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罵教育不可取,學學阿倫森效應,想要讓孩子聽話還得靠好辦法

2020-11-19 甜心奶爸

文/甜心奶爸

其實最令父母頭疼的就是,孩子總是跟自己針鋒相對。因為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都不知道該怎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因為這個時候父母往往會處於一個比較被動的局面當中。

張先生一直覺得自己在教育孩子上並沒有任何出色的地方,因為他總是想以一個父親的角度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卻沒有想到自己的孩子,卻是那麼的不聽話。也就在這一次,孩子在沒有我寫完作業的時候非常想要看電視,可張先生特別想要阻止孩子這樣的舉動。

可沒想到孩子非但沒有聽從張先生的想法,反而說道:「我現在已經長大了,你沒有理由管我了,因為你根本就沒有資格。」聽到這些話之後,張先生感覺到十分的扎心,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居然能夠對自己說出這樣的話。張先生有點不明白,自己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其實生活中這種事情也不算少見,有些孩子特別不聽話,而且父母根本就不清楚如何才能夠解決這些孩子。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孩子不聽話的呢?

孩子為什麼不聽話?

  • 1.覺得沒什麼用

孩子之所以不聽話,其實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覺得聽話也沒什麼用處,因為以往他們也是會聽自己父母的話的,可是在父母的面前,他們卻並沒有得到任何的好處,所以他們久而久之就會覺得聽話和不聽話,並沒有任何的區別。

  • 2.想挑戰父母的底線

有些孩子本身想法就是比較出奇的,他們有的時候也特別喜歡去挑戰父母的底線,覺得這樣的話能夠給自己帶來一些成就感。所以他們並不像表面中那樣那麼聽話,因為他們也不想做出一些聽話的事情,畢竟聽話對於他們來說也是沒有任何好處的,與其這樣還不如挑戰一下父母的權威,來看看父母到底是怎麼想的。

  • 3.意識到父母想法有錯誤

如果說孩子能夠清楚地意識到父母的想法存在著一定的錯誤的話,那麼他們也是不願意聽話的。其實有的時候父母的想法是有一些邏輯感缺失的,譬如他們的確是想要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們所說出來的話,的確是沒有辦法讓孩子去理解的,這也就導致有的孩子不願意聽從父母的想法。

所以說每一個孩子不聽話都是有著輕重的原因存在的,但是我們如果真的想要教育孩子的話,往往可以使用阿倫森效應,這種效應對於那些不聽話的孩子一般都是有著很好的作用的。

阿倫森效應是什麼?

其實這種效應是心理學家阿倫森提出的一種效應,因為他曾經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那就是對一些人進行一系列的評價。阿倫森首先對一部分人進行批評,不過這個結果證明了,當一些人受到了批評之後,他們就會產生很多的反感。不過如果一個人經常被誇贊的話,那麼他整個狀態就是會變得非常好,而且他們也更樂意改正自己的錯誤。

而且最為有趣的一件事就是,即便是一個人犯了錯誤,如果選擇去稱讚他們,這樣的話會使得他們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並且能夠更快速地改變了自己的錯誤。所以說通過這個事情,我們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一個群體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稱讚,尤其是在判斷錯誤的時候,批評是絕對不允許的,因為這樣的話只能把矛盾激發。

所以說我們完全可以通過阿倫森效應來教育孩子,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們只要善於用這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都可以使得孩子做出一系列的改變。那麼到底應該怎樣運用阿倫森效應來教育孩子呢?

如何利用阿倫森效應讓孩子聽話?

  • 1.委婉地教育孩子

其實孩子犯錯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我們該如何看待孩子犯錯呢?其實這種問題我們也不應該過多地去懲罰孩子。就算是孩子犯了一些錯誤,我們也應該用一種婉轉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讓孩子更清楚地明白自己所犯的錯誤究竟是什麼,這樣的話才能夠有助於孩子去改正錯誤。我們有的時候必須要注重孩子的面子問題,因為他們的尊嚴是不可能被侵犯的,如果說在這方面我們並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問題的話,那麼孩子就很有可能覺得我們是不尊重他們的。

  • 2.褒獎代替批評

其實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批評孩子,因為我們越是批評孩子的話,就越不容易,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而且他們還有可能憎恨我們。所以我們不妨把關注點關注到孩子好的那一面,然後多去誇讚一下孩子,讓孩子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身上還是有著一些優點的。等到孩子的情緒稍微緩和了之後,我們再去詢問他們的問題所在,這樣的話他們是更容易接受的,並且他們也會展現出聽話的樣子。

  • 3.看到孩子的真實需求

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需要多關注一下孩子,千萬不要跟孩子的距離太遠,這樣的話我們是沒有辦法了解到孩子的感受的。我們只有真正地了解到孩子需要什麼,我們才可以給他們一些正確的鼓勵,但是一定要讓孩子清楚地意識到,我們並沒有敷衍他們。

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會跟孩子的距離變得更近一些,這樣的話我們才可以用更好的方式來教育他們。所以我們千萬不要覺得以一種嚴厲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就可能讓孩子聽話,因為這樣的方式往往會讓孩子不吃我們這一套。

所以說想要真正地讓孩子聽話,我們一定要採用這些教育效應來不斷地使得孩子對我們妥協。這其實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運用到的一些策略,不然的話孩子肯定不會向我們低頭的。

今日話題:那你覺得還有怎樣的方式可以讓那些不聽話的孩子聽話呢?說出你的看法,我們來討論一下。

相關焦點

  • 孩子偏執、不聽管教,家長與其打罵,不如運用「阿倫森效應」育兒
    文/妮妮育兒日記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可以稱得上是嘔心瀝血,明明自己對教育孩子這件事情盡心盡責,可是孩子卻總是沒有辦法做出達到我們標準的事情。以前還可以將孩子當作是淘氣,可是漸漸的孩子卻開始學會了反對父母的話,變得不再聽話,運用了各種辦法,可是成效也只不過是短時間的而已,這讓許多家長都非常的苦惱。
  • 孩子偏執、不聽話?了解「阿倫森效應」,孩子會逐漸理解你
    導讀:孩子偏執、不聽話?了解「阿倫森效應」,孩子會逐漸理解你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偏執、不聽話?了解「阿倫森效應」,孩子會逐漸理解你!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善用「阿倫森效應」,引導孩子改掉不良行為
    其實,孩子喜歡玩手機很正常,畢竟手機的魅力也確實很大,不過只要不影響學習,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孩子適當的接觸一下手機,也是可以的,但如果手機已經產生了壞的影響,那麼家長就應該制止了,具體該怎麼解決呢?家長們首先應該了解一下什麼叫「阿倫森效應」。
  • 孩子不聽話總在牆上「塗鴉」?父母巧用「阿倫森效應」來教育
    樂樂的媽媽這個時候不可能不生氣,她就教訓了樂樂幾句,問他為什麼不聽話,不在白紙上畫偏偏就要往衣服被子上畫。看到媽媽生氣了,樂樂也害怕起來,坐在地上號啕大哭。但是這些孩子總是畫不到應該畫的地方,每天都把牆塗得亂七八糟。很多家長不止一次強調過不能畫到牆上,可是往往孩子都聽不進去,很多家長索性就放棄了,任由孩子在牆上畫,等到他們度過了這個時期,再重新粉刷一遍牆。那麼孩子們為何又獨獨喜歡在牆上畫畫呢?
  • 孩子不聽管教?家長可以嘗試「阿倫森效應」,讓孩子更加省心
    文/心蕊編輯/心蕊相信很多家長都曾經抱怨過,孩子不聽話,難管教,明明自己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算得上是嘔心瀝血,盡心盡責,可孩子卻總是與父母對著幹,經常各種折騰。有些父母會發現,不管對孩子運用哪些手段,都沒有辦法讓孩子乖乖聽話,與父母意見達成一致,為此,很多父母感到苦惱。
  • 生活中的「阿倫森效應」
    心理學中有一個「阿倫森效應」,阿倫森效應是指人們最喜歡那些對自己喜歡、獎勵、讚揚不斷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歡那些顯得不斷減少的人或物。 通過下面兩個例子給大家進一步介紹一下生活中的「阿倫森效應」。一、 家屬樓的後面,停放著一部爛汽車,家屬區的孩子們每當晚上都會攀上車廂蹦跳,聲音非常吵鬧,大人們越管,孩子們蹦得越歡,見者無奈。這天,住在家屬樓的老王想了一個辦法,他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今天我們比賽,蹦得最響的獎玩具手槍一支。」孩子們嗚呼雀躍,爭相蹦跳,優勝者果然得獎。第二天日,老王又來到車前,說:「今天繼續比賽,獎品為兩粒奶糖。」
  • 鼓勵式教育為什麼在我孩子身上沒效果?「阿倫森效應」來幫你解析
    她家寶寶文文是全家的團寵,家裡達成一致意見要用溫和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快樂的成長。小時候在家調皮搗蛋,小麗不會嚴厲地批評他,都是跟他耐心講道理,鼓勵他改正缺點。還經常表揚他,誇他「很聰明,很棒」。由於年紀小,大家都只當孩子淘氣,想著大了就好了。隨著文文長大上學了,脾氣變大,無論怎麼鼓勵和誇獎,他照樣搞破壞,惹是生非。經常被老師批評,還隔三差五要求請家長。小麗經常為孩子善後弄的精疲力盡,苦不堪言。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深度分析「阿倫森效應」,讓孩子戒掉遊戲癮
    這一個月裡,每天都目睹著大哥家那3個孩子手捧手機,在遊戲王國裡玩得不亦樂乎。 雖然大哥他們只是給讀初三的大女兒買了手機,但兩個小的自然也有辦法弄到手機。讀六年級的二女兒就拿叔叔不用了的廢手機,手機卡點但也不影響玩;讀二年級的兒子就趁大哥他們手機充電的時候,偷偷蹲在床頭邊充電邊玩遊戲。
  • 孩子怎麼打罵都不聽話?因為,這本身就是一種愚昧的教育方式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挫折是在所難免的,很多家長都為孩子的不聽話而深深苦惱。小小的一個人兒,家長努力講了半天的道理,孩子嗯嗯啊啊答應完轉頭就忘了,道理說了千萬遍,記性不見長几分。這兩種結果都不是我們想要的,家長希望孩子聽話,那也是希望孩子聽好話、辯證地聽話,可一味的打罵反而讓孩子變得更加不聽話,亦或是盲目聽話。為什麼孩子怎麼打罵都不聽話?這是因為,打罵本身就是一種愚昧的教育方式。
  • 孩子調皮不愛聽管教?父母善用「暗示效應」,比打罵更有效
    小斌不聽話他的父親就會對著他一頓打罵,讓孩子變得服服帖帖的,寫作業的時候小斌也不敢調皮,他的父親經常會直接拿著一根雞毛撣子守在他的身後,只要不聽話了,雞毛撣子就要落到他的身上,小苪為此吃了很多苦頭,後來也不敢造次了。
  • 孩子頂嘴不聽話,脾氣"一點就炸"?巧用"南風效應",比打罵更管用
    娃頂嘴不聽話,脾氣&34;,巧用&34;,比打罵管用文丨小凡媽媽-育兒點金術(歡迎新手爸媽交流育兒經驗,老手爸媽探討養娃心得)作為家有二寶的我,相比於孩子&34;的日常伺候而言,最讓我心累的是&34;的脾氣,前邊還好說,起碼是體力上的勞累,習慣了也就好了。
  • 孩子不聽話,父母別用「打罵教育」,基本沒什麼作用
    當父母看到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總是習慣性會採用打罵教育,想要孩子變得聽話懂事點。有些時候孩子為了躲避父母的懲罰就會開始說謊,想要說謊來逃避父母的打罵,逃避父母的懲罰。並且長此以往,孩子慢慢就學會了用說謊來解決生活中解決不了的問題。
  • 為啥你一直用鼓勵式教育卻沒效果?阿倫森效應告訴你答案
    01 鼓勵式教育引發阿倫森效應之前楊迪的鼓勵式教育上了熱搜後,在很多家長沉浸在鼓勵式教育的漩渦中時,也有一批家長「反對」鼓勵式教育。這位網友很是苦惱,明明是鼓勵式教育長大下的孩子,為什麼孩子依舊糟糕呢?或許這位網友有必要了解一下阿倫森效應。
  • 孩子沉迷遊戲不愛學習?善用「阿倫森效應」,輕鬆幫娃戒掉遊戲癮
    我的同事老劉家的孩子就很喜歡玩網路遊戲,還在上小學一年級,就把幾乎所有的手機遊戲玩過一遍了,遊戲打得那叫一個溜。小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就是找爸爸媽媽要手機,之前老劉和他老婆工作都是比較忙,回家還得做報表等等加班,沒辦法陪著孩子寫作業,孩子說要用手機查查題,老劉就把手機給了。
  • 四個心理學效應,提高家長的教育智慧,讓孩子聽話起來
    文丨艾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教育孩子是每一個父母奮鬥一生的目標,而對於每個家長來說,最希望的便是自己的孩子能夠非常的懂事又聽話,但是結果卻發現想要讓自己的孩子達成這個目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孩子總在牆上「塗鴉」?巧用「阿倫森效應」引導,理智應對塗鴉期
    更讓她氣憤的是,兒子竟然對此毫不在意,還拉著媽媽的手一一介紹,說這塊是海底世界,那塊是宇宙太空,當然還有他們一家三口的自畫像。雖然孫女士軟硬兼施的提醒了兒子很多次不能在牆壁上畫畫,可是兒子只是人前點頭答應,但是轉頭又重蹈覆轍,根本不把媽媽的話放在心上。
  • 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教育專家:打罵只會讓孩子更小心地犯錯
    周末邀我們幾個朋友去他們家包餃子,孩子剛開始是很聽話在旁邊玩,後來看我們有說有笑就跑過來跟我們一起包餃子,可想而知兩歲的孩子哪會包餃子,只會搗亂罷了,果不其然把我們包好的餃子抓的稀巴爛,朋友開始批評他不讓她抓,把餃子端走後他又開始抓麵粉玩兒到處亂扔,這下朋友的暴脾氣上來了,對孩子又是打又是罵。
  • 孩子聽不懂大道理該怎麼辦?打罵教育不可取,學會這4招更有效
    文丨小熊娃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現在的家長在教育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變,以往許多家長就只會打罵孩子,強迫孩子聽話。那麼現在的家長會更加願意和孩子交流,不隨便打罵孩子,可有一部分的家長,他們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喜歡說一些大道理,認為說這些大道理能夠勸服孩子。
  • 孩子不聽話,父親讓孩子一絲不掛當街抽打,怎麼才是好的教育?
    孩子不聽話,作為父母肯定是要教育孩子的,可是無論怎麼教育他,他都不聽,父母真的是有想打死他的感覺,與其說是教育他,不如說是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衝動!據小區保安透露,該名男子是小區的住戶,而他打的也正是自己的孩子,據說這個孩子非常的調皮、不聽話,經常惹是生非,孩子的爸爸也是無奈,當天也是因為孩子不聽話,而打他也不悔改,他才想出了這個「辦法」,脫光了孩子的衣服,當街打他。後來圍觀的很多人都在勸解,也有人幫小孩穿上了衣服。在過了一會之後,該男子就把男孩帶走了。
  • 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棍棒教育如何運用才有效
    外婆和媽媽都拿嘉嘉沒辦法,只能通過用衣架打、和威脅用針扎的方式來讓嘉嘉吃飯。以上兩個案例都是長輩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讓孩子乖乖聽話配合,從而採取了簡單粗暴的「棍棒教育」,但他們的孩子成長了嗎?其實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