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婆媳關係小陶寫過好幾篇文章。可能是自己也處在婚姻中,有感而發的緣故。回顧自己的婚姻之路,小陶覺得還是幸運的,因為我的婆婆總體說起來,還是一個不錯的人。
婚後不久,小陶流產過一個孩子,坐了個「小月子」。小陶那時年輕,覺得沒必要這個不能那個不能的講究那麼多,身體恢復後,就想出去透透氣,順便買兩件衣服美一下。
沒想小陶穿戴好正要出門,被婆婆攔了下來,用自身經歷告誡我落下「月子病」的後果。後來還把這事告訴了母親,被母親好一頓訓斥。小陶那時認為婆婆好多事兒。
那時小陶單位離家不太遠,騎自行車的話也就十五分鐘。每天中午小陶回家,桌子上早擺好了飯菜等著,只用坐下來開吃就可以。
其實,小陶有陣子特別不想回家吃午飯,想跟同事們打個牌或者聚在一起聊個天什麼的。但婆婆說自己年輕時總吃帶的飯,吃壞了胃口,現在想保養也保養不好。而小陶的胃口也不好,所以堅持讓回家吃些熱乎的飯菜,對身體好。儘管那時婆婆還帶著大伯子的孩子,做午飯的確是累人。
從小陶和婆婆的相處過程中,小陶體會到,婆媳間的相處重要的是誠心。你能從她的說話和做事中知會到一個人是在真心待你,還是在假意湊合。
真心待人的,能迅速拉近兩顆心的距離;而假意對你,掩飾再好也像隔了層紗,相處再久也還是不溫不火。
那些說婆媳關係不好的,多半因為婆婆對媳婦像個外人,只做表面的功夫,換來的是媳婦對婆婆的敷衍,所謂你有初一我有十五,也就是這個樣子吧。
婆婆摔壞腿,嫌媳婦給吃稀飯、白菜,媳婦:「媽,您忘性可真大」
說了這麼些,是小陶昨天跟妹妹聊天,聽到她講同事的事情,有感而發。她的同事叫楊子涵,最近婆婆大人「光臨」寒舍,想起以前種種,楊子涵用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終於招來了婆婆的「感同身受」。
但楊子涵並沒有感到快意,而是說,婆媳爭鬥中,沒有完勝,有的只是共輸。
妹妹說,楊子涵在單位是有名的「毒舌」,對人對事的評價「穩、準、狠」,幾句話就讓人印象深刻。
有次她說「我們家鳳凰」的事兒,妹妹挺納悶,聽到後來她才明白,楊子涵是在說她的老公。從那以後,妹妹找她老公也稱,「你們家鳳凰」。
楊子涵的老公張天佑,也是妹妹單位的,是個悶頭做事的技術員。工作能力超強,但因為生性耿直,又不太會處理各種關係,錯過好幾次提幹的機會,到現在也只做到技術組組長的位置。
對此張天佑倒是無所謂,該幹嘛幹嘛,楊子涵卻耿耿於懷。當初她放棄了追求自己的「優秀」男,非要嫁給張天佑,就是看到他是支「潛力股」。
沒想自己看走了眼,張天佑的潛力沒發揮出來,倒是個地道的「鳳凰男」,所以她常叫自己那口子,「我們家鳳凰」。
楊子涵到婆婆家,婆婆三句話不到,一準扯到兒子身上,開啟重複八百遍的表揚兒子「可好」的模式。
張天佑是家裡的老大,從小就是個「可好」的孩子。張媽生三妹時,張天佑個子還沒灶臺高,就踩著凳子燒水,還學著做飯。有一次沒踩穩摔下來,左眉角磕了道很深的口子,現在還留有一道疤。
還有一次,張天佑坐在灶臺邊看書,引燃了褲角才知道。張媽說,那時她就看出這個兒子不簡單,將來一定會是塊「可好」的讀書料子。
果然張天佑不負眾望,考了個「可好」的大學,並且留在「可好」的省城,還娶著個楊子涵這個城裡媳婦,話語裡滿是驕傲。
婆婆說到楊子涵時,那個「可好」就自動抹了去,可見,她打心眼裡也沒認同這個城裡媳婦。
楊子涵生兒子時,請婆婆來伺候月子,沒想到孩子還沒生下,婆婆已經跟楊媽吵了兩架。婆婆不讓楊媽來看女兒,說她們那裡的規矩,女兒生娃不能見親家媽,以防女兒見到媽嬌氣,延長產期增加痛苦。
本來也是好意,但婆婆說出來就變了味,哪有生孩子不疼的,就她不行?嫁到我家來,就得按我家的規矩走……楊媽氣不過,跟親家互懟起來,還是張天佑兩頭勸。直到這邊楊子涵生出了娃,才好歹平息下來。
楊媽本來想著跟親家一起照看女兒,這下也不好呆在女兒家。楊子涵還不知婆婆和母親吵架的事兒,幾次想叫母親來,都被張天佑找理由糊弄了過去。
但是看到總是婆婆白菜、稀飯的端來,楊子涵實在沒胃口。想吃豬蹄子,得等張天佑回家熬。張天佑雖然從小做飯,可也做的些粗茶淡飯,對付不了楊子涵這個肉食動物的胃。
就這樣,婆婆也是只伺候了楊子涵半個月,便找各種理由回了家。所以,楊子涵的後半個月子是母親接手的。又知道了自己生孩子時,婆婆和母親吵架,對婆婆更加不感冒,說起來也是有「月子仇」的。
這些年,楊子涵對婆婆敬而遠之,只過年時,一家三口去婆婆家小住兩天,一晃就十多年過去了。
前一陣子,婆婆外出時摔壞了腿。張天佑幾次回家,看到母親瘦得脫了相。家裡,兩個妹妹遠嫁,父親也不會做飯,母親頓頓買飯又心痛錢,只好湊合著隨便吃。於是,張天佑跟楊子涵商量,想接她過來養一陣子。
楊子涵對此表示,接過來沒問題,但你的母親你伺候,我只能做到自己吃什麼,她就吃什麼。
開始幾天,張天佑又是排骨、雞、魚地做,婆婆那素食的胃,竟然也能吃下不少。接下來,張天佑被安排出差,臨出門時,他叮囑妻子,那個老婆,冰箱裡我都買好了,你想做就做些吃……
但楊子涵想起月子裡的種種,有些不甘心伺候婆婆,於是也學了她當初的做法,頓頓白菜、稀飯,反正兒子也住校。接連三天,婆婆叫喚開來,果然是媳婦不如兒啊,兒子一走,連點肉沫也見不到了呢。
媽,您忘性可真大啊。我月子裡不也是這樣吃的麼。您那時不是老說「虛不受補麼」,我看您現在也是這種情況,就吃些家常的就可以了……
婆婆被懟得禁了聲,但楊子涵心裡一點也不痛快,可是也不甘心拿出誠意對婆婆……
要說婆媳間的「大事」,除了看結婚時婆婆的表現,再有就是媳婦「坐月子」時了。女人從婚前的天真爛漫,到婚後初為人婦,又初為人母,角色轉換頻繁,沒做好心理準備的,一時還真有些手中無措。
這時,婆婆如果搭把手,誠心誠意把媳婦當做自家人對待,會減小女人的心理落差。但婆婆如果因為自身經歷或者打心裡對媳婦有偏見,認為年輕人太嬌情,太不經事兒,而怠慢了她,那麼,婆媳之間很容易埋下一顆怨恨的種子。
隨著時日的增長,這種子會破土發芽,長成一棵纏繞在婆娘間的藤。這樣的婆媳就算離得再近,也隔心隔肺地親近不了,表面上看著一家人,其實相處不如外人。
小陶建議,婆婆先要放下成見,不要因為自己曾經受過婆婆的欺負或者不公正待遇,想在媳婦這裡找補回來,擺擺做家長的架子。
娶進了家門,媳婦就是自家人。誠心待她,將來媳婦也會回報婆婆以誠意,可以享受老有所依,還可以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