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羊夏至狗!冬至酒,留到明年九月九!客家人這樣過冬至!

2020-12-23 騰訊網

融匯世界的客家 展示客家的世界

我們致力於客家文化傳承和產業發展

講好客家故事,帶您領略絢麗客家風情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我們客家人有「冬至大過年」之說,在這個重要的日子,客家人都會怎麼過呢?

釀 酒

客家人有「冬至酒,留到明年九月九」的說法。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柔和爽口。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

釀酒用的新糯稻,去殼倒入竹篼裡,洗去糯米中的塵物倒進飯甑,放到鍋裡蒸熟,隨後用水衝冷,將碾成末的酒餅與糯米飯均勻地攪拌,最後放進酒罈,讓其發酵。到冬至之日,才正式加進潔淨清涼的山泉水,之後讓其慢慢醞釀,時間愈久,酒質愈醇。

祭 祖

「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饗祀先祖」,客家人祭祖分春冬兩次,祭冬至祖雖不如清明祭祖那樣隆重,但一年兩次是必須進行的,因有說「關冬至門」,所以祭祖又必須在冬至前進行。

羊肉

「冬至羊夏至狗」,冬至前後,客家人都喜歡吃羊肉。廣東三大民系中,唯有客家人有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以客家山羊為主料,配以黨參、杞子、紅棗、北芪、熟地等滋補中藥材和客家娘酒炙制而成,具有溫補暖胃之功效,有「冬節到時羊酒香,進補身體最合時」的俗說。

這是客家人對中原飲食習俗的「保留」,同時也突出體現了客家人注重「食療」的觀念,羊肉比較燥熱,但經過烹飪處理,在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氣補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禦寒能力,強身健體。

糯米燜飯

客家人到了冬至一定要煮的飯 「燜飯」 。何為「燜飯」,煮飯時,是要小火慢慢燻,讓飯在蒸汽中慢慢熟,這就是客家人所謂的燜。這是一種最簡單的食補法。用白糯米加上三層豬肉,在鍋裡炆熟後,加上味料、蒜苗或蔥花,即做成了美味可口的糯米飯。客家人認為冬至吃糯米飯也對身體有益,也可強身健體。

臘肉臘腸

冬至時節,秋收冬藏,農事已畢,一年耕稼,豐碩喜人。由於這時天氣寒冷乾燥,客家人一般都在冬至前後醃製臘肉臘腸,以備春節前後食用!

手工香腸肉色澤金黃、風味獨特,是客家人款待賓客的下酒佳餚。臘肉色、香、味俱全,煮、炸、炒俱佳,冬至前後,不少客家人都有曬制臘肉的傳統。

挪 圓

客家人舊時有一種說法是:「冬至挪圓,夏至撿田。」意思是說,冬至吃了用糯米做的湯圓之後,對身體很有益,明年生產勞動的勁頭更大,可得到更多更大的經濟收入,用勞動所得的錢來買田地。

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蘿蔔粄

冬至吃蘿蔔粄是客家祖先流傳下來的習俗,冬至來臨時,每戶人家都會用糯米粉和蘿蔔絲、蝦米、豬油渣等做成蘿蔔粄,用蕉葉墊住放在鍋裡蒸。蒸熟後,大家會趁熱品嘗,而且要分給家裡的每一個人吃,慶祝冬至佳節到來。

相關焦點

  • 廣東大浦客家人如何過冬至?
    「羊」暖人心 「圓」滿冬至  冬至陽來復,草木漸滋萌。今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客家地區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冬至這一天,客家人素有祭祖、進補等傳統,保留著中原飲食習慣,繼承著傳統的冬季進補的養生之道。  客家人舊時有一種說法是:「冬至挪圓,夏至撿田。」意思是冬至吃了用糯米做的湯圓之後,對身體很有益,明年生產勞動的勁頭更大,可得到更多更大的經濟收入。用勞動所得的錢來「撿田」(買田地),用強壯身體的勞動帶來更大的收入。
  • 趣談 廣東冬至習俗
    說到廣東冬至習俗,很多人都摸不到頭緒,其實廣東冬至習俗多樣,每個地區都有獨特的習俗,如陽江吃鹹湯圓,佛山蒸「松糕」、中山吃「水欖」等,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廣東冬至習俗】東莞東莞道滘人認為,冬至是一個大節,是年節之尾,人們講究好頭好尾,故一定要過好這個尾冬(美冬)。
  • 今日冬至!冬至具體時間是幾時幾分?冬至起源由來習俗盤點 冬至飲食...
    今日冬至!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時節,民間俗稱「進九」。古語有云:「冬至大如年」,在古人心中,冬至的地位不亞於新年。它是農曆中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意味著這一年將要結束。古人認為,從冬至起每數九天算一個「九」,數到九個「九」,共計八十一天後春天便翩然而至。
  • 【冬至專題】冬至習俗大全
    泉州人吃丸,稱元宵丸為「頭丸(圓)」,冬節為「尾丸(圓)」,這樣頭尾都圓,是意味著全家人整年從頭到尾一切圓滿。但清嘉慶《惠安縣誌. 風俗志》對冬節吃丸是這樣解釋的:「十一月,冬至,陽氣始萌,食米丸,乃粘丸於門。凡陽尚圓,陰尚方,五月陽始生,黍先谷而熟,而為角黍,以象陰,角,方也。冬至陽始生,則為米丸,以象陽,丸、圓也;各以其類象之。夏至不以為節,抑陰也。」
  • 故宮裡的人這樣過冬至
    一個是正月初一,一個是萬壽節即皇帝的生日,另一個便是冬至。在冬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太陽角度最低,陽光照進太和殿最深,可以反射到大殿正中的匾額上。所謂辨方正位,即通過立表測影,以知東西南北,進而測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得知一個回歸年(即太陽年)的時間長度。
  • 老話說:「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你知道哪天開始數九?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後天就是三九了,人們普遍認為從冬至那一天開始,每九天為一個九,等數到九個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之後,也就是九盡桃花開了。但是這種數九的方法其實是錯誤的,有句話叫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這才是真正的數九方法,下面就來看看真正的數九到底是怎麼數的。
  • 農村老人說「鴨怕十四,狗怕夏至,雞怕冬至」,是什麼意思?
    趕巧了:今天正好就是冬至呢!雞怕不怕冬至我倒是沒有感覺到。但是放眼看去,村子裡確實有「冬至大如年」的一派新景象。家家戶戶都忙著包餃子整湯圓。中國是舉世公認的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先在歷史的長河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 為何說冬至大過年?冬至與夏至是制定曆法的關鍵
    冬至為何大過年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古代重視冬至,因為冬至與夏至是制定曆法的關鍵,曆法準確,測可證明皇帝掌握天命,具有順天應人的資格,所以特別受到重視。
  • 冬至的含義和諺語 冬至諺語19條
    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 冬至為何總要吃餃子?冬至是什麼時候 冬至的忌諱和風俗你了解多少
    從那以後,每次冬至進入九月,大家都爭先恐後地吃餃子。有句諺語「冬至餃子不凍耳朵」。 在漢代,冬至是「冬至節」,政府舉行了一個名為「河東節」的祝賀儀式,這是一個例行的節日。《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因此,中國的整個宮廷將會放假休息,軍隊將會待命,邊塞將會關閉,商務旅行將會關閉,親戚朋友將會互贈食物,互相拜訪,享受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祖的日子。這一天,皇帝在郊區舉行祭祖儀式。
  • 原來「長到夏至,短到冬至」是這個意思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夏天的第四個節氣,一般都在公曆6月21、或22號這天,夏至表示已經真正進入了炎熱的季節了,至就是到、極的意思。夏至這一天白天的時間最長。從這天開始,白天的時間又慢慢地變短,短到冬至過後,白天的時間又慢慢地變長。
  • 冬至節氣 | 過冬至,幸福至!
    《載敬堂集》載「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冬至節,春之先聲也。冬至過後,夜空星象則完全換成冬季星空,並且從冬至日起開始「進九」。每九天為一個"九",到"三九"前後,天氣最冷,所以說"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到農曆一月、二月,中國大部分地區已入春,因而有「九九豔陽天」的說法。
  • 農村老人常說:冬至魚生夏至狗!對這天的荔枝狗肉節咋看?
    比如題主這句俗語「冬至魚生夏至狗」,至今仍流傳著三種說法。而且廣西等地還有夏至舉辦荔枝狗肉節的習俗,外人乍看有點難以接受,是否該保留這種習俗也是飽受爭議!「冬至魚生夏至狗」其實是一種曲解的說法,冬至並不是代表冬季的開始,而冬至的「至」是到頭之意,指這天北半球的太陽要開始北移了,而且這天的白晝時間最短,在民間也有「冬至吃麵,一天長一線」就是指冬至後白晝會逐漸變長。而在寒冷的冬至吃魚生我們這邊沒有這個習俗,因為魚生本身生冷,並不適合在冬至食用,屬於冷上加冷傷害脾胃之嫌!
  • 今日冬至!冬至具體時間是幾時幾分?冬至起源由來習俗盤點
    今日冬至!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時節,民間俗稱「進九」。古語有云:「冬至大如年」,在古人心中,冬至的地位不亞於新年。它是農曆中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意味著這一年將要結束。古人認為,從冬至起每數九天算一個「九」,數到九個「九」,共計八十一天後春天便翩然而至。冬至時間幾月幾日幾時幾分?
  • 農村俗語,「鴨怕十四,狗怕夏至,雞怕冬至」,是什麼意思?
    「鴨怕十四,狗怕夏至,雞怕冬至」這句俗語,帶有一定的地域色彩,是一種地方風俗,不是全國普遍的傳統習俗。準確地講,此種風俗是一種地方的飲食風俗,主要分布在廣西和雲南等地。2、狗怕夏至按民間說法,狗肉性燥熱,一般來說,夏天不宜吃,因此,我國民間普遍的沒有夏天食狗肉的習慣。但是一些地方有夏天吃狗肉的習慣,尤其是夏至,現在有的地方還在夏天舉辦狗肉節。因這些地方的人喜歡在夏至吃狗肉,這也就是狗怕夏至的意思。
  • 冬至,回家吃湯圓啦!
    冬至冬至一到意味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數九」寒天無錫人有這樣的說法「乾淨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乾淨年」意思是冬至這一天如下雨自冬至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春天翩然而至。
  • 冬至到了,明年是旱還是澇?農村老農民坦言,看冬至天氣就知道
    時間如梭而逝,下周我們即將迎來冬至節。冬至大如年,在農村,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冬至,還被作為重要的節日。冬至之後,天地漸寒,人們進入「數九」的寒冬世界;同時,晝夜長短漸變,冬至節當天成為了一年中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時間最長的一天。
  • 冬至陽生春又來
    至今老百姓都知道在正午豎直一根筷子,看影子最長的一天,就是冬至(反之,影子最短的一天,就是夏至)。古人認為,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之至,即「冬至」。亦曰:「冬至一陽生。」《史記律書》載:「氣始於冬至,周而復始。」又說:「日冬至,則以陰下藏,以陽上舒。」唐朝大詩人杜甫《小至》(「小至」是指「冬至」的前一天,亦說冬至後一天)詩云:「冬至陽生春又來。」這就是說,冬至到,陽氣上舒,陰氣下藏。
  • 冬至吃貨地圖
    不過,至少在清朝時,北京人冬至吃的就不是餃子,而是餛飩。富察敦崇寫的《燕京歲時記》就有記載:冬至郊天令節,百官呈遞賀表。民間不為節,惟食餛飩而已。與夏至之食麵同。故京師諺曰:「冬至餛飩夏至面。」千裡之外的寧夏銀川,冬至也要喝羊湯,換了個名字,叫頭腦。銀川頭腦特別之處有二,一是松山的紫蘑菇;二是寧夏特灘羊。這些羊"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溝泉水",即使白水煮,也能吃到滿口滿身的奶香味。
  • 「冬至大過年」是廣東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看看廣東過冬至吃什麼...
    冬至將至,下面一起來看看廣東各地過冬至的習俗吧。 1、廣州:煲湯圓殺雞鴨。「冬大過年」、「肥冬瘦年」是廣州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廣州人過冬至,通常會煲湯圓、殺雞殺鴨,跟家人一起圍坐著吃頓豐盛大餐。 2、佛山:蒸「松糕」。松糕有高升大發的好意頭,所以蒸松糕也是不能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