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2021-01-10 叮噹說情感

小雪已至。降溫天裡最暖的鍋物料理,除了火鍋就是砂鍋和煲。無論早就開始供暖的塞北還是氣溫仍在20度以上的嶺南,菜肉湯合一的砂鍋和煲都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最佳註腳。

砂鍋和煲,全國人民的一鍋燉

俗話說:北方人的砂鍋,南方人的煲。

全國人民家裡這種以黏土、陶土燒制的極佔地方的炊具,其實已經有了上萬年的歷史——人們今天更熟悉的炒鍋,廣泛應用還不過千年。

根據泥土特質,各地的煲也帶著迥然不同的水土性格。貴州的白黏土、景德鎮的煤矸、山西平定的黏土、雲南建水的五色泥……砂鍋產地遍布全國,體型也有大有小。

▲ 風味人間裡的陶甑。砂鍋、煲、陶甑都屬於陶器。陶器以水為介質煮熟食物,能更充分水解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直接促進了古人類的大腦發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劃時代的標誌。

江西人的小胖瓦罐上了釉,裝進雞蛋肉餅或是香菇排骨,婚俗兩兩組合小火慢煨7小時,一手握住也僅限一人食用;

雲南人用建水產的紅土陶做成環形的汽鍋,做菜不用水。用上武定的閹雞、昭通的天麻、文山的三七,憑藉上湧熱氣蒸製,就能作到肉耙骨離,鮮嫩無比。

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煎炒宜鐵鍋,煨煮宜砂罐」。來自泥土的煲或砂鍋堅硬且厚實,導熱均勻,保溫效果極好,所以烹飪技法基本就一字:燉。

砂鍋菜,全國人民都得心應手的一鍋燉。無論是膠質滿滿的豬腳、肌腱經絡豐富的牛羊肉還是結實耐煮的千張、豆腐、腐竹,這些難以感化的食材最佳歸宿都是丟進砂鍋,用火候或時間燉成酥爛。

▲ 豬腳姜。砂鍋易將食物中的大分子營養物質分解成小分子,比如把蛋白質分解為胺基酸,脂肪轉化為脂肪酸,碳水化合物變成糊精…使之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一年只有五個多月氣溫在二十度以上的蘭州,近郊煤矸做成「醜砂鍋」黑不溜秋,大火燉煮起食物來也是一樣的粗糙與猛烈。醜砂鍋的主角是提前備好的帶筋牛肉與內軟外酥的炸肉丸,配角則是定西的洋芋與粉條,都是當地土產。

「砂鍋裡煮著洋芋蛋,炕上睡著尕老漢。」熱騰騰的砂鍋子,懶洋洋的蘭州人,砂鍋店裡還是老蘭州冬日粗糲的風物詩。

和北方的乾冷不同,南方的冬天溼冷刺骨。

雖然秋冬雞鴨魚肉皆肥,但砂鍋菜依然要運用綿裡藏針的本事:金衢的湯瓶雞重在火攻。整雞入瓶,雞油封面,用炭火的餘溫慢煲,上了桌十幾分鐘依然燙嘴;

嶺南的羊腩煲秒在搭配。山羊肉帶皮斬塊,用陳皮與老薑去羶,馬蹄和甘蔗吊甜,吃的時候還要蘸腐乳醬提鮮。

「筍乾老鴨煲」,火候與搭配的完美排列,江南冬天的壓軸菜。

足年老鴨、臨安筍乾再加上金華火腿,三樣山珍見面無需廢話,就是小火慢燉。等到一鍋水熬成半鍋甚至四分之一再用砂鍋慢煲,上了桌掀了蓋,依然是湯色奶白,濃鬱程度正好。

蔡瀾念念不忘的杭幫菜裡,就有一道類似的火踵神仙鴨——一道漸漸被人遺忘的傳統杭幫菜:「一個砂鍋燉著,上面放著火腿,美味」。

更多時候砂鍋都隱藏在幕後,扮演著「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角色。湖北人的排骨燉蓮藕、客家人的釀豆腐、臺灣人的三杯雞、泉州人的薑母鴨、東北人的白菜豆腐燉五花……

無論醬香還是清湯,上了桌還在冒著泡沸騰著的砂鍋,總是人們圍爐相聚的理由。

▲ 釀豆腐

廣東人有一百種吃煲的方法

冬天兩字,在廣東毫無尊嚴。

面對徒有形式的降溫,穿著短袖拖鞋的廣東人僅存的儀式感,就是各種各樣熱騰騰的煲。圍在一起同撈同煲,才配做「沙煲兄弟」。

▲ 沙煲兄弟,一說是好兄弟,一說是關係不牢靠的朋友,畢竟煲也很容易裂。唐朝廣州司馬劉恂說:「廣州陶家,皆作上鍋,燒熟,以上油之,其潔淨則愈於鐵器,尤宜煮藥。」唐朝時廣州人就很擅長製作使用瓦質炊具了。至今廣東人熬湯煮藥,仍習慣用瓦煲。

廣州家庭必備的炊具,首當其衝就是煲。

一鍋清水,佐以豬肚燉母雞、魚膠燉羊肚菌、木瓜燉鯽魚,還要適當配些溫熱滋補的當歸淮山枸杞……數百種湯都交給敦實的煲。

煲的厚度與堅實,讓各種食材得以慢慢釋放鮮香。煲壁的細孔,也能讓湯底融合砂土的質感,煨出食物的真味。

到了潮汕人手裡,砂鍋海鮮粥則是一桌潮汕菜的完美收尾。

米、蝦、蟹、瑤柱加上普寧豆醬,幾樣樸實常見的食材就是海鮮粥所需的全部配料;關鍵還在砂鍋。用潮汕人的話說,一定要用砂鍋煲,才容易出粥油。

▲ 好的砂鍋粥會透著淡黃,那是海鮮等食材的汁水在砂鍋慢煨中漸漸透過砂鍋滲入了粥中。

愛吃湯湯水水的廣東人,用小火把燉湯煲粥的技法發揮到極致,也把煲和烈火結合,成就粵菜裡獨特的「煲仔菜」。

在廣東,萬物皆可煲。雞鴨魚肉、鮮果時蔬、各式下水都能做成煲仔菜式。食物搭配和調味都極其寬泛,只有一點要求嚴格要求:火候。

為保持食材的新鮮生嫩,廚師不僅要掌控熱鍋下菜的時間,還要根據餐桌與灶爐的距離,把握火候和「抄起」沙煲的時機。

▲ 廣東的煲一般特指瓦煲。相比以陶土鑄成的砂鍋,廣東人的瓦煲更耐烈火,所以吃法就更多。圖源@米其林指南

煲仔飯是粵菜裡的傑作,而更加千變萬化的煲仔菜,廣東人看著上桌仍在滋滋作響的形態,命名為啫啫煲。

通菜、娃娃菜、秋葵、芥藍,加上蝦醬和蔥頭啫啫一番,鹹香爽脆一改清雅本色;滑雞、牛腩、豬雜,加上柱候醬烈火幹燒,最大程度鎖住肉汁。

▲ 啫啫煲,圖源@無錫就知道吃

啫啫黃鱔,最早也最難的啫啫菜之一。廣東水系發達,盛產黃鱔。但黃鱔肉脂肪少、蛋白質含量高,並不宜久燉。

沙煲燒油到300度,下入切段的黃鱔、紅椒等,蓋上蓋澆上酒,整個煲和食物都處在烈火侵襲之中。廚師聽著沙煲食物裡聲音判斷生熟,只有上了桌掀了蓋,啫啫的演出大幕才算正式拉開。

▲ 啫啫煲所展現的氣,正和粵式炒菜裡講究的鍋氣。

哪裡的煲最好吃?

河南丨酥肉砂鍋

河南兄弟的鍋黝黑坑窪,那是每一鍋都在火上久經考驗的標誌。

酥肉砂鍋的酥肉之於砂鍋,等於油條之於豆漿。金黃的酥殼咔咔咬下,燉久的酥肉又是另一番纏綿;然而重點還不在此,上桌後從拿筷子扒拉下的那一勺滾油辣椒,才是精華。

泉州丨薑母鴨

鴨子、姜、麻油、酒,可以被端上宴席的大菜原料也不過如此。

油脂和酒精在煲裡發生酯化反應,醞釀已久的馥鬱香氣,帶著老鴨的香味轟然而出……砂鍋焗老鴨,怎麼能不香呢?

廣西丨鴨腳螺絲煲

柳州夜宵攤除了螺螄粉,鴨腳螺螄煲更加橫行無忌。

紅油金湯浸潤著鴨腳、螺螄、芋頭、豆腐條、鵪鶉蛋,酸爽鹹辣,口味豐富;嗦螺螄、嗦軟爛的鴨腳更是口舌之歡。

衢州丨廿八都風爐仔豆腐

江山古鎮廿八都名聲在外,有142種姓氏、13種方言,專家說這是「文化飛地」,但是不同地域的居民來到這都養成了同一種愛好:吃廿八都豆腐。

好水好豆做出的豆腐,燒法更是與眾不同。在這裡,豆腐只有一種宿命:通紅的火爐上架陶鍋,小火慢燉。

當地人叫它「風爐仔」。只要家裡有客人,煮上一鍋豆腐是必不可少的:用山裡的特山如鮮筍、香菇,煲著一鍋醇香的豆腐。管它屋外風雪交加,屋內火爐正暖。

東北丨白菜豆腐燉五花肉

守舊的東北人,每年入冬前都會買上幾百斤大白菜放到院子裡,足足能吃一冬。

白菜豆腐燉五花肉,也是守舊的標配。五花肉切薄片,率先下鍋經受熱油考驗;接著白菜梆子下鍋,慢慢變軟縮水成一半,再放進白菜葉子和豆腐。

缺乏蔬菜的時日裡,白菜、豆腐、五花肉在砂鍋裡翻滾著,徐徐騰起的熱氣夾雜著肉菜的香氣,極為美好……

南京丨砂鍋

南京砂鍋氣質家常,像是南北方砂鍋菜的合體。

湯底很重要,高湯湯底和老滷湯底各有所長,還可以加點咖喱粉或者豆瓣醬;澆頭也講究,最常見的是滷味,各種牛肚、牛肉、豬大腸等滷的要到位。

三鮮砂鍋、牛雜砂鍋、牛肚砂鍋……肉和砂鍋內躁動的湯底相互滲透,溢出鮮香。

北京丨砂鍋白肉

五花肉和後臀尖事先煮好,冷藏了去皮切成如紙的薄片;河北玉田白菜,菜幫長、菜心緊緻,兩者相得益彰。

砂鍋裡倒進燉了一天的骨湯,碼入白肉白菜,蘸著韭菜花、和著豆腐乳,砂鍋白肉的味道溫暖著老北京的冬天。

相關焦點

  • 廣東人最愛吃的啫啫煲,居然在廈門也有
    在廣東有種啫啫煲讓人吃一次就愛上它,每次上桌都一個煲,熱氣騰騰,上桌是香氣火爆,口感鮮中帶嫩,嫩中帶脆,真是讓人越吃越愛。以前只能去廣東才能吃到的啫啫煲,現在廈門也有了,而且還是專門做啫啫煲的店鋪,它就是隱藏在天虹三樓的啫小寶。
  • 為什麼廣東人煲出來的湯那麼好喝?網友:「家家都有祖傳秘方」
    01材料不一樣廣東人煲湯跟其他城市的人煲湯最大的區別就是對於煲湯材料的選擇,比如做一份海帶排骨湯,很多城市都是豬肉和海帶放進鍋裡水煮就行,最多也就加入一一點生薑去腥,吃的時候撒點蔥花有人說廣東人煲的湯裡面藏著一座植物園,這句話形容非常貼切。在廣東海帶排骨湯需要更的,首先食材就比較複雜,不僅僅有海帶、排骨、生薑、還有蓮藕、枸杞、蜜棗等。廣東人煲湯沒有1個小時絕對好不了,其他城市的人煲湯,半個小時都嫌棄太久,比如這道海帶排骨湯,至少需要2個小時,如果是老廣東人,至少需要3個小時,文火慢燉,這就是做湯的精髓。
  • 廈門也有讓會吃的廣東人愛了半輩子,讓愛吃的你欲罷不能的啫啫煲
    都說廣東人愛吃、會吃、愛研究,總能將普通的食材變成一道美味。單說這啫啫煲就能讓你用普通家常菜的錢吃到正宗的粵菜。啫是粵菜裡獨有的烹飪手法,啫啫煲不同於一般的砂鍋菜,它是在砂鍋啫加以各種秘制醬汁得新鮮食材,猛火急攻,將食物所有的色、香、味鎖在砂鍋中,非常入味。深受廣東人喜歡,流傳於廣東街頭,更是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節目。現如今廈門也開了一家以啫為主的啫小寶。
  • 夏天要來了,分享一道廣東人愛喝的湯,做法簡單學會了煲給家人吃
    夏天要來了,分享一道廣東人愛喝的湯,做法簡單學會了煲給家人吃廣東人愛喝湯,俗話說「餐前無湯,食之無味」,說的就是廣東人對湯的熱愛程度。大部分廣東人不但愛喝湯,也很會煲湯,家裡常備著各種煲湯食材,平時去菜市場,也會帶點冬瓜、蓮藕、淮山一類的回家煲湯喝。我是喵喵cooking,喜歡的朋友請關注我,不定時分享美食的更多簡單做法。廣東這幾天已經成功入夏了,您那邊離夏天還遠嗎?
  • 分享7種廣東人煲湯常備食材,80後媽媽學煲廣東湯,家人都受益
    有朋友問我,可以分享一些廣東人家常煲湯的食材搭配嗎?最好是南北方都比較容易買到的。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7種廣東人夏天常用來煲湯的食材,與其他搭配,學會了看懂了再也不愁喝不到好湯靚湯,清熱解暑,家人都受益!
  • 分享6道廣東冬季老火靚湯,網友:萬物皆可「煲」,果然是廣東人
    在許多人眼裡,廣東人每天都煲湯,而且都是「老火靚湯」,在廣東人的餐桌上,肉可以不吃,但湯不能不喝。到了冬天天氣寒冷,廣東人照樣會準備一鍋熱湯,羊肉湯、排骨湯、牛肉湯、乳鴿湯、老鴨湯......各有各講究。所以在朋友們眼裡,廣東人都會把能放進嘴裡的食物搭配成煲湯的食材。
  • 廣東老火靚湯:廣東人最愛煲的湯,滋補養肺老少皆宜
    對於廣東人來說,基本是每餐飯都會有一道湯的存在,在廣東有一句這樣的俗話:「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特別是廣州人,廣州人喜歡喝湯的歷史也十分悠久,說到為什麼廣東人對於喝湯如此執著,並且還成為必不可少的菜餚之一,原因也是和廣東的氣候有關係,因為廣東氣候常年是比較溼熱的,所以廣東人普遍都會溼氣重,那麼廣東人就會通過煲湯這種食療的方式來緩和這種氣候問題,既滿足了自己的味覺,又十分養生,可謂是一舉兩得。所以長久以來廣東人就養成了頓頓來碗湯的習慣,這也是廣東的特色之一。
  • 廣東人最怕什麼?最怕日日要煲靚湯!
    如果用《精靈寶可夢》裡的小精靈來煲湯,廣東人可以煲出:土茯苓燉傑尼龜、靈芝燉可達鴨、蟲草花海星星燉肉汁、石斛煲阿柏蛇、粉葛赤小豆煲鯉魚王、海底椰燉比比鳥、淮山枸杞燉火烈鳥等等。為什麼沒有比卡丘湯?因為比卡丘的原型是松鼠,廣東人暫時還沒把魔爪伸向松鼠。
  • 生啫魚頭煲,讓你可以吃三大碗白米飯的廣東家常菜
    魚頭煲的做法有很多,比如粉絲魚頭煲、砂鍋魚頭煲等等,不知道各位小夥伴有沒有品嘗過廣東的生啫魚頭煲。先來解釋下「啫」這個字的意思。這一個字是指在粵菜裡常用到的一種烹飪方法。這樣做不僅可以讓食材十分的入味,而且還可以最大限度上鎖住食材裡面所包含的水分,讓食物最後吃起來十分的多汁嫩滑、鹹香入味、讓人回味無窮。
  • 客家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粄(ban)
    潮汕人的粿,有老饕們為其代言,雲南人的餌塊,和米線一起構成雲南的主食江湖,更別提江浙的糕團,早已走入千家萬戶。 粄,其實是一種糅合的食品材料,並不單指一種食物,絕大多數用大米磨成的米粉或米粉的漿液製成,可煎可炒可煮,有鹹甜乾濕之分,命名方式也各不相同。
  • 廣東人如何用砂鍋徵服吃貨?煲湯不算啥,厲害的是「萬物皆可煲」
    眾所周知,廣東人很愛煲湯,甚至有朋友打趣道,廣東人的世界裡簡直就是「萬物皆可煲」,因此千萬別在廣東人面前別作妖,否則當心被拿去煲湯。當然,這是玩笑話。小粵粵也愛喝湯,而且家裡人也是飯前一碗湯,或者飯後一碗湯。
  • 廣東臺山人添丁增口喜歡用「煮雞酒」和「煲酸醋」報喜
    煲好的木瓜豬腳醋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5月13日電 題:廣東臺山人添丁喜歡用「煮雞酒」和「煲酸醋」報喜作者 李曉春 郭軍添丁增口,是喜添新丁、榮納嬌女的總稱。凡是家裡新添小成員,長輩們都很重視,並會張羅著以各種方式來向親戚朋友們報喜。而在僑鄉廣東臺山,人們喜歡用「煮雞酒」和「煲酸醋」來傳達喜訊。廣式豬腳姜醋 李曉春 攝記者近日在廣東臺山採訪了解到,現在通訊發達,從產房獲悉嬰兒順利出生後,臺山人多數都會立即打電話、發簡訊、發微信給親朋好友,告知「產房傳喜訊——生了」。
  • 日日煲靚湯,廣東人5月起最愛煲的家常湯,9款搭配道道是經典
    馬上5月份來臨,天氣炎熱更是少不了飯前一碗湯,5月份廣東人一般煲什麼湯呢?這裡分享幾道,如果你是廣東人,歡迎你一起來切磋探討,如果你是外地人,歡迎你挑上幾道來學習,5月份開始,換著花樣多給家人煲靚湯!· 飯前一碗湯養生保健康,廣東人仿佛生來就是家庭靚湯的最佳代言人。
  • 廣東人硬核吃雞,論雞的100種吃法
    廣東人吃雞究竟有多野?雞界傳說:一隻雞最幸福的事,就是被廣東人吃掉!在咱們中國,各地區飲食文化各不相同,皆有其特色所在,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些俗語。廣東人花式吃雞作為吃雞大省,廣東人均每年至少吃20隻雞,廣東常住人口有1億多人,全廣東一年要吃掉20多億隻雞。
  • 廣東僑鄉臺山人的家鄉味道:無需煲煮的「粥」
    粥中的上品「番薯粥」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11月25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的家鄉味道:無需煲煮的「粥」作者 李曉春 郭軍在廣東,人們熟知的皮蛋瘦肉粥、艇仔粥、豬雜粥、魚片粥、燒豬骨粥、瑤柱菜乾粥等粥品多數是用提前煲煮好的白粥加入各種食材烹煮而成,因掌勺人對火候的掌握和食材的搭配不同,烹煮出來的粥各有特色。
  • 為什麼廣東人煲魚湯鮮甜又不腥?想知道為什麼嘛
    之前我們邀請了四位大廚,從一煲廣東湯水好喝的關鍵(無肉不成老火靚湯,你今日飲咗湯未? | 廣東靚湯)講到湯水的種類(老火湯、燉湯、滾湯…飲湯前先了解下你喝的是哪種湯?丨廣東靚湯),本期將延續大廚們傳授的煲湯秘訣。繼前兩期介紹過豬肉和禽肉如何煲湯後,今天就來到富含蛋白質的營養「魚」湯了。
  • 廣東煲仔飯的家常做法
    煲仔飯是廣東特色,對於廣東人來說只要一煲腊味煲仔飯,加一碗滋潤例湯,便足夠。寒冬季節,吃煲仔飯最暖心,一碗熱騰騰的飯,真的很香很好吃。可是對於沒吃過的人,真的無法理解,那都燒焦了,還帶鍋巴的飯有什麼好吃的?
  • 廣東煲仔飯和成都豌豆湯飯哪個更好吃?
    中國 自古就是食米之國,而米飯的吃法多如千百種,無論蒸、燜、炒,還是燴、焗、醃……不同身份對米飯有著不同的烹飪方式。煲仔飯、雞飯、木桶飯、炒飯、竹筒飯,無論豪華盛宴還是百姓蔬食,都少不了它的身影。難道要吃小孩子?」「哈哈哈,靚仔,你是外地人吧?我們這個煲仔飯可不是吃小孩子,而是一種美味的米飯,要不您來一份嘗嘗。」……廣東煲仔飯,氤氳著熱氣的米飯和食材在煲仔裡滲透,勺子撬起飯焦一剎那,食客心理防線徹底崩潰。好的飯焦,才是煲仔飯的靈魂。
  • 廣東人最愛的鮑魚雞煲,自己在家簡單復刻,量多足料吃到停不下來
    大家好,這裡是美玲食記,今天我又跟大家聊聊廣東人聽到都想吃的煲類美食。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立秋後的貼秋膘講求的是補氣補能量,補蛋白質,但是又不能油脂過多,那就來看看我今天給大家推薦的美食啦。
  • 來到廣東,沒人能抵擋得住一煲煲仔飯的誘惑,尤其是經典的腊味飯
    廣東美食多種多樣,其中一定要提到煲仔飯,這是廣東的美食地標。自上世紀30年代,第一煲煲仔飯出現在廣州的餐館後,瞬間風靡珠三角,並演變成了嶺南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