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寫作業到半夜,要不要找老師理論?」蔡康永的一句話絕了!

2021-02-22 雪梨媽媽說

今天手機一開機,微信提示就響個不停,打開一看,家長群裡有十幾條未讀留言——

昨晚上11點,一位家長在群裡問孩子數學作業的一個問題,

但大家聊著聊著就聚焦到一點:

現在孩子寫作業,真的很累很辛苦!

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對孩子對家長都是新的考驗,對孩子來說:作業量變多了,學習任務變重了,作息變了,學校的規矩變了;

對家長來說也一樣,孩子能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嗎?他能跟得上嗎?關鍵的時候要不要幫他一把?

上一期《奇葩說》有一個辯題:孩子寫作業到深夜,要不要找老師理論?扎紮實實的「打」到我!

對戰的雙方是陳銘VS顏如晶。

講真,這場辯論非常精彩,尤其陳銘那段用「巴甫洛夫與狗的理論」,來解釋「為什麼一學習就困」的論點,簡直拍案叫絕!

幾乎每個人都覺得,陳銘幫自己找到了一學習就犯困的原因。

這場辯論之後,我認真思考了一下這道辯題,畢竟我也是一個小學生母親了,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呢?

我的答案是:不去找老師理論。

搞清狀況,別給自己加戲

每個班級都有「雞娃」和「佛系」的家長,

要說對孩子的愛,其實誰也不會比誰更少,在這件事上,「陳銘爸爸」看起來更佛系:

孩子寫作業到深夜太辛苦了,

晚上10點至凌晨1點,是孩子生長激素分泌的最高峰期,孩子一定要早睡,否則發育過一天少一天,永遠追不回來;

如果孩子老是學習到深夜,老在困的時候學習,未來一學習就困怎麼辦?所以要想方設法跟老師協調一下。

就像蔡康永評價的:這個爸爸很兇猛、很有效率,他替孩子解決了這個難題。

不過我更欣賞蔡康永的這句話:

當我們的孩子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是替孩子出馬去遠徵遠方的惡龍,還是先問問孩子,到底陷於什麼樣的狀況?


很明顯,孩子的課業壓力重、作業多,老師會不知道嗎?老師只能比家長更清楚,他只不過是在看清楚全班孩子的整體情況下,做了一個更「合適」的決定。

這個時候,我更關心孩子作業寫到深夜,他自己的情況是什麼樣?比起改變大環境,我更關注,我的孩子能不能適應這個環境。

如果沒搞清這些問題,就硬著頭皮去找老師理論,有極大可能會碰一鼻子灰。

既然選擇了我認為適合孩子的學校和教育方式,那我就要順勢而為,而不是逆行。

說實話,對於一年級小豆丁的媽媽,我遇到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

孩子的座位太靠後了,要不要找老師調整一下;老師上課總不提問我家孩子怎麼辦?別人當了班幹部,孩子沒選上,我要不要幫他跟老師去爭取一下……

我發覺,當我們表現出對孩子的極度關心,事無巨細,就非常容易「越界」,我們習慣於把父母的功能擴大化,其實恰恰忘記孩子才是教育的主體。

顏如晶說:

一個孩子真的很認真地寫作業,父母都睡了,半夜上廁所的時候突然看到,孩子還在學習,那是那個孩子對抗困難的方式。

那個孩子已經開始自己解決問題了,為什麼父母還要主動給自己加戲呢。

孩子才是教育的主體

其實雪梨有段時間,也會寫作業比較晚,我心裡也很著急,為什麼別的孩子可以二十分鐘做完,他要磨蹭一個小時,有一次我忍不住催促她時,

她回我一句:「媽媽,你看我的手,我真的已經很努力了。」

她把小手舉到我眼前,可不是嗎,小手流了很多汗,

那個時候,我對孩子的「不滿意」已經消減了一大半。

我接著問她:你每天寫到那麼晚,會不會很累?

她說:那也沒辦法,我就是寫的慢呀。

我差點樂出來。

那一刻,我發現我眼裡的慢,跟她眼裡的慢是不一樣的,我心裡的慢是焦慮:

別的孩子也這麼慢嗎?這孩子是不是很差勁?

她真的是一直在寫作業嗎?還是在「磨洋工」?

上一天班夠累的了,晚上回來還得跟她一起折騰作業,好累啊;

她心裡的慢是:寫得慢,我就慢慢寫唄。

孩子的慢是在解決問題,我的慢裡是各種擔心。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孩子的問題,不是真正的問題,而是我們自己內心的放大鏡。

我們對問題的判斷夠客觀,給到的解決方案才最切實。否則就是盲人摸象,你給孩子的幫助,你給孩子的解決方案,並不適合孩子。

顏如晶有句話說的特別對,「孩子最怕家長找老師,老師找家長」,好像自己犯了多少大錯誤,自己多麼差勁。

每個孩子面對孩子寫作業到很晚的情況肯定是不一樣的,解決方案也千差萬別,

但最好的解決方案,一定是先從孩子這裡解決。

做一個謙卑的家長

孩子每次遇到了問題,我也很擔心,很焦急,但我發現,最好的姿勢,不是我衝出來,是我蹲下來,甚至蹲到比孩子還矮的位置。

我發現這個時候,我的內心是最不焦慮的,我的頭腦也更清楚。

160釐米和130釐米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很多時候蹲下來後,我發現,孩子沒問題,環境也沒啥問題,只是我眼中孩子有了問題,那我就先解決我的問題。

先卸下自己心裡的負擔:

我是不是從內心怕孩子不夠好?

如果我上班不那麼忙,有更多時間輔導孩子,孩子的學習能更好。

比起孩子考得怎麼樣,我更擔心開家長會時沒面子。

我會很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想法,當我真的也很糾結,也很矛盾的時候,我也會去翻很多書,或者找個跟自己聊得來的朋友一起聊聊。

如果真的要找老師,我也不會直接讓老師給孩子減作業量,而是跟老師說一說最近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請老師給一些建議。

在《有一天啊,寶寶……》這本書裡,蔡康永寫到:

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在還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就開始我們的人生了……


我不確定的事很多,而我不想確定的事,我只是比你早到而已,我也會比你早走。

養育孩子,最難的是,自己承受著各種「內心的煎熬」,還得出於愛收回已經展開的手。

你得看著他吃飯時一遍遍掉筷子,練習幾百次才拿穩;

你得忍著氣,不發作,看著他做錯事,自己嘗嘗苦果;

有時候,他做得再不好,你還要想辦法找出一點東西來鼓勵他,繼續加油!

都說母愛是一場漸行漸遠的目送,

所謂「分離」,並不是慢慢放棄對孩子的關愛,而是慢慢調整關愛的方式,

沒有哪個母親會明確地知道應該從哪年哪月哪件事上開始和孩子「分離」,成長變化伴隨著孩子的每一天,分離也伴隨始終。

薛兆豐教授最後的總結陳詞很贊:

當我們面對一個規則的時候,真正容易調節的是自己,(我們要讓)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很長遠的心態。


而這件事,只能靠孩子自己。


今天的小壓力,可以給孩子更多成長的動力,點讚、分享,做孩子最好的支持者!

作者:雪梨媽媽,中科院兒童心理學碩士,《未來樹》總編,二寶媽媽,關注雪梨媽媽說(ID:welife100),和百萬父母一起,做學習型父母,給孩子優質的愛。 

相關焦點

  • 《奇葩說》辯題引發全網熱議:孩子做作業到半夜,該不該找老師理論?
    要說對孩子的愛,其實誰也不會比誰更少,在這件事上,「陳銘爸爸」看起來更佛系:孩子寫作業到深夜太辛苦了,晚上10點至凌晨1點,是孩子生長激素分泌的最高峰期,孩子一定要早睡,否則發育過一天少一天,永遠追不回來;如果孩子老是學習到深夜,老在困的時候學習,未來一學習就困怎麼辦?所以要想方設法跟老師協調一下。
  • 「陪讀日記74」孩子作業太多總是寫到半夜,該不該找老師理論?
    昨天奇葩說第一期的論題,孩子作業太多總是寫到半夜,該不該找老師理論?我只想說,出這個辯題的人應該還沒當媽吧?這是問題嗎?或者說娃寫作業到半夜,找老師理論,找得著嗎?參加辯論的是2個資深辯手,一個是陳銘,一個是顏如晶,都是從第一季就在奇葩說的老辯手了。
  • 孩子寫作業到深夜,家長該找老師理論嗎?看完心中也就有答案了
    1.孩子寫作業到深夜,家長該不該找老師理論?如今,剛上小學的孩子做作業做到凌晨,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也有不少家長體會過每天輔導孩子作業到半夜的痛苦經歷。有人說,這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學到更多文化知識,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的正常現象,也有人認為,這就是教育中的畸形狀態,孩子做作業學習文化絕對不應該以犧牲身體健康為前提。
  • 幼兒園老師要求帶一萬粒米,寶爸帶孩子數到半夜,質疑老師遭尷尬
    老師為了提升孩子的思維能力也在做著各種努力,家長只有好好配合老師,才能讓孩子更加健康快樂成長。當老師留的作業出現問題時,家長要及時跟老師溝通老師一般是不會給家長和孩子出太大難題的,有時候孩子可能將作業弄錯了,這個時候家長要懂得主動找老師進行溝通,避免出現案例中的情況。
  • 「孩子沒完成作業」老師發飆家長,媽媽一句話老師從批評到點讚
    面對老師質問,李姐明白老師這是連孩子帶家長一起批評了。但想到自己和孩子約定的「計劃」,想了想這樣回復了老師:「楊老師很抱歉,昨天我確實沒有看孩子的抄書本,原因是我和孩子約定好了,他自己的作業自己完成,並檢查好。
  • 孩子被罰抄作業寫到凌晨1點,爸爸找老師理論,一番話讓老師羞愧
    文丨小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對於孩子上了學的家長來說,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後的必備項目就是寫作業。甚至孩子作業多的時候,他們常常會寫到很晚才能完成作業去睡覺。尤其是考試前後,孩子們更是會熬到半夜才睡覺。
  • 終於知道自己一拿起書就困的原因了,孩子的家庭作業確實要減負了
    《奇葩說》第7季,今晚說的是家庭作業,家庭作業多幾乎是許多學生都會遇到的情況,那麼要不要找老師理論呢?陳銘顏如晶他們的論題是「孩子的作業太多總是寫到半夜,我該不該跟老師理論?」為了女兒的生長發育,願意為了找老師商量作業量,還幫大家找到了"一工作就犯困的原因就是因為作業太多"!不少的網友感謝陳銘老師通過縝密的推理,幫大家找到了一學就困的原因,就是寫作業寫太晚引起的,原來這是多少年前埋下的種子罷了!學習就困的原因,就是寫作業寫太晚了!
  • 爸爸輔導孩子到半夜,怒問老師「要你有什麼用」?家長們紛紛附和
    很多家長都在網上吐槽說,現在學校的作業,不是布置給孩子寫的,而是布置給家長寫的。家長就像是古時候的書童一樣,一直陪伴著孩子讀書。這句話從某種角度來說,一點問題都沒有。從幼兒園的親子手工作業,到小學初中的輔導作業,現在的家長似乎和孩子完全綁在一起了。「我都教了要你有什麼用?」
  • 「老師要我數1萬粒米」,寶媽陪孩子數米到半夜,質問老師被打臉
    但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又不可不做,陳女士邊和孩子數米,邊覺得氣憤難耐。這比要書寫的作業難多了,陳女士和自家孩子一直數到半夜才結束。越想越氣,所以陳女士就發了個微信質問老師為什麼要給孩子布置如此費時的作業,這不是在難為孩子和家長嗎?陳女士覺得自己理直氣壯,在看到老師的回覆後陳女士就感覺被打臉。
  • 孩子不寫作業咋辦?這位家長的做法絕了,網友:老師的話就是聖旨
    孩子不寫作業咋辦?這位家長的做法絕了,網友:老師的話就是聖旨昨天晚上11點10分,我們班上一位家長私信於老師說:於老師,我兒子今天晚上作業沒有做,請你明天一定嚴肅處理他!我看完後我就問家長:孩子為什麼不做作業?
  • 8歲兒子寫作業到半夜,寶爸群裡質問老師:你一點責任沒有麼?
    一位家長工作很辛苦,凌晨回到家,看到8歲兒子仍舊在寫作業,仔細看才發現,作業又是明天才學到的知識,這讓他怒火中燒。隨後在班級的微信群裡怒斥老師:我都教會了,還要你幹啥,老師的任務不就是教授孩子新知識嗎?為什麼現在這些任務都落到了家長的頭上?
  • 女兒半夜還在寫作業,寶媽怒撕作業本:小學要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為什麼很多孩子寫作業拖沓,磨蹭到半夜?1、老師留的作業太多,作業不好完成有的小孩子寫作業真的很「墨跡」,拖拖踏踏,能磨蹭到半夜。不過,也有不少家長認為,老師留作業太多,還有很多瑣碎的作業,真的不該留。更有些作業,難度相當大,連家長做起來都費勁。重點是,倘若老師留的作業太多,就是給孩子增加負擔,孩子難免會趕時間,熬到半夜。更何況,有些作業,真的對學習成績還沒幫助。
  • 媽媽被氣到心絞痛,陪孩子寫作業要找對方法
    「我究竟造了什麼孽,要陪孩子寫作業?」可以說是無數家長的心聲。陪孩子寫作業最考驗家長的耐心,確實很容易讓爹媽「走火入魔」,動嘴皮子、動手、男女混合雙打的都有。我隔壁鄰居家的女兒,今年7歲,剛上小學。有一天夜裡11點多,睡得迷迷糊糊,聽到隔壁傳來了吵吵嚷嚷的動靜。第二天才知道,孩子媽媽輔導女兒寫作業,將近2個小時,女兒只寫了6個字。
  • 沒按要求包書皮,孩子作業被判不及格!上海這位爸爸想找老師理論
    新學期開始,老師要求學生統一用塑料封皮包書。有位爸爸自作主張,用舊掛曆替孩子把英語練習冊包了起來; 沒想到因此,孩子的作業被判不及格。這位爸爸把這一經歷分享給朋友後,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包書皮,究竟該怎麼包?▲目前尚未出臺書膜和書套等相關產品的國家標準。
  • 「半夜十二點,還在逼迫孩子做作業,好心疼!」
    12點,為孩子考慮考慮好嗎,還在逼迫孩子寫作業,真的好心疼。, 只會讓孩子厭惡寫作業,親子關係疏離。3.孩子在完成作業上有困難,找不到人的幫助。 作業太多,要想辦法讓教孩子從由簡單到困難,逐步完成,而不是看到太多作業就放棄。
  • 「老師讓我們帶一萬粒米」,寶爸數到半夜怒問老師,卻遭當場打臉
    「老師讓我們帶一萬粒米」,寶爸數到半夜怒問老師有一位寶爸聽到女兒說有項家庭作業是要帶一萬粒米到學校,於是這位寶爸為了幫女兒完成帶萬粒米到學校的家庭作業,幫孩子數米到半夜,頓時覺得十分憤怒,便將自己的想法發在家長群裡,怒問老師為什麼,卻遭到老師當場打臉。
  • 孩子常常寫作業到半夜,怪作業多?多半是沒有掌握好學習方法
    中國有句古話:「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您的孩子每天晚上都寫作業到十點、十一點,這中間肯定是有問題的,要麼是各科老師作業確實多,要麼是孩子這把學習的「刀」出了問題了。 家長一定要針對孩子遇到的問題,適時地給予指導和調整。 第一、如果是任課老師確實留作業多,一定要跟老師反映,避免孩子繼續陷入「題海」戰術中。
  • 孩子剛上七年級,每天寫作業到11點多,要不要跟老師溝通一下?
    不算軍訓,今天是孩子正式開學的第三周的第一天,同樣作為新初一的學生家長,在過去的幾周裡見證了各個學校的新初一家長表示孩子的學習壓力太大了。絕大部分家長都遇到了孩子寫作業要到很晚的問題。其中不乏一些需要寫到晚上11點甚至是12點的。
  • 小學生作業答案多「奇葩」? 老師夜晚批改完,半夜做夢能笑醒!
    可是,因為小學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多了,手機,電腦,平板,電視等出現的信息都會打擾到學生學習,不僅如此,這些無關的信息還會影響孩子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方式,導致他們在作業和試卷中常常會出現一些和題目要求不一樣的答案,有的小學生作業答案太奇葩,老師批改完,半夜做夢都能笑醒?
  • 不要再問孩子「作業寫完了嗎?」後果很可怕
    累了就不要做飯了,我們出去吃飯吧!」你會覺得老公真好,內心的疲憊很快會消失:「別出去吃了,我馬上給你做。」當人被理解被關愛的時候,是最願意付出努力為關愛和理解自己的人的。請父母千萬不要關心孩子飛得高不高,一定要關心孩子飛得累不累,孩子需要的是愛,而不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