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阿婆痴書成迷 離開印尼80多年還會說印尼語

2020-12-24 騰訊大閩網

百歲阿婆愛看書 根本停不下來

一生痴迷書,至今眼不花精神矍鑠,離開印尼80多年,還會說印尼語

蔣花金阿婆看過的書擠滿櫥櫃

閩南網(微博)4月29日訊 戴手鐲、戒指、耳釘,走路不需拄拐杖,身體矯健、精神矍鑠,眼睛也不花,乍一看,還以為華安仙都上苑村嶺頭自然村的蔣花金阿婆只有80多歲,其實她今年已是足足百歲高齡。

誰能想到,這麼一個百歲老人還是個書迷,古今中外各類書籍都看。鄰居來找蔣阿婆閒聊,她若捧著書看得正入神,都會說「先等我看完這篇文章」。

若有人向她討教長壽秘訣,阿婆會笑呵呵地說:「動動手,看看書。」原來,書中還有長壽方?

百歲歸僑獨愛看書

看過的書數不清

今年剛好100歲的蔣花金阿婆是位印尼歸僑,出生在華安仙都上苑村嶺頭自然村。走進老人的房間,靠牆一個架子上擺滿了各類書籍,有紙張泛黃的古籍、近代散文、外國譯文、文學名著、寓言童話、書畫字帖,等等。書目繁多,但唯獨沒有一本是嶄新的,不是因為年代久遠,就是因為經常翻看。

蔣阿婆每天早上6點多就起床,吃飯、忙些瑣碎的事情後,她就開始看書,一閒下來常是書不離手,一看就是半天。她房間裡的書,每本都看過不止一遍。

「古今中外,各類書籍都看。」老人的大兒子蘇永印說起母親愛看書,也是十分佩服,「她連最難懂的文言文也能啃得津津有味,看過的書估計都數不清了。」

蔣阿婆3歲便隨經商的父母僑居印尼。在印尼讀完小學後,與家人一起回到了家鄉,就讀於漳州二中女校助產士專業。

讀到第二年,學校被迫解散,蔣阿婆便輟學回到家鄉仙都定居,一直住到現在,從未離開過,已有80多年了。

讓人驚奇的是,除了閩南話、普通話外,蔣阿婆至今還會流利地講印尼話,甚至能說上幾個英語單詞。

鄰裡活寶

家人受影響也愛讀書

蔣阿婆育有四女二男,最大的女兒今年已經83歲了,最小的也有61歲,四世同堂的她現在和大兒子蘇永印夫婦一起生活在市後村。

或許是受蔣阿婆影響,家裡的晚輩們也大都有讀書的好習慣,從小就喜歡閱讀。在他們家60多口人裡,出了10多個本科生、4個碩士研究生、1個博士研究生,有的留學澳大利亞、美國,有的定居英國。

就連小曾孫們,每次回老家時,也總會追著這位愛看書的祖奶奶問:「祖奶奶,最近有沒有收藏啥好書、新書呀?」

鄰居們也很愛來找阿婆聊天,聽她講故事。「老人家很隨和、熱心腸,愛做好事,當時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鎮裡組織募捐活動,她也主動參與捐款。」鄰居80歲的蘇日春老人幾乎每天都要到蔣花金家嘮嗑一下。

78歲的蘇樹蘭阿婆也很喜歡聽蔣阿婆講聊齋故事。在她們那個年代,農村婦女基本沒機會讀書,蔣阿婆卻不一樣,有文化,又愛看書,平日總會跟老姐妹們講書裡的有趣故事,簡直是鄰裡的活寶。

長壽秘訣:

動動手,看看書

除了愛看書,老人家有時會幫兒媳婦做做家務,擇菜、做飯、掃地等樣樣幹得利索。曾有人向蔣花金討教長壽的秘訣,她總是笑呵呵地回答:「動動手,看看書。」

蔣阿婆的生活和別人沒什麼不同,飲食也無任何講究,唯獨不同的是,她有著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從閱讀中,她獲得了一片寧靜的心靈世界,令她心胸開闊,知足常樂。阿婆一生都愛看書,可眼睛卻沒有近視,也沒有老花,看書也不需要戴老花鏡。

「現在上了歲數,愛忘事,耳朵也不好使,就眼睛還能看得清,所以只能看看書,打發時間了。」蔣阿婆打趣地說。

閒聊間,蔣花金老人家又很自然地隨手拿起桌上的《一千零一夜》翻看起來,很快沉浸在書裡的精彩故事中……(通訊員 陳佳平 蔣敏學 海都記者 胡婧 文/圖)

(閩南網(微博))

相關焦點

  • 印尼:被荷蘭殖民300多年,印尼為什麼卻不說荷蘭語?
    種群、語言如此複雜的國度,在經歷了荷蘭三百多年的殖民統治,直到二戰後才被人為地整合構建為一個國家。作為一個從荷蘭殖民地獨立的新生國家,印尼在獨立後並沒有確立荷蘭語的官方語言定位,取而代之的是印尼語,這點與拉丁美洲和非洲獨立後繼續沿用原有殖民者的語言體系的狀況不同。
  • 印尼百歲拾荒老人通曉多國語言 意外成「網紅」
    據報導,來自印尼日惹市的馬巴(Mbah Ujang)是一名拾荒者,年逾百歲的他至少通曉五種語言,包括英語、日語、荷蘭語、爪哇語、米南佳保語、印度尼西亞語等。被問到是怎麼學習了那麼多種語言時,馬巴說,這要從他經歷殖民時代的生活開始說起。馬巴28歲時被一名日本浪人帶走,他為這名日本人工作,在此期間學會了日語。印度尼西亞獨立建國後,馬巴在印度尼西亞各地待過,經常和各種人打交道,這也讓他有機會學習各種語言。馬巴說,學語言很「簡單」,只要多聽幾次,多觀察多記,之後就會了解它的意思。
  • 印尼百歲流浪漢竟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還精通好幾個國家的語言!
    這個問題要請印尼一位年近百歲的流浪漢來回答,百歲?流浪漢?Oh,不要看這兩個標籤就把老爺爺否認了,這位名叫馬巴的老爺爺在面對採訪的記者時,能用英語和日語熟練的交流。不要懷疑,老爺爺年輕的時候曾經到日本工做過,這讓他學會了日語。
  • 七天學會印尼語
    Saya tidak bahasa Indonesia.我不會說印尼語。Selamat [ jalan | tinggal ].再見。[ 對離開的人說 | 對留下的人說 ]Kembali.不客氣。Silakan [ masuk | duduk ]請[ 進 | 坐 ]。 你可能沒意識到,在印尼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禮貌。禮貌會幫助你辦成想辦的事,去想去的地方。
  • 標準印尼語是一種沒人說的語言?
    印尼語與印尼身份印尼身份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將印尼語作為國家語言。說其他語言的印尼人可能會對自己的愛國主義產生懷疑。對於許多印尼人來說,選擇語言即將語言使用與身份和愛國主義聯繫起來。如今,印尼語仍然被當做是印尼全國的官方語言。政府通過語言發展和維護局、教育文化部等機構,堅持不懈地推廣標準印尼語的使用。
  • 曾誠17歲曾闖印尼隨隊打亞冠 遺憾印尼語忘差不多了
    國足門將曾誠在印尼踢球,當地球迷對他很熟悉新快報訊 記者林煬 報導 國足門神曾誠已經隨著恆大殺入亞冠決賽,但大多數人恐怕還不知道,早在他17歲時,他已經打過亞冠比賽了,那時候他是印尼聯賽冠軍隊的門將2005年,曾誠接到了武漢俱樂部的任務,俱樂部要把他租借到印尼職業聯賽的蘇巴迪亞隊。曾誠說:「我一聽能夠踢上球,也沒有多想,就同意了。」在印尼,曾誠很快融入當地人的生活,每天騎摩託車去訓練,吃當地咖喱和酸甜的食物。印尼球員會講英語的並不多,曾誠自己的英語也不好,俱樂部為他請來一個華僑作為語言老師,教授曾誠的印尼語。三個月之後,曾誠就已經能夠用印尼語與隊友們進行交流了。
  • 印尼語翻譯應該如何做
    印尼語在合作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所需的印尼語翻譯人才逐年增多,英信翻譯對印尼語國家的文化背景、語言習慣、專業術語等都有深入的研究,有豐富的印尼語翻譯經驗,是一家專業的印尼語翻譯:印尼語翻譯  印尼語翻譯成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專業領域與翻譯能力  英信翻譯公司印尼語翻譯無論是在汽車製造
  • 印尼排華事件頻發,你還會選擇去印尼旅行嗎
    因為這個地方給唐sir的第一印象不是那麼的友好,不論是從新聞上還是朋友口中了解到,印尼好像並不歡迎中國人,但是每年卻還是有不少遊客遠赴印尼旅遊。這讓唐sir十分的好奇,真實的印尼是什麼樣的呢?是不是和網上流傳的那樣排斥華人?跟蘇唐sir的腳步來探尋究竟吧!
  • 首屆中國高校印尼語口語大賽暨2019中印尼青年高端論壇在京舉行
    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記者侯鴻博)首屆中國高校印尼語口語大賽暨2019中印尼青年高端論壇於11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行,來自全國13所高校印尼語專業的26名學生分別參加了低年級、高年級兩個組別的角逐。
  • 一位北大印尼語專業兼職翻譯的成長經驗貼
    印尼語翻譯與我的那些事兒印尼語翻譯潘玥
  • 印尼中文世界在發育
    在這個電子化、移動化的時代,在中文信息來源很廣,信息更新超快的網絡世界裡,2000年中文解禁後頭十年,對在重新學習行走的印尼中文教育嬰兒來說,其實根本追趕不上逐年在高速運行並發展成多樣生態的中文世界。 中文解禁這十多年來,是印尼華裔「找回」中文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 華裔印尼青年:新一代印尼華人不會說漢語,原因很複雜
    印尼很多第三代華人已經不會說漢語,麗蓮對此解釋說,「新一代印尼華人不會說漢語,原因很複雜」。以下是麗蓮的談話實錄。新一代華人更是如此,在印尼,他們主要學習印度尼西亞語或當地語言。就像華人在美國、澳大利亞或英國,主要學習的是英語。在新加坡,應該是新式英語。對於他們來說,首先要會學習生活中的主要語言。   事實上,印尼華人的母語應該是漢語方言,但在新的社會秩序中卻發生了突然的變化。在講英語的西方國家,「華人」表達的方式已經自然地從漢語方言轉移到了英語。
  • 【中國夢·踐行者】「超高齡」印尼華僑跨國學中文 願為中印文化...
    葉敏基告訴記者,報讀這個本科課程時,他已80歲高齡,「雖然,2000年後印尼政府允許大家學華文了,但在印尼教中文的老師來自中國不同地方,10個老師就有十種口音,有的夾雜廣府話,有的夾雜閩南語和客家話,不時鬧出笑話。我希望可以通過正規的華語培訓,為教學『正音』。而且這個課程是免費的。」然而,四年的本科學業葉敏基卻用了五年時間才完成,箇中艱辛不言而喻。
  • 印尼樂子:你看到第幾張時笑出了豬叫聲
    在印尼生活過的外國人,都感受到過印尼人的樂天和搞笑吧。 今天小編選取了我在網絡上看到的搞笑圖片。大家一起樂一樂吧!
  • 看印尼新年獻詞: 印尼的2020如何看待?
    身邊很多在印尼的中國朋友都說,在印尼呆久了,再也回不去了。朋友圈子,生意夥伴都在印尼,身體也被印尼溫潤的氣候寵壞了,再也不願回到老家的冬季。都說來印尼分為三個心路歷程,頭三個月哭著要回,中間三個月感覺還不賴,再後來離開印尼後總盼著什麼時候回來印尼。英國金融時報的作家伊莉莎白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印尼,我的壞男友「,(indonesiaetc.com) 書中寫到在印尼呆久了,這個國家會讓你愛恨交加,欲罷不能。不知道你怎麼看?
  • 印尼剪影
    在印尼生活、工作的日子,每一天都充滿了色彩。清澈的藍天映襯著高高的椰子樹,熱烈的陽光親吻著肌膚,Pahawang海底美麗的珊瑚和熱帶魚,熱情友善經常微笑的印尼人..有些喜悅如漣漪,時間的風吹過之後回歸平靜。而有些卻可以深深留在腦海,難以抹去。它們並不見得有多麼不平凡,卻在被心捕捉的瞬間定格,刻成關於印尼最獨特的剪影。
  • 印尼語翻譯2人
    信息標題:印尼語翻譯2人信息類別:印尼語兼職翻譯聯繫郵箱:hr@njsteel.com.cn聯繫時,請告知從
  • 印尼泗水的交通狀況
    ,來泗水差不多四個月了,這邊的生活可以說簡單但不失精彩。印尼人出門不習慣走路,儘管目的地只在百米開外,他們也要以車代步,開汽車或者騎摩託車。因此印尼的人均車輛擁有率其高,每家每戶幾乎都有一輛家庭汽車,每個人幾乎都有一輛摩託車。印尼的道路上,汽車和摩託車交錯而行,亂中有序。對於生活在禁摩多年的廣州的我而言,看到此現象不禁覺得新鮮有趣。
  • 令人垂涎欲滴的印尼小吃!
    【印尼小吃】印尼肉丸,印尼語寫作「Bakso」。一般來說,Bakso由牛肉末配木薯澱粉製成,但也有用雞肉、魚肉或蝦肉末作配料的,商家通常會註明肉丸種類,如牛肉丸、雞肉丸、魚丸。【印尼小吃】一碗印尼肉丸,可以是純粹的肉丸與湯,也可以加入粉面做肉丸米粉湯和肉丸湯麵。
  • 印尼語學習常見的6個問題,你中招了嗎?快來看解決對策
    以上的這些問題是印尼語學習中最常見的問題,既然發現了問題,我們就來解決問題,把它們各個擊破。為什麼自己總是混淆印尼語的清音和濁音?我們知道,印尼語有四對清濁音,分別是PB、CJ、TD及 KG,一般清音是指清晰且自然的音,喉嚨和聲帶無強烈震動,也就是不用刻意地壓低或者提高音量去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