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排華事件頻發,你還會選擇去印尼旅行嗎

2020-12-15 唐sir騎馬探世界

大家好,這期唐sir給大家介紹一下印度尼西亞。說起印度尼西亞這個神奇的地方,唐sir還是感到十分的疑惑。因為這個地方給唐sir的第一印象不是那麼的友好,不論是從新聞上還是朋友口中了解到,印尼好像並不歡迎中國人,但是每年卻還是有不少遊客遠赴印尼旅遊。這讓唐sir十分的好奇,真實的印尼是什麼樣的呢?是不是和網上流傳的那樣排斥華人?跟蘇唐sir的腳步來探尋究竟吧!

印尼是典型的東南亞海島國家,首都為雅加達,由大概17508個島嶼組成,屬於馬來群島的一部分,與馬來西亞相鄰。由於印度尼西亞群島眾多,因此獲得了另一個稱號「千島之國」。撇開其他因素來說,印度尼西亞確實風景優美,豐富的海島資源,使其旅遊業有天然的優勢。而且印尼人口近2.6億,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位居世界第四。而眾多的人口並沒有使得印尼的經濟飛速發展,反而嚴重的拖累來印尼發展的腳步。而且在印尼你會發現他們做事,生活節奏都比較慢,造成一種工作效率不高的表現,說真的,要是以國內的工作效率來衡量的話,你會瘋掉的。

好吧!印尼國內局勢啥的,唐sir稍後在說。但是印尼的風景真的是很漂亮,如果不是其排斥華人的話,那麼還是值得一去的。耳熟能詳的一些海島,爪哇島、民丹島、美娜多這些都是很漂亮的海島。唐sir就不一一介紹了。簡單介紹一下美娜多吧!美娜多位於印度尼西亞北蘇拉威西省的東北部,是該省的首府,也是印度尼西亞一座著名的旅遊城市,因盛產丁香與豆蔻等香料,遠銷世界各地,故而擁有「香料之島」的美譽。美娜多自16世紀起,先後淪為荷蘭、西班牙、日本的殖民地,淪為殖民地的時間長達300多年。深受殖民時期歐洲文化的影響,這裡的建築與文化都很接近歐洲特色,居民也多信仰基督教。美娜多地處赤道附近,全年都陽光照射,氣候宜人,椰樹成林;又因位於亞洲與大洋洲的交會點,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而1991年在此建立的布娜肯海洋國家公園,更是讓你置身童話王國。形態各異的礁石和多姿多彩的珊瑚,加上豐富的海洋生物,使得你仿佛來到了另一個世界。

好吧!這些風景雖然漂亮,但是大家不能只在乎風景,不在乎印尼的國內環境。首先印尼多次發生過排華事件,而且幾乎每次都不可避免的要發生流血事件。而且印尼人對華人都不是那麼友好!唐sir不知道為什麼網上還有人說印尼人還是挺老實友好的,只要你不招惹他們,他們還是非常善良的。這種鬼話真不知道是怎麼來的,當然不排除有好的印尼人,但是大多數還是不喜歡華人的吧!就像近期,印尼大選結束,首都雅加達就發生了騷亂,就因為新任總統近親華人,所以他們就在雅加達製造騷亂。而且有的暴徒還縱火燒車來洩憤,華人在印尼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在這種環境下,唐sir相信即使風景再美,大家也要慎重考慮要不要去這樣一個國家!

事實上印尼人對華人的態度確實說不是友好,在了解到這樣的事實下,大家還會選擇去印尼旅遊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1.8 印尼排華事件
    印尼排華事件   巴新發生排華事件   在2009年5月,緊鄰印尼東部太平洋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發生了排華事件   巴新發生的排華事件,不由讓人想到1998年發生在印尼的針對華人的暴力事件,這一事件被稱為「黑色五月」,當年的很多圖片文字在網上的傳播,使很多中國網民對此記憶猶新。
  • 1965年,印尼發生了「排華」事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在歷史上,有一件觸目驚心的事情就是印尼排華事件。1965年的印尼排華事件中,有三十萬華人遭遇了無情的屠殺,這件事情激起了我們的憤怒,然而最後也沒有換來印尼的一句道歉。 印尼長久的作為荷蘭的殖民地,直到二戰之前,印尼人的生活也好不到哪裡去。
  • 印尼為何對50年前排華事件展開調查:多種因素促成
    曾在印尼國內屬于禁忌 如今對屠殺事件展開調查和研討  印尼為何對50年前排華事件展開調查  發生在半個世紀前的印尼排華事件,今年已數度被推向公眾視野。  據當地英文報刊《雅加達郵報》報導,4月25日,印尼總統佐科下令在全國各地尋找1965年排華事件遇難者的萬人塚。
  • 華僑憶98年印尼排華噩夢:華人地位今非昔比
    同時發生在印尼梭羅、泗水、棉蘭等地的類似騷亂也造成了華人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  在排華騷亂發生10周年之際,兩位出生在印尼、如今在中國工作的華人向《世界新聞報》記者講述了當年的痛苦經歷,以及對於近年來印尼華人地位提高的親身感受。
  • 印尼為什麼會排華 印尼屠殺華人原因分析
    媒體解析印尼為何在半個世紀後反思屠華歷史  這幾天,一場在印尼召開的座談會,把公眾的眼光帶回一段塵封的歷史。4月18日和19日,在印尼政府的支持下,這場討論1965-1966年「反共屠殺」的座談會在雅加達舉行。這也是印尼政府首次允許公開討論60年代那場慘烈的屠殺。  這一路,走得很艱難。
  • 印尼排華系列——1998年黑色五月暴動,正義的審判何時到來?
    這是印尼排華系列第三期,上一次提到印尼在蘇哈託上臺之後,推出強制同化華人的政策,不允許華人保持中文名字,不允許華人過中華傳統節日,甚至不允許華人講中文。在蘇哈託的統治下華人的處境極為悲慘。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5000多間華人華僑商店和住宅被搶劫或燒毀,不下2000印尼華人在暴亂中喪生, 數以10萬計的華人和外國僑民選擇逃離印尼。因為印尼官方對數據的造假和封鎖,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暴亂中遭到屠殺和強暴的印尼華人的數目應該遠遠不止印尼公布的數據。在許多光天化日暴行的不遠處就有軍隊和警察,但是他們卻無動於衷,甚至表情顯露著開心和愉悅。
  • 後沙月光本尊:98印尼排華暴亂的來龍去脈及反思
    印尼盾開始跳水時,國內經濟一片混亂,蘇哈託乞憐國際援助,但國際金融組織的苛刻條件使這位軍事獨裁者舉棋不定。排華暴力事件,並不是瞬間爆發,而一步一步走向瘋狂。1997年9月,戎潘(望加錫)一名精神失常的混血華裔本尼(商業家庭),失手打死一名回教女子,引發當地騷亂。
  • 華人痛苦回憶1998印尼排華:1200名華人被屠殺
    法新社12日對此評論說,當印尼人為「蘇哈託政權倒臺10周年」著手紀念之時,當年這一歷史事件令人髮指的恐怖開場已成為他們不堪回首的恥辱。  10年前,針對華人的暴行令印尼蒙羞  1998年5月13日至15日,一場原本是為推翻蘇哈託政權而起的政治運動,在印尼首都雅加達等地卻演變為嚴重的「排華騷亂」。
  • 1998年印尼「排華」騷亂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核心提示:莊國土表示,「98年排華騷亂」給在印華人帶來的巨大創傷不容抹去,在事實面前,一部人否認歷史的做法完全是徒勞的。16年前,是蘇哈託政權將金融危機的怒火轉移到印尼華人身上,而引發了底層百姓對華人的暴行。
  • 印尼再排華中國使館發警告 就連羽毛球也在"滅絕"華裔
    【2】排華導致華裔選手身影近乎絕跡多年以來,印尼排華一直是中國人民深惡痛絕的話題,兩國關係不佳有著深層次的歷史和政治原因。自1965年「9.30事件」後,印尼進入數十年針對華裔和共產黨人的仇視階段。現在由於印尼執政者的更替以及中國國力的增強,印尼方面對中國態度在好轉,但排華聲音依然不絕於耳。
  • 震撼:98年印尼排華暴亂真相
    華文報刊抗議印尼排華暴行。  5月,陽光明媚的5月,對在印尼的華裔來說,卻成了黑色的、災難的5月。雅加達《改革之聲》也報導,單在巨港,即發生224宗各種形式的性侵犯事件。  集體強暴事件後,來自印尼和其他地區的華人,紛紛通過網際網路、傳真、郵遞電話的方式,向全球喊冤和求救,網絡上也陸續出現華人婦女遭凌辱的圖片,血淚斑斑的創痕震憾人心,在全球華人社會引起公憤。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從5月底開始接到投訴,並已著手調查。被海外華人稱為「娘家」的中國政府,也正式表示對事件密切關注。
  • 鄭浩:印尼政府支持調研屠華事件令人意外
    鳳凰衛視4月19日《新聞今日談》,以下為文字實錄:印尼政府在18日主持召開了為期兩天的調研會,討論發生在1965年至1966年的排華屠殺事件,這是印尼政府首次支持此類的調查,在會上邀請當年屠殺事件的倖存者參加,也有被認為是慘案的策劃者的軍方代表與會,那麼就相關話題我們繼續跟鄭浩先生來聊一聊。
  • 印尼排華系列——紅溪慘案,數萬華人遇害,溪水被染成血色
    印尼排華傳統歷來已久,大規模的排華騷亂間歇性的就發作一次,而且愈演愈烈。以1740年荷蘭殖民當局製造的「紅溪慘案」為開端,印尼曾爆發過多起大規模的排斥、屠殺、華僑華人的暴行。1945年11月的泗水慘案、1946年3月的萬隆慘案、1946年6月的文登慘案、8月山口洋慘案、9月的巴眼亞底慘案、1947年1月巨港慘案、1965年9月30屠華以及1998年5月黑色排華事件都是極其惡劣的暴力行為。印尼對印尼華人的罪惡罄竹難書,查閱資料之後心中鬱結,不禁升起執筆寫下那一段段被印尼試圖掩蓋的歷史的想法。
  • 40年前印尼排華事件震驚世界
    1965年9月30日,印尼突然發生了震驚世界的「九·三○」事件,以總統警衛部隊第三營營長翁東中校為首的軍官,以陸軍中的「將領委員會」陰謀發動反蘇加諾總統軍事政變,逮捕和殺害了包括陸軍司令雅尼在內的6名陸軍將領。這一事件觸發了以蘇哈託和納蘇蒂安為首的右派軍人集團發動軍事政變,他們不僅要推翻蘇加諾總統,而且要剷除支持蘇加諾的印尼共產黨。
  • 歷史上海外十大排華事件一覽!
    總以為樓宇越新越好,但你到法國市中心看看,幾乎沒有什麼新建築,他們以歷史積澱為自豪,而我們以不斷地拆樓建樓來粉飾自己,折騰自己。 也聽到日本人嘲笑我們,他們自言寧願喜歡黑人,也不願與中國人走近,因為中國人早已沒了精神。 倘若你熟知下面的段段華人血淚史,悲情悽悽何以堪!
  • 毛澤東時代如何應對海外排華事件?
    毛澤東時代中國華僑,特別是東南亞華僑地位、受歧視程度要遠遠高於今天,在毛澤東時代類似今天越南這種規模的反華排華事件只是小兒科。 一、印尼自50年代初開始反華排華事件不斷 外長陳毅1960年表態「華僑問題是小問題」 由於歷史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性質雙重原因,使得二戰後東南亞華僑地位不但沒有因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而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惡化,這其中印度尼西亞表現的最為猖狂,而在毛澤東時代由於種種原因,對於印尼大規模反華排華行動,只能譴責了事。
  • 印尼「9·30」屠華:殺數十萬華人
    印尼前總統蘇哈託  近日,探討印尼「9·30」屠華事件的紀錄片《我是殺人魔王》入圍了奧斯卡金像獎,血腥的印尼屠華事件再次進入公眾視野——1965年,印尼軍方發起針對印尼共產黨的血腥屠殺  「9·30」事件的導火線是1965年9月30日6名陸軍將領被殺。這一事件的始作俑者究竟是當時的總統蘇加諾,還是軍隊親美高層,或是印尼共產黨?目前仍不明了。但有一點確鑿無疑:「9·30」之後,總統蘇加諾被迫下臺,繼任者蘇哈託成了最大受益者——他迅即譴責事件系由印尼共產黨所為,緊接著便以此為藉口開始了對共產黨人及其支持者的大肆鎮壓。之後,便迎來了蘇哈託武力統治印尼的32年。
  • 是民主制度成就了佐科,還是佐科造就了印尼民主?
    相對而言,印尼的民主制度在穆斯林國家中是實施的比較好的。因而,不能把佐科勝選超越於這一現實國情之上去定義印尼民主。是印尼民主選舉制度成就了佐科,而非佐科成就成全了印尼民主。同時,這也導致華人的不斷覺醒和抗爭,特別是華人政治地位在印尼得以逐步提高,歷史上的排華事件在後蘇哈託時期沒有再現,也難以再現;其二、中印尼斷交及其教訓。1967年,由於蘇哈託政府推行排華政策並主動同中國斷交,直到1990年才復交,兩國了長達二十三年的非正常關係。即使1990年復交後,兩國關係發展也較為遲緩,直至蘇哈託下臺後,兩國關係才真正復甦。
  • 2014年印尼萬隆工作回憶錄
    可是六月份失去了,七月份走了,八月份來了,我還是沒有動身,而朋友們見到我時的問話,由六月份的「你要去哪裡支教,你要小心。」到七月份的「你什麼時候出發?」到八月份的「你怎麼還沒走?」當時我面對大家的關心,我感動也迷茫。因為在培訓時,僑辦的通知是隨時準備出發,應該在培訓後一兩個星期內出發,可是消息遲遲沒來,但消息來時卻顯得突然。
  • 印尼首都雅加達迎來史上首位華裔省長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當日報導,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特區副首長鍾萬學已經受委出任雅加達代理首長,成為史上首位華人雅加達省長,標誌著印尼政治發展的新裡程碑。鍾萬學現年48歲,是印尼華人基督徒,綽號「阿學」(Ahok),曾任東勿裡洞縣縣長。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稱,他能以華族基督徒的身份,在95%人口是回教徒的印尼登上這個政治高位,除了顯示印尼人民開始淡化種族身份,更關鍵的是其廉正的施政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