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24節氣中,冬至是十分特別的一個,它不僅是一個節氣,同時也是一個傳統節日。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在中國,每逢冬至,一家人都要像過年一樣團聚在一起,吃一頓熱騰騰的餃子或者湯圓。
在這個美好的日子,那些漂泊在外不能與家人團聚的遊子,自然會泛起思鄉的愁緒。在一個冬至夜,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獨坐驛站,思念起了家人,寫下了一首清新樸實的七絕。
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唐)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在唐代,冬至節氣時,官員們還會有7天的冬假,這說明冬至在唐代是非常受重視的。
可是,在這個團聚的日子,看著別人一家圍坐爐前歡聲笑語,大詩人白居易卻有事在身,遠行在外,只能在邯鄲的驛站度過,他能不想家嗎?詩人便以一個很直白的題目表達自己的思念。
第一句,「邯鄲驛裡逢冬至」,白居易經過一天車馬勞頓後,天色已晚,便在邯鄲驛站裡休息。一路上,他看見街上人流如織,熱鬧非凡,想起了今天是冬至。想到自己只能在邯鄲驛站獨自度過,不覺有些惆悵。
第二句,「抱膝燈前影伴身」,白居易寫出了自己在驛站的活動。古人沒有現代人這麼豐富的夜生活,更沒有手機可以刷,加上冬至時節天寒地凍,在驛站裡,詩人只有在燈下讀書寫作。
但是,詩人也可能太累了,也不想讀書,只好抱著膝蓋沉思,與燈下的影子相伴。
李白醉酒後,寫出了美妙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看見影子,在孤獨中找到了浪漫。而在冬至這個節日,白居易對著自己的影子發呆,更可能會將影子想像成至親至愛。
第三句,「想得家中夜深坐」,詩人看到燈下之影后,便浮想聯翩,他的思緒穿過寂靜的夜空,飄到遠方的家中。此時此刻,夜漸漸深了,詩人想:「他們在幹什麼呢?可以肯定他們還沒有休息。」
第四句,「還應說著遠行人」,詩人展開了進一步的想像,他們一定會談論著我這個浪跡在外的遊子吧!也許在談論著我是胖了還是瘦了,有沒有過冬的衣物吧!
這裡,詩人也許有些自戀,但是卻很好地從側面烘託出自己的思家之情。
每逢佳節倍思親。冬至,這個團聚的日子,有多少人被萬水千山阻隔,無法與家人團圓,也像白居易一樣,在寒燈下對影枯坐。
這首詩,很好地反映了白居易詩歌的特點,語言通俗樸實,但又飽含真情,容易引起共鳴。沒有深厚的功力,很難達到這樣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