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媒體認為神舟五號飛船升空具有多重意義

2021-01-12 網易科技
  

  新華網雅加達10月15日電 對於中國發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印尼兩家最大的華文報紙《國際日報》和《世界日報》近兩天均給予重點報導,《國際日報》15日在頭版頭條以橫欄大標題大紅字「載人飛船具有多重意義」進行了報導。   

  《國際日報》報導說,中國首次載人宇宙飛船的發射具有政治、科技、軍事等多重意義。報導還援引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沈丁立的話說,神舟五號的升空,打破了美俄多年來對太空的事實壟斷,將有利於增強第三世界國家在國際事務中「說話」的分量,可能會對國際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國際日報》15日還發表「太空人特輯」專版,介紹中國太空發展史,刊載了帶動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三錢」(即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三位科學家)功不可沒等相關文章。   

  印尼最有影響的《羅盤報》15日在頭版中心位置刊登了一幅美聯社的照片,顯示出神舟五號的展覽模型。印尼惟一的一家英文日報《雅加達郵報》15日也在國際版顯著位置刊登外電有關神舟五號蓄勢待發的報導,並配有神舟三號成功降落在內蒙古的照片。


相關焦點

  • 印尼:神五升空有多重意義 「三錢」功不可沒
    新華網雅加達10月15日電-對於中國發射「神舟五號」載人飛舟,印尼兩家最大的華文報紙《國際日報》和《世界日報》近兩天均給予重點報導,《國際日報》15日在頭版頭條以橫欄大標題大紅字「載人飛船具有多重意義」進行了報導。    《國際日報》報導說,中國首次載人宇宙飛船的發射具有政治、科技、軍事等多重意義。
  • 參考日曆 | 「神舟號」發射成功後,境外媒體這些預言都成為現實
    參考消息網11月20日報導 20年前的今天,中國發生了一件舉國歡慶的大事——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發射成功。神舟一號成功發射後,引發境外媒體爭相報導。小編注意到,在20年前的《參考消息》報紙中,境外媒體更習慣稱呼其為神舟號。
  • 2020雲南三支一扶公基備考人文知識:神舟飛船小知識的考點提煉
    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是:2020三支一扶考試內容公基備考人文知識:神舟飛船小知識的考點提煉,下面我們來學習一下吧!神舟飛船是中國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達到或優於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技術的飛船。
  • 神舟九號飛船
    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21秒,神舟九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11時左右轉入自主控制飛行,14時左右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這是中國實施的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並於2012年6月29日10點03分安全返回。神舟九號飛船已於2012年6月中旬擇機發射,這也是載人航天飛船首次在夏季發射。
  • 神舟五號航天員確定 楊立偉中選飛天第一人(圖)
    他將搭乘「神舟五號」飛船於今日早晨九點零六分升空!在最終確定後到上飛船前,有關方面還將密切監控楊立偉等三人的身體、心理狀況。   按照預先安排,楊立偉、聶海勝、翟志剛三位候選航天員在發射前共同會見了記者。在見面現場,三位候選航天員呈「品」字形排列,端坐在一面鮮豔的巨幅五星紅旗前。楊立偉坐於前,翟志剛、聶海勝兩人分坐兩側,每人面前都有話筒。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為什麼對中國來說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今天,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發射成功,在2個月內經歷了兩次航天失利之後,中國航天再次創造了新的奇蹟,而此次發射在中國航天史都具有裡程碑的意義,為什麼會這樣說呢。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對於中國後續的發射任務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是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基礎上改進研製的新型火箭,主要用於空間站艙段等近地軌道大型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為了適應空間站任務要求新研製了大型整流罩,並對全箭進行了適應性改造。火箭全長約53.7米,整流罩長20.5米、直徑5.2米,捆綁4個直徑3.35米助推器。
  • 從1999年的神舟一號至今,我國載人航天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
    從1992年的載人工程計劃開始,至1999年11月,「神舟」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升空,經歷了7年的時間,我國的第一艘試驗性飛船真正的發射升空,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新的重大的突破,為我國的載人航天拉開了序幕。
  • 一文讀懂:嫦娥、長徵、天問、神舟……它們分別是什麼神器
    如今,長徵五號的第五次啟航將負責護送嫦娥五號,讓我們共同期待!【神舟】它是「客運」飛船1999年11月20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神舟一號無人飛船。神舟飛船是中國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載人飛船,是航天員天地往返的載人工具。神舟飛船是採用三艙一段,即由返回艙、軌道艙、推進艙和附加段構成,由13個分系統組成。軌道艙被稱為「多功能廳」,航天員除了升空和返回時要進入返回艙以外,其它時間都在軌道艙裡。軌道艙集工作、吃飯、睡覺和清潔等諸多功能於一體。
  • 華僑、留學生歡呼:「為『神舟』騰飛乾杯!」
    載人飛船『神舟』五號順利升空,將為推動我們開展的反獨促統、祖國統一大業產生巨大影響。我們決心乘此東風,為支援祖國建設、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和加強中日友好而作出更大貢獻。」剛剛從國內參加國際會議歸來的日本東洋學園大學教授朱建榮說:「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用於火箭升空的火藥,據歷史文獻記載,還是中國人最早提出人類飛向太空的夢想。
  • 放飛航天夢—訪"神舟五號"飛船系統總指揮袁家軍
    看到一座具有國際水平、現代化的雄偉航天城在北京西郊拔地而起,「神舟」飛船的孵化器漂亮極了,袁家軍欣慰地笑了。精益求精造飛船載人飛船與衛星等無人太空飛行器的最大區別在於,載人飛船以時刻保證航天員的生命安全為首要原則,不僅要保證航天員順利進入太空,而且要保證航天員安全地在太空工作,並安全地返回地面。如何確保太空人的生命安全,是飛船研製工作的重中之重。
  • 今年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 2020年將建成載人空間站
    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模擬資料圖)浩瀚太空將在今年迎來不少中國的「客人」。記者昨天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我國今年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長徵五號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也將進行首飛,這一年我國的宇航發射次數將首次突破20次。在2016年的宇航發射任務中,有15次為重大專項任務或首飛任務。載人航天工程要完成長徵七號首飛、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發射任務,備受各方矚目。
  • 11位神舟飛船太空人「飛天」背後的故事(圖)
    2003年10月15日,駕駛神舟五號飛船,成功完成飛天任務。  有網友發帖稱,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我國首位「太空人」、航天員楊利偉是滿臉鮮血地打開艙門的。對此,擔任神舟飛船應急救生分系統主任設計師的李頤黎教授表示,楊利偉在出艙時確實受了傷。當時飛船落地時有一定衝擊,楊利偉忘記取下戴在頭上的耳麥,被耳麥的稜角劃傷嘴角,「劃破了皮而已,出血並不多」。
  • 9張gif動態圖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全過程
    17日7時30分,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此前消息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神十一載人飛船#【央視快訊:成!功!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任務總指揮張又俠宣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北京時間19日凌晨,飛船將「握手」天宮,期待!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讓我們回顧中國航空發展歷程,滿是感動
    長徵」2號捆綁式火箭 2002年12月,"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神州四號無人飛船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9時9分50秒,「神舟」五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 特寫:「神箭」「神舟」沖天起 中國人啟程登太空
    「神箭」長徵二號F是中國第一枚載人運載火箭,「神箭」頂部的「神舟」五號飛船是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已在船艙內做好飛天準備,即將啟程登上太空。  「各號注意,一小時準備!」十五日上午八時,這句鏗鏘有力的口令聲隨著燦爛的秋日陽光,穿透發射場四周的大漠戈壁、傳遍發射場的每一個角落。  ……  「十分鐘準備!」
  • 神舟二十載 問天不停歇(講述·特別報導)
    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全球組網進入衝刺期、嫦娥翩然落月背、空間實驗室完成服役返回……過去一年多,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步履鏗鏘、碩果纍纍。1999年11月20日清晨,神舟一號飛船發射,我國載人航天大幕徐徐開啟。
  • 講述: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1994年因衛星爆炸險喪生
    昨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走上成都圖書館「金沙講壇」,以「航天技術和中國航天」為題作了精彩的演講,吸引了眾多成都市民和各大高校學子。  嘉賓:戚發軔  在中國航天人中,戚發軔是全國航天愛好者熟悉的一張面孔。
  • 嫦娥五號,安全到家
    次年,嫦娥一號發射升空,之後每次嫦娥探測器發射,北京天文館都會迎來特意觀看月巖的觀眾。這半克月巖是來自美國的禮物,由阿波羅17 號飛船的航天員帶回地球。1978年,美國總統卡特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訪問中國時將之作為贈禮。中國學者將其分為兩半,一半用來研究,一半用來展示。
  • 科技日曆|三年前,「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邁入重要階段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載著2名太空人順利升空。本來,經歷了「神舟五號」到「神舟十號」的多次任務,中國人對「上天」之後已經習以為常,不復一開始的激動。2016年10月17日7:30,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本次任務的航天員採用「老帶新」的陣容,已經有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飛天經驗的景海鵬擔任指令長,帶著新航天員陳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