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7月1日至4日,應錢其琛外長的邀請,印尼外長阿拉塔斯對中國進行為期4天的正式訪問。訪問結束時,兩國外長在釣魚臺國賓館四季廳籤署了「中國和印尼復交公報」,最終完成了恢復兩國外交關係正常化的進程,上百名記者湧到現場採訪了這一重大事件。整個籤字儀式只不過十多分鐘,可是包含著多年來雙方的艱苦努力,終於使中斷23年之久的兩國關係掀開了新的一頁。
友鄰反目成仇
1945年印尼獲得獨立,印尼聯邦共和國宣告成立。1949年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尼聯邦共和國相互支持,於1950年4月13日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
50年代末60年代初,應對方的要求,中國向印尼提供了大批經濟援助和軍事裝備,兩國關係迅速發展。這一切引起印尼右派軍人集團和英、美等國反華勢力的仇視和憎恨。
1965年9月30日,印尼突然發生了震驚世界的「九·三○」事件,以總統警衛部隊第三營營長翁東中校為首的軍官,以陸軍中的「將領委員會」陰謀發動反蘇加諾總統軍事政變,逮捕和殺害了包括陸軍司令雅尼在內的6名陸軍將領。這一事件觸發了以蘇哈託和納蘇蒂安為首的右派軍人集團發動軍事政變,他們不僅要推翻蘇加諾總統,而且要剷除支持蘇加諾的印尼共產黨。對這場突如其來的軍事政變,中國事前一無所知,感到十分震驚,對印尼局勢突變未立即表態。然而,印尼右派軍人集團卻製造謠言,污衊中國參與策劃和支持「九·三○」事件,組織群眾到中國大使館遊行示威,在全國掀起大規模反華浪潮。
尚在位的蘇加諾總統致函中國領導人,對印尼發生的破壞兩國關係的行動表示「最大歉意」。中國領導人回信稱:反對印尼右派勢力破壞兩國友好關係,希望他能控制局勢,不使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但蘇加諾已無力控制局勢,印尼軍警的反共反華活動愈演愈烈,襲擊中國使館事件不斷發生,數十名館員在襲擊中被打傷,中國政府對此提出了強烈抗議。與此同時,印尼加緊對各地華僑的迫害,接連發生對華僑的燒、殺、搶事件,僑團、僑校等先後被關閉、被強佔,有的地區還集體驅趕華僑離境。
1967年2月,蘇加諾被解除「終身總統」頭銜,蘇哈託出任代理總統後,反共反華浪潮更加兇猛。在中國使館屢遭印尼軍警的襲擊中,有的館員遭槍擊、有的被打傷,館內的設備、汽車和公私財物被砸、燒、搶,中國政府提出最強烈的抗議。另一方面,在當時極左思潮的影響下,北京也發生了一些群眾自發襲擊印尼駐華使館的事件。在此情況下,印尼外交部於1967年10月23日照會中方,提出關閉雙方使館,撤回全部人員。10月31日,中方派專機去雅加達接回中國使館全部人員,印尼駐華使館全部人員乘接運中國使館人員的專機回雅加達。兩國關係中斷後,中方委託羅馬尼亞代管中國在印尼的權益,印尼委託柬埔寨代管其在華權益。
冤家易結不易解
兩國關係中斷後,印尼繼續進行反華宣傳,誣指中國捲入「九·三○」事件、對印尼進行「顛覆活動」、「幹涉內政」等等。與此同時,蘇哈託全面執政後,根據其反華政策以及國內的社會經濟、民族關係、黨派鬥爭的諸種因素考慮,逐步對華僑、華人強制推行「全面同化政策」,試圖使華僑問題逐步轉化為其國內問題,減少同中國的牽連。此外,印尼還積極發展同臺灣的關係,甚至鼓吹「一中一臺」。從1968年至1970年印尼不參加聯大關於中國席位的討論和投票。時任印尼外長的馬利克表示,「中國對印尼的敵視態度仍然妨礙印尼投出自己的一票」。1971年聯大前夕,馬利克還聲稱:「希望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臺灣這兩個國家都參加這個國際組織。」
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同已與中國建交的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等東協成員國的友好合作關係有了進一步發展,在發展中體現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既定國策;針對印尼對中國的疑慮和偏見多次作了澄清,在堅持原則和條件下,在做法上也進行了一些調整。印尼方面,在當時的國際形勢下,作為東南亞一個大國,為了本身政治和經濟利益,不能不考慮改變對中國的政策。在此同時,同中、印尼兩國關係密切的問題已發生了重大變化:印尼共已遭到摧毀性的打擊和鎮壓;印尼多年對華僑推行全面同化政策,已使90%以上的華僑加入印尼國籍,華僑、華人問題基本上已轉化為印尼的國內問題,大大減少了對兩國關係的牽連。儘管兩國關係開始鬆動,但蘇哈託總統的對華政策受本身的疑慮偏見和內部不同意見的影響,也受到反對復交勢力的掣肘和幹擾,從而使印尼在復交問題上強調要「謹慎行事」,復交進程十分遲緩。
打破堅冰的復交談判
進入1989年,印尼對兩國復交問題的態度趨於積極。1月26日,阿拉塔斯外長通過其駐聯合國代表團向中方表示,印尼正全力推動復交進程,政府各部門為此已進行協調行動。經過雙方協商安排,錢其琛外長在日本出訪期間,於2月23日在東京分別會見了印尼國務部長穆爾迪奧諾和蘇哈託總統,雙方最後就實現兩國關係正常化達成「三點意見」:1、雙方同意,進一步採取措施,實現關係正常化;2、兩國關係應建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萬隆會議十項原則的基礎上;3、雙方決定,通過駐聯合國代表團就兩國關係正常化進行具體商談,必要時,兩國外長舉行會晤。
1989年12月5日至9日,由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徐敦信率領的代表團同印尼外交部政治司總司長羅哈納佩西率領的代表團在雅加達就兩國關係正常化的技術性問題舉行會晤。
雙方原計劃一周的議程,只用了3天就完成了。12月9日,雙方發表了一項「聯合新聞公報」在記者招待會上,兩國代表團團長均表示,中國和印尼恢復外交關係的原則和技術性問題都已解決,實現兩國關係正常化已經為期不遠。
兩國復交水到渠成
印尼外長阿拉塔斯應邀於1990年7月1日抵達北京。
訪問期間,江澤民總書記和李鵬總理分別會見了阿拉塔斯外長。兩國外長舉行了兩輪會談。根據印尼方建議,在印尼代表團抵達當日下午,兩國外長就復交問題首先進行了「單獨會談」。阿拉塔斯外長說,去年2月東京會晤後,經過幾次技術性會談,有關兩國復交問題都已解決。關於復交時間和方式,蘇哈託總統指示在1990年內合適的時間完成。鑑於兩國50年代已建立外交關係,現在不是建交,而是重開大使館,因此方式可簡單,可互換照會。當然形式也可隆重些,以增強其重要性。為此,蘇哈託總統有意邀請李鵬總理訪問印尼,二者可同步實現。訪問時間可在8月17日印尼獨立日之前,也可在今年其他雙方方便時間。阿拉塔斯外長還說,考慮到外界對他的這次訪華十分重視,雙方應籤署一項公報,內容包括兩國關係正常化日期、互派大使和李鵬總理訪問印尼等內容,同時還可發表一項新聞公報,阿拉塔斯外長向錢外長提交了復交公報和新聞公報文本供中方考慮。錢外長同意以互換照會方式來實現復交。
7月3日下午,兩國外長籤署了復交公報和關於解決印尼所欠中國債務問題的協定。雙方商定於8月8日正式恢復兩國外交關係。李鵬總理屆時將對印尼進行正式訪問。在兩國外長聯合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雙方對兩國關係的恢復給予了高度評價。阿拉塔斯外長成功訪華為兩國復交談判劃上了一個圓滿句號。正如江澤民總書記在會見阿拉塔斯外長時所說:「籠罩在兩國上空長達23年之久的烏雲已經過去,晴天已經來臨。」中、印尼兩國友好關係從此揭開一個新的篇章。(摘自《今日名流》200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