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友誼,叫元稹和白居易

2021-02-13 光明日報

唐代詩壇,有這麼一對極品好友,詩詞唱和三十餘年,往來詩篇千首,志同道合,惺惺相惜,那就是世稱「元白」的元稹和白居易。

公元803年,24歲的元稹與大他7歲的白居易,一起考上了公務員,被分配到秘書省當校書郎,從此命運將二人聯繫在一起,無論是遭遇貶謫的事業低谷,亦或是親人故去的脆弱關頭,二人都相互陪伴,不離不棄,成為患難見真情的模範好友。

元稹像

公元806年,元稹因觸犯權貴被貶河南,不久收到了母親病逝的消息,於是回家丁憂。元稹跟母親感情很深,八歲時他父親就去世了,是母親一個人把他拉扯長大,家庭貧困上不起學,他的知識都是母親教的。

元稹回家丁憂後又沒了俸祿,讓這個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耿直的白居易挺身而出:你沒工資,我養你呀,伯母的墓志銘,我來寫吧。

白居易像

這份深情,元稹記在心裡。5年後,白居易的母親病逝,墓志銘是由元稹寫的。當時元稹被貶江陵,無法親自弔喪,委派侄子專程前往代表自己弔祭。深知好兄弟守喪期間經濟拮据,雖然自己手頭也不寬裕,卻三次寄錢資助白居易,總計有二十萬。

關於這一段,白居易在《寄元九》一詩中這樣說的:

豈是貪衣食?感君心繾綣。

二十萬對元稹來說多不多?在白居易同時期創作的詩中可以找到參考:「俸錢四五萬,月可奉晨昏」。此時的白居易是京兆尹戶曹參軍,是個負責民政和財政的京官,他個人對此十分滿意,所以才寫了暴露工資的《初除戶曹,喜而言志》一詩。

而元稹呢,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在地方老老實實做人。就算二人工資相當,二十萬也相當於元稹小半年的工資。請問哪位朋友願意分你一半年薪?這樣的朋友給我來一打。

元稹和白居易都在官場混得很不容易,公元815年,這對難兄難弟都遭遇了事業不順,元稹被貶為通州司馬,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二人都為對方的遭遇打抱不平。

那年三月底,元稹啟程赴任,白居易一直送他到長安西邊的蒲池村,兩人在此借宿一晚,借酒消愁,次日才依依不捨地分別。元稹贈詩白居易:「今朝相送自同遊,酒語詩情替別愁。忽到灃西總回去,一身騎馬向通州。」白居易回復元稹:「蒲池村裡匆匆別,澧水橋邊兀兀回。行到城門殘酒醒,萬重離恨一時來。」總之一句話,我捨不得你呀!

這年秋天,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聽此消息,元稹氣到從病床上跳起來,你可以對不起我,但不能對不起我兄弟。這段著名的打抱不平,大家在語文課本裡應該聽過。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元稹和白居易,絕對不是塑料朋友。

白居易想念元稹了,就寫信給元稹,「可道眼前光景惡,其如難見故人何。」(《早春憶微之》);元稹收到信讀完,立即回復白居易,「同受新年不同賞,無由縮地欲如何?」(《和樂天早春見寄》)

白居易給元稹寫信,總有說不完的話,常常捨不得停筆,一看天都快亮了,才暫且打住:「心緒萬端書兩紙,欲封重讀意遲遲。五聲宮漏初鳴夜,一點窗燈欲滅時。」 (《禁中夜作,書與元九》)如果你見到元稹一反常態眼淚汪汪,不必感到意外,可能是收到了白居易的快遞:「遠信入門先有淚,妻驚女哭問何如。尋常不省曾如此,應是江州司馬書。」(《得樂天書》)

這對好朋友,就是這樣一唱一和三十多年,並且非常講究,在專業能力上彼此促進,不是隨便瞎聊。每每收到對方寄來的詩,都要仔細研究韻腳,對仗工整地進行回復。

仔細看看白居易寫的《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和元稹回復的《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你就知道這對好兄弟有多變態,整整一模一樣的一百個韻腳!二人把唐詩裡對格律的要求發揮到了極致,真是文學素養不夠,連聊天都不夠資格。

再好的朋友,也有面臨離別的一天,有的是走著走著走散了,從此成為陌路,有的是生命走到了盡頭,再也不能共同進退了。

公元831年,元稹病逝於武昌,消息傳來,白居易哭了。「今在豈有相逢日,未死應無暫忘時。從此三篇收淚後,終身無復更吟詩。」 始以詩交,終以詩訣,白居易為他最好的朋友元稹寫下祭文,「死生契闊者三十載,歌詩唱和者九百章,播於人間,今不復敘。」

今日再讀「元白」詩,可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有一種友誼,叫元稹和白居易。

相關焦點

  • 白居易與元稹:世間最好的友誼,是找到另一個自己
    好的友誼當然不止打情罵俏。 一個月後,兩個學霸再次榮登科榜,元稹第一,白居易第四。此事一出,白居易當場氣炸,置得罪宦官和藩鎮的巨大風險於不顧,火急火燎為好哥們寫了篇辯護狀,直接懟到了唐憲宗面前。慷慨激昂地列出元稹不可貶之理由有三: 你要是貶了元稹的官,以後滿朝文武就沒人敢為皇帝大人當官執法、懲兇除惡了!
  • 白居易與元稹的情誼之一證
    或許歷史上有很多人之間的交往故事很感人,很值得傳頌,但因為缺乏記載而無處措手。總之,在筆者印象中,比較可靠的文人間珍貴友情的不多。其中,讓筆者始終嚮往,難以忘卻的友情,當屬中唐白居易和元稹之間的交往。白居易、元稹都是比較重情的人,他們與很多人保持著良好的人際交往,比如和劉禹錫、比如和楊虞卿、比如和韓愈,等等。但通觀元、白二氏文集,不難發現元稹與白居易的關係最貼心的,是堅實的,是難以超越的。元白二人文集特別是憲宗元和、穆宗長慶年間的詩文書信往來之頻繁,語言之真摯親密,真的是難找第二。後世常常「元白」合稱,如同一個詞,除了二人文學唱和之外,恐怕也有二人交往密切關係在。
  • 元稹吃白居易的醋,寫下一首千古名作,白居易只好寫千古名作解釋
    「文人相輕古來有之」,可對於白居易與元稹而言,這句話很不成立,《唐才子傳》中說:「微之與白樂天最密,雖骨肉未至,愛幕之情,可欺金石,千裡神交,若合符契,唱和之多,毋逾二公者。」傾心交往三十載,相互唱和九百章。
  • 詩人元稹「渣」了所有妹子,卻對白居易「一往情深」
    而此時白居易剛好被調回長安做拾遺,兩人擦肩而過,從此迎來聚少離多的歲月。彼此分離的白居易和元稹並沒有因為距離而斷了聯繫。      元和四年二月,元稹出任監察御史,奉命調查瀘州監官任敬仲。在出駱谷至漢中時,發生了一件中國文學史上千裡共良宵的傳奇佳話。
  • 大唐第一CP:細數元稹與白居易的相交!
    明經較易而進士頗難,所以有三十老明科五十少進士一說。白居易家貧多故,憑自身努力選擇了hard模式並是那一批第一個跑到終點的,確實不易。而元稹由於家太窮了急需要養家,選擇easy的明經模式,他幼年父死,由獨母養大。雖然祖上是貴族,於他這代早已沒落。所幸元稹聰穎好學,天賦又高,十五歲舉明經,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會試。元大人十五歲已經輕輕鬆鬆過了公務員最高級別考試了。
  • 白居易夢到元稹後給他寫首詩,元稹回詩一首,最後7字扎心了老鐵
    聚會的次數多了,志趣相投的人慢慢也就成了好友,有事沒事就喜歡相互寫詩唱和,這也算是唐代詩人維持友誼的一種方式。就像李白和杜甫,作為好友他們之間就時常有詩信往來,杜甫想念李白了就為他寫下「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而李白想念起杜甫也是不逞多讓寫下「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徵」。
  • 白居易給元稹寫過幾百首詩,最美不過這首,比情書還要感人
    其中,分量最重的當然是李杜之間的友情,但最為密切的,還是元稹和白居易。元稹和白居易的相識非常簡單,他們在考試中相識,又一同及第,一同為官,此後拉開了長達幾十年友誼的帷幕。同為一殿之臣,同為當時的文壇領袖,他們之間不但沒有任何齷齪,反倒無論是流放、貶謫,都是相互鼓勵,甚至還一起推動了「新樂府運動」,共同鑄就了「元和體」。
  • 白居易與元稹感天動地兄弟情
    夢微之 白居易 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 注釋 微之: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為終生摯友。 漳浦:地名,在今福建漳州南部。 宿草:指墓地上隔年的草,用為悼念亡友之辭。 阿衛:微之的小兒子。
  • 白居易「最深情」的6句詩,全是寫給元稹的,最後一句成網紅金句
    在猶猶豫豫之間竟然我們看到了所謂的愛情一般的感覺,有沒有像我們寫情書給女神的樣子?「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這首詩就更加出格的,其實根本和元稹沒有半毛錢關係,就是因為白居易和自己的朋友在那裡喝酒。結果他的時間想到了元稹,那還要折花喝醉做酒籌,來思念遠在他方的元稹。
  • 元稹半夜不眠,寄贈白居易一首七律,如敘家常,尾聯更是發自肺腑
    元稹與白居易都是中唐著名詩人,他們之間親密的友誼也在文學史上傳為佳話。兩人同時登科,還同授秘書省校書郎,從初識開始就誼同金石,愛等弟兄。此後他們也多次被貶,卻在一生中相互扶持,自始至終保持了深厚和純真的友誼。
  • 元稹:人生只是一場誤讀
    十四歲時,元稹以明兩經擢第。唐代明經科雖然沒有進士科那樣風光,但是好歹也算有了功名。二十一歲時,元稹考中書判拔萃科。就在這一年,一位二十八歲的士子也同時及第,這位士子即為白居易。按照當時的風俗,兩人稱為「同年」。元稹和白居易兩個讀書人一見如故,很快成為摯友,他們的友誼一直維持到他們生命的盡頭,成為唐詩史上的一段佳話。
  • 詩壇知己:白居易與元稹·遙寄書信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白居易和元稹這對詩壇知己早期交往的日常,我們可以在白居易的詩作中窺見一斑,「月夜與花時,少逢杯酒樂」,講述了他們飲酒賞花時的酣暢;「秋風拂琴匣,夜雪卷書帷」,記錄了他們聽風賞雪時的愜意。
  • 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回夢見君 | 白居易與元稹
    在江陵得到了白居易貶謫江州(今江西九江)的壞消息後,瀕臨死亡的元稹寫信給白居易,回憶二人的交往,告訴他自己的病況和心境,並請一位叫熊孺登的人將書信、題詩以及自己的作品送給了白居易,他說:「危惙之際,不暇及他,唯收數帙文章,封題其上曰:他日送達白二十二郎,便請以代書。」(白居易《與微之書》)這可以說是生死託付了。
  • 扒一扒白居易和元稹這對超級CP之間深情詩句
    在幾千年來,對這種感情有很多人做出了解讀,最認可的當然就是知己之情、心心相惜。中唐時期,也有這樣兩位文人,他們終生為友,而且他們互相寫給對方的詩句,因為後世的解讀和理解,為他們之間的關係,蒙上了一層曖昧的面紗,他們就是元稹和白居易。
  • 與元稹相關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兩人之間經常有詩歌唱和,即使兩人分處異地,也經常有書信往來,並發明了「郵筒傳詩」。一次,元稹出使到東川,白居易與好友李建同遊慈恩寺,席間想念元稹,就寫下了《同李十一醉憶元九》:「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而此時正在梁州的元稹也在思念白居易,他在同一天晚上寫了一首《梁州夢》:「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遊。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
  • 白居易為何能善終?送給元稹的這組詩蘊含大智慧,學者:佛門真經
    唐朝的詩壇有一段真摯令人羨慕的友情,這就是著名的元白之交。白居易元稹意氣風發的前半生白居易是官宦之後,他的祖父曾當過縣令,父親白季庚也是縣令,後來因為守城有功升任為徐州別駕,雖然白居易祖父、父親都不是什麼大官,但也是地方上有頭有臉的人物,白居易算是正宗官二代。
  • 看了白居易的這首「得意忘形」的七律,元稹、李紳也表示心服口服
    唐憲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因上書言事得罪當權者,被貶為江州(就是今天的九江)司馬。到江州後,他將自己過去寫的詩整理後,編成了十五卷詩集,近八百首詩。集成,詩人心裡很高興,就在卷末題了一首非常有趣的七律:一篇長恨有風情,十首秦吟近正聲。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間富貴應無分,身後文章合有名。莫怪氣粗言語大,新排十五卷詩成。
  • 故事|西湖往事:孤山刻經石壁背後的元稹白居易CP
    於是,想把與杭州西湖山川水韻有關的往事寫一寫,藉機整理一下作為一名普通杭州人對杭州的理解和認識。想來,若有一日,友人來訪,亦能成為不錯的導遊,將古往今來的軼事趣聞娓娓道來。昨日,專程往西湖孤山探春賞梅,那麼西湖的往事就讓我從孤山開始說起吧。
  • 「長慶體」之稱始於宋人,緣於白居易、元稹的文集名
    「長慶體」之稱始於宋人,緣於白居易、元稹的文集名齊梁體詩歌有哪些特點?齊梁體詩歌是在南朝齊、梁時代出現的一種詩風。齊梁體詩歌內容多吟詠風雲、月露,題材狹窄;形式上,多追求音律精細,對偶工整,辭藻巧豔。這個時代出現的文學基本格調世稱「齊梁體」。
  • 元稹寫首詩誇自家好,白居易回他56字,翻譯過來就是:你真沒見識
    該用什麼詞來形容白居易和元稹的友情?個人認為用莫逆之交是極合適的。這個詞出自《莊子.大宗師》,原文是:「莫逆於心,遂相為友」。與一般的朋友相比,莫逆之交講究的是由心而發的志同道合,比起一般的友誼要更深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