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偏癱、失語、吞咽困難、認知障礙,腹針治療選七穴

2020-12-24 騰訊網

以有形調無形

以無形治有形

無法勝有法

法無定法

中風又名卒中,因本病起病急驟,症見多端,變化迅速,與風性善行數變的特徵相似,故以中風名之。本病是以猝然昏僕,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語言不利,或不經昏僕而僅以咽僻不遂為症的一種疾病。臨床常分為兩種類型: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中風是中醫學對腦血管疾病的統稱。

中風的發生,主要因素在於患者平素氣血虧虛,與心、肝、腎三髒陰陽失調,加之憂思惱怒,或飲酒飽食,或房事勞累,或外邪侵襲等誘因,以致氣血運行受阻,肌膚筋脈失於濡養;或陰虧於下,肝陽暴漲,陽化風動,血隨氣逆,挾痰挾火,橫竄經髓,蒙蔽清竅,而形成上實下虛,陰陽互不維繫的危急症候。中風之發生,病機雖較複雜,但歸納起來不外虛(陰虛、氣虛)、火(肝火、心火)、風(肝風、外風)、痰(風痰、溼痰)、氣(氣逆)、血(血淤)六端,其中以肝腎陰虛為其根本,此六端在一定條件下,互相影響,互相作用而突然發病。有外邪侵襲而引發者稱為外風,又稱真中風或真中;無外邪侵襲而發病者稱為內風,又稱為類中風或類中,從臨床來看,本病以內因引發者居多。

腹針療法一:腹針治療中風後偏癱

取穴:中脘、下脘、關元、氣海、建裡、健側商曲、健側氣旁,雙側滑肉門,患側外陵、上下風溼點。

操作規程:患者取仰臥位,引氣歸元(中脘、下脘、關元、氣海)4穴均深刺,建裡、商曲、滑肉門、外陵中刺,上、下風溼點淺刺,針刺同時活動患肢,活動度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度。6天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腹針療法二:腹針治療中風後失語、吞咽妨礙

取穴:中脘、下脘、氣海、關元、滑肉門(雙)、外陵(雙)、中脘下、建裡。配穴:內關(雙)、三陰交(雙)、廉泉透金津、玉液。

操作規程:患者取仰臥位,選用一次性1.5寸32號不鏽鋼毫針,常規消毒,腹部進針時避開毛孔、血管,施術要輕、緩,一般採用只捻轉不提插或者輕捻轉、慢提插的手法,不要求患者有針感,引氣歸元(中脘、下脘、關元、氣海)4穴均深刺,滑肉門、外陵中刺,中脘下、建裡均淺刺,若存在偏癱,則取患側上、下風溼點淺刺。針刺同時囑患者發「啊」等音節,或者配合張口、閉口動作及吞咽動作。6天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腹針療法三:腹針治療中風後胃腸功能障礙

取穴:中脘、下院、關元、氣海、氣旁(雙)、氣穴(雙)、水分、天樞(雙)、大巨(雙)。

操作規程:患者取仰臥位,選用一次性1.5寸32號不鏽鋼毫針,常規消毒,腹部進針時避開毛孔、血管,施術要輕、緩,一般只捻轉不提插或者輕捻轉、慢提插的手法,不要求患者有針感,引氣歸元(中脘、下脘、關元、氣海)4穴均深刺,天樞、氣穴、氣旁均中刺、水分、大巨均淺刺。若存在偏癱,可淺刺患側上、下風溼點,存在失語,可淺刺中院下、建裡等,艾灸神闕、下脘、中脘、氣海、關元。6天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腹針療法四:腹針治療中風後認知功能障礙

取穴:中脘、下院、氣海、關元、關元下、滑肉門(雙)、外陵(雙)、大橫(雙)、氣穴(雙)。

操作規程:患者取仰臥位,選用一次性1.5寸32號不鏽鋼毫針,常規消毒,腹部進針時避開毛孔、血管,施術要輕、緩,一般採用只捻轉不提插或者輕捻轉、慢提插的手法,不要求患者有針感,引氣歸元(中脘、下院、關元、氣海)4穴均深刺,滑肉門、外陵均中刺;關元下、大橫、氣穴均淺刺。可艾灸神闕、關元、氣海。6天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圖19)。

腹針療法五:腹針治療中風後尿失禁

取穴:中脘、下院、氣海、關元、氣穴(雙側)、中極。

操作規程:患者仰臥位,常規消毒,取32號I.5寸一次性不鏽鋼毫針,直刺0.5~1寸,緩慢進針,進針後,先停留5分鐘候氣,然後施輕輕緩慢捻轉,不提插以行氣,中脘、下脘、關元、氣海均深刺,中極、氣穴均淺刺,再隔5分鐘行針1次以催氣,可艾灸神闕、中極。6天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腹針療法六:腹針治療中風後抑鬱

取穴:中脘、下脘、氣海、關元、滑肉門(雙)、外陵(雙)、上風溼點(右側)、上風溼外點(患側)、下風溼點(患側)、下風溼下點(患側)。

操作規程:患者取仰臥位,選用一次性1.5寸32號不鏽鋼毫針,常規消毒,腹部進針時避開毛孔、血管,施術要輕、緩,一般採用只捻轉不提插或者輕捻轉、慢提插的手法,不要求患者有針感,中脘、下脘、氣海、關元、上風溼點(右側)均深刺,滑肉門(雙)、外陵(雙)均中刺,上風溼外點(患側)、下風溼點(患側)、下風溼下點(患側)均淺刺,6天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腹針療法七:腹針治療中風後偏癱痙攣狀態

取穴:中脘、下脘、氣海、關元、滑肉門(患側)、外陵(患側)、上風溼點(患側)、上風溼外點(患側)、下風溼點(患側)、下風溼下點(患側),健側商曲、氣旁。

操作規程:患者仰臥位,常規消毒,取32號1.5寸一次性不鏽鋼毫針,常規皮膚消毒後,直刺,進針時避開毛孔、血管,手法要輕緩,患側穴位及中脘、下脘、關元、氣海均深刺,健側商曲、氣旁均淺刺,並囑患者活動患側,以患者肢體張力降低或肌力得到即時改善為標準,留針30分鐘,6天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來源於網絡,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我們旨在分享,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溫馨提示:

本平臺分享健康圖文信息

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並交流

此文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

請在醫師指導下操作使用

本文由靈素館整理髮布

相關焦點

  • 退休英語老師突發偏癱中風 失語後再開口只能講英文
    退休英語老師突發偏癱中風 失語後再開口只能講英文 2015-01-27 08:12:32  經過詳細檢查,醫生診斷為腦卒中(中風),由於患者左側大腦額部受損,喪失了口語表達能力,即運動性失語症,他可以看懂文字,聽懂別人的談話,但卻不能表達。由於情況危急,醫生立即為他進行了抗栓、抗動脈粥樣硬化及腦保護等治療。
  • 腦病名醫大講堂 讓中風、偏癱患者站起來
    (原標題:腦病名醫大講堂 讓中風、偏癱患者站起來)
  • 名醫臭氧醒腦療法顯奇效 讓中風偏癱患者站起來
    (原標題:名醫臭氧醒腦療法顯奇效 讓中風偏癱患者站起來)
  • 偏癱康復怎麼治療?這些誤區家屬請一定知曉
    腦卒中發生後,很多患者都會出現肢體功能障礙,基本都會失去步行能力,而患側僵硬,站立不穩,走路畫圈,拖腿行走的偏癱步態,直擊患者的身體與心靈,也加重了家屬的看護能力。 恢復步行功能,甚至是恢復到原來的正常行走能力,成為了卒中最迫切的願望。
  • 頭部圍針治中風失語症
    中風即現代醫學的腦血管意外,是指由於各種血管性原因引起的一種非外傷性腦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出現局灶性神經損害的一組疾病,其中,大約1/3以上的中風患者發生不同程度的各種言語障礙。失語症為中風最常見的後遺症之一,是腦血管病變引起的一種後天獲得性言語障礙,多是由於損傷了與言語有關的皮質及皮質間傳導通路所致。
  • 中風後遺常見症狀的針灸取穴介紹
    中風就是其中一個病,並且越來越常見。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等疾病最容易引起中風,中風分為出血性中風和梗塞性中風,西醫稱為腦出血和腦梗塞。發病急驟,病情嚴重,損傷部位不同引起的症狀不同。在過了急性期後,會引起各種不同的後遺症狀,如偏癱、吞咽障礙、手腳畸形等等。
  • 10年裡3次腦梗2次腦出血,右側偏癱、失語一年半,靠胃管進食 如今...
    在湯養元,有一位中醫,杭城許多中風病人和家屬,都當他是自家人,他身材魁梧,眼神堅毅。他是劉永輝,河南滑縣人,劉氏中醫第七代傳人。劉永輝家學淵源,七代祖劉光明、曾祖父劉嵐峰,都是一代名醫。劉永輝10歲不到就跟隨父輩,捧起了《傷寒論》等大部頭,立志要成為名醫。
  • 腔隙性腦梗死以後會偏癱嗎?醫生告訴您:腔梗和腦梗的區別
    上周有個朋友做了一個腦CT提示腔隙性腦梗死,趕緊給我打電話,問:別人腦梗死都會偏癱、失語、本身不遂等等症狀。可是他現在沒有任何不舒服,會不會突然有一天偏癱了? 我告訴他:並不是每個腦梗死都有症狀,且腔隙性腦梗死和腦梗死還是有一定區別的。但如果現在不重視,說不定以後真的會加重。
  • 中風後遺症的養生康復談
    中風後遺症通常是指腦出血或腦血栓後造成的一組症狀,最常見為口舌歪斜、言語不清、吞咽困難、甚至偏癱等,中醫稱為「半身不遂」「偏枯」「偏廢」。中風後遺症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也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為最大限度地減少和改善中風所引起的後遺症,提高其生活質量,適當的運用一些養生康復的方法對於中風後遺症患者是非常有必要的。中醫對中風後遺症的認識,認為其病因病機有以下4點。
  • 中風出現後遺症該如何進行康復治療?
    核心提示:腦中風後遺症是指在腦中風發病一年後,還存在半身不遂或者語言障礙或口眼歪斜等症狀,就叫做腦中風後遺症。該時期也叫做腦中風後遺症期,與恢復期相比,恢復速度及程度較慢。腦中風後出現後遺症該如何進行康復治療呢?聽聽專家怎麼說。
  • 該如何糾正偏癱後腳內翻的現象?此穴就是中醫治療足內翻的要穴
    腦血管疾病後遺症是指急性腦血管疾病急性期過後遺留的半身不遂、言語不利、口眼歪斜等症,中醫稱之為「偏癱」、「偏枯」等。隨著現代生活中腦中風的發病率逐漸增高,我們會經常看到偏癱患者走路時,出現患側腳內翻的現象,步行的姿勢非常的不協調,腦卒中病人的足內翻畸形的出現,會使患者足部與地面接觸不良,重心向前移動有困難,跨步和步頻、步速降低,當患者前移時產生典型的足趾拖地影響步行,而且長期力學對線偏移會導致足外側緣損傷及疼痛,對肢體造成了很大的損害。
  • 治療中風的5種針灸法,附全套穴位圖!
    中風後以口角歪斜為主者,取地倉、頰車、啞門、合谷及通裡、廉泉、承漿、風池;中風後以聽覺障礙和語言障礙為主者,取曲鬢、懸釐、頷厭、率谷等穴;中風後視力障礙、視野缺損者,取頭臨泣、目窗、玉枕;中風後胸腹腰背疼痛者,取正營、承靈;中風後足部疼痛,取百會、前頂;中風後痴呆和精神症狀者,取百會、前頂、四神聰、神庭;中風後小便失禁者,取百會透後頂;中風後腕、指關節不能活動者,取百會、雙側太衝用瀉法
  • 出現中風別忽視,小毛病可能有大危險,身體的症狀,要多重視
    導語:中風是中醫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它是一種腦血液循環障礙,主要症狀是突然暈倒,意識不清,嘴巴彎曲,語言困難和偏癱。由於突然發作,症狀是多方面的,病情迅速變化,善行的特徵類似於中風,因此被稱為中風和中風。中風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併發症多。
  • 中風怎麼辦?會出現這8個症狀,「救命藥」安宮牛黃丸可以用嗎?
    中風是老百姓對腦卒中的俗稱,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角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為主要症狀的一類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因發病急驟,症見多端,病情變化迅速,與風之善行數變特點相似,故名中風、卒中。具體的典型症狀為:1.偏癱:即一側肢體無力、活動受限、運動不能,有時表現為沒有先兆的跌倒、行走困難、頭昏眼花、平衡或協調功能喪失。2.偏身感覺障礙:即單側臉、舌、手或腿腳麻木,感覺遲鈍。3.偏盲:即雙眼的同一側看不見東西。
  • 中風偏癱病人 能重新站起來嗎
    中風偏癱病人 能重新站起來嗎 2012/02/28 02:49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瀏覽:4939
  • 中風後,口眼歪斜、偏癱失語怎麼治?
    比如腦梗、腦出血的後遺症,西醫也研究了上百年了,到現在世界上還沒有一個西藥對此有明確肯定的療效,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口眼歪斜、偏癱失語等腦梗、腦出血後遺症的人。「使藥」有一個特殊的本領,就像一個開道車一樣,能引領其他藥物進入病灶,使藥物在大腦中也能發揮治療作用,起到增強腦細胞的興奮性,促進腦神經功能恢復,改善腦梗、腦出血患者的肢體、語言等功能的作用。治療大腦裡的病組方中的使藥,能改變血腦屏障的通透性,引領其他藥物進入大腦之內,中醫把這一特殊本領叫做「引藥上行」,把具有這種特殊本領的藥物叫「開竅醒腦」藥。
  • 中風後遺症很痛風?這6種治療方法要謹記,做好康復治療是關鍵
    中風後遺症對於很多人來說是比原發疾病更加痛苦的一種症狀,因為痛風后遺症往往會導致患者偏癱,出現肢體功能不全,並且還會伴有口眼歪斜的症狀。通常也就需要在出現中風後遺症的早期及時進行康復治療,否則是很容易導致患者終身半身不遂的。
  • 吞咽困難康復治療方案匯總,超全!!!|咽部|咽喉部|嗆咳|括約肌_網易...
    根據吞咽生理及吞咽病理的特點總結歸納多種治療、康複方法,如代償策略、直接和間接策略、經皮內鏡下胃造瘻術、針灸、心理療法、喉閉合及喉切除術等。  臨床上常根據具體情況配合使用各種方法來減少卒中後吞咽困難導致的窒息、吸入性肺炎、營養不良、脫水等,減少卒中後合併吞咽困難患者的病死率及病殘率關鍵詞卒中、吞咽困難的治療。
  • 每天通過讀書恢復語言功能,八旬中風康復期老人送英文信感謝醫生
    楚天都市報1月8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嚴睿 李豔芳)1月6日上午,在武漢市第一醫院盤龍康復醫學中心病房發生了感人一幕,八旬中風康復期病人夏爹爹,給查房的主治醫生譚世威送上了一封英文感謝信。儘管字體歪七扭八,但卻是這位腦卒中後右側偏癱的老人用左手一筆一划寫的,讓醫生十分感動。
  • 深圳一4歲女孩從8樓墜落至3樓,術後偏癱經康復治療能走路
    深圳一6歲小女孩從8樓墜落至3樓救治後半側肢體偏癱、失語去年11月9日中午當晚9時許送手術室行開顱手術治療,術後送ICU觀察治療,2周後患兒意識有所恢復,右側肢體活動受限、吞咽困難、言語不利、口角流涎,隨後轉入院神經外科普通病房行高壓氧治療和理療等。今年1月出院回家休養,2月再到醫院複診時,發現右側肢體偏癱及活動受限、言語不利,情緒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