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胎位不正?
胎位,即胎方位,一般指胎兒先露部的指示點與母體骨盆的關係。正常的胎位為枕前位,寶寶頭部向下,後腦勺稍微朝向媽媽的肚皮。
其餘包括枕後位(寶寶頭向下,後腦勺朝向媽媽的脊柱)、臀位(寶寶的屁股朝下,或者腿朝下)、橫位(寶寶橫在媽媽肚子中)都屬於胎位異常,即人們常說的胎位不正。
一般來說,胎位不正產生的原因有很多:像骨盆狹窄、胎盤前置、胎兒過大、胎壁鬆弛等等。
胎位異常可導致分娩時間過長,難產和剖宮產的風險增加。因此,孕婦一定要關注胎位,了解必要的胎位知識,及時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
糾正胎位的黃金時期
通過糾正胎位可以對生產過程有更準確的預期,也可以一定程度的避免由於胎位異常造成的剖腹產手術。
孕 28~34 周這個階段前,寶寶比較小,羊水多,胎兒不易固定,胎位也不是固定的,會經常變動。到了孕 28 周以後,就要及時的關注胎位,此時若胎位不正,應當積極處理。
嚴格的說,孕 30~32 周是胎位最佳的調整時間。等到34周以後,隨著胎兒的長大,胎兒活動的環境受限,再想要調整胎位就很難了。
所以胎位不正的孕婦一定要緊緊把握住「黃金調整期」,及時調整。
幾種常見的胎位糾正方法
1. 胸膝臥式和臀高側臥位
胸膝臥式:孕婦跪在無彈性的床上,前驅,上臂前傾屈肘,讓胸部貼近床面,臀部抬高。每天 2 次,每次 3~5 分鐘,連續按照此方法堅持1周後產檢複查。
臀高側臥位:孕婦每天早晚在床上休息時,在臀部下面放一個軟硬適宜的枕頭或靠墊,目的是抬高孕婦的臀部,使其脊柱和床面成約 30 度角。
孕婦保持這個姿勢 10~15min,換側臥位睡眠 1~2 個小時後撤去枕頭,恢復平常的睡眠姿勢。5~7 天為一個療程。一個療程後複查 B超[1]。
以上兩種方法都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進行前孕婦放鬆身體。進行中若孕婦有心慌、流汗等不舒服的情況,應立刻終止糾正,並及時觀察或者就醫。
這兩種方法不適用於胎兒有臍帶繞頸的情況,一些特殊的妊娠比如子宮手術史者、骨盆狹窄、胎兒窘迫、重度子癇前期、前置胎盤等同樣不適用。
2. 中醫艾灸
孕婦仰臥,自然分開雙腿,放鬆身體。由醫生艾灸雙側至陰穴(足小趾端外側),每日 1~2 次,每次 15 分鐘,一周為一個療程,一周後複查 B超。
艾灸至陰穴是比較簡單、經濟且成功率高的方法,孕婦也可學著自行灸治,只不過在灸治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溫度,以防燙傷。
3. 外倒轉術
孕婦仰臥,醫生左手託住胎兒頭部 ,右手託住胎兒臀部,將臀部推上去,再將胎頭慢慢轉向孕婦的下腹部。糾正後用長毛巾將孕婦腹部固定住。
孕婦糾正前未出現臍帶繞頸是進行外倒轉術的基本條件。外倒轉術適合臀位和橫位的孕婦,操作時要專業醫生進行,最好在B超和胎兒電子監測下操作,操作前後需要監測胎心率。
胎位糾正不過來怎麼辦?
若孕婦不適合以上的糾正方法,或者是糾正後沒有成功,那也沒關係。孕婦應該放鬆心情,雖然產前臨時「轉正」這種情況很少發生,但是也是有的。
即使是真的「轉正」不了,孕婦也要調整好心態,聽從醫生的建議,做好可能進行剖宮產手術的準備。
小檸溫馨提醒:
面對胎位不正,孕媽不必過於驚慌,其實在孕 32 周之前,胎位不正是有機會進行糾正的。即使最後胎位糾正沒有成功,孕媽們也要調整好心態,相信醫生一定會讓寶寶平安出生。
參考文獻:
[1]王玉仁,楊玉嬌,文玲等.臀高側臥位糾正胎位異常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 .2016,54(1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