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網上看到過這樣一段話:家,這個字,包含了太多欲說還休的情緒。經歷過太多世間的紛擾,唯有家,是內心最深處的牽掛。
童年時,家是一聲熟悉的呼喚;孤獨時,家是溫暖的陪伴;失落時,家是永遠向你敞開的懷抱;困難時,家是遮風避雨的港灣。
冬至,吃餃子的時候,本應該是一家圍坐的時候。可是,總會有一些人,雖然也能吃上餃子,但是,他們卻無法與家人圍坐。還有一些人,他們可能會身在某地,孤獨一人,甚至連個餃子也吃不上。
比如,那年的冬至,白居易在河北邯鄲。那一天,不知道他是不是能吃上餃子,可能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冬至習俗吧。
冬至這天,身為異客,白居易,在河北邯鄲,在那年冬至,他,想家了。
詩人想家,有詩人的表達,當然是用詩。於是詩人寫下這首《邯鄲冬至夜思家》,全文四句:
邯鄲驛裡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說著遠行人。
邯鄲驛裡,說明當時詩人已是官身,那時候驛站可不是普通人能夠隨便就可以投宿的。
那一天,恰逢冬至,本應家人團聚,共同歡樂度過,詩人卻孤身一人處在羈旅途中。那一天,驛站除了一兩個驛卒,能回家的人,都已經回家。
夜已深,驛站裡,一盞孤燈,燈前坐著一個孤獨的人。想要加點兒夜宵,廚師早已經找不到蹤影,想找人喝點小酒,可惜只有燈下一人。想要點個外賣、刷個微信,那一刻的朋友圈竟然空無一人。
倒是那個李白能搞,同是月下獨酌,他可以搞成對影成三人。
那個冬至,只有詩人。不,還有詩。還有詩人寫下的這首詩。詩人寫下這首詩的時候,一定是把這詩當作是這個冬至裡最暖的陪伴。儘管,那硯中的陳墨都已經凍了冰層。
可能,在詩人寫下這首冬至詩的時候,他的家人們此刻正圍坐在一起,正在默默地為離家遠行的詩人祈禱,希望詩人一路平安,冬至平安,寫詩平安。
冬至這一天,有餃子能吃到,有親人可思念,這樣的冬至,其實也不算是孤單。
實在不行,就像樂天這樣,寫首詩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