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詩人白居易是個情痴、情種。
他生於官宦人家,父親白季庚先為徐州別駕。但他出生之後不久,自領平盧淄青節度使的李正己與田承嗣、薛嵩、李寶臣、梁崇義發起叛亂,戰火搞得民不聊生。
徐州陷於戰亂區,白季庚無奈將家屬送往宿州符離安居。
在符離,白居易認識一個叫湘靈的女孩。
兩人剛認識時,白居易11歲,湘靈7歲,可謂青梅竹馬。
白居易23歲那年,暫時離開了湘靈。
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之間應該訂有盟約的。
因為,白居易在分離期間,寫過許多首懷念湘靈的詩。
其中的《寄湘靈》、《寒閨夜》、《長相思》等詩非常著名。
《長相思》裡還寫:「願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
兩年之後,白居易如願考上了進士,向母親流露出了要與湘靈結婚的意思。
但白母有很深的門戶之見,認為進士與村姑並不般配,堅決反對。
白居易軟磨硬泡了好幾年,白母始終不鬆口。
白居易在長安做校書郎時,為了報復母親,下定決心,終生非湘靈不娶。
這期間,他又寫過多首懷念湘靈的詩,有《冬至夜懷湘靈》、《感秋寄遠》、《寄遠》等等。
白居易的決心很大,一直到了37歲還單著。
最終,卻還是抵不過母親的以死相脅,娶了一個楊姓女子。
白居易44歲被貶江州時,路遇湘靈父女。悲催的是,湘靈為了等他,已經40歲了,還未婚。
白居易傷心欲絕,作了《逢舊》詩二首。
這之後,為情所傷的白居易漸漸開始放縱起來。
晚年,他蓄養了許多歌妓。
其中最有名的是樊素和小蠻。
如今還在流行的詞語 「櫻桃口」和「小蠻腰」都和樊素和小蠻有關——白居易曾經寫過「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的詩句。
另外,白居易家裡,還有名為菱角、谷兒、紫綃、紅綃等才色兼具的歌妓,因為,他的詩作裡保留有這些人的名字,白居易自己也在詩序中作了解釋。
白居易還在一首題為《追歡偶作》中提到:「三嫌老醜換蛾眉」。意思就是說,我家裡養的家歌太多了,每過三年,就老醜得不成樣,必須換。
由此可見,白居易晚年所蓄養的家妓,應該不少於三位數。
讀史可以使人明智。
有人問我,讀什麼書才能全方位掌握中國的通史?我毫不猶豫地推薦他去讀《資治通鑑》。
清代王鳴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評價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不可不讀之書也。」
開國偉人對這兩部書推崇備至,其中曾通讀了《資治通鑑》十七遍。他無限感慨地說:「一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一部難得的好書噢......中國有兩部大書,一曰《史記》,一曰《資治通鑑》,都是有才氣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編寫的……《通鑑》裡寫戰爭,真是寫得神採飛揚,傳神得很,充滿了辯證法。」
……
其實,讀《資治通鑑》不單單是通曉歷史,還可以從中思索和提煉出許多職場、人際間的東西。
不過,《資治通鑑》是文言文,大家讀來可能會有些累。那麼,可以選擇白話文。不過,白話文就存在一個翻譯的問題,如果版本不好,翻譯出來的東西就不準確。
在這裡,我建議大家入手《白話資治通鑑》十套裝。
這套書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臺灣大學國文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錦鋐領銜主持,集中臺灣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學者,歷時3年,合譯而成。
這套書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而且是全本。
裡面還有重要人物畫像,有簡明皇帝譜系表、官制簡表。
做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因為這一套在頭條做活動,一套十大本,只要208,可以說是很超值了。
愛好歷史,家裡一定要備這樣一套書,沒事的事情翻一翻,就會發現看問題的角度會完全不一樣。
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連結購買,總共是一千套,賣完就沒有了庫存了:白話資治通鑑【全套共10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