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高修為女隱士,85歲還能連續打坐上百天,自稱在和佛祖溝通

2020-12-16 王凇田說歷史

引言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陶淵明《飲酒》中的一句,南山確實是存在的,就是現在位於陝西境內的終南山。這座山山木眾多,四季氣候宜人,自古到今都是人們嚮往的隱居所在地。現在終南山就有一位人稱「第一女隱士」的高修為隱居人士,85歲高齡還能連續打坐上百天,自稱在和佛祖溝通,可能很多人覺得這年頭怎麼會有這樣的人呢,不過這可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一件事情。

01

王芝霞便是人稱「第一女隱士」隱居終南山的隱士,自她很小的時候,她就對佛經有一種不一樣的喜歡,感覺與佛已經相識很久,可能別的小孩哭鬧的時候,父母拿出棒棒糖就可以解決,但是王芝霞卻不同,她要是不開心了,父母唯一可以哄住的辦法就是說帶她去寺廟,真的是自小就跟佛有一種特別的緣分。當她看到寺廟的佛像的時候,會感覺有一種聲音在召喚著她,仿佛《正蒙·三十》:「六十盡人物之性,聲入心通。」就連寺廟香燭的味道,她也覺得甚是喜歡。

雖然小的時候看到經書,書上的文字她並不認識幾個,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就是特別的喜歡,打心底的那種喜歡。感覺自己看到的並不是一排排文字,而是佛的忠告,手會不自主的在經書上撫摸。待她更大一點的時候,她開始朗誦這些佛教,雖然文字苦澀難懂,十分拗口,但是王芝霞卻一心想要學習,想要從這些傳承下來的古籍領悟佛學。

02

可是後來的日子由於上學、成婚、生子,一系列的生活瑣事,開始讓王芝霞遠離自己的初心,但是與佛有緣的人,再見的時候內心的嚮往還是難以掩飾的。有一次王芝霞來到香積寺,這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廟,在這裡王芝霞心中沉睡多年的記憶被打開,即使捨不得自己現在的家庭,可是對佛的嚮往讓她願意放下現在的一切,在孩子拉著衣角不讓她走的時候,只是輕輕的撫摸了孩子的頭,便毫不憂慮的走向了香積寺,在這裡從此與俗世絕緣,歸入佛家。

可是來到香積寺不久,王芝霞就發現自己忍不住想念自己的家人,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現在過的如何,丈夫父母是否安康,心不靜無法真正的參透佛經的奧秘,為了追求四大皆空,王芝霞想要去一個更加讓人心靜的地方,適合參悟的地方,於是她孤身一人來到了終南山。在這裡自己修建了一間簡陋的小廟,取名「三聖殿」,自己法號「王慈善」。

03

自此,王芝霞開始了自己嚮往的生活,在這座小廟裡沒有多餘的東西,唯一值得王芝霞珍惜的就是自己帶來的佛經。在終南山的這幾年,每天都是誦讀詩經,潛心修行,不曾下過山,一直都是身居山中,過著簡單的隱士生活,雖然一眨眼四十年過去了,可是自己在終南山的這幾十年裡,王芝霞從未感受到孤獨,因為有佛經相伴左右,就如同與世人同在。有不少遊歷終南山的朋友看到這座半山腰的小廟,出於好奇都會過來看望一下,後來大家都知道原來在這座小廟裡有一位老人,幾十年沒有下過山,一直過著艱苦的日子。

這裡的環境不比香積寺,但是這裡十分安靜,沒有任何世俗環境打擾自己,所以王芝霞心中在終南山這幾十年的這段日子是值得回憶的,也是自己所喜歡的。雖然現在自己已經是九十高齡的老人,但是王芝霞依然保持著自己多年來的習慣,每天都會打坐,修行,從不會因為任何事情而暫停。即使生活艱苦但是在王芝霞心中,艱難是對自己的一種磨鍊,自己當初選擇來到這裡就已經做好吃苦的準備,這樣的境界不是一般人可以領悟的。

結語

雖然有的時候王芝霞也會想起自己的家人,但是看到佛經之後都會義無反顧的走回自己的小廟,繼續做著一日復一日的事情。現在可能很多人看到這種隱士的人第一時間都會感覺是弄虛作假的人,無非是以女隱士的身份向過往的香客收錢,但是王芝霞真的是一心從佛,不追求這些,唯一追求的就是自己多年來一心潛在的修行,對於佛學的理解,可能沒有人知道她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但是在王芝霞心中佛不渡人,人自渡,佛在心間。

參考文獻:

《飲酒》

《正蒙·三十》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立即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終南山第一女隱士,85歲高齡能連續打坐108天,稱在和佛祖交流
    那麼終南山真的有這麼神奇嗎?其實還真有。從古至今,都有不少人在終南山隱世修煉,期望悟得大道,看破佛法,王芝霞就是其中之一,被稱為終南山第一女隱士的她,在85歲高齡這一年連續打坐108天,終於如願以償和佛祖交流。
  • 終南山女隱士,曾打坐108天,隱居40多年,兒子結婚也不回
    最近,我們能看到很多年輕人放棄了在大城市打拼的機會,來到終南山,搭起屬於自己的小屋,以最低的物質質量來滿足自己晨起沐浴林風、夜間仰頭觀星的浪漫夢想。不過,最初隱居於終南山的,可大多都是有著自己信仰、以隱居修行的人。88歲的王芝霞就是這樣一位隱士。信奉佛教的她,隱居在終南山的小茅屋中,過著物質十分簡樸、精神極度滿足的生活。
  • 她是終南山85歲「女隱士」,隱居42年從未回家,曾打坐修行108天
    導語:她是終南山85歲「女隱士」,隱居42年從未回家,曾打坐修行108天眾所周知,中國的擁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歷史,其中宗教歷史對於人們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的大,然而隨著如今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開始加快
  • 終南山第一女隱士:43歲皈依佛門,隱居四十多年,自稱能和佛祖講話
    從此之後,世上少了一位賢妻良母,卻多了一位佛祖的忠實信徒。那一年,王芝霞四十三歲。王芝霞最開始在香積寺出家。那個時候,對於她的皈依佛門的選擇,不管是他的丈夫、兒子還是其他人,都不能理解。他們不斷地勸說她,試圖使她放棄這個選擇。然而,決心已定的王芝霞依舊選擇了佛祖。
  • 終南山女隱士,離家40年從不見親人,83歲時連續打坐108天
    那今天我就要來打破關於隱居美好的幻想,讓你們看一看一位終南山隱居者的艱苦生活。這位女隱士被人們稱為終南山第一女隱士,她隱居之後一直在山中修煉,她的修煉生活長達40年。在這期間她也從不與自己的親人見面,她稱自己83歲時能連續打坐108天之久。這位女隱士叫做王芝霞,她出生於上個世紀30年代,是一位陝西人。
  • 終南山第一女隱士連續打坐108天,歸隱41年,拒絕參加兒子婚禮
    提起「隱士」兩個字,仿佛離我們普通人非常的遙遠,入世的我們大多數人都過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小日子。而在終南山,有這樣一位老者,她在此已經獨自生活41個年頭,陪伴她的就是寂靜的山林,她就是1932年出生的王芝霞,當她歸隱山林後,她給自己起得法號叫做王慈善。
  • 終南山修行聖地,五千多位隱士藏身終南山,過著神仙般的生活
    二十多年前,美國漢學家、翻譯家比爾·波特來到中國,尋訪在終南山修行的隱士,並寫出《空谷幽蘭》一書,很多人正是通過這本書才知道,有眾多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行者正隱居終南山,過著和一千年前的古人一樣的生活。因為《空谷幽蘭》的問世,很多西安人才知道距離市區一小時車程的終南山裡,還保留著隱居傳統,有五千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行者隱居山谷,過著和一千年前一樣的生活。日前,本報記者跟隨張劍峰前往終南山尋訪隱士,揭秘終南山傳承千餘年的修行傳統。
  • 「終南山隱士」人人都仰慕,這裡有簡約又極富生活氣息的原始美
    大家好,我是麻花,今天小編我要和大家講講一個地方,這裡是人人都很仰慕的「終南山隱士」,而且這裡有簡約又極富生活氣息的原始美,一起去看看這裡吧,去感受那種隱士的的生活氣息吧。古代中國就有一種隱逸文化,從陶淵明修籬種菊、歸鋤南山開始,隱士們的山居生活總被人們寄予一種詩情畫意,美好的想像所感染。陶淵明歸鋤的「南山」不是今天的秦嶺終南山,而是依附於帝都長安的秦嶺終南山,自古就是隱士的天堂。80年代,一個叫比爾·波特的美國人來到秦嶺尋找終南山隱士,並把他的探險過程寫成了書,書名叫《空谷幽蘭》。
  • 《尋訪終南隱士》連載:時間是一條直線
    上網搜尋檢索,才知道關注終南山隱士的人很多,大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小到陝西省西安市,不少媒體都多次報導過終南山的隱士生活並對這種現象進行反思,2008年前後,2011年前後是一個報導的熱潮。中央電視臺2008年專門就終南山文化採訪過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李利安教授,他呼籲「喚醒沉睡的終南山」,2012年《華商報》專門採訪李教授,他說「隱士精神核心是反思社會」。
  • 終南山隱士,30年吃清水煮菜,修行家候大師
    終南山,曾在陶淵明的詩中出現: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當時,筆者的小學老師說這南山是南邊的山,如今在調查到真相的時候,不免得會心一笑。理解,對於當時那個在意娛樂圈的大姑娘來說,不懂這些仙家之事,倒也正常。
  • 法媒:中國高山隱士激增 但通往天堂的路並不好找尋
    法新社12月16日報導,原題:中國的高山隱士尋求通往天堂之路他的山中小屋既無取暖設施也無電,主食是白菜。但侯大師表示,「人生在世,沒有比這更快樂的生活之道了」,他安坐在簡陋小屋外的木凳上如是說。近幾十年的經濟繁榮中,數億中國人進城,但也有些人遠離璀璨燈光和大都市,過上與世隔絕的隱士生活。他們的選擇已令其浸淫於一種古老但如今正意外復甦的傳統。在位於華中的偏遠的終南山上,許許多多小屋散落於參差不齊的山脊上。數千年來,佛教和道教信徒們一直到這裡尋求遠離浮華塵世。已來此近十年的侯說「終南山有種特殊氛圍。」
  • 《打坐實修寶典》專為你解決打坐出現的各種問題
    「打坐」不僅僅是宗教修行時的一種坐法,目前已經成了一種非常時尚的養生健身方法,有些同修在練習打坐之前,能夠先認真學習了解有關打坐方面的一些常識和知識,再持之以恆地勤加修煉,所以收效顯著。但也有的朋友只是「照葫蘆畫瓢」,看人家打坐覺得不錯,也不求甚解就開始自己修習打坐,但是打了一段時間也沒見到什麼「效果」,於是就覺得沒用或者乾脆放棄,實在可惜!
  • 終南山雅士隱士戶外飛仙,杵立地響徹雲霄,笑破山河震碎大地
    說道:有些「隱士」到他那裡坐坐,就是蹭網發朋友圈,都隱居了!還搞這麼多東東幹嘛?!他說這是假隱士,所以他一般不允許「隱士」過來蹭網。徐道長對種菜及植物有一定的認知度,他說不喜歡裝懂非懂之人,某天山上來了一坤道,看見他菜園就說冬天要種西紅柿黃瓜。。。
  • 33歲河南青年獨居終南山7年
    這是一個戴著黑框眼鏡的青年,頭髮長及額頭,身著乾淨的淺綠色T恤和灰白色棉麻長褲,趿拉著一雙沾泥的黑色洞洞鞋。剛剛踮著腳尖、探著身子扒樹枝摘杏兒的他,給自己留了兩三顆,用手搓了搓就直接蹲在樹下的一方石頭上吃了起來。這個情景發生在陝西西安終南山約海拔1000米處的一處農舍門前。這個皮膚被太陽曬得略微發紅的青年,名叫張二冬,河南駐馬店人,今年33歲。
  • 修行者比爾:尋找深山中的隱士
    如果不是禪修生涯為人生定盤,他的故事就是一部動蕩的劇情片。 人類學博士、作家、中國內地的隱士、臺灣的女婿、兩個青春期孩子的父親,跑過數年臺灣時政和訪談新聞,領美國政府救濟金,上過3個國家的5所大學,曾經的富二代……在河南大廈金莎咖啡廳,《法治周末》記者看到了這樣一個人:布鞋、和尚帽、麻布制挎包、一臉花白的大鬍子像個西域行者。
  • 打坐,怎樣才能正確溝通天地能量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正確地溝通天地能量,將它們引為己用呢?按照道家的說法,要想成道,就得去修道。也就是說,按照道家打坐的方法,就可以做到修道的基本標準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到底要怎樣打坐。今天,雲來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打坐,怎樣才能正確溝通天地能量的問題。首先,打坐要講究姿勢。
  • 法華經和終南山的淵源
    法華經翻譯過來時,隋唐朝時,在西安終南山一帶特別興盛。其中智者大師在西安的瓦官寺講法華經,智者大師是陳隋皇帝的國師。當時社會許多有名望的人都來拜訪智者大師。那麼多社會名流來拜訪智者大師,智者大師不是歡喜,而是憂愁。
  • 太原女攝影師愛上終南山 自己繪畫定居所曾多次遭賊
    攝影師趙元祥習慣稱自己為祥子,2013年的時候,她在終南山找了一間土房住下來,沒有電,沒有自來水,更沒有網絡。那年,她23歲。  「對終南山的想念讓我想哭,就好像它一直在那裡等我,我也在等著遇到它,等了好幾輩子了一樣。」第一次來過終南山後,祥子愛上了這個地方,「我的靈魂大概得病了,相思病。」
  • 上萬人「隱居」終南山,真的是遠離世俗?恐怕有的人是在逃避
    為躲避紛擾,他逃到了箕山隱居起來。不再問世事。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節操贏得了後世的尊敬,被奉為隱士的鼻祖。巢父也是同時期的隱士。是陽城的大賢。在樹上築巢而居,所以被稱為巢父。傳說堯帝以天下讓給巢父,巢父也不肯受。這些都是為了拒絕王位而歸隱。還有漢初時期比較有名的「商山四皓」唐秉、崔廣、吳實、周術四位著名學者信奉黃老之學。
  • 跟師父實修打坐快兩年了,給初學打坐師兄的一些建議
    可能是昨天晚上吃辛辣的辣椒,昨晚因為執著打第二座,又不聽老師話,到子時還打坐,還有,就是白天,沒有做到止語,可能因人而異,修行有時候,也不是自己可以急得來的,還是聽老師的保險。我感覺自己不夠精進,從8月1日開始,我強制自己每天必須打坐不低於90分鐘,只要上座就儘量堅持90分鐘。有時候工作太忙了,就一天一座,有時候能擠出來時間就一天兩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