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沙
波蘭,是一個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平原佔全國面積72%的中歐國家。它三面與內陸相接,北面瀕臨波羅的海。冬季氣溫不是從北向南,而是自西向東降低,夏季氣溫則主要依緯度而異。
華沙是波蘭首都,也是座舉世矚目的名城。它座落于波蘭維斯瓦河中遊的瑪佐夫舍平原上,氣候終年溼潤,雨雪充沛。年平均氣溫8.1℃,冬冷而夏涼。年平均年降水總量502毫米,年降水日數147天。溼潤的氣候利於植被生長,在華沙,人們隨處可見數十公頃的草坪碧綠如氈,高大的橡樹、菩提樹等各種樹木蓊鬱蔥蘢,遮天蔽地。居民人均擁有綠地多達70多平方米,居各國首都之冠,人們譽之為「世界綠都」,受之無愧。
華沙的冬季漫長而寒冷。一年之中有7個月(10月至次年4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下。其中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氣溫皆在0℃以下。隆冬1月,平均氣溫為-3.5℃,極端最低則可降到-27.1℃。
溼度大、日照少、雨雪日多是華沙冬季氣候的另一特徵雖然冬半年降水量只佔全年總降水的35%左右,但降水日數卻佔了全年的59%。12月至2月,降水日數最多,一月之中往往半月有降水。月平均相對溼度85%-88%,為全年最大。整個冬季,天氣經常陰雲密布或雨雪連綿,12至2月太陽日照總時數只有82小時,平均每天不足一小時。陰溼使人們體感倍覺寒冷。
漫長的冬季過後是華沙短促的春、夏、秋季。姍姍來遲的春天,使華沙到4月份,月平均氣溫仍只有8.0℃,但此時的雨日和溼度已逐漸減少,日照時間明顯增加,平均每天有4.6小時。5月份,城市平均氣溫方上升至10℃以上,街頭巷尾的鮮花,此刻方顯出奼紫嫣紅。
夏天的華沙很難感受到夏季的炎熱。6至8月,平均氣溫均在20℃以下。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僅19.7℃。然而,夏季是華沙多雨的季節,雨日一般12至14天,各月雨量皆在60毫米以上。但雨多呈陣性,白天陽光仍保持每天平均6至7小時。無論溫度還是空氣溼度,人體的感覺都是舒適的。華沙是個大戰期間遭受嚴重浩劫的城市,戰後卅多年的重建,她不僅恢復了昔目古城的風採,還平地崛起了一座座現代化建築。得益於溼潤的氣候條件,市區街道兩旁樹影婆娑,住宅周圍鮮花簇簇,城市整齊、新穎、開闊,人們很難找到一塊裸露的泥地。綠化美化了華沙市容,也調節了氣候,每逢晴朗的周末、假日,成千上萬的人們湧向郊外森林休憩、野餐,美麗的自然景色盡情享受。
布拉格
森林覆蓋率高達36%的中歐國家捷克斯洛伐克。東部是斯洛伐克山地,西部是波希米亞高原。境內丘陵連綿不斷,受大西洋上空暖溼氣流的影響,屬溫和的大陸性氣候。各地氣候的差異南北之間不甚顯著,東西之間較為突出。向東大陸性漸趨劇烈,向西海洋性愈加顯著。
首都布拉格,它位於捷克斯洛伐克的西北山地,美麗的伏爾塔瓦河宛如一條玉帶,蜿蜓曲折,緩緩流經市區,十幾座現代化和古老的大橋橫跨河上,雄偉壯觀。微微起伏的市區,叢林如海,綠草如茵。古樸典雅、尖塔林立的古城建築群掩映於綠蔭深處,整座城市好似一幅優美的風景畫,美麗動人。
布拉格的冬季,漫長、寒冷而又潮溼,每年10月,城市氣溫就降至10℃以下,冬天從此開始,直至次年4月。12月至次年2月氣溫持續3個月在0℃以下。此間(實際上從11月起),布拉格上空常常陰雲密布,太陽光照平均每天僅1至3個小時,空氣平均相對溼度大多達83%至88%,故人們體感陰溼寒冷。冬季的布拉格降水多為下雪。潔白、輕盈漫舞的雪花,綿綿飄向大地,落入河中。伏爾塔瓦河兩岸的白樺垂柳,可謂「遠遠近近皆縞素,寒空無處不飛花」。雪中的布拉格,顯得愈發高雅迷人,愈加富於詩情畫意。
5月,布拉格迎來了姍姍來遲的春天,儘管月平均最低氣溫只有2℃,但白天平均7.6小時的明媚陽光已使白天平均最高氣溫升至27.9℃。和煦的春日,瀟瀟春雨,令人耳目清新。
夏季,溫溼相宜,如同秋天。當然也有日最高氣溫高於35℃的日子,但機會極少,而且炎熱多出現在午後短短的幾小時。一到夜間,暑熱便迅速消退,午夜凌晨最低氣溫一般降至6至9℃,頗有涼氣襲人之感,人們夏夜就寢,棉被毛毯仍是必需之物。布拉格夏季多雨,全年508毫米的降水有半以上就集中於5至8月,其量為冬季降水的1,4倍。然而,夏天多陣雨。故每每雨過天晴,伏爾塔瓦河水便漣漪瀲灩波光閃閃。樹木蔥蘢,綽約多姿。橫跨伏爾塔瓦河的查理大橋橋頭聳立著的哥德式門樓。橋面石欄杆上一尊尊飽覽人間滄桑但仍完美無損的雕像,曾吸引過往行人多少讚嘆的目光;伏爾塔瓦河東岸古老的維謝哈拉德城堡內著名的「名人墓」及墓地內眾多的塑像,又招來多少敬仰的注視;查理大橋西端,巍然矗立的布拉格城堡內珍藏的波希米亞歷代皇帝加冕用的王冠、金球、權杖,又勾起人們多少遐思。人們光顧布拉格遊覽參觀,夏季氣候不錯,然而金風颯爽的9月或許更佳。此間,布拉格雨量已減到全年最少(36毫米)空氣平均相對溼度75%,天高雲淡,心舒氣爽。儘管9月平均氣溫已降至13.9℃,但白天平均6至7小時的日照卻使人感到溫和舒適。金燦燦的陽光下,布拉格遍地的黃葉與金碧輝煌的古代建築群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