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性格

2020-12-20 中國僑網

  文/ 黃浪華

  最後形成的民系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分布最廣,而且歷史悠久,支脈縱橫的民族。他由56個民族組成,其主幹民族是漢族,佔總人口的94%。

  而漢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由於種種原因,不斷由它的發祥地——中原地區向四邊衍播,遂形成不同的民系。如果按方言來區分,有7大民系:即北方民系、吳民系、湘民系、贛民系、閩民系、粵民系以及客家民系。除了客家民系外,其他6個民系均以這些民系的主要居住地域的名稱命名的。

  據有關專家考證,漢民族這7大民系中,最早應當是在中原地區形成的北方民系。其次是吳民系,時間不晚於南北朝時期。再其次是粵、閩、贛、湘民系,時間不晚於五代十國時期。最晚形成的民系就是客家民系,時間在南宋至明朝中期。這就是說,其他民系早在他們播遷的地區安居樂業的時候,客家民系還在到處遷徒,到處找家。

  客家民系目前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江西、廣西、四川、湖南、臺灣、海南、貴州、陝西,以及香港、澳門等省、區的250多個縣、市,其中純客家縣、市40多個,非純客家縣、市200多個,並流布於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模里西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秘魯等100多個國家與地區。人口約8000萬。客家民系最集中的地區是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廣東東北部交界的三角地區,人口有1300多萬。這三角地區被稱為客家大本營。客家民系正是在這大本營裡形成的。

  當然,客家民系形成之前,遠在泰漢時期在這大本營裡已有少數漢人的蹤跡。但大規模的移民遷入,則是在東晉之後至宋末,時間持續了一千多年。中原漢人南遷的主要原因是;異族的入侵、政權的更送、農民起義、黃河決口、饑荒等等。其間發生的重大事件有「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十六國紛爭、「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南北朝紛爭、「靖康之難」、元人南侵等等,作為政治中心的中原地區,戰亂頻仍,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中。於是,他們為避戰亂,紛紛向南逃難。據歷史記載,大規模的南逃至少有三批。第一批發生在晉室南遷之後,持續一百多年,移民總人口達到90萬,約佔西晉時人口的八分之一。他們渡過黃河後,進入長江流域,估計有少部分進入了大本營地區。第二批發生在唐末黃巢起兵造反之後,持續了80多年的時間,移民人數遠遠超過第一批,由於移民之多使中國南方與北方第一次實現了人口的平衡。移民中有相當數量進入了大本營地區。第三批發生在北宋末年,宋高宗南渡之後,許多南遷的漢人因參加了抗元勤王的鬥爭,失敗後,他們被迫向更加偏遠的粵東北遷移。這些進入大本營地區三大批移民,便構成了客家民系形成的基本元素。

  在贛南與閩西、粵東北交界處的福建寧化縣,有一座叫石壁村的山村,在客家人的心中卻是一塊聖地。這村莊是塊方圓200多平方公裡的盆地。由於它西北有武夷山山脈的天然屏障的阻擋,隔斷了北來的戰火,南來的難民從江西入閩後,便在這頭一站找到了暫時休息的中轉站。他們在這裡安頓下來,拂去了周身的煙塵,醫治了身上的創傷,又繼續上路。據梅州市地方志編寫的《客家姓氏淵源》(一)一書編錄的34個姓氏中,有29個姓氏始祖來自石壁村。據統計,香港有200多萬客家人,其祖先是從石壁村遷來的。臺灣至少有60多個姓氏600多萬人與石壁村有關係,其中300餘萬人是客家人。因此,客家地區有「北有山西洪洞大槐樹,南有福建寧化石壁村」之說。在石壁村休養生息後的移民,然後沿汀江進入閩西,再沿韓江進入粵東北。

  為什麼這幾批客家先民都選擇大本營作為自己棲息地呢?原來,他們,不論從哪個時期哪個地區逃難的難民,當越過長江、鄱陽湖流域之後,當時所有的最適合人居的平原地區、沿海地區,均為其他民系所佔據,已無他們立錐之地。他們不得不向贛南、閩西、粵東北的山區尋找棲息地。而這個大本營地區正位於武夷山脈與南嶺山脈包圍之中,形成了一個四面環山的「世外桃源」。它阻隔了東邊的閩民系、西邊的湘民系、南邊的粵民系、北邊的贛民系,可以減少民系之間的紛爭與衝突,安下心來建設新家園。這「世外桃源」裡,原住民是被稱為古越族的少數民族,人煙稀少又散居在各山頭,還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因此有大量的荒山荒地可供開墾,客家先民從北方帶來的農耕文明,在這裡又有了用武之地。何況這裡地處南蠻,天高皇帝遠,遠離政治中心,遠離戰亂,為客家先民創造新家園提供了有利的時機和條件。

  於是,南逃的漢人在這個客家大本營地區停下了疲憊的腳步,放下了背上包袱裡的先人的遺骸,面對著莽莽的原始森林、煙霧繚繞的瘴癘、到處出沒的毒蛇猛獸,還有兇悍的少數民族的敵視與騷擾,他們只有團結起來,抖擻起精神,向荒山要地,向山坑要糧,硬是在這塊蠻荒之地打拼出一片新天地。黃氏客家人族譜中有詩云:「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這些北方的移民,因為北返無望,慢慢地不思舊故鄉,而把這裡當作自己的故鄉了。親不親故鄉人。這些移民雖然來自不同歷史時期,來自不同的地區,但卻是同根同種,現在又在一個故鄉同甘苦共患難。在共同經濟生活中,再加上與當地原住民的交流與融合,慢慢地形成了共同的語言——客家話,產生了共同的風俗習慣與文化心理,客家民系就這樣形成了。

  客家民系形成後,隨著人口不斷的膨脹,這塊大本營已很難承受生養的重負了。加上太平天國起義的失敗,這個被稱之為「客家人起義」的農民革命,遭到了清政府的殘酷鎮壓,大本營的客家人又紛紛向外逃亡。他們向廣西、向湖南、向四川、向臺灣、向海南......甚至遠涉異國。因為他們再遷移的時間已很晚,他們仍然只能尋找偏遠貧瘠的山區作為自己的棲息地。因此就出現了「逢山必有客,無客不居山」的現象。

  客家民系形成之前的遷徒,是為了逃避戰亂,尋找一塊安身立命之地;形成後的遷徒,則是為了改變自己的民系命運,尋找一塊發展之地。但不論形成前還是形成後,客家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不停地遷徒,不斷地遷居於經濟落後的山區。因為他們的棲息地老在變動,人口又分散在四面八方,用什麼來維繫民系的團結?最好的辦法就是用自己特有的方言——客家話。無論你身在何方,只要聽到鄉音,就是自己人。因此,客家人把「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作為維持民系的法寶。

 [1] [2] [3] [下一頁]

相關焦點

  • 潮汕人與客家人
    今天我們就講潮汕人和客家人。潮汕人,古時稱潮州人,隋宋兩次南遷最終定居潮州府形成潮汕文化。當代多數潮汕人以潮州話(也稱「潮汕話」,簡稱潮語,近似秦漢魏晉時期的古漢語)為母語,現集聚於海內外近60個國家和地區。潮汕人敢於闖蕩、善於經商,以「愛拼才會贏」為座右銘,他們在商界成就顯著。被譽為「東方猶太人」。
  • 客家人的服飾文化
    客家服飾,顧名思義就是客家人的服飾。客家服飾是以中原文化元素為基礎,變化發展而來的文化藝術形式,是對客家人勤勞、樸實生活的詮釋客家服飾的種類繁多。客家人稱衣服為「衫褲」。「衫」指上衣,褲指下衣。「上穿大襟衫,下著大襠褲」是客家人最常見的衣著打扮。
  • 為什麼客家人愛當官,而潮汕人愛做生意?
    客家文化與潮汕文化差異 敢闖與不爭 雖然同是來源於中原地區,由於生活環境和生存方式的不同,也造就了潮汕人和客家人不同的性格和生活習俗
  • 客家人從何處而來?
    這是客家人獨創的文字。從字面上看,走到了懸崖邊上,再無路可走的人,就是客家人。 在過去的很長時間裡,這個在閩粵贛邊區擇山而居,喜歡穿藍色布衫,並操著一口古老方言的群體被認為是一個「夷蠻」部落。就連客家人自己對自身的來歷也不甚明了,他們只記得祖祖輩輩似乎總是在不停地遷徙,從一座大山走向另一座大山。
  • 一口氣讀懂:客家人與潮汕人有什麼不同!
    現在早已在廣東「佔地為王」的潮汕人和客家人喜歡用「北佬」來戲稱外省人,這頗有點「數典忘宗」的味道了,其實潮汕人和客家人也在背後互稱對方為「客家佬」與「潮州佬」的。真是:本是同根生,呼「佬」何太急!雖然同是來源於中原地區,由於生活環境和生存方式的不同,也造就了潮汕人和客家人不同的性格和生活習俗。潮汕人來源於閩南那些已學會以捕漁為生的中原人後裔。
  • 哎同你港,千萬別惹一個客家人
    雖說如果不依賴字幕,真聽不明白他們在唱什麼,但他們讓我看到了久違的搖滾血性是什麼樣子的,我頭一回覺得,客家人的客家話,真的很酷,一股野生搖滾範。在廣東,你可能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說「涯系客家人」(我是客家人),不少外地的朋友總會以為客家人是少數民族,對客家小妹的印象約等於賣茶小妹。
  • 臺灣「客家莊」:講述客家人生生不息的故事
    臺灣「客家莊」:講述客家人生生不息的故事   在臺灣興旺發達的旅遊產業中,秉承客家傳統的客家人,在臺灣島內從北到南興辦的「客家莊」,以其特有的住、吃、穿、用的生活況味,吸引著海內外遊人,承傳、光大中華傳統。
  • 客家人沒有忘記藍衫
    謝景來的兒子謝國耀說,父親代表的是一種精神,客家人從沒有忘記藍衫。   藍衫,顧名思義,就是藍色的衣服,不是淺藍而是深藍。「藍藍的染出來的布,上山下田耕作,衣服髒的時候看不清楚,所以客家藍衫偏向這個藍色。」 謝國耀的妻子鍾鳳嬌笑著說。   藍衫是文化的載體,承載了客家人勤勞又拘謹的性格特質,藍衫也是生活美學的一種展示,看出前人巧思。
  • 客家人為何叫做客家人?他們從何而來?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客家人創造了獨屬於他們的文化和信仰,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客家民系的發展。客家人分布在福建、廣東、廣西、四川、湖南、臺灣、海南島部分地區和僑居海外南洋一帶。客家語言保留了較多的漢語古音,稱"客家話"。在目前的語言學研究中,客家話也成為研究古漢語的最要研究材料。
  • 客家人是什麼人?是少數民族嗎?為何客家人的祖輩來自江西?
    但是有一種人,我們聽得很多,但是又對它不是很了解,它就是——客家人。客家人主要分布在中國的南方江西省。客家人只是一種稱謂,也不是什麼少數民族,更神奇的是,它們大多數都是來自江西省。為什麼客家人這麼多,大多來源於江西呢?
  • 青龍場的客家人
    成華區的方家河周邊以前大多為客家人。□朱文建 文/圖客家人是成都的一大特色,是四川歷史文化的延續,也是歷史上幾次人口大遷徙的見證。歷史造就了四川客家人,他們從全國各地來到四川,為天府之國的振興立下了不朽功勳。清代時期的青龍場和東門的龍潭寺、石板灘,以及現在龍泉的洛帶鎮都是客家人的聚居地,這一片區為東山上首五場,即龍潭寺、石板灘、西河場、甑子場(現在的洛帶鎮)、廖家場。而青龍場則是東山五場的起始點,又是幾個鎮當中離城最近的一個,人流和經濟發展自然就佔得一席先機,城裡人來趕場都是趕青龍場。
  • 客家人是什麼人?為何客家人的家譜記載祖輩來自江西?
    在中國南方,有大量的客家人聚居。其中,以兩廣、福建和江西省最多。客家人是一種稱謂,很多人都知道客家人,但並不知道客家人是如何來的,客家人是不是少數民族。更為奇怪的是,大多數客家人的家譜都記載著祖輩來自江西,這到底又是什麼原因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還得從頭說起。
  • 客家人是少數民族?
    客家人不是少數民族,他們只是漢族的一個支系而已。客家人就是漢族人!他們是漢族的一個重要民系!客家人是以客家方言為母語的一個漢族民系,是中國南方廣東、廣西、福建、江西、臺灣等省的本地人之一。客家圍屋客家人一詞的起源說法也不多,有的說源於東晉南北朝時期的「給客制度」及唐宋時期的「客戶」制度;有的說起源於清初廣東粵西人對惠、潮、嘉、汀、贛移民(當時已經是閩粵贛邊區本地人)的稱呼;還有說相對於「主」而言的一種對稱,就是外來人的意思那種。
  • 沙巴州客家人的發展史
    客家人無處不在,只要有地方,就有客家人。在海外華人中,客家人佔的比重最大,據不完全統計,已有2000萬餘人。主要分布在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臺灣等地區。據上期小編所寫的圖文,海外客家人中,除了印尼之外,馬來西亞的客家人數最多。在馬來西亞有一句留言:"客家人開埠、廣府人旺埠、福建人佔埠」(埠即是中國的「城市」)。
  • 在農村,客家人有什麼風俗?這些特色美食你知道幾個!
    客家人熱情待客,正直無私,過門便是客,客來茶招待,客家人愛讀書,所以歷代都是出文人,愛運動,體育明星不勝數,飲食非常講究,清淡營養,愛煲湯而非常有養生之道。客家人農村風俗過去挺多, 尤其現在40歲以上的人很了解,後生都不太了解,客家人很敬拜祖宗,經常帶上祭品香燭去祖墳拜祖宗, 春節,清明,重陽都會去!春節前家家戶戶池雞,池豬,蒸年糕,釀豆腐,鹽焗雞,扣肉,開鍋肉丸,牛肉丸,炸釀腐衣,蒸釀粄,煎魚,先敬祖宗祖先,半月前返神,挑著劏好煮熟的全雞、香紙油燭、鞭炮,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去拜祭非常虔情。
  • 客家人的勞動用具:一部記錄客家人生活的歷史文書!
    客家人的勞動用具 一部記錄客家人 生活的歷史文書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的勞動用具已經越來越先進,而我們記憶中那些客家先民用智慧創造出來的農具你又還記得多少呢,在萬綠湖客家風情館裡面,展示了河源客家人的農業、漁業等生產用具,體現了客家人在艱苦條件下吃苦耐勞、勇於開拓的勞動精神和勞動智慧。
  • 洋人眼中的客家人
    氣候又受到海洋交通環境之影響,養成一種島國人民之熱血與精神……翻開數百年之中國歷史,沒有一次政治變動是與客家人無關的。 其中的例子,當推洪秀全所領導的太平天國革命,幾乎全部參加革命的將領,都是客家人。其次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除了其本人乃為客家人後裔以外,其他,亦有許多是客家人。
  • 經得起千錘百鍊,方能配得上客家人三個字
    如果你身邊有客家人,你會發現他們低調、實在、不排外,這也許是因為客家人在歷史上就常常「獨在異鄉為異客」,性格沉穩而不張揚。客家的遷徙過程中,聚散離合,出走回歸,不變的是客家人的文化和血脈,以及那個永遠留在名字裡的「客」字。
  • 中國為什麼會有客家人?客家人的最初發源地在哪裡?
    在兩廣、福建和東南亞一帶居住著大量的客家人。客家人這個稱呼經常被人們提及,但要問起什麼是客家人時,很多人都回答不上來。甚至曾經有人發問,客家人到底是不是少數民族?如果是,為啥沒有客家族;如果不是,那客家人的稱謂又從何而來,代表了什麼意思?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的是,客家人不是少數民族,屬於漢族族群的一個分支。
  • 客家人從哪裡來?他們是中原人嗎?你的祖先是客家人嗎?
    說到「客家人」,大家也許都聽過這個詞,作為漢族八大民系中唯一只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由於方言和習俗都相當特立獨行,有時甚至會被誤認為是少數民族,那麼客家人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又是從哪來的名字?為啥這麼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