我們有餃子就夠了
    廣東人過冬至,飯桌上不能少了「它」,北方人:我們有餃子就夠了。從小就聽媽媽說「冬至大過年」,對於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在冬至這一天,大家都要回家和家人團聚在一起,吃頓豐盛的大餐,相信很多小夥伴到了下午就看著時間等下班了吧,很多公司在這一天也會提前下班,讓大家回家團圓。
  • 梅州客家人過年的習俗
    2015年的春節,我是隨嶽父嶽母和我一家三口去他們老家過得年。妻子老家是廣東梅州大浦縣,是個客家人。由於妻子坐車暈車,儘管嶽父嶽母此前多次回家探親,那年47歲的她,還是第一次回老家。梅州作為客家人最集中的聚集地,她的民俗風情富有魅力。「百節年為首」,客家人視過年為一年中最為隆重和歡樂的節日。在客家過春節我感覺到異常的熱鬧,客家人很重視春節,家家戶戶張燈結彩,都會在自家門前或陽臺上掛著內存帶著燈的紅燈籠,甚至在牛欄、豬舍也要點上燈。夜晚休息時主人會告誡你,無論如何紅燈籠裡的燈,不能關掉。
  • 中國冬至習俗各不同,南吃湯圓北吃餃,廣東人:冬至大過年……
    廣東—冬至大過年要說到冬至氛圍最為濃厚的省份之一,廣東省是一定榜上有名的。對於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從小聽到大的一句諺語「冬至大過年」就顯示出了冬至的重要性。廣東各地都有獨特的冬至習俗,除了舉家團圓一起吃湯圓,廣州人會選擇煲湯圓殺雞殺鴨,佛山則會蒸「松糕」,「酒煮羊肉」則是梅州客家人都喜歡的一道美食,潮汕地區很多外出的人則會在這一天,趕回家祭拜祖宗。
  • 客家人的「粄」,既是美味的食物,又是客家文化以味覺的形式傳承
    「粄」字並不是客家人發明的漢字,卻因客語保留下來而一直沿用至今。粄是如餈粑一類的米製品,是很傳統的特色小吃。在客家人眼裡,把米製作成各種「粄」是米的最佳歸宿,一碟粄裡,甚至濃縮著客家人說不盡的鄉愁。客家漢式婚典粄對於客家人來說,並不僅僅只是一味小吃,更是逢年過節時,祭神拜祖的必備品。不同的節日製作不同各類的粄,比如過年蒸甜粄,清明做艾粄,冬至做蘿蔔粄等,是客家人節日的儀式感。
  • 廣東客家人這裡來!
    客家人是在中國長期歷史中形成的漢民族內一個特別民族。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客家文化是中原古文化的延伸和擴展。廣東客家是指廣東地區的客家,廣東是中國擁有客家人數最多的省份,他們大多位於河源、惠州、梅州,主要是講客家話。
  • 曬臘肉、做粉果……冬至馬上就要到了,惠州人是這麼過的……
    轉載說明 信息來源:西子湖畔 作者:女主播 原標題:曬臘肉、做蘿蔔粄……冬至馬上就要到了,曬曬你們家過冬至的照片,贏取西子小紅花 「過冬節
  • 在河源的你,冬至應該怎麼過?
    ①12月22日12時48分,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②古說,冬至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2019年冬至是哪一天幾月幾日 今年冬至日期時間
    2019年的冬至是哪一天幾月幾日?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下今年冬至的時間日期,還有關於冬至的一些習俗介紹。  2019年冬至是哪一天幾月幾日?
  • 四川有數百萬的客家人,至今講著客家方言,廣東客家人快來認親
    在四川,有數百萬人的客家人,他們都說客家話,他們的祖先來自廣東等地區。在湖廣填四川的時候,這些客家人舉家遷往了四川,並在四川生根發芽,繁衍至今有數百年。但是他們的語言一直保留有自己的特色,客家話也一直一代代的相傳,及至今天,四川地區的客家話依舊能和廣東地區的客家話順暢交流。
  • 客家人說客家話,為什麼廣東會有客家人,客從何處來
    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要是沒有在一個地區長期生活過的人,想要聽懂當地的方言,那是非常難的。那麼,對於廣東人所說的粵語,許多外地人是聽不懂的,但是客家人和潮汕人卻很輕易就能懂客家話被認為漢語七大方言之一。
  • 廣東客家人最愛煲這種湯!
    冬至過後,是真正入冬了,寒氣加重,這時候需要一款溫暖湯暖暖脾胃,為此給大家推薦廣東客家人最愛煲的湯---五指毛桃茯苓薏米湯!五指毛桃茯苓薏米湯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養生功效出色的家常湯!跟乾燥,冬冷,疲睏,溼重說拜拜!
  • 粵語,客家話,潮汕話:廣東三大方言爭鬥史,客家人必須要了解
    發送 一卡通 查詢詳情速讀  近年廣東一躍成為最發達的省份之一,大量外來人口抱著發財夢南下廣東,接受「鳥語」薰陶。不過,廣東的「鳥語」到底是如何來的呢?  「你呃我膝頭哥唔食辣椒醬!」「你買紮花氹返你女朋友啦。」「個梨超邋遢,一定要批咗皮先食得呀。」
  • 在廣東,客家人真的很強大,為什麼深圳對廣東沒多少歸屬感
    在廣東,客家人真的很強大,為什麼深圳對廣東沒多少歸屬感 廣府人是第一代移民,秦漢時期自關隴移民至此。潮汕人是第二代移民,隋唐時期自河間移民至此。客家人是第三代移民,宋元時期自錢塘移民至此,因為最後來,故被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稱為「客」。
  • 客家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粄(ban)
    清明艾粄、薴麻粄,夏天吃仙人粄,冬至蘿蔔粄,過年吃大龍粄、番薯粄、鵝湯粄等。 ▲艾粄,客家人在春夏之交採取鮮嫩艾葉,經水洗煮爛搗碎,摻入糯米粉,並隨主人的喜好添加糖或鹽,製成餅狀;也有製成餃子狀,裡面用瓜、豆、筍或肉等作餡,放入蒸籠蒸製而成的一種純天然綠色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