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大詩人白居易,是詩歌成就可以和盛唐的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媲美的詩王,和李白、杜甫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白居易一生詩歌成就非常高,官也做的很大,一直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但是,白居易的個人生活上卻不是那麼地一帆風順,還遭遇了許多苦難。
白居易從青少年時期就有一個青梅竹馬的心上人湘靈,他為湘靈寫下了許多真摯深情的詩歌,「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蓮。何處閒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他們兩情相悅,白居易考上進士後多次向母親請求去跟湘靈提親,但是,白居易的母親卻一直不同意他娶一個寒門之女。
就這樣,白居易為了湘靈活生生的把自己從一個青年優質男拖成了一個近四十歲的大齡剩男,直到37歲時,白居易才按母親的意思和同僚楊汝士的妹妹楊氏成婚。
因為晚婚的原因,白居易也成了晚育一族,結婚兩年後,39歲的白居易喜得愛女,初為人父的白居易難掩內心的歡喜之情,給女兒取名為金鑾子,名字中盡顯他對女兒的珍愛之情。在金鑾子滿周歲時,白居易為她寫下了一首詩。
金鑾子晬日
唐 白居易
行年欲四十,有女曰金鑾。生來始周歲,學坐未能言。慚非達者懷,未免俗情憐。從此累身外,徒雲慰目前。若無夭折患,則有婚嫁牽。使我歸山計,應遲十五年。
白居易詩歌中的第一句就指出了晚婚一族的共同心病,沒結婚之前不覺得,結婚之後才發現自己太晚才有孩子的那種又喜又憂。將近四十歲了,才有這麼一個寶貝女兒金鑾子,詩人覺得是受寵若驚。
女兒生下來一年了剛滿周歲,還在學坐學走路,但是還不會說話,多希望她能早點喊我一聲爸爸啊。令人感到慚愧的是,我還是不能和曠達之人一樣灑脫,免不了跟尋常人一樣非常疼愛憐惜自己的女兒。生活從此就有了拖累,也有了甜蜜的負擔,心裡安慰自己只要眼前過得開心就好了。
白居易表達了自己對女兒的無限憐惜,甚至也和大多數父母一樣,在女兒才周歲時,就想到了她的未來和終身大事,如果女兒沒有夭折的憂患,以後我就會為她的婚嫁之事用心操持,為此我願意將自己歸隱山林的計劃,推遲十五年。
但是令人心疼也令人無限嘆息的是,白居易真的是長了一隻「烏鴉嘴」,他的一句「若無夭折患,則有婚嫁牽」,竟然一語成讖,金鑾子剛剛三歲,就不幸夭折了。作為父親的白居易悲痛欲絕,寫下了《病中哭金鑾子》表達悲傷之情:
病中哭金鑾子
唐 白居易
豈料吾方病,翻悲汝不全。臥驚從枕上,扶哭就燈前。有女誠為累,無兒豈免憐。病來才十日,養得已三年。慈淚隨聲迸,悲腸遇物牽。故衣猶架上,殘藥尚頭邊。送出深村巷,看封小墓田。莫言三裡地,此別是終天。
「病來才十日,養得已三年」,懷裡報了三年的女兒,含辛茹苦養了三年的女兒,才十日就一病而去,這讓白居易睡夢中都為此傷心驚醒,在燈前痛哭流涕。痛失愛女的白居易聲淚俱下,愁腸百結,女兒穿過的衣服還在架子上掛著,喝過的殘藥還在頭邊放著。
衣服還在,藥還在,可是我的女兒卻不在了,把女兒送出到幽深村子的巷子之外,埋在了一塊小小的墓田裡。不要說只有三裡之地而已,這一別就是天人永隔了。
白居易還寫了《念金鑾子二首》悼亡女兒:
念金鑾子二首
唐 白居易
衰病四十身,嬌痴三歲女。非男猶勝無,慰情時一撫。一朝舍我去,魂影無處所。況念夭札時,嘔啞初學語。始知骨肉愛,乃是憂悲聚。唯思未有前,以理遣傷苦。忘懷日已久,三度移寒暑。今日一傷心,因逢舊乳母。與爾為父子,八十有六旬。忽然又不見,邇來三四春。形質本非實,氣聚偶成身。恩愛元是妄,緣合暫為親。念茲庶有悟,聊用遣悲辛。暫將理自奪,不是忘情人。非男猶勝無,慰情時一撫。一朝舍我去,魂影無處所。況念夭札時,嘔啞初學語。始知骨肉愛,乃是憂悲聚。唯思未有前,以理遣傷苦。忘懷日已久,三度移寒暑。今日一傷心,因逢舊乳母。與爾為父子,八十有六旬。忽然又不見,邇來三四春。形質本非實,氣聚偶成身。恩愛元是妄,緣合暫為親。念茲庶有悟,聊用遣悲辛。暫將理自奪,不是忘情人。
以衰弱老病之身,在快四十歲了才得到了一名愛女,自己當做寶貝的女兒,離開自己時,還在咿呀學語,一旦離我而去,連魂魄影子也找不到了,實在是令人肝腸寸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