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與元稹:世間最好的友誼,是找到另一個自己

2021-03-05 古墨社


好的友誼當然不止打情罵俏。

 

公元 806 年,因校書郎之職過於清閒,政治作為不大,二人於是雙雙辭職,躲進華陽觀裡閉戶讀書,潛心備考由皇帝主持的制舉考試。

 

期間哥倆互相探討,反覆切磋,還根據實事熱點自己預測出題,而後交換答卷,互相點評。意見不一致時,常唇槍舌戰、爭論不休,直到一方把另一方徹底說服為止。

 

一個月後,兩個學霸再次榮登科榜,元稹第一,白居易第四。

 

不僅仕途上齊頭並進,兩人還和另一個好基友李紳搞了個文學組合,發起了一場「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新樂府運動,針砭時弊,反映民生,在中國詩歌史上留下光輝一頁。

 

除了一起乘風破浪、相攜成長,他們還能患難與共、在人生陷入低谷時為彼此兜底。

 

元和元年,元稹母親去世,守喪三年沒有收入,生活極其困難。白居易又是給元母寫祭文,又是往元稹家送吃送喝,把好兄弟照顧得妥妥帖帖。

 

投桃報李。後來白居易母親去世,元稹一樣是義不容辭:

 

伯母的祭文,我寫!兄弟這三年的生活費,我出!

 

母喪期間的白居易貧病交加,很多朋友都消失不見。只有千裡之外的元稹,隔三差五寫信來關心勉勵,又是勸慰老白要心寬想得開,又是叮囑他要好好吃飯、珍重身體:

 

憂我貧病身,書來唯勸勉。

上言少愁苦,下道加餐飯。


當時元稹被貶江陵,境況也很慘澹,卻常常擠出俸祿接濟白居易:

 

憐君為謫吏,窮薄家貧褊。

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

豈是貪衣食?感君心繾綣!

念我口中食,分君身上暖。


你看,三年間愣是資助了白居易整整二十萬。

 

這是什麼概念呢?

 

他們做京官校書郎時,月薪是萬六七,也就是說,二十萬相當於一個校書郎不吃不喝一整年的工資。

 

可以說,如此深情厚愛,就是手足至親,也未必能做到了。

 

所以白居易十分感慨:

 

不因身病久,不因命多蹇。

平生親友心,豈得知深淺?

 

是啊,不落難,哪能知道誰才是真正的朋友呢?

 

除了家庭變故時互相扶持,宦海沉浮之際,他們亦是始終心繫彼此。

 

比如,元稹任監察御史時,因論事切直,彈劾權貴,栽了個大跟頭:

 

在出差回京途中,遭宦官勢力蓄意報復,被打了個頭破血流。

 

而此事明明錯在宦官,元稹卻含冤被貶江陵。

此事一出,白居易當場氣炸,置得罪宦官和藩鎮的巨大風險於不顧,火急火燎為好哥們寫了篇辯護狀,直接懟到了唐憲宗面前。慷慨激昂地列出元稹不可貶之理由有三:

 

你要是貶了元稹的官,以後滿朝文武就沒人敢為皇帝大人當官執法、懲兇除惡了!

 

你要是貶了元稹的官,以後大家被宦官欺負了也不敢吱聲,奸邪之輩只會越來越跋扈!

 

你要是貶了元稹的官,以後地方藩鎮有什麼異動,也不會有人為大唐挺身而出了!

 

雖然最終並沒能改變聖命,但對元稹來說,已是情義無價。

 

說來,二人也真是難兄難弟,白居易後來也因越職諫事被貶江州司馬。當時元稹身在通州,重病纏身,都快交代後事了,結果聽到好友被貶,一個猛子坐起來,愣是又給氣活了: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洪邁《容齋隨筆》評價此詩曰:嬉笑之怒甚於裂眥,長歌之哀過於慟哭。

 

此語誠然!


相關焦點

  • 有一種友誼,叫元稹和白居易
    元稹跟母親感情很深,八歲時他父親就去世了,是母親一個人把他拉扯長大,家庭貧困上不起學,他的知識都是母親教的。元稹回家丁憂後又沒了俸祿,讓這個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耿直的白居易挺身而出:你沒工資,我養你呀,伯母的墓志銘,我來寫吧。白居易像這份深情,元稹記在心裡。5年後,白居易的母親病逝,墓志銘是由元稹寫的。
  • 元稹吃白居易的醋,寫下一首千古名作,白居易只好寫千古名作解釋
    然而在大唐,或許還真有他們口中所說的那種純潔的友誼。白居易與元稹在一起時耍得很歡,一旦不在一起了立刻就患上了相思病。由於工作調動,二人不得見面,因此便以書信傳情,一夜白居易夢到了元稹,便寫詩道:「夢中握君手,問君意何如?」握個手而已,這還問什麼,更親密的事情都做過,老白這有些矯情了,不信我們來看元稹的回信。
  • 白居易與元稹的情誼之一證
    其中,讓筆者始終嚮往,難以忘卻的友情,當屬中唐白居易和元稹之間的交往。白居易、元稹都是比較重情的人,他們與很多人保持著良好的人際交往,比如和劉禹錫、比如和楊虞卿、比如和韓愈,等等。但通觀元、白二氏文集,不難發現元稹與白居易的關係最貼心的,是堅實的,是難以超越的。元白二人文集特別是憲宗元和、穆宗長慶年間的詩文書信往來之頻繁,語言之真摯親密,真的是難找第二。
  • 白居易「最深情」的6句詩,全是寫給元稹的,最後一句成網紅金句
    但可能誰都沒有想到,白居易這樣一個非常傲氣的人卻喜歡寫詩給朋友,而且每一次寫詩的時候都顯得有點纏綿悱惻。更讓人驚訝的是他不是寫給那個美女,而是寫給自己的好朋友元稹,另一位男人。可能大家聽到這裡會覺得有點基情滿滿,但還別說,事實上我們去看他們的詩文對白,還真的是這樣,都是最深情的詩句,只不過對象卻是一個男人。
  • 詩人元稹「渣」了所有妹子,卻對白居易「一往情深」
    而此時白居易剛好被調回長安做拾遺,兩人擦肩而過,從此迎來聚少離多的歲月。彼此分離的白居易和元稹並沒有因為距離而斷了聯繫。      元和四年二月,元稹出任監察御史,奉命調查瀘州監官任敬仲。在出駱谷至漢中時,發生了一件中國文學史上千裡共良宵的傳奇佳話。
  • 大唐第一CP:細數元稹與白居易的相交!
    元白,作為傳說中的大唐第一CP,第一好基友,的確是以志同道合相交為始,卻以更為真摯深刻感情結束,「君埋泉下泥銷骨 我寄人間雪滿頭」,元稹死後,白居易看書憶他,喝酒憶他,做夢憶他……「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成了他這時的寫照。兩人相識是起於貞元十九年,同授校書郎。當是時,白居易已在長安居多年,數年前,他中進士,春風得意,時朝廷取士,分明經科與進士科兩科。
  • 看了白居易的這首「得意忘形」的七律,元稹、李紳也表示心服口服
    唐憲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因上書言事得罪當權者,被貶為江州(就是今天的九江)司馬。到江州後,他將自己過去寫的詩整理後,編成了十五卷詩集,近八百首詩。世間富貴應無分,身後文章合有名。莫怪氣粗言語大,新排十五卷詩成。詩中老元指白居易最要好的詩友元稹,他是著名傳奇小說《會真記》的作者。你肯定聽過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他寫的詩句。在本書中即選用了他的長詩《連昌宮詞》。
  • 白居易給元稹寫過幾百首詩,最美不過這首,比情書還要感人
    其中,分量最重的當然是李杜之間的友情,但最為密切的,還是元稹和白居易。元稹和白居易的相識非常簡單,他們在考試中相識,又一同及第,一同為官,此後拉開了長達幾十年友誼的帷幕。同為一殿之臣,同為當時的文壇領袖,他們之間不但沒有任何齷齪,反倒無論是流放、貶謫,都是相互鼓勵,甚至還一起推動了「新樂府運動」,共同鑄就了「元和體」。
  • 白居易夢到元稹後給他寫首詩,元稹回詩一首,最後7字扎心了老鐵
    兩人在攜手同遊的時候更是曾大被同眠,這在杜甫的詩中就有記載「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這樣的友誼可謂是讓人羨慕不已。不過要論唐代關係最鐵的詩人友誼,李白和杜甫只能靠邊站,因為還有白居易和元稹這對「鐵哥們」。元稹在通州時聽聞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哪怕當時他已然病重臥床,依然立馬起身提筆寫下「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來表達對白居易的思念。
  • 白居易與元稹感天動地兄弟情
    夢微之 白居易 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 注釋 微之: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為終生摯友。 漳浦:地名,在今福建漳州南部。 宿草:指墓地上隔年的草,用為悼念亡友之辭。 阿衛:微之的小兒子。
  • 元稹半夜不眠,寄贈白居易一首七律,如敘家常,尾聯更是發自肺腑
    元稹與白居易都是中唐著名詩人,他們之間親密的友誼也在文學史上傳為佳話。兩人同時登科,還同授秘書省校書郎,從初識開始就誼同金石,愛等弟兄。此後他們也多次被貶,卻在一生中相互扶持,自始至終保持了深厚和純真的友誼。
  • 詩壇知己:白居易與元稹·遙寄書信
    這一年的秋天,白居易因為「越職言事」等罪名,被貶江州司馬,謫居現在的江西九江,兩地相隔遙遠,這首詩就是元稹在通州得知這個消息時所寫的。詩一開篇,詩人就營造了一個昏暗的環境:桌上的燈盞,油盡燈枯,將要熄滅,燭火的影子在一片昏暗中搖曳不定。在這樣的一個夜裡,我忽然得知你被貶謫到了九江的消息。
  • 故事|西湖往事:孤山刻經石壁背後的元稹白居易CP
    想不到這其貌不揚的石壁,竟然便是讓唐代大詩人元稹專門作《永福寺石壁法華經記》的那一處石壁。在孤山之上這面普普通通的石壁,竟與大唐第一CP——白居易、元稹聯繫在了一起,這也許便是歷史的獨特魅力。其實早在元白生活的年代,他們彼此一往情深的樣子便被大唐吃瓜群眾所好奇。
  • 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回夢見君 | 白居易與元稹
    元稹與之爭執,反而被仇士良一行人打得頭破血流,傷了面部。更可惡的是,宰相竟然怪罪元稹年少不懂事,有失體面。不久,元稹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到任江陵後,元稹便得了一場嚴重的瘧疾,數月臥床不起,一度瀕臨死亡。元稹開始安排自己的後事,決定把自己的詩文捲軸託付給最信任的人—白居易。
  • 白居易一首深情質樸的詩,思念故友元稹,感情真摯,令人感動
    或許是我們的表達能力有限吧,但是對於古時候的大文豪來說,表達這種感情卻並不是一件什麼困難的事情,白居易就曾有過這樣的經歷,他也曾在午夜夢回之間夢到自己的好友,於是他便將自己心中噴湧的情緒化作為一首詩,言語雖然不華麗,可是情感卻最為真摯動人,直觸人心底最柔軟的那個地方。《夢微之》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
  • 元稹寫首詩誇自家好,白居易回他56字,翻譯過來就是:你真沒見識
    該用什麼詞來形容白居易和元稹的友情?個人認為用莫逆之交是極合適的。這個詞出自《莊子.大宗師》,原文是:「莫逆於心,遂相為友」。與一般的朋友相比,莫逆之交講究的是由心而發的志同道合,比起一般的友誼要更深一層。
  • 元稹:人生只是一場誤讀
    十四歲時,元稹以明兩經擢第。唐代明經科雖然沒有進士科那樣風光,但是好歹也算有了功名。二十一歲時,元稹考中書判拔萃科。就在這一年,一位二十八歲的士子也同時及第,這位士子即為白居易。按照當時的風俗,兩人稱為「同年」。元稹和白居易兩個讀書人一見如故,很快成為摯友,他們的友誼一直維持到他們生命的盡頭,成為唐詩史上的一段佳話。
  • 扒一扒白居易和元稹這對超級CP之間深情詩句
    中唐時期,也有這樣兩位文人,他們終生為友,而且他們互相寫給對方的詩句,因為後世的解讀和理解,為他們之間的關係,蒙上了一層曖昧的面紗,他們就是元稹和白居易。元稹和白居易相識於貞元十七年,元稹從小機智過人,年少即負有才名,當時與白居易同科及第,相識相交,後來二人還共同倡導了新樂府運動,可謂一生之摯友。
  • 元稹最痴情的一首悼亡詩,寫盡哀怨,成為了世間愛情的千古絕唱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朝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隱喻愛情之深廣篤厚,用它來比喻世間至美的愛情,更能表達男女之間的這種無以倫比的深情,詩人用極致的比喻寫出了自己的懷舊悼亡之情。這句詩也因其形象的比喻、悲闊的意境而被後世廣為傳頌,成為了世間男女愛情的千古絕唱。「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半緣修道」可以理解為詩人在現實中的一種感情寄託,對於自己痛失愛人的逃避。
  • 元稹的人品不敢恭維,他的好友白居易竟也是好色之人?
    《離思》(唐.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元稹這首詩寫得真好,語句優美,情真意切,發人深思,回味無窮。但據說其人品實在讓人不敢恭維。相傳,這首詩到底是元稹為亡妻韋氏所作?還是為一早年所愛女子而作?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