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甜心奶爸
其實最令父母頭疼的就是,孩子總是跟自己針鋒相對。因為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都不知道該怎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因為這個時候父母往往會處於一個比較被動的局面當中。
張先生一直覺得自己在教育孩子上並沒有任何出色的地方,因為他總是想以一個父親的角度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卻沒有想到自己的孩子,卻是那麼的不聽話。也就在這一次,孩子在沒有我寫完作業的時候非常想要看電視,可張先生特別想要阻止孩子這樣的舉動。
可沒想到孩子非但沒有聽從張先生的想法,反而說道:「我現在已經長大了,你沒有理由管我了,因為你根本就沒有資格。」聽到這些話之後,張先生感覺到十分的扎心,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居然能夠對自己說出這樣的話。張先生有點不明白,自己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其實生活中這種事情也不算少見,有些孩子特別不聽話,而且父母根本就不清楚如何才能夠解決這些孩子。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孩子不聽話的呢?
孩子之所以不聽話,其實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覺得聽話也沒什麼用處,因為以往他們也是會聽自己父母的話的,可是在父母的面前,他們卻並沒有得到任何的好處,所以他們久而久之就會覺得聽話和不聽話,並沒有任何的區別。
有些孩子本身想法就是比較出奇的,他們有的時候也特別喜歡去挑戰父母的底線,覺得這樣的話能夠給自己帶來一些成就感。所以他們並不像表面中那樣那麼聽話,因為他們也不想做出一些聽話的事情,畢竟聽話對於他們來說也是沒有任何好處的,與其這樣還不如挑戰一下父母的權威,來看看父母到底是怎麼想的。
如果說孩子能夠清楚地意識到父母的想法存在著一定的錯誤的話,那麼他們也是不願意聽話的。其實有的時候父母的想法是有一些邏輯感缺失的,譬如他們的確是想要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們所說出來的話,的確是沒有辦法讓孩子去理解的,這也就導致有的孩子不願意聽從父母的想法。
所以說每一個孩子不聽話都是有著輕重的原因存在的,但是我們如果真的想要教育孩子的話,往往可以使用阿倫森效應,這種效應對於那些不聽話的孩子一般都是有著很好的作用的。
其實這種效應是心理學家阿倫森提出的一種效應,因為他曾經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那就是對一些人進行一系列的評價。阿倫森首先對一部分人進行批評,不過這個結果證明了,當一些人受到了批評之後,他們就會產生很多的反感。不過如果一個人經常被誇贊的話,那麼他整個狀態就是會變得非常好,而且他們也更樂意改正自己的錯誤。
而且最為有趣的一件事就是,即便是一個人犯了錯誤,如果選擇去稱讚他們,這樣的話會使得他們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並且能夠更快速地改變了自己的錯誤。所以說通過這個事情,我們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一個群體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稱讚,尤其是在判斷錯誤的時候,批評是絕對不允許的,因為這樣的話只能把矛盾激發。
所以說我們完全可以通過阿倫森效應來教育孩子,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們只要善於用這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都可以使得孩子做出一系列的改變。那麼到底應該怎樣運用阿倫森效應來教育孩子呢?
其實孩子犯錯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我們該如何看待孩子犯錯呢?其實這種問題我們也不應該過多地去懲罰孩子。就算是孩子犯了一些錯誤,我們也應該用一種婉轉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讓孩子更清楚地明白自己所犯的錯誤究竟是什麼,這樣的話才能夠有助於孩子去改正錯誤。我們有的時候必須要注重孩子的面子問題,因為他們的尊嚴是不可能被侵犯的,如果說在這方面我們並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問題的話,那麼孩子就很有可能覺得我們是不尊重他們的。
其實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批評孩子,因為我們越是批評孩子的話,就越不容易,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而且他們還有可能憎恨我們。所以我們不妨把關注點關注到孩子好的那一面,然後多去誇讚一下孩子,讓孩子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身上還是有著一些優點的。等到孩子的情緒稍微緩和了之後,我們再去詢問他們的問題所在,這樣的話他們是更容易接受的,並且他們也會展現出聽話的樣子。
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需要多關注一下孩子,千萬不要跟孩子的距離太遠,這樣的話我們是沒有辦法了解到孩子的感受的。我們只有真正地了解到孩子需要什麼,我們才可以給他們一些正確的鼓勵,但是一定要讓孩子清楚地意識到,我們並沒有敷衍他們。
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會跟孩子的距離變得更近一些,這樣的話我們才可以用更好的方式來教育他們。所以我們千萬不要覺得以一種嚴厲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就可能讓孩子聽話,因為這樣的方式往往會讓孩子不吃我們這一套。
所以說想要真正地讓孩子聽話,我們一定要採用這些教育效應來不斷地使得孩子對我們妥協。這其實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運用到的一些策略,不然的話孩子肯定不會向我們低頭的。
今日話題:那你覺得還有怎樣的方式可以讓那些不聽話的孩子聽話呢?說出你的看法,我們來討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