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情見評論區
從 1977 年,恢復高考以來,志願填報一直是所有高考考生、家長最頭疼的問題:
「能上什麼學校?」
「該讀什麼專業?」
「在省內讀還是省外讀?」
……
由於地域、空間、信息的限制,大多數考生和家長對大學和專業的了解度很低,報考時可能單憑一個專業的名字,具體到這個專業是學什麼的?未來的就業有哪些?不同院校的培養模式有什麼特色?幾乎不了解。
信息嚴重不對稱。
從事生涯規劃多年,我們見到了太多踩了高考志願填報的大坑的孩子,他們因為志願填報失誤,讀了不喜歡的大學、不喜歡的專業,萎靡不振,不思進取,最後掛科太多,沒有學位證、沒有畢業證,甚至退學復讀,耽誤青春。
▲71.13%的人選擇「會」重新選專業
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們的內心非常難受和惋惜,想著:如果報志願時,有一個靠譜的、專業的人能給予詳細的指點和引導,或許他們就會少走很多彎路,離自己的夢想也更近一些。
這就是我們寫下這篇文章的初衷。
因為篇幅有限,我們將按照綜合實力,把考生劃分為:高分考生,成績中等,分數稍低,專科層面,共4個類型,主要討論不同層次考生,填報專業時需要著重考慮的要素,希望能給考生、家長們一些用得上的建議。
特別說明:
關於劃分考生層次的標準,這裡需要給大家特別說明:高分、中等、分數稍低,沒有具體的、統一的衡量標準,這是我們通過多年的教育經驗總結而來。
一般來說,我們劃定的高分學生是指211線以上的考生;中等生是指一本線以上到211之間的考生;分數稍低,指高考分數在二本分數線到一本之間。
例如,2019年,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是:
大家可以參考下方2019年一分一段表(排名),結合分數劃線來判斷來判斷你屬於什麼層次:
文章篇幅有限完整數據見評論區↓
a.高分學生:院校和專業雙選擇,即好院校和好專業雙向考慮。
需要注意的是,高分學生又被劃分為3類:
前兩類學生需要按照自己分數,考慮是選擇好一些的雙非(非985/非211)院校,還是比較偏的985/211院校。
更高分數的考生著重考慮優中選優,如何選準專業,如何判斷這個學校的好專業。
b.成績中等:以選院校為主。
其中一本踩線生(剛好一本線或高一本線幾分)情況尤其特殊。這類考生需要權衡保批次還是保專業還是保院校?這是志願填報中最複雜的環節。
c.分數稍低:以選專業為主,從就業角度考慮。
其中接近一本線的考生,需要考慮在保本科的情況下,怎麼選個好專業?
如果是二本踩線,則著重考慮如何保批次,避免掉到專科。
d.專科層面:儘量考慮專業,以個人興趣和未來就業為主。
判斷院校、專業強弱的方法
通過和部分家長的溝通,我們發現,除了少部分對志願填報有深入分析的家長外,大部分家長對院校、專業的選擇還停留在:
「孩子分數能上什麼學校?」
「孩子喜歡上什麼專業就選什麼專業?」的層面。
事實上,當孩子正式填報志願時,可選範圍內,大多是收分接近的學校。怎麼衡量比較這些院校,找到「潛力股」?考生、家長通常一頭霧水。
所以,今天分享幾個常用、有效的甄別方法,需要的家長、考生趕緊收藏。
1結合大學冠名中的關鍵字
從一個大學的名稱我們可以了解一個大學本身的特色專業。
但近幾年許多大學進行了合併、更名。對於這些學校,我們需要弄清該大學的前身,以前的「出身」便是保留下來的強勢學科。
更名,合併的大學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a.特色關鍵詞沒有變化
——比如原華東石油大學改名為中國石油大學。
b.同一類大學合併一起
——比如中國紡織大學與上海紡織專科學校合併後,更名為東華大學,其強勢專業仍然是紡織工程和服裝設計。
c.由幾所不同性質的院校合併而成
——其優勢專業應該是兩者相加。比如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是由北京信息科技學院和北京機械工程學院合併而成的,因此該大學的特色專業是計算機和機械。
d.其它
——如果學校背景比較複雜,只能從合併過來的學校的特色專業進行調查。
2博士點、碩士點
從博士點和碩士點的數量和學位授予專業上來看,也可以看出這所學校側重的優勢專業。
一般來說:對於同一一級學科專業,一級學科博士點強於一級學科碩士點。有一級學科碩士點的一級學科強於沒有一級學科碩士點的一級學科。一級學科博士點代表一級學科的最高水平。
怎麼查看呢?打開目標院校的官網,大多數學校都會有研究生招生或者研究生院的網站,你只需要找到招生專業目錄就可以看到這所學校哪些專業有碩士點、哪些有博士點(有博士點的專業一定是這個學校最好的專業)。
3國家級重點學科
國家級重點學科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對一些單位的學術水平、科研成果、師資力量、在國內外的地位和聲譽突出的學科,評定為國家重點學科。
因此,高校重點學科的多少,直接反映這個學校在全國高校的學術地位、科研水平及培養學生的質量。
▲部分舉例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的重要補充,是教育部在國家重點學科評選的基礎上,從申報學科中再擇優確定一批水平較高的學科作為國家重點學科的培育對象,予以重點扶持。
國家級重點學科未必只在一本院校有,一些特色本二院校也有。
4國家級特色專業
特色專業是指一所學校的某一專業,在教育目標、師資隊伍、課程體系、教學條件和培養質量等方面,具有較高的辦學水平和鮮明的辦學特色。
國家級特色專業則表明高校的此專業在國內具有特色,在全國都具有優越性。
國家級重點學科、國家級特色專業比較多,文章篇幅有限,需要的家長可以掃碼添加下方老師微信,領取整理好的具體名單
5教育部學科評估
學科評估是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簡稱學位中心)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頒布的《學位授予與人才培養學科目錄》(簡稱學科目錄)對全國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開展整體水平評估。
學科評估是學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開展的非行政性、服務性評估項目,2002年首次開展,截至2017年完成了四輪。
這個專業排名是我國最權威的,可信度最高的榜單。
家長可以根據這個評估結果進行不同院校同一專業的對比,擇優選擇院校。
1考慮省級重點院校
大學畢業後,學生就業有一定的地域就業傾向性。換句話說,大多數學生就業要麼選擇學校所在地,要麼選擇戶口所在地。這一點在普通高校中特別明顯。
如果你的成績不足以考取全國排名靠前院校的時候,省級重點院校的優勢專業絕對值得報考。這些院校的畢業生,就業優勢非常明顯。
舉個例子:各地都有醫學院,比如昆明醫科大學,雖然這所學校不是「211」,在全國醫學院校裡排名沒有特別靠前,但是你想一想,雲南地區的人,如果生了病,一般都會到省裡最好的醫院看病對不對?所以學校的就業不會很差。
你再仔細想想,在北京當醫生,其實和在山東最好醫院當醫生,在雲南最好的醫院當醫生,差別很大嗎?其實差別並不大(收入可能沒有發達地區高,但相應的生活成本也會低得多)。不同的是,考取北京大學醫學部,和考山東大學醫學院,考雲南醫科大學,難度級別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就是所謂的:當你要達到同一個目標的時候,走一條最近的道路是最可取的。
2考慮原部級直屬學校
在上個世紀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之前,有很多學校都是國家各部委直屬的,比如鐵道部、機械工業部、財政部等等。雖然目前有很多學校已經劃歸地方所屬,但是曾經的這些部級直屬學校,在現在的報考中還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
這些學校,不同分數段的考生都有可選院校。之前討論過這類學校,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以上就是不同層次學生,志願填報時應著重考慮的問題,以及一些比較好用的評估技巧,希望大家對大家有幫助。
來源:內容綜合整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處理。
歡迎關注我們即將推出的——志願方案線上評估服務,專業指導專家幫你把關志願填報,給出專業填報建議,降低滑檔落榜風險
考試的結束標誌著備考徵程已經結束,而接下來要迎接的是志願填報這一仗,只有填了好志願,才能不讓分數白費!
上什麼大學影響了大部分人的就業,上什麼大學決定大部分人的發展上限。出分前,建議大家做好志願填報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