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出發,一路高速公路,發卡彎盤山路,3小時後來到這個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地方——谷歌地球定位為浙江省德清縣筏頭鄉蘭樹坑村上下莊。
尋找中國當代隱士:城市沒有安寧
天目山餘脈的莫幹山,因春秋末年吳王闔閭派幹將、莫邪在此鑄成雌雄雙劍而得名。20世紀初開始,外國人在這裡建造半山別墅和各種娛樂設施,後來又成了民國權貴們的休養勝地。再後來,莫幹山旅遊業日漸蕭條,山上剩下星羅棋布的200多幢荒蕪別墅,而茂密的修竹、細軟的山泉、時令飄香的茶園,還都是千年不變的樣子。
從上海出發,一路高速公路,發卡彎盤山路,3小時後來到這個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地方——谷歌地球定位為浙江省德清縣筏頭鄉蘭樹坑村上下莊。6年前,一位南非小夥騎山地車在這裡迷了路的情景,看來是完全合理的。現在這裡是生態度假村裸心谷的所在地,也是當初幾位裸心隱士皈依自然的地方。
高天成:「城市裡什麼不缺,就是沒有安寧」
車駛進了裸心谷竹製的正門,我們見到了當初那位迷路的南非小夥—— 裸心度假村創始人高天成(GrantHorsefield)。高天成穿著休閒,愛開玩笑,像個陽光的大男孩,帶我們去看他從青島運來的五匹馬。攝影師認為他長得極像布拉德·皮特,他大笑著說自己是個農民。
自稱農民的高天成學經濟管理出身,早年在南非經營自己的公司Little E Bites。2005年,他到中國來發展,希望找到一樣能在中國市場崛起的商品。來到繁華喧鬧的上海後,他才發現這裡什麼都不缺。商機遲遲未能找到,他卻患上了嚴重的思鄉病。高天成在南非的農場長大,終日與群山為伍,城市裡的高壓生活和各種汙染讓他窒息。於是他自駕或騎車,七次到上海西邊的腹地兜風,最後迷失在莫幹山的竹海之中。走丟了路,卻找到了上海以及中國所有大城市最缺乏的東西——安靜。
提到當時的心情,高天成很動情。「城市裡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安寧。但是在這裡,沒有膨脹的欲望,有馬嘶鳥鳴,有水聲,人還是大自然的赤子。」當地居民靠種菜、採茶和伐竹為生,這種傳統環保、貼近自然的生活狀態讓高天成羨慕不已。那時高天成和妻子葉凱欣認識了熱心環保的盧家寶和賴怡凡,幾個人合計了一下,決定在這裡紮根創辦生態度假品牌裸心(Naked)。
他們找到當地村長和地方幹部,先在莫幹山鎮附近的三鳩塢村租下了8所閒置的民舍,一租就是20年。這8棟房屋結構都還完好,高天成請妻子葉凱欣幫忙完成了內飾設計。葉凱欣是香港知名建築設計師,曾參與上海新天地及杭州、武漢新天地的改建工程,現在正忙於上海迪斯尼樂園的設計工作。照高天成的意思,葉凱欣對幾棟民宅的設計既保留了當地傳統特色,又融入了現代元素,是中國風和非洲風的混搭。高天成和妻子一起住在這裡,過上了有機的生活。接著在盧家寶等合伙人的共同努力下,裸心度假村一期——裸心鄉(Naked HomeVillage)於2007年開業,8棟度假屋不斷有客人入住,大部分是外國人,度假村生意很好,但尚不成規模。
高天成一直惦記著當時迷路的那個山頭,想在山上騎馬、採茶。裸心團隊和地方幹部艱難磋商,租下了那附近幾個山頭,終於可以大展拳腳,從建築、設計、服務等各方面貫徹自己的有機理念。2011年11月,裸心度假村二期——裸心谷(NakedRetreats)生態度假村建成並投入運營。
裸心谷位於裸心鄉下方10公裡處的山腰上,度假村整體設計同樣以不破壞自然景觀為原則,完整保留了原有的植被。坐在裸心會所外,聽著會所裡放著悠揚的圖瓦呼麥,還能看得到不遠處泳池後的馬場裡有兩匹馬在吃草。對面就是莫幹山竹海,兩側是茶園,茶農在山上採茶,對著高天成招手。服務人員遞上明前採摘的裸心白茶泡的香茗,高天成介紹說這種白茶是裸心谷裡自己種的,不添加任何化學成分。會所休息室裡紅、黃色相間的牆壁,是高天成和妻子葉凱欣親自用食物色素或泥坯混合砌成的,地上鋪著南非奶牛皮,當地人用的竹匾和魚簍被裝飾在牆上,房間裡隨處可見以非洲草原上動物為題材的手工織品。
高天成喜歡中國的傳統建築,還未開放的傳統中式建築裸心多功能廳是他自己和泥砌成的,房頂上鋪著一排排青瓦。高天成在紙上畫了個屋頂和牆壁草圖:「房頂不是直接壓在牆壁上,真正負重的是牆壁旁的柱子,這樣我們就可以規避泥土的不耐重性。」他希望從建築材料本身開始,就儘量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裸心谷裡有著兩到四間臥房的現代別墅是用一種特殊結構的保溫板製成的,這種昂貴的材料可以減少房間對人工製冷系統的依賴:「我們是在美國一本建築書上看到這種建築材料的,後來在網上找到了生產商,而且他們只在中國生產這種材料。」現在提起當初尋找環保建材的經歷,高天成仍覺得很神奇。
「我常想家,想親近自然。裸心谷裡的40棟茅草頂夯土小屋是非洲的標誌性建築,沒有使用人工材料,完全是土坯房。另外建在樹上的30座樹頂別墅是我們依據地勢,一個個丈量設計出來的,所以別墅大小都不統一。」遠處樹林中依稀可見這些依附於山勢的工程奇蹟,每座樹頂別墅都被冠以動物的名字,比如貓頭鷹、白鷺、老鷹。「給別墅起鳥的名字是因為它們都住在樹上,這些飛禽在這山頭上都有。下個月我們會運些動物過來,比如野貓、野兔什麼的,因為這裡已經有了人工的痕跡,天然的食物鏈有所鬆動,需要加以平衡。」高天成一邊介紹,一邊開高爾夫車帶我們上山看他最喜歡的半山遊泳池——隱池。高爾夫球車是度假村裡唯一出行工具,只有持照的工作人員可以駕駛。遊客在度假村裡可以隨時召喚管家來接或者搭乘過往的高爾夫球車。
記者、攝影師一行人在裸心谷貓頭鷹五號別墅住下,當了三天的樹人。別墅裡所有的家具都是在山下手工制好然後運上山組合成的。原木餐桌的自然機理令人印象深刻,而寬敞的客廳、陽臺上的按摩浴缸 這些屋內華麗但含蓄的設計讓人唏噓不已,原來環保和奢侈,完全可以兼得。
來這裡的每個人都和高天成每天所做的那樣——爬山、騎馬、採茶,吃當地取材製作的果醬、竹筍等珍餚,使用循環水和節能空間,樂此不疲。最近,裸心度假村即將獲得國際最高標準LEED白金級可持續發展證書,裸心團隊幾年的耕耘得到了充分的認可。
「我們花了很大的勁,才找到這個地方,過上這樣的寧靜的生活,所以格外珍惜。」高天成輕鬆地笑著,語氣裡是一種雙腳著地後的舒服與貼切。「我想大城市裡的很多人也會想過和我一樣的生活。但是,雖然中國有那麼多自然的山水,那麼多天然的材料和傳統工藝,但是因為缺乏高檔的度假地和過硬的服務,所以總是不能如願。我已經過上了這樣的生活,也想和別人分享。中國不是有句老話麼——」他頓住,怎麼也想不出那句中文,無奈地笑起來。
我們想,那句話應該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董高樂:皈依自然的學究
裸心谷裡有一位非常惹眼的外籍人,剃著和儒雅氣質不相符的光溜和尚頭,總是友善地解答遊客的各種問題。他是最早一批加入裸心團隊的美國人董高樂(Doulas Lapuc),目前是裸心谷的形象大使,人稱裸心先生(Mr. Naked)。
董高樂在美國馬塞諸塞州長大,從小痴迷於東方文化。讀大學的時候他選擇了宗教專業,潛心研究道教學說,嚮往老莊提倡的依道而生,回歸自然的生活。2006年,董高樂背著包來到中國遊學,準備實踐他從小在書上讀到的中國文化。董高樂花了4個月的時間,走遍了中國的大城市,直到加盟裸心度假村。和所有的背包客一樣,他也樂於去那些人跡罕至的地方行走。宗教聖地也是他主攻的對象,有一次在西安,他漫無目的地走出市區很多公裡,迂迴曲折找到一家冷清的道觀,裡面只有幾個道士在清修,見到董高樂非常驚訝,問他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當地居民知道這座道觀的都不多,卻被董高樂撞上門來,以為是有緣人。
因為不會中文的關係,董高樂在路上尋求幫助的時候和很多講英文的中國人交流。通過交流他提出了很多命題供自己思考。比如道教是唯一在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以前有過一段時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如今佛教香火鼎盛,而每個人似乎既禮佛、又尊孔,對各種信仰都很虔誠,可是好像又都是無神論者。這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他,最後他的道學功底似乎為他提供了一個答案——就像「道可道非常道」表達的那樣,中國人的觀念世界從一開始的圖景就是模糊的,不去命名它,就是對它複雜性的尊重。
他想了解老子、莊子的內心世界,希望用身體貼近老莊當年貼近過的大自然,於是和裸心一拍即合,利用自己對中國文化的了解為裸心在周邊地區的外國人中做推廣,一做就是四五年。在裸心度假村工作的幾年間,很多同事來了又去,畢竟長時間脫離世俗世界和自己的社交圈,需要極大的勇氣。而像董高樂這樣的心繫老莊的學究,卻仍然雷打不動地做他的萬事通先生。
異鄉又何妨,步隨高者,隱於山水相似處,足矣。
理察:「這裡給了我對抗深層焦慮的安全感」
在到達裸心谷的第二天,我們一行驅車前往位於莫幹山鎮老嶺村三鳩塢的裸心鄉。這裡距裸心谷約20分鐘車程,裸心理念最初是在這裡成型的。
到達裸心鄉的時候,裸心鄉經理理察(R i c h a r dJohnston)去鎮上換藥還沒回來。一個月前,理察回南非參加小兒子的婚禮,其間有一天和大兒子去山上跑步,跑到一半下起雨來,雨勢很大,二人在環山公路邊低頭疾行。突然前方地勢較高的公路上有一輛大巴打滑翻下山來,父子二人分別撲倒在公路兩邊,大巴車從理察背後擦過,所幸他只有腿上受了輕傷。半小時後這位很有紳士風度的英國老人微跛地走進來,他從當地人家抱養的兩隻兄妹土狗Elvis和Yuki馬上跑到他腳邊撒歡。理察開玩笑說,我們叫他強生先生他會覺得自己是個「老人」。
理察是康奈爾大學管理專業出身,他從事酒店業41年,在全球頂級酒店、賭場、溫泉甚至火車上都有過管理經驗,自己也擁有兩家酒店。18個月以前他從南非空降到裸心鄉,重新規劃裸心度假村的酒店管理體系,培訓員工做西餐、端水倒酒,帶領員工背著竹簍在竹林裡撿垃圾,甚至教當地阿姨開高爾夫球車接送客人。
裸心鄉沒有電視和夜生活,沒有Spa和健身房,有的只是竹林、農舍、流水和日出日落,當然還有這位亞麻色頭髮的英國老人,但現在裸心鄉卻是莫幹山名氣最響的度假酒店。8棟農舍改建的別墅分布在竹林中,別墅院子裡的桌子上都曬著筍乾,清香撲鼻,是在這裡工作的當地居民曬的,只有早上七八點在莫幹山鎮上的集市上才能買到。別墅裡一樓被打通,屋內功能區的界限很模糊。「為了儘量減少外來建材,周邊村子裡的舊家具、拆房剩下的雕花木樑、石墩、馬槽都成了改造度假屋的材料。每棟別墅裡都有床榻和壁爐,壁爐燒的是安吉運來的再生木。」理察介紹說。
每天在山上跑上跑下,年屆花甲的理察在面對酒店日常的瑣碎工作時安之若素。「在倫敦、巴黎這樣的大城市的酒店裡工作了這麼多年,來到這裡,一切都在朝積極的方向改變,我真正獲得了足以對抗內心深層焦慮的安全感。」
理察聊起莫幹山當地人世代以伐竹和採茶為生,山上竹林裡甚至每棵竹子上都寫著主人的名字,千百年來村民和大自然相敬如賓。但是近些年來很多年輕人進城務工,最後定居在大城市裡,村裡只剩下老人孩子,瘋長的竹子無人砍伐,年輕人也漸漸喪失了砍伐竹子的手藝和必要體力,手藝熟練的茶農更是所剩無幾,上好的茶葉兀自老掉。「年輕人的價值觀變了,大城市裡有更多機會供他們選擇。你不能阻止他們爭取更好生活的權利,但也不忍心看見一些傳統的東西消亡。」
裸心鄉的工作人員都是當地人,食材也從當地農民那裡採購,通過為當地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裸心團隊試圖在保護自然的同時保護當地傳統。理察已經看到當地人的進城潮稍有回流:「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都很高興,事情總在變好。」
據理察介紹,裸心谷度假的遊客可以分成兩類,工作日時段更多來的是團體會務人員,其中有人喜歡這種生活方式的,周末會帶家屬再來體驗。「這是一種回饋。當你在提倡一些正確的事情,儘管只是很小的事情,而且是披著商業的外衣,這時有人對你的行為做出積極的反應,你會覺得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儘管在是開酒店,但是你的生意沒有對自然環境或者社會環境造成某種破壞,你沒辦法改善自然,它天然的法則已讓一切完美無瑕。守護傳統和守護自然一樣,其實最終守護的都是我們心中平和的底線。」外灘畫報
盧家寶:嚮往行走的女子
第一次見到裸心集團市場傳媒官盧家寶(Gabriela Lo)是4月一個周六的下午,在外灘老碼頭的第三屆上海生態設計展上。盧家寶作為幾位活動組織者之一正忙得團團轉,「3分鐘後」、「5分鐘之內」地安排著各種會場事宜。上海生態設計展(Shanghai Eco Design Fair)是由5個熱心環保的人士組織發起的非營利性組織,兩年一次的實體展意在宣傳生態生活,並為新的生態企業提供一個宣傳自己產品和服務的平臺,盧家寶在現場也設置了裸心生態度假村的展臺。
我們採訪她是在一周後,一起坐在思南公館喝下午茶。嬌小的盧家寶背著超大旅行包,髮型是幹練的不等式。出生在澳門的她初中去了英國讀書,大學讀的是英國德比大學攝影專業。大學畢業後她去義大利工作了一年,然後轉去倫敦工作,之後回澳門工作幾年。本來準備到上海小住幾個月,沒想到一住就是七八年,在這裡有了自己的事業,在裸心度假村做市場推廣。今年7月,盧家寶準備給自己休一年的長假,從土耳其一路旅遊到新疆。
聽到盧家寶說當年得知朋友高天成說辦度假村的理念「非常激動」的時候,還很難想像冷靜的她原來會激動。但是慢慢聊下去,發現這位心靜如水的女子同樣有著綿細的神經。尋常女子可能嚮往美滿的家庭和穩定的事業,盧家寶對這些卻似乎沒有概念。「我最大的願望就是用盡渾身氣力,見識世間的種種光怪陸離,體驗各種悲歡離合。」盧家寶說話的語氣,不禁使人想到《飯禱愛》的作者伊莉莎白·吉爾伯特。
盧家寶吃著嗆到爆的辣蝦連連稱好,談起她喜歡的一本書——黑塞的《悉達多》。「人生除了工作、成家,還有更重要的事,就是思考,這是你一個人就可以進行的,也是除了自己之外沒人能幫助你的一場修行。我喜歡去行走,看很多東西,作為思考的素材。然後自己一個人去想,去總結。我以前喜歡用相機去記錄生活,以後可能會用文字。第一次讀到《悉達多》,我的人生好像就豁然開朗了,悉達多的字面意思是『目的達到的人』,而這本書講的是釋迦摩尼的修行之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修行之路要走,酸甜苦辣在行走的時候才感受得最真切。」
今年夏天盧家寶要離開工作了5年的裸心度假村上海辦事處去長途旅行。當被問到下次會定居在哪裡的時候,盧家寶神色為難:「不知道。會在喜歡的地方住下來,可能是土耳其,也可能是新疆。」(文/陸彥、莊清湄、薛霓、烏英藏登 策劃/張晴、何育鋒 編輯/何育鋒 攝影/小武、覃斯波、Eric Leleu、Cris )
來源:國際在線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