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隱士」人人都仰慕,這裡有簡約又極富生活氣息的原始美

2020-12-22 麻花講旅遊

大家好,我是麻花,今天小編我要和大家講講一個地方,這裡是人人都很仰慕的「終南山隱士」,而且這裡有簡約又極富生活氣息的原始美,一起去看看這裡吧,去感受那種隱士的的生活氣息吧。

古代中國就有一種隱逸文化,從陶淵明修籬種菊、歸鋤南山開始,隱士們的山居生活總被人們寄予一種詩情畫意,美好的想像所感染。陶淵明歸鋤的「南山」不是今天的秦嶺終南山,而是依附於帝都長安的秦嶺終南山,自古就是隱士的天堂。80年代,一個叫比爾·波特的美國人來到秦嶺尋找終南山隱士,並把他的探險過程寫成了書,書名叫《空谷幽蘭》。從此以後,《終南山隱士》就成了一個穿越古今的文化符號,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曾看過某媒體的報導:今天,隱居在秦嶺終南山附近的隱士人數已經超過1萬人。我不知道這些數據是否準確,但在秦嶺探險期間,確實在許多無人居住的深谷裡見到過隱士住的茅屋。

但與隱士相比,徒步秦嶺的過程中,遇見更多住在此的普通秦嶺人家。由於種種原因,許多秦嶺人家已搬離山下,只剩下空空如也的房屋散落在山溝深處,雖也是一道別具一格的風景,但到底少了些煙火氣息。所以,當我們在陝南留壩九子溝深處,遠遠地看見一座冒著炊煙的房子,感到非常驚奇。

九子溝位於留壩縣留侯鎮月九村,是秦嶺溝谷,全長約8公裡。這條路上是去年才修的。因此溝內仍保持著原有的秦嶺溝谷風貌,植被豐富,生態良好。本公司原為探訪九子溝半山腰孔明寨古棧道而來。陝南留壩與關中寶雞鳳縣、太白縣接壤,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在此留下了許多人文遺蹟。

傳說從九子溝翻越秦嶺有一條通往寶雞鳳縣的小道,十多年前許多老鄉都曾走過這條小道。尚未找到孔明寨的古棧道,我們首先被溝裡的一個獨戶院落所吸引。又是進溝4、5公裡,我們來到了第一戶秦嶺人家。

假如你常走秦嶺,就會發現秦嶺山區的傳統民居建築是「黃泥牆、黛瓦頂」的舊屋,掩映在深沉的秦嶺山林中,是一種樸素、樸素而又極富生活氣息的原始美。九子溝深谷分散的房屋,依然保持著原始的秦嶺山區建築風貌。所以才會有「第一眼就被吸引」的感覺。

秦嶺山地現實中的夯土牆民居,是殷商時期的一種「版築法」建築,這種建築方法以木模為基礎,在其內部進行填土,最後用木錘進行搗固,體現了很高的結構學原理和技術要求。由於黃土的特性,既可以防冷、防火,又可以隔熱、隔音,所以冬暖夏涼,極富古人智慧,也可以延續千百年。如今我們在秦嶺看到的一些磚瓦、白牆,也都是近年來建設新農村、美化環境後才發生的事情。

看到這裡就會有感觸這在厭倦了都市喧囂的現代人眼裡,也許是一種「過著詩一般的日子」的生活;但在山裡人心中,日子就是日子,怎麼會有這麼多詩意呢?要是你,在這種環境下還能住多久?小編我肯定會很享樂其中。

相關焦點

  • 終南山修行聖地,五千多位隱士藏身終南山,過著神仙般的生活
    二十多年前,美國漢學家、翻譯家比爾·波特來到中國,尋訪在終南山修行的隱士,並寫出《空谷幽蘭》一書,很多人正是通過這本書才知道,有眾多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行者正隱居終南山,過著和一千年前的古人一樣的生活。因為《空谷幽蘭》的問世,很多西安人才知道距離市區一小時車程的終南山裡,還保留著隱居傳統,有五千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行者隱居山谷,過著和一千年前一樣的生活。日前,本報記者跟隨張劍峰前往終南山尋訪隱士,揭秘終南山傳承千餘年的修行傳統。
  • 終南山第一女隱士連續打坐108天,歸隱41年,拒絕參加兒子婚禮
    提起「隱士」兩個字,仿佛離我們普通人非常的遙遠,入世的我們大多數人都過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小日子。而在終南山,有這樣一位老者,她在此已經獨自生活41個年頭,陪伴她的就是寂靜的山林,她就是1932年出生的王芝霞,當她歸隱山林後,她給自己起得法號叫做王慈善。
  • 終南山雅士隱士戶外飛仙,杵立地響徹雲霄,笑破山河震碎大地
    說道:有些「隱士」到他那裡坐坐,就是蹭網發朋友圈,都隱居了!還搞這麼多東東幹嘛?!他說這是假隱士,所以他一般不允許「隱士」過來蹭網。徐道長對種菜及植物有一定的認知度,他說不喜歡裝懂非懂之人,某天山上來了一坤道,看見他菜園就說冬天要種西紅柿黃瓜。。。
  • 她是終南山85歲「女隱士」,隱居42年從未回家,曾打坐修行108天
    ,有很多的年輕人覺得這樣的生活非常的壓抑,從而想要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如今終南山上的「隱士」更是成為眾多人嚮往的地方,在我們看來,「隱士」一般是年輕人群體較多,不過在終南山上,卻有一個85歲的「女隱士」,她隱居終南山42年之久,從未回過家,她更是以85歲高齡打坐修行108天成為終南山「隱士」中受到崇拜。
  • 揭秘隱士生活來源:有的採藥賣錢,有的吃野菜
    今年2月,一篇名為《終南山5000隱士:過著千年前的生活》的報導將一個編輯出身的文化學者張劍峰推至輿論的浪尖潮頭。之前,張劍峰的身份還是青春文學圖書編輯。但在2008年看過美國漢學家、翻譯家比爾·波特的《空谷幽蘭》後,他毅然走上尋訪終南山隱士的道路。他的身份也變成《問道》雜誌的主編,一篇篇有關隱士神秘離奇的探訪長文出爐,引起社會各界熱議。
  • 終南山隱士,30年吃清水煮菜,修行家候大師
    終南山,自古以來就是道家的聖地之一,眾多文人墨客也慕名而來,聚集在此。據風水學家稱,這裡風景秀麗、物資豐富,並且有仙氣在此聚集,能夠順勢羽化升仙。科學來講,成不成仙並無考究,物資豐富倒是真的。山、水、池、林、物,具在此山中。
  • 終南山高修為女隱士,85歲還能連續打坐上百天,自稱在和佛祖溝通
    現在終南山就有一位人稱「第一女隱士」的高修為隱居人士,85歲高齡還能連續打坐上百天,自稱在和佛祖溝通,可能很多人覺得這年頭怎麼會有這樣的人呢,不過這可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一件事情。01王芝霞便是人稱「第一女隱士」隱居終南山的隱士,自她很小的時候,她就對佛經有一種不一樣的喜歡,感覺與佛已經相識很久,可能別的小孩哭鬧的時候,父母拿出棒棒糖就可以解決,但是王芝霞卻不同,她要是不開心了,父母唯一可以哄住的辦法就是說帶她去寺廟,
  • 終南山女隱士,離家40年從不見親人,83歲時連續打坐108天
    終南有茅屋,前對終南山。——《答張五弟》現代很多人都對那種隱居的生活非常嚮往,在年輕的時候他們埋頭苦幹,想要等到老了隱居山林,就像在《思蜀》裡描寫的一樣:「白髮當歸隱」。人們之所以嚮往隱居生活,無非是厭倦了現在每天的匆匆忙忙,而且在每個人心裡對隱居也加以理想化。但其實隱居生活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樣的無憂無慮,隱居更要耐得住寂寞。現在大多數人們所指的隱居都是認為生活在人煙稀少而且地域偏僻的地方,在人們心中它就是「桃花源」。那今天我就要來打破關於隱居美好的幻想,讓你們看一看一位終南山隱居者的艱苦生活。
  • 終南山女隱士,曾打坐108天,隱居40多年,兒子結婚也不回
    最近,我們能看到很多年輕人放棄了在大城市打拼的機會,來到終南山,搭起屬於自己的小屋,以最低的物質質量來滿足自己晨起沐浴林風、夜間仰頭觀星的浪漫夢想。不過,最初隱居於終南山的,可大多都是有著自己信仰、以隱居修行的人。88歲的王芝霞就是這樣一位隱士。信奉佛教的她,隱居在終南山的小茅屋中,過著物質十分簡樸、精神極度滿足的生活。
  • 終南山第一女隱士,85歲高齡能連續打坐108天,稱在和佛祖交流
    不管是在武俠小說中,還是現實社會中,都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王重陽在這裡得道,楊過與小龍女在這裡相守。那麼終南山真的有這麼神奇嗎?其實還真有。從古至今,都有不少人在終南山隱世修煉,期望悟得大道,看破佛法,王芝霞就是其中之一,被稱為終南山第一女隱士的她,在85歲高齡這一年連續打坐108天,終於如願以償和佛祖交流。一、佛緣深厚王芝霞出生在陝西的一個小村莊裡,她從小就表現出了異於常人的佛緣。
  • 民宿設計丨終南山下,白雲深處,西安周邊最具詩意的民宿!
    從陝西省西安一路向南,汽車在雲霧繚繞的秦嶺盤旋許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修行聖地終南山,就隱藏在層層雲霧之中。終南山又名南山,自古盛傳多隱士,他們在這裡搭茅棚、吃野菜、飲泉水、觀日落、聽鳥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清貧而又充實的生活。
  • 法媒:中國高山隱士激增 但通往天堂的路並不好找尋
    法新社12月16日報導,原題:中國的高山隱士尋求通往天堂之路他的山中小屋既無取暖設施也無電,主食是白菜。但侯大師表示,「人生在世,沒有比這更快樂的生活之道了」,他安坐在簡陋小屋外的木凳上如是說。近幾十年的經濟繁榮中,數億中國人進城,但也有些人遠離璀璨燈光和大都市,過上與世隔絕的隱士生活。他們的選擇已令其浸淫於一種古老但如今正意外復甦的傳統。在位於華中的偏遠的終南山上,許許多多小屋散落於參差不齊的山脊上。數千年來,佛教和道教信徒們一直到這裡尋求遠離浮華塵世。已來此近十年的侯說「終南山有種特殊氛圍。」
  • 終南山琴園|遠離浮華和超然脫俗、有一處承載著詩與夢的小院
    這裡是佛道兩教的聖地,這裡有一心修行的隱士。這裡是武俠筆下的神山,這裡有飛升成仙的傳說。如果說橫亙在中國腹地的秦嶺山脈是大自然雄奇險峻的傑作,那麼處於秦嶺中段的終南山就是它的靈魂。因為,一直以來,終南山都代表著遠離浮華和超然脫俗,歷朝歷代,由古至今,終南山都是各類隱士修行隱居的首選之地。山始終是那座山,人卻是不同的人。這裡沒有車水馬龍的嘈雜,只有清靜的山谷音。這裡沒有被汙染的霧霾,只有清新的草木香。
  • 花錦園-距離西安古城最近的終南山民宿
    如果一個地方能在野外看到羚牛、朱䴉、金絲猴、大熊貓等珍稀動物的蹤跡,還擁有植物王國的桂冠,那生態環境的品質就不用多說了終南山歷來都是修仙悟道的聖地,是隱士高人們競相投奔的心靈歸宿,樓觀臺、太乙山聽名字就滿是仙氣,有機會深入其中去領略大秦嶺的自然人文風採,尤其是在柞水的花錦園民宿尋找到那些隱士們隱居山中的樂趣,感悟到終南山的獨特魅力,也算不虛此行。
  • 上萬人「隱居」終南山,真的是遠離世俗?恐怕有的人是在逃避
    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節操贏得了後世的尊敬,被奉為隱士的鼻祖。巢父也是同時期的隱士。是陽城的大賢。在樹上築巢而居,所以被稱為巢父。傳說堯帝以天下讓給巢父,巢父也不肯受。這些都是為了拒絕王位而歸隱。還有漢初時期比較有名的「商山四皓」唐秉、崔廣、吳實、周術四位著名學者信奉黃老之學。他們不願意當官,長期隱藏在商山,過著閒雲野鶴的日子。
  • 《尋訪終南隱士》連載:時間是一條直線
    長大以後,聽說有一個美國人,寫了一本《空谷幽蘭》,記載了終南山隱士的生活,但一直無緣得見。直到有一次,一位朋友推薦了一部電視紀錄片《共坐白雲中》,方知在陝西的終南山,居然還有這樣一群人,真實的生活在我們這個世界。於是,漸漸產生了奔赴終南山,尋訪隱士的想法。
  • 讀李白這首詩,能夠讓人忘卻人間煩惱,單純的美到極致
    當李白第一次到達長安之後,有一處景點,東起藍田,西到郿縣,綿延曲折達到八百多裡,主峰正是在長安以南,唐朝時的很多隱士都願意隱居在這個地方,這便是終南山。所以,當李白來到這裡的時候,終南山肯定是要去的,下面這首詩中的記聞,正是李白遊覽終南山時所寫的。當李白遊覽此山的時候,或許正有一位隱居在終南山姓斛斯的隱士陪同。
  • 《澄明之境》:作為隱士之範的陶淵明,也曾有不被世人認可的時候
    01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千古第一隱士陶淵明對於一個超級武俠迷來說,「終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實在是一個熟到不能再熟的經典橋段。位於陝西省境內秦嶺山脈中段的終南山,又名太乙山,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終南山也是道教的發祥地之一。
  • 北歐E家榆木+北歐風格,打造簡約有溫度的生活
    北歐E家軟裝設計中心Addsion源於現代人對質的追尋,通過對北歐輕生活的深刻感悟和思索,將「質感」與「調性」融為一體,賦予家居實用與內涵,是身與心的寄託。下面一起來看下北歐簡約風格+榆木實木家具的搭配,是如何美美的演繹著生活的。
  • 終南山隱居者二冬:我的詩意棲居只是個案,不具備可複製性
    作為道教全真派發祥聖地,終南山歷代多有隱士,傳說中老子李耳、仙家呂洞賓、藥王孫思邈等人都曾在此隱居。2000多年前的《詩經》就提到「終南何有?有條有梅。終南何有?有紀有堂」,唐代詩人王維也鍾愛終南山,「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說的都是終南山上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