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座年輕的移民城市
全國各地的人慕名來到深圳打拼、奮鬥、紮根
走在這裡,總能遇到「老鄉」
然而準確來說
深圳的移民史
並非始於1980年創建經濟特區之初
客家人,第一批深圳人
深圳的經濟特區發展史
雖只有40多年,卻擁有著
6700多年的人類活動史、1700多年的郡縣史、
600多年的南頭古城史、大鵬古城史
還有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
客家人各時期遷徙路線圖
都說「來了就是深圳人」
第一批來深圳拓荒的就是客家人
早在宋元時期
客家人就在福田、寶安等地建立了村莊
福田的梅林,寶安的石巖,龍華的觀瀾等地
都是客家人聚集的地方
1928年,深圳龍華浪口村客家人
而客家人大量遷入深圳地區
則是在清康熙乾隆年間
清康熙二十三年
清廷接納巡撫王來任力諫
下令「遷海復界」,鼓勵人民重建家園
大批客家移民響應號召,從山地環境來到濱海深圳
根據《寶安縣誌》
1979年深圳建市的時候
客家人佔了總人口的56%
意味著原居民當中有近六成都是客家人
甚至
深圳這個名字的由來,也和客家有關
深圳的「圳」字
就是客家地區中的常用字
在客家方言裡,田間水溝叫「圳「
而「深圳」則是因村莊周圍水澤密布
田間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
深圳的客家印記
在深圳
要尋找客家的蹤跡並不難
他們從山地環境,進入到南海之濱
以罕見的勤勞與堅韌,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裡
建起了數以百計規模宏偉的客家大圍屋
客家人見證深圳的滄海桑田
只要到龍崗、橫崗、坪山、坪地、葵湧等地
便能探尋到不少客家村落以及留存下來的圍屋
根據粗略統計,數量過百!
尤其「大萬世居」與「鶴湖新居」
這兩座雙雄並立的客家大屋
堪稱200年前深圳的「京基大廈」
見證了歷史上深圳客家人艱苦創業的輝煌業績
曾氏-大萬世居
大萬世居坐落在深圳市坪山區
由來自梅州五華縣的曾氏族人興建
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建成
為古堡式客家圍屋建築
圖/曾氏宗商聯會
羅氏-鶴湖新居
藏在龍崗線盡頭的鶴湖新居
由來自梅州興寧的開基祖羅瑞鳳興建
從乾隆年至嘉慶二十二年數十年始建成
目前它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築群
佔地面積20000M
客家人,深圳的建設者
深圳的改革開放和繁榮發展
也離不開客家人
改革開放先驅:袁庚
(原名歐陽汝山)
這位老者
老深圳尤其是老蛇口人必定無人不曉
他是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實際運作第一人」的
袁庚先生,大鵬鎮水壩村人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這些經典語錄都由他率先提出
他推動了招商局蛇口工業區的建立
在蛇口揭開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
這是中國第一個外向型經濟開發區
甚至在1979年到1984年間
創造了24項全國第一
此後,總面積不足11平方公裡的蛇口工業區
還孕育了包括招商銀行、平安保險、招商地產
中集、金蝶等一批知名企業
而在袁庚等人奠定特區經濟基礎後
深圳許多本土客家人和來自各個客屬地區的精英
與潮汕、廣府、兩湖等其它地區的商人一起
繼續創造了深圳商業經濟的奇蹟
香江集團:劉志強
1990年
從深圳第一家家具商場「寶安海馬」起步
經過20多年的發展
現有產業覆蓋商貿流通、家居連鎖、
金融投資、健康養老、資源能源、房地產、
教育產業等多個領域
信立泰藥業:葉澄海
1985年
42歲的葉澄海棄政從商
當時甚至發展到美國,後來放棄美國「綠卡」
回到祖國,立志以「實業報國」
大百匯集團:溫純青
1989年9月,在深圳創業
1994年,創立深圳市大百匯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代表性項目為上萬平米的大百匯商業城
直接拉動了深圳華強北商圈的形成
博士眼鏡:劉曉
1993年,劉曉夫婦創立博士眼鏡行
如今成為國內銷售規模、門店數量領先的
眼鏡連鎖零售企業之一
更是國內眼鏡業首家上市公司
除此之外
還有廣田創始人、廣田控股集團董事長葉遠西
青青世界觀光農場董事長林梅光......
除了經濟建設,連深圳的「大學教育」
也是從客家這裡起源
深圳歷史上第一所大學:存真學院
1855年,新安縣布吉李朗村
成為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客家村莊
在當地建起了教堂與存真學院
這是中國內地第一所用客家方言授課的神學院
也是深圳歷史上第一所大學
深圳最早的女子學校:虔貞女校
興建於1891年的教會女校
深圳最早也是最好的女子學校——虔貞女校
位於一個名為浪口的客家村落裡
客家人,就是那麼牛!
客家風味,三天三夜吃不完
在廣東,粵菜一直以
廣府菜、潮州菜和客家菜三足鼎立
客家菜又稱東江菜
可謂是最原始的廣東「土」菜
吃得鹹中鹹,方為客家人
客家菜的特點是:
「鹹、香、肥、燒(熱)」
這種特點的形成
與客家人的生活環境有很大關係
客家人早期多聚居山高水冷地區
地溼霧重,食物宜溫熱, 忌寒涼
故多用煎炒,少吃生冷
同時,對於經常漂泊、
生產條件艱苦的客家人來說
鹹而肥膩的菜餚
能有效充飢、補充身體所需要的鹽份
吃鹹成了客家人的味覺基因
並一代代流傳下來
在《舌尖上的中國》
客家菜最重的一筆墨,就是鹽焗雞
在廣東
客家美食可分為兩大類:
一為客家菜餚,一為客家小吃
客家,萬物皆可釀
說到客家菜
不得不提到一個字——釀!
釀菜是客家菜中特有的做法
通常是用葷菜作為餡料填入素菜裡
講究葷素搭配的原汁原味
釀豆腐、釀茄子、釀苦瓜、釀春(釀蛋)、
釀豆角、釀筍、釀大蒜、釀柚皮、釀豆芽、
釀南瓜花、釀絲瓜、釀番茄、釀香芋、
釀蓮藕、釀青椒、釀香菇、釀田螺……
可以說,客家人萬物皆可釀!
釀春,在生蛋中加入肉餡
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粄」
客家美食不得不說的
還有「粄」(bǎn)!
在客家人眼裡
變成「粄」是米的最佳歸宿之一
它在客家人心中的地位
和「粿」在潮汕人心中的地位一樣
都是逢年過節,祭神拜祖的必備品
碗粄和發粄 圖/葉廣傑
客家「粄」種類很多~
甜粄、老鼠粄、憶子粄、捆粄、黃粄、簸箕粄、
艾粄、仙人粄、蘿蔔粄、味酵粄、碗粄、筍粄、
薯粄、釀粄、細粄、煎粄、發粄……
總有一款,是你還沒吃過!
客家美食,可不只有「釀」和「粄」
但如果你以為客家菜只有「釀」和「粄」
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簡單樸實的客家人
最擅長將簡單的美食,變得好吃極了!
豬肚雞,是客家菜
梅菜扣肉,是客家菜
醃面、三及第湯,是客家菜
大家熟知的牛肉丸,其實也是客家菜
客家美食不多,也就是
山水豆腐花
五華魚生膾
客家鹹雞
鬆口魚散粉
釀豆腐
松源豆腐乾
煎春角
石扇魚血燜飯
老鼠粄
炸腐卷
炸銅勺餅
蘿蔔丸
擂茶
炸油餈
百侯薄餅
開鍋肉丸
姜糟燜狗爪豆
苦筍煲
鴨松羹
企爐餅
算盤子
圖片by小紅書@胖十斤
布駱包子豆腐
客家娘酒
客家菜的香氣是一條記憶線
是客家人才能心領神會的暗號
背井離鄉的遊子吃到客家味,才算是回家了
從客人,到客居,到客商,甚至反客為主
他們在深圳這片熱土默默耕耘
他們秉持著特有的「客家精神」
硬頸精神
吃苦耐勞、勇於開拓
「逢山必有客、有客必住山」
溯本思源、精誠團結……
客家人的精神
也影響了很多在深圳打拼的人拼搏進取
在深圳,我真的很服客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