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粄(ban)

2020-12-19 什麼值得買

在所有以米為原料製成的食物中,客家人的粄是失語的。潮汕人的粿,有老饕們為其代言,雲南人的餌塊,和米線一起構成雲南的主食江湖,更別提江浙的糕團,早已走入千家萬戶。

,其實是一種糅合的食品材料,並不單指一種食物,絕大多數用大米磨成的米粉或米粉的漿液製成,可煎可炒可煮,有鹹甜乾濕之分,命名方式也各不相同。

▲客家人的粄,有的根據味道命名,如甜粄。有的根據形狀命名,如老鼠粄。有的根據餡料命名,如蘿蔔粄。有的根據做法命名,如捆粄。有的根據顏色命名,如黃粄。還有的根據故事命名,如憶子粄。圖為印粄。

擁有如此的千變萬化,正說明了這種食物的基礎與傳統。

客家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粄

雖然都是米製品,但粄不像年糕,需要配菜和湯水才能變幻出滋味。粄有自己的性格,有餡兒的是餡兒的味道,沒有餡兒的,會往麵團裡加鹽加油加芝麻。

糟麻粄,用酒糟和番薯粉加鹽混合之後,上鍋煎,煎至差不多熟,切塊狀。最好吃的莫過於釀粄,外焦內香,也是煎的。甜粄、艾粄是客家人的最愛。印粄,滿滿的芝麻香。

客家的粄很難被定義。從外形看,有的像潮汕的粿,有的像廣府的糕,有的又像北方的餃子和包子,但又不盡相同。

▲客家文化學者王增能曾反證道:「抽絲的米製品如米粉幹不能叫粄。由米屑製成的各種糕餅,如中秋月餅、楓朗酸棗糕、白侯薄餅、大埔豆子羹、梅縣菊花糕、龍川牛筋糕等,也都不能叫粄。」圖為蘿蔔粄。

粄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既可以是主食,又可以是副食甚至是零食。比如客家最常見的艾粄,可以做成餅當零食,也可以切成薄片炒菜吃,可以配糖,也可以配醬油、鹽。

不同的季節,吃的粄也不一樣。清明艾粄、薴麻粄,夏天吃仙人粄,冬至蘿蔔粄,過年吃大龍粄、番薯粄、鵝湯粄等。

▲艾粄,客家人在春夏之交採取鮮嫩艾葉,經水洗煮爛搗碎,摻入糯米粉,並隨主人的喜好添加糖或鹽,製成餅狀;也有製成餃子狀,裡面用瓜、豆、筍或肉等作餡,放入蒸籠蒸製而成的一種純天然綠色小食。

粵東河源客家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做「蘿蔔粄」吃。蘿蔔切絲和豬肉、蝦米、蔥、胡椒粉和醬油蒜頭混在一起,味道很重,但客家人很喜歡,尤其老人和小孩。

家裡來客,廚房先響動起來。最先端出來的必定是一盤精緻漂亮的蘿蔔粄,當飯前點心讓小孩或者客人吃。

▲蘿蔔粄。蘿蔔是菜園裡種植、施土肥的白蘿蔔。白蘿蔔長得結實,抓起來墜手,水分充足。糯米需顆粒飽滿,白中透金;豬是吃剩飯、菜葉青草長大的土豬,豬肉鮮脆;蝦是從河裡撈起來,活蹦亂跳的小河蝦。

不同的餡料成就了花樣百出的粄。加入蘿蔔絲,成了蘿蔔粄,放入冬筍,就成了筍粄,流行於武平、長汀等地的簸箕粄,則滿滿地包裹著炒熟的香菇、瘦肉和鮮筍丁。

梅州豐順的捆粄,與簸箕粄異曲同工。「捆」,實為包,十幾種餡料包進薄如蟬翼的粄皮中,類似粵菜中的腸粉,卻比腸粉更為講究。

光餡料就有十幾種,鹹菜、豆乾、芋頭、馬鈴薯、筍、菜脯,這是標配,還可以按照個人口味搭配米粉、火腿、豬肉、蛋。豐順人一般早上吃,搭配豆漿和餅。

▲捆粄。

不同的粄,餡料千差萬別,而粄坯製作卻大同小異。大米浸泡並碾成米漿後,以大火快速蒸熟。但客家各地對粄的糯米、粘米配比也有細微的差別。

通行於興寧的雞頸粄,粄坯講究「七分糯三分黏」。釀粄粄坯與做雞頸粄的方法一樣,不同的是要拌和少量粘米粉,糯米粄坯包餡有容度有韌性有粘性,飽滿的餡料不會流溢出來。粘米粉增加粄坯的硬度,蒸熟後才不會爛糊一團,保持成型的釀粄。

並不是所有的粄都用米漿製成,也不一定都能當飯吃,如「仙人粄」,用仙草做成的甜品,在夏天的時候食用。

▲客家人讓我們看到,對待食物要真心誠意才能有無限美味。圖為仙人粄

客家人為什麼愛吃粄?

為逃避戰亂,黃河流域中原一帶的漢族人有過三次大規模的南遷,到了閩、粵、贛成了「客家」。

北方人民間喜食麵粉做的春餅,遷到南方,麵粉難覓,便改用米漿。客家人於是便做起簸箕粄。這樣算來,這簸箕粄也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客家人,早在秦朝就開始從中原南遷,來到閩贛粵交界的山區安家樂業,形成了最初的閩西、贛南、粵北三個主要的居住地,現在主要聚居在梅州、惠州、贛州、汀州四地。他們遠離了中原的戰火,卻也不得不面臨惡劣的生存環境,這裡山多地少,瘴氣繚繞,還得和當地「土著」居民爭奪資源。圖為客家地區特有的圍屋。

客家人的生活是從「尋食」開始的。在客家方言裡,「尋食」就是他們「生活」的代名詞,如問人在哪上班,他們會說「在哪拉尋食」。大人常教育小孩要勤奮努力,否則長大了就難「尋食」,客家人的一切努力無非是為了更好地「尋食」。

「衣冠南渡」的勤勞樸實、熱忱好客的客家先民,在長期的生活中,糅合中原飲食精粹和當地鄉土風味,積澱了豐富的飲食文化。

▲「客家」這一稱呼一開始是他稱,不是自稱,是操土音的土著居民對外來族群的稱呼。因此,客家就是外來的人。

客家人的粄,日常飲食較為隨意,宴席和祭祖風俗卻有諸多講究。 廟會和葬禮中要吃發粄,隱喻「發財致富,家族興旺」。發粄又叫碗粄、杯子粄,是用米粉漿摻入紅色酒糟等佐料,充分發酵倒入小陶缽蒸熟而成。蒸好的缽粄,顏色呈喜慶的紅色,且粄面有笑臉般的裂縫,所以,客家人也稱它為「笑粄」。「笑」得越開的粄也有寓意更富更發財的意思。

▲蒸熟後的「發粄」從碗面隆起來,像一座尖頂的小山峰,且出現對開裂縫,客家人稱之為「笑」,喻為喜事降臨的徵兆,所以,發粄要「越笑越好」。

在客家人每一個重大的日子裡,粄的身影都無處不在。祭祀、新生兒、婚喪嫁娶……

孩子生下來一年做「周歲」,外婆家要做周歲粄,分給親戚與鄰裡,共同分享喜悅。

雨水節氣期間,惠州民間會做「樹鋪粄」,放在露天祭拜上蒼後,又將部分薄餅扔到屋頂,剩餘的家人聚在一起食用,稱為「補天」,以此來祈求風調雨順。

▲臘月,家家戶戶都忙著過年的事情,採辦年貨、添置新衣服、做各種各樣的粄、煎粄子。圖為甜粄、黃粄。

哪客家地區哪裡的粄最好吃?

大埔 | 老鼠粄

源於廣東梅州大埔一帶和江西贛州尋烏一帶的老鼠粄,因兩頭尖尖,形似老鼠而得名。

老鼠粄是用粘米粉製作的粄團在粄擦上摩擦出的1-2寸的粄條,不下水之前是硬的,一截一截的,半透明的,煮了之後變成白色,很軟,加入肉碎、香油、胡椒粉、蔥花等配料,迅速把它拌勻,每一個粄都均勻沾上醬料,滲透進去,米香味濃,吃起來爽口彈牙,是客家獨特的風味。

武平 | 簸箕粄

簸箕粄在廣東叫腸粉,在潮汕一帶叫粿條,都是用大米磨漿入籠蒸出的半透明的米粉片,只是吃法有所不同而已。武平人所以叫它簸箕粄,源於當年蒸出的米粉皮是攤在簸箕上晾涼的緣故

簸箕粄裡面會裹上茄子或者豆角做的餡,上面澆上花生醬,再蓋上蘿蔔乾。吃起來軟軟香香的,口感比腸粉更加柔韌滑爽,那是因為客家人還會在上面澆一層蔥油。再配上一碗蘿蔔骨頭湯或豆腐海帶湯,更是妙不可言。

贛南 | 釀粄

客家人鍾愛吃釀菜,釀豆腐、釀青椒、釀苦瓜、釀藕片、釀南瓜、釀糯米雞等等頗具特色。釀,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發酵,而是「塞」、「填」的意思。

釀粄的吃法,有點像北方人的餃子,把餡料包進粄皮裡,餡料分甜鹹兩種,鹹餡最常用的是本地陳年蘿蔔乾、蔥頭加碎肉,甜餡以去皮花生米和黑芝麻為主要材料。放進蒸籠蒸,或者如油鍋炸,都是釀粄最美味的做法。

揭西 | 細粄

細粄,形似小鳥,又叫鳥仔粄。揭西縣河婆街道的主要街道,有數十家做細粄的店鋪,很多店都是開了十幾年的老店,生意好的時候,每天能賣出5、600個。

蒸熟的細粄呈乳白色,玲瓏可愛,外皮口感軟糯,內裡的餡料鮮香,餡料是由搗碎的大蒜、豬瘦肉、小蝦幹混雜製成,濃鬱的蒜香讓細粄在眾多粄中獨具特色。

河源 | 蘿蔔粄

冬至的白蘿蔔長得特別大,汁多肉厚。刨成絲,加入腐竹,芹菜,蝦米,瘦肉輔助它的鮮美,以糯米包裹,通過水煮或油煎等形式煮熟,使得鮮甜的蘿蔔與其他餡料相互滲透,口感甚佳。這便是蘿蔔粄。

蘿蔔粄,流行於惠陽地區的一種客家小吃,是冬至的必吃的應節小吃。蘿蔔粄剛出爐正熱騰騰的時候,一口咬下去,白花花軟糯的外皮先被拉開了絲,流出鮮甜的汁。蘿蔔絲爽脆的口感,腐竹甜韌的口味,和蝦米的鮮味相互交織,成就了客家人最美的鄉愁滋味。

興寧 | 雞頸粄

雞頸粄,同樣因其形而得名。煎的,外焦裡嫩,表面微黃,主料是黑芝麻,下鍋炒香後與搗碎的花生米攪拌均勻,根據各人口味加少許白糖。芝麻散發出濃鬱的誘人甜香,讓人垂涎欲滴。

雞頸粄和擂茶是絕配,一潤一燥,恰好中和。擂茶的喜好因人而異,不一定適合所有人的口味,而雞頸粄卻以其香甜有嚼勁深受多人喜歡。

相關焦點

  • 「一百個」理想 「一百種」愛的方式
    我們需要一束光,照亮前行的路,指引青春經過的日子,這束光是理想,更是希望,為了孩子,我們正懷揣著「一百種」愛的方式奮力奔跑~
  • 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全國人民家裡這種以黏土、陶土燒制的極佔地方的炊具,其實已經有了上萬年的歷史——人們今天更熟悉的炒鍋,廣泛應用還不過千年。根據泥土特質,各地的煲也帶著迥然不同的水土性格。貴州的白黏土、景德鎮的煤矸、山西平定的黏土、雲南建水的五色泥……砂鍋產地遍布全國,體型也有大有小。▲ 風味人間裡的陶甑。砂鍋、煲、陶甑都屬於陶器。
  • 「卷仔粿」是客家人的美食?
    南靖有越南村,越南人逃避戰爭跑來這裡定居,最早粿條就是他們做的,泰國和越南也是這樣叫「粿條」(閩南語)。具體是不是這樣,有待考證,但是越南和泰國人叫「粿條」我是確認過的。(這種說法很讓人意外,我懷疑這逃避戰爭的「越南人」很可能就是下南洋的南靖人。)
  • 客家人:我們真的不是少數民族
    筆者從小在江西西北部的一個農村長大,村裡的大部分是客家人,所以從小的日常交流都是講客家話,據說村裡的客家人都是一百多年前從廣東和福建四處遷徙,最後選擇定居此處。小時候總聽見父母會跟不認識的人介紹說我們「系客籍人」,當時並不了解客家人是一個怎樣的概念。
  • 客家人的性格
    其間發生的重大事件有「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十六國紛爭、「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南北朝紛爭、「靖康之難」、元人南侵等等,作為政治中心的中原地區,戰亂頻仍,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中。於是,他們為避戰亂,紛紛向南逃難。據歷史記載,大規模的南逃至少有三批。第一批發生在晉室南遷之後,持續一百多年,移民總人口達到90萬,約佔西晉時人口的八分之一。他們渡過黃河後,進入長江流域,估計有少部分進入了大本營地區。
  • 青龍場的客家人
    壹客家人的聚居地青龍場地處成都北門駟馬橋旁,緊鄰古寺昭覺寺,是客家人的一個聚居地。青龍場的客家人分布有一個奇怪的現象,以川陝路為界,川陝路以東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客家人,操一口流利的客家話。而川陝路以西的雙水碾、站東一帶有很多人都說不來客家話,或是說得來但平時很少說,說出來也不那麼順耳。而再往西,到五塊石一帶,很多人又都說的是客家話。
  • 香港客家人:為什麼我還要堅持講客家話?
    去年的某一天,我和朋友吃飯時,由於有事要打電話回家,被一位朋友聽到我講客家話。那個朋友是個廣州人,在國外唸完書以後,來香港不太久,但很喜歡香港的生活方式。他等到我一放下電話,便很好奇的問我:「為什麼你還講客家話 ?」『你為什麼還講客家話?』『我是客家人,為什麼不講客家話?』
  • 2020switch那些被ban機的坑 新手玩家必讀防ban機指南
    2020switch那些被ban機的坑 新手玩家必讀防ban機指南 switch很多新手會經常犯一些錯誤導致機器被任天堂官方ban機,比如說兌換碼購買DLC或者遊戲等等,很多新手不知道很可能就會中招
  • 客家人從何處而來?
    大概他們是真的厭倦了鬥爭、厭倦了混亂的世道,只想找一片遠離人群的土地,種豆鋤禾,安安心心地過上「悠然見南山」的日子。 陶淵明仿佛是客家的精神導師——其實陶淵明生活的年代在東晉至南北朝,也恰是客家人第一次大遷徙的時期。
  • 一口氣讀懂:客家人與潮汕人有什麼不同!
    雖然同是來源於中原地區,由於生活環境和生存方式的不同,也造就了潮汕人和客家人不同的性格和生活習俗。潮汕人來源於閩南那些已學會以捕漁為生的中原人後裔。來到廣東後,他們繼續以打魚為業。在茫茫的大海上,漁民必須以生命為代價與大自然的驚濤駭浪抗爭才能有所收穫,這也鍛造出潮汕人敢闖敢於鬥狠的性格;而客家人在戰亂中逃生到廣東後,仍以農耕為生。
  • 告五人新歌《說我愛你的一百種方式》歌曲歌詞
    專輯介紹:《說我愛你的一百種方式》所有情歌唱腔我都模仿即使別人的歌不能讓我盡情唱也不管也不想網易雲音樂聯合納吉音製作,全新企劃「與少年他」Episode 6 - 機率新生代大勢樂隊告五人日系搖滾對唱世界再大還是遇見了你世界再小怎麼還是害怕失去你《說我愛你的一百種方式
  • 在深圳,客家人真的很強大!
    意味著原居民當中有近六成都是客家人 深圳的客家印記 在深圳 要尋找客家的蹤跡並不難 他們從山地環境,進入到南海之濱 以罕見的勤勞與堅韌,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裡
  • 在深圳,客家人讓人心服口服!
    要知道300多年前,就已經有一支族群從遙遠的地方徙來拓荒,這便是客家人。 在客家方言裡,田間水溝叫「圳「,而「深圳」則是因村莊周圍水澤密布,田間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
  • 中國為什麼會有客家人?客家人的最初發源地在哪裡?
    在兩廣、福建和東南亞一帶居住著大量的客家人。客家人這個稱呼經常被人們提及,但要問起什麼是客家人時,很多人都回答不上來。甚至曾經有人發問,客家人到底是不是少數民族?如果是,為啥沒有客家族;如果不是,那客家人的稱謂又從何而來,代表了什麼意思?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的是,客家人不是少數民族,屬於漢族族群的一個分支。
  • 廣西客家人美食,丸子湯也有很多種做法,道道經典不重複
    所以它一直是中國傳統菜餚的必備品,因為它具有良好的寓意和口味非常好,但在客家菜譜中,丸子卻有很多種方式的做法。,不僅僅是寓意好這麼簡單,還因為其做法的多樣性,使得那些去參加肉丸宴會中的當地人無法自拔。但是這對於客家人來說,不僅僅只是這些簡單的製作肉丸的方法,客家人製作肉丸的方法到底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看一看。我想介紹給大家的第一個肉丸是:牛肉丸。牛肉丸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見的,因為它們在許多城市的火鍋店裡都有牛肉丸,甚至麻辣燙店裡面都有牛肉丸,但是客家所製作牛肉丸的方法是非常簡單和粗暴的。
  • 客家印象—我是客家人
    江西省贛州市龍南市傳統鬥笠客家人的童年是在阿公、阿婆口中充滿童趣的童謠裡度過的:「月光光,秀才郎,騎白馬,過蓮塘。蓮塘背,種韭菜,韭菜花,結親家。 客家祠堂每過十幾二十年,宗族裡就會有專人在族譜上記載嫁入或出生的人口,不同的分支有不同的堂號。慢慢長大後的客家小孩,又會一輩一輩傳承傳統的客家文化。
  • 王者榮耀S22系統大更新,排位增加兩個ban位,新的嘲諷方式來了!
    除了排位UI發生了巨大變化之外,ban位也發生了變化。自從徵召模式開啟之後就是只能ban四個英雄,但現在英雄數量已經超過100個,所以官方順勢在S22當中增加ban位,現在排位總共能ban六個英雄,如果都ban同一類的英雄,大家的英雄池壓力會有點大了。
  • 洋人眼中的客家人
    氣候又受到海洋交通環境之影響,養成一種島國人民之熱血與精神……翻開數百年之中國歷史,沒有一次政治變動是與客家人無關的。 其中的例子,當推洪秀全所領導的太平天國革命,幾乎全部參加革命的將領,都是客家人。其次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除了其本人乃為客家人後裔以外,其他,亦有許多是客家人。
  • 閩臺客家人的淵源關係
    臺灣與福建客家人同氣連枝,聲息相通,「共祖同根」、「血濃於水」。兩岸客家人有不可分割的血緣關係,是同一種族的淵源與流派關係。從歷史上看,臺灣客家人的「根」在大陸,福建是他們渡臺的出發點和祖居地。閩臺客家人不論血緣、親緣、文緣、地緣、神緣和物緣關係都密不可分。本文就閩、臺客家人的淵源關係,談點粗淺看法。
  • 客家人常常說的「打鬥五」,是啥東西?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
    至於客家人為什麼會把這種聚餐方式叫做「打鬥五」,各地的說法也不一。更多客家美食?鬥有接合、拼合之義如鬥筍。韋莊《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八珍羅膳府,四彩鬥匡床。」即木匠所謂「鬥分」。俗稱醵錢合糧為鬥分子,皆接合、拼合、湊合之意。客家話中的「打鬥敘」,其實就是這個意思。還有一種說法,說得也比較有道理:打鬥五,其實原來叫「打堆敘」,意思是聚在一起敘敘舊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