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煉達即文章」,高考在即,筆者利用晚自習時間重新翻閱了2019志願填報指南,同樣的一本書,去年已翻閱數次,今年看來沒太大的價值,平淡無奇,然而多看了幾遍竟發現了「學問」,認真梳理分析後,本人姑且把其中幾點思考認識歸納出來,希望對即將高考的學生,家長提供一點點參考,也希望他們未來填報志願的時候少走彎路!不當之處,望大家批評指正。本次翻閱的內容主要是(理科)提前批及本科第一批,所以得出的幾點認識並不具備全面代表性,望家長考生知曉。
以上海海關學院為例,它2007年才升本科,地理位置優越,當然更是海關直屬高校,物以稀為貴,收分高點也正常,但提前批專業海關管理收分如此之高還是超出了想像!或許傳統認識中海關高大上,能進入海關當公務員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理想,劉老師也不否認!可是讀了該專業還是要參加公務員考試,就業面十分狹窄,雖說每年該專業考公務員錄取率不低但誰又能保證一定錄取?再說,高分考生是否了解過該學校,該專業?是否是真心喜歡或者願意從事海關公務員這份職業呢?不得而知!之所以收分如此之高(2018年超重慶一本線122分),我敢保證傳統認識,傳統思想是個很重要的因素,人云亦云,父母或者社會上大肆鼓吹海關公務員多好多吃香等等這些東西深深影響到某些孩子。肯定會有一部分高分考生認為讀了它就飛黃騰達,衣食無憂,而且認為海關工作非常高大上,牛氣哄哄。所以有不少高分考生盲目湊熱鬧,哄抬了分數。當然,劉老師也不排除有少數學生就是衝著它來的,提前認識和了解了,也符合本身的職業需求。那對於這部分高分學生來說我不會反對,不過如此高分難道沒有更好的選擇?對於那種受傳統思想影響的而不加考慮是否適合本身特點的考生,這樣的分數值嗎?646分,可以說很多985的好專業都能讀,還有一部分實力很強的211王牌專業也能讀,難道這些方向不去考慮嗎?難道這些方向真的不適合他們嗎?提前批,高分學生一定要合理利用,因為一旦錄取,後面一批次就失效,沒有資格參與後面的錄取了,若是考慮不周,那麼這個高分就失去了價值,你可以大膽的利用提前批,抓住————錄取了我賺,錄取不了我還能參加一批次錄取這樣的方針來處理!分數價值最優化利用是我們的核心,也是高分考生必須追求的。
通過這個例子不是為了說明人家高分讀海關管理專業就一定不值,而是告訴我們:必須了解專業定位及職業方向,必須了解自己本身的特點及規劃,不能完全被傳統思想左右!高分考生應該全面分析這個來之不易的分數如何更有效的合理利用,更加注意提前批相關事項!對於高分考生來說,提前批既是機遇也是大坑,要合理去利用它,讓自己分數升值,思考不周,操作不當,那麼得不償失!家長學生們一定切記,切記,切記!
上海海關學院除了提前批海關管理專業外,其他的都放在重慶(理科)二批次錄取,我們可以直觀對比錄取分數線(下圖,註:2018重慶理科一批次分數線524分)。當然,我舉這個例子就是要大家合理利用高分,至於這個646是否值得,那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不能排除高分學生扎堆哄抬了這個高分,每年都有這種情況,高分不易,且行且珍惜啊。
「清北」是中國最一流最知名的大學,能讀清北是莫大的榮譽,是學生們最大的夢想,所以有些超高分考生都把清北作為第一目標,這也無可厚非,但志願填報僅僅是讀什麼樣的大學嗎?我看未必!請看下圖:
為了能進北大讀它的醫學部護理專業,特別是超高分數,若是僅僅為了名,那這個分數值得嗎?護理專業,專科,本科都能讀,而這個專業很大程度上去醫院等醫療機構做護士,實際上來說,一般的醫專讀其護理專業足夠了,性價比很高,而本科讀護理顯得有點不值,當然,社會發展越來越需要本科護理,這個不能否認,但你一個超高分680多去讀護理真的合適嗎?會不會大材小用?還是僅僅為了北大之名?
劉老師根據自己的經驗給大家說一下,為什麼高分選擇這個專業。第一種可能:現在很多高中有考核指標,其中有一項往往就是清北個數,也就是上面要求必須每一年有考上清華北大的,但很多高中因為生源限制很難完成該目標,所以碰到高分學生會使出渾身解數「說服溝通」該高分學生去報考北大,能滿足的可能只有護理專業,這樣順理成章,「雙方共贏」,當然,高分學生或許獲得不菲的物質獎勵,這些我們就不談了。據我所知,很多這樣的考生後面會退學重新復讀,第二年同樣以高分讀名牌大學,只是這樣做值得嗎?白白浪費一年的時間,而早一年畢業或許工作獲得的報酬遠超過那樣的物質獎勵,還有一年會發生很多事情,政策也可能變化,這樣看來值得嗎?
第二種可能:少數高分考生非常執著於清北夢,好不容易獲得高分自然優先考慮清北,為了能上清北而不去考慮其他,所以欠考慮,也不關注志願填報的結構,注意事項,一股腦選擇北大,專業護理就不管了。應該說,這部分學生最可憐,更可悲,因為他們猶如一個無知的少年,看到芝麻而丟失西瓜。還有部分高分考生想鑽空子,認為大不了換專業嘛,先進北大再說,實際上該專業就讀不允許將來調專業!
劉老師總結:680多分除了清北,復交以外幾乎隨便選學校,選專業,就是復交的醫學八年制都能上,這樣的高分學生有幾乎最大的選擇空間,為什麼非要一條路走到黑?或許為了那點物質利益,但值得嗎?或許為了清北之名,但有面子無裡子,到最後吃虧的還是他自己啊!超高分來之不易,請慎重選擇!劉老師不客氣的說,若是一個超高分讀了清北的非常一般的專業,又不想深造,想本科就業都不容易,何況就業質量!千萬不要認為,讀清北只要保住學校就可以飛黃騰達,專業的選擇往往貫穿孩子的一生!我始終相信,復旦的法學,金融,計算機,電子等熱門專業他們的性價比遠高於北大,清華的生物科學!(從就業方面分析哈,請不要抬槓。)
醫學,十三個學科門類之一,從全國範圍看,歷來都是高考學子熱衷的熱門學科,其臨床,口腔,麻醉,兒科,眼視光醫學等都是火熱專業,特別是5+3一體化或者八年制本博,更是讓高分學生趨之若鶩!在這種大環境下,重慶學子更是當然不讓,本地的重醫最低收分有時候都600多了,平均收分在重慶一批次來說高於重大,有的年份最高收分竟然達到了667!何其恐怖啊!周邊的西南醫科大學(原瀘州醫學院),川北醫學院,遵義醫科大學等收分也是居高不下,放在二批次錄取的部分醫學院校最低收分絕大多數超過一本線!經統計,2018年廣西醫科,山西醫科,河北醫科最低分都超600,985的蘭大(非醫學院專業)甘拜下風。至於溫州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等平均收分或可620-640,更不用說川大華西,中山,中南湘雅,北京協和,北大,復旦上醫,交大醫學部等等這些王者了。
為什麼醫學類收分如此之高?劉老師認為:一是大環境影響,人都有生老病死,誰也不可能離開醫院,醫學社會剛需,醫生地位較高,待遇也不算不差,雖然比較辛苦,但隨著時間推移,技術越來越精湛,經驗越來越豐富,後面的回報不菲,這也進一步導致醫學熱門,分數自然居高不下。二,父母親戚朋友認知影響了孩子的選擇,不停的強調醫生多好,多體面,收入多高,久而久之,學生被洗腦,當然盯著醫學不放,扎堆效應,進一步推漲了分數。三,很多學生從小有個醫生夢,覺得電視劇裡面白大褂好拉風好帥,還能救死扶傷,所以在不了解醫學內涵不清楚職業內涵情況下,衝動一把。四,也有一部分學生確實喜歡學醫,有自己的認識與規劃,這部分學生又比較聰明,分數較高。當然,或許還有很多因素,劉老師並不反對學醫,但前提是你要了解自身情況,了解醫學某專業內涵,要熟悉行業內容等等,而不能一股腦都去學醫,那麼有些孩子就成了犧牲品,悔不當初!
醫學熱已經持續很多年了,可以說經久不息,這不是壞事,但也能反映出很多問題,我們希望孩子們能科學的客觀的了解醫學專業,也準確了解自己狀況特點,不能一股腦去扎堆,特別是今年遭遇疫情,醫學又大熱一把,學醫很苦,周期很長,要求學歷教高,還需要溝通能力,奉勸家長孩子們提高認識,冷靜抉擇,也告誡孩子們高分選擇空間很大,不能一條路走到黑,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先看一個典型,武漢理工大學。如下圖
我們可以看到,在2018年武漢理工所有投放在重慶的專業理科一批次收分區間610-629,而除了地理科學類專業外所有的專業最高分只有物流管理與工程類的622和材料類的621分,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地理科學類竟然有629分,要知道武漢理工核心專業就是材料,車輛,機械,船舶,交通運輸,另外信息,計算機,通信等也在崛起,但地理科學類並不是學校強勢專業,甚至全校都不上數,我不知道這位629高分同學為什麼選擇這個專業!選擇武漢理工本身是合適的,武漢理工由武工大,汽車工業大學,交通科技大學組成,從組成學校特色可以看出強勢專業,若是學習地理科學類為何不去師範類大學,或者地質地理類大學呢?比如華中師大,武漢大學,中山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師大,北大,南大,西北,蘭大等等,為何選擇武漢理工?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這樣?劉老師大膽猜測:有可能孩子喜歡地理科學而平行志願下前面院校填的過高沒被錄取,卻被武理工(可能放在後面且恰好有地理科學類招生計劃)錄取;也有可能對高校專業錄取規則沒在意,把地理科學類放在第一位被錄取了;或許還有其他原因。但無論如何,對學校及專業的了解非常重要,特別是學校沿革歷史,特色專業都必須清楚把握,還有志願填報結構,規則更應該清楚。專業錄取規則必須看該年的章程,這點決不能忽視!平均615左右就可以讀到武理工很好的專業,而629竟然讀了非常一般的專業,若是孩子喜歡且努力或許沒什麼,但是本科畢業想就業難度不小(畢竟地理科學類屬於理學,武理工工學強大,工學整體上就業不錯),還不是師範類,考教師必須有教師資格證啊,想進科研院所必須高學歷,所以這個分數劉老師認為有點可惜啊。
再舉一個例子吧:法學黃埔西南政法大學,老規矩看下圖。
西南政法在重慶投放計劃數比較多,法學理科類投放216個,這就說明競爭沒那麼激烈,雖然法學很熱,我也不否認,分數高於一本線上五六十分完全可能,畢竟西南政法老一本高校,再加上它的王牌專業,分數低不了,但同一個專業竟然出現640的高分,比最低分超了51分,比一本線高了116分,著實讓人吃驚不已!也就是說人家比你低50來分跟你讀同一個專業,情何以堪?為什麼會這樣?或許一批次六個院校平行志願前面院校填的過高沒有被錄取,也可能就是朝著西南政法法學去的,不在乎浪費分數?我不得而知。但,你若是想讀法學,640分的高分難道沒有別的選擇?五院四系傳統法學重鎮,人大,北大,武大不做考慮,但吉大是否作為考慮對象呢?若是它法學專業連續幾年錄取位次靠前,那麼我們可以排除,如果連續數年位次靠後(針對2018,640分對應位次),那麼為何不做一個備案?還有西北政法不考慮,華東政法何不去驗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還不是同樣可以考慮?中國政法就算了!這是最基本思路,就算要保住法學我也可以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為此,我專門去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東政法法學錄取分。請看:
諷刺的是,華東政法法學類卓越人才實驗班竟然都符合!而華東政法法學第四輪學科評估為a,還排在西政前面,雖然西政也為a,還有最重要的,人家區位優勢巨大!當然,我們也不是馬後炮,我們想給大家說清楚思路,考慮的過程,而不是640分那麼草率,可惜了……
還有其他一些我就不一一講述了,畢竟篇幅很長了,例如揚州大學的烹飪與營養教育(工學,食品科學與工程下面的)竟然598分,所有專業第一名,王牌的動物醫學僅581,熱門的電子信息類僅589;石河子大學的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最高分600,而最低分竟然只有539;中國石油大學克拉瑪依校區油氣儲運工程最低分533,最高竟然611分,差距78分!高分低報,令人痛心!說到底就是學校,專業內涵搞不清楚,志願填報規則不熟悉,專業錄取規則沒深究等造成的!悔之晚矣!
幾點認識暫且拋磚引玉,望大家共同交流學習,志願填報細節繁多,實際上把前幾年學生出的問題反覆總結研究就可以為我們後來填報減少失誤,希望高考結束後,家長,學生多去看看學校歷史沿革,找出他們的特色,同樣也要吃透專業,知識都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沒有誰能面面俱到,手機打字不易,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回復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