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 白居易的18歲

2020-12-13 半月談

01

他的身體不太好,走到哪裡,腰上都掛著一個保溫杯,

他的咳嗽很刺耳,呼吸有些不順暢,頭髮早就花白,典型的未老先衰,

醫務室裡常見他的身影,醫生們都知道他得了好幾種慢性病,

可是他的生命力卻出奇旺盛,結結實實活了75歲,

這個人,平生最愛寫詩,

幾十年前,李白跟杜甫聯手,也只寫了2000餘首,

他孤軍奮戰,一個人就寫了3000首,

可以說,他的病都是寫詩寫出來的,春夏秋冬,他不敢有一絲懈怠,

詩,是人心的延伸,令人敬畏,

他叫白居易,赤誠潔白,不媚權貴,雖九死而不悔,

他酷愛時評,每天都要寫幾篇,每篇都會得罪人,

要知道,他跟有皇家背景的李白不一樣,

唐玄宗給李白調過羹,高力士給李白脫過鞋,就連楊貴妃都對醉中的李白拋來秋波,

按照電影《妖貓傳》的說法,楊貴妃高度評價李白的詩,還充滿敬佩地說,「大唐因為你才了不起啊」,

這些,白居易有嗎?

都沒有。

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大唐最偉大的詩人和時評家。

02

18歲,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年。

公元790年的少年白居易,嘴邊已經出現了鬍鬚,

他是白家的驕傲,父親白季庚44歲才得子,對他倍加珍惜,

這個孩子好像沒有其它的愛好,就是愛擺弄文字,

史載,他剛出生六七個月,就每次能正確分辨「之」「無」二字。

這也沒什麼奇怪,白家祖上數代,「世敦儒業,皆以明經出身」,

由於這種遺傳,白家子孫都能很早學會寫詩,

到了白居易這一代,就更不得了了,

他是三鄉八裡公認的神童,寫的詩句如鬼斧神工,清新自然,直抵人心,

說他是天才,並不過分,

為了寫出一首好詩,他也是拼了,

很多孩子看到書都吐,他卻看得十分投入,

據說,由於讀書太認真,他的口裡生了瘡,手也磨出了繭。

1000年後,在歐洲出現了一個同樣偉大的人,他在圖書館看書,興奮的時候會用腳蹭水泥地,後來蹭出了一個很深的腳印,

這幾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做大事,首先要不顧一切地學習,

學習是一件勞心勞力的事,必須融入整個身心,

比如白居易同志,到他18歲的時候,已經白髮叢生,

為了研究古人的作品,他從來不玩網路遊戲,從來沒有雙休日,從來不逛公園,

幾乎犧牲了一切娛樂時間,他能不憔悴嗎?

這些,都是他為未來所作的準備,

沒有這些準備,在晦暗不定的人生中,他很難脫穎而出。

03

之前,他在江南生活了7年,

因為他的父親在徐州、衢州及蘇杭等地做官,調動頻繁,

他的小學和初中,是在不斷轉學中度過的,

作為一個出身中原的少年,他很喜歡江南,

歷史上,富庶的江南是詩人輩出之地,但只有唐代例外,最著名的幾位大詩人,多出自河南、山西、四川等地,

他們的生命中,有剛硬孤傲的一面,而江南的遊歷,讓他們的詩句變得柔和,

如果給每個大詩人畫一幅人生地圖,你會發現,幾乎每個大詩人,同時也是一位旅行家,

一路上的風景,在凡夫俗子看來,只是風景而已,

而在詩人眼裡,這些風景卻是寫詩最好的原始素材,

白居易就是這樣,他懷裡常揣著一個筆記本,走到哪,記到哪,

15歲的時候,他在越中寫了一首《江南送北客因憑寄徐州兄弟書》,這是他最早的詩作,

不久,除了把詩寫好,他的人生有了另一個目標,那就是科舉,

他在日記中寫道,「十五六,始知有進士,苦節讀書」。

17歲那年的雨季,他看了很多王昭君的資料,

他對這個異性充滿了傾慕,馬上寫成了《王昭君》詩二首,

代表了他對異性和客觀世界的初步認識,

他的18歲,就這樣來了。

04

公元790年,他終於來到了長安,那是他心目中最神聖的殿堂,

那是個思想最自由的城市,來自世界上各個地方的人,在此一競風流,

王朝的大度和包容,在皇城裡無處不在——

在朱雀大街上,在每一間酒肆中,甚至在每一個行人的臉上,

這個城市是詩人的殿堂,一個神句誕生,上到皇家成員,下到販夫走卒,都會搶著吟誦,

寫詩,看詩,吟詩,唱詩,這就是當時最大的時髦,

……

白居易隱約有一種預感,自己會成為這個城市新的話題,

他很熱切地研究過李白和杜甫,

在自己出生的時候,大詩人杜甫剛剛過世2年,

而另一位神一樣的詩人李白,已過世10年,

他特別特別遺憾,自己未能與這兩位大詩人謀面,把酒作詩,

現在來到長安,他要做兩件事,一是參加科舉,二是以文會友,

按照父親的意思,他先去城東拜訪前輩顧況,

顧況見了他的名字,打趣道,

「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

白居易馬上獻上自己備好的新作——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顧況一生見文學青年無數,其中有資質平庸的,有附庸風雅的,有流星即逝的,

此時也不禁怔住了,他改口道,

「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難。老夫前言戲之耳」。

……

後人愛李白,稱他為「詩仙」,愛杜甫,稱他為「詩聖」,

卻毫不吝惜地將兩個稱號送給了白居易——詩魔,詩王,

白居易是那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詩人,

顧況不一定看出了他詩句的原意,

表面看來,這是一首送別詩,其實這是一首諷喻詩,

按《唐詩三百首》責任編輯孫洙(蘅塘退士)的看法,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是比喻小人,——「野火燒不盡」,比喻小人是剷除不盡的——「遠芳侵古道」,指小人侵犯正道,——「晴翠接荒城」,指小人文飾鄙陋。

這首詩讓大唐的各種社交媒體像瘋了一樣刷屏,所有人一夜之間知道了這個名字:白居易,字樂天。

……

在少年白居易看來,這個世界從來沒有變過,變的穿梭在這個世界上的人,

現在,輪到他來詮釋這個世界,

該如何認識這個複雜的世界呢?

正如遇到一生好友元稹時,他說的那句話——

「我們寫詩,如果不寫現實,那寫了還有什麼用?」

此後的幾十年,他一直以心寫作,

《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神作,呼之欲出。

18歲,他的身影已經孤獨。

主編:孫愛東

編輯:張初

相關焦點

  • 【用日語讀唐詩】白居易——草
    【用日語讀唐詩】白居易——草 2016年01月08日10:18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人氣非常高。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一起來欣賞其中的奧妙吧。
  • 南圖薦讀臺第10期「雲分享會」:《白居易集箋校》導讀
    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自陳:「五六歲便學為詩,九歲諳識聲韻,十五六始知有進士,苦節讀書,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惶寢息矣。以至於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發早衰白。瞥瞥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也,動以萬數。蓋以苦學力文所致,又自悲矣。二十七方從鄉賦。既第之後,雖專於補試,亦不廢詩,及授校書郎時已盈三四百首。」其刻苦力學之情狀可見一斑。
  • 「櫻桃口」和「小蠻腰」都出自白居易的詩,白居易到底有多風流?
    在符離,白居易認識一個叫湘靈的女孩。兩人剛認識時,白居易11歲,湘靈7歲,可謂青梅竹馬。白居易23歲那年,暫時離開了湘靈。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之間應該訂有盟約的。白居易軟磨硬泡了好幾年,白母始終不鬆口。白居易在長安做校書郎時,為了報復母親,下定決心,終生非湘靈不娶。這期間,他又寫過多首懷念湘靈的詩,有《冬至夜懷湘靈》、《感秋寄遠》、《寄遠》等等。白居易的決心很大,一直到了37歲還單著。
  • 白居易的精神養生法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自小體弱多病,加上5歲起即學詩,青年時代因家境貧困而長期流浪,生活艱苦、學業上又很用功,29歲才考中進士,
  • 白居易讀了高僧的禪詩,如夢初醒,立刻領悟到安身立命之道
    白居易是唐代的偉大詩人,也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白居易被貶江州時就開始學習坐禪,他曾兩度到洛陽參訪東都聖善寺的法凝禪師,求得八字心要,並發揮為八漸偈。他還從佛光如滿禪師處接受齋戒,白居易退居後,在香山寺與禪師結香火社,並自稱香山居士。
  • 【用日語讀唐詩】白居易——憶江南
    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日本學生也會誦讀一二。「漢詩」可以說是日本古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用日語讀唐詩?聽起來萌萌噠!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今天這首是白居易的《憶江南》,一起來欣賞吧。
  • 品讀白居易的《花非花》,人生如夢,當輕裝前行
    香山居士白居易,是切實貫徹居家修行之人,在家修菩提果,行菩薩道,領悟佛法之精妙。尤其是在他的後半生,離開了官場之後,越發的有時間悟道了。而他的這首《花非花》,便是在這段時間所寫,在我讀來,是白居易的頓悟,也是對我們後世的指導。
  • 白居易 舟中讀元九詩
    白居易 舟中讀元九詩把君詩卷燈前讀,詩盡燈殘天未明。眼痛滅燈猶暗坐,逆風吹浪打船聲。鑑賞:此詩是詩人在寂寞的謫戍旅途中所作。唐憲宗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上書得罪朝中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赴任途中,詩人想起了先於自己遭貶的好友元稹,於是在這個深秋的夜晚,他借著燈光,細細品讀元稹的詩卷,寫下了這首詩。整首詩對詩人在船中燈下捧讀友人詩卷的情景做了細緻入微的刻畫,由此詩人抒發了心中的萬般感慨,表這了詩人對好友深沉、真摯的思念。
  • 薦讀丨相知有素,誼切苔岑
    薦讀 / 回宏亮講述 / 越 男「滴水成河,粒米成籮」在「聽話貓」APP,每天一篇名家薦讀和你一起發現閱讀之美
  • 精品薦讀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
    18 成為他人身邊穩定而堅強的存在19 改變,一次一點點就好20 你是否不曾好好聽孩子把話說完?21 「 微諮詢」的力量22 助人工作者一定得「做點什麼」嗎?30 青少年輔導諮詢的售後服務31 傾聽的本事32 助人工作不只是良心事業,更是專業精品薦讀 ▏《我心歸處是敦煌》:深度解讀敦煌藝術崇高之美精品薦讀 ▏《了不起的我》:自我發展心理學精品薦讀 ▏《人間值得》:人生能照亮某個角落就夠了精品薦讀 ▏《帳本裡的中國》:從「小帳本
  • 74歲高齡的白居易溘然長逝,唐宣宗不勝悲悼,寫下一首詩句句斷腸
    公元846年(會昌六年)八月,唐朝當時最偉大的詩人白居易溘然長逝,時年74歲,神州大地黯然失色。
  • 39歲白居易最有良心的一首唐詩,任何的翻譯和解讀都是多餘
    在唐代文學史上,白居易的地位很高。他在十幾歲的時候就高中進士,一生的官位也不低。對比李白和杜甫,他要幸運很多。而且他74歲高齡去世,比李白和杜甫都要多出了十幾年的壽命。比如這一首古詩,乃是39歲白居易最有良心的一首唐詩,任何的翻譯和解讀都是多餘。且看: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唯燒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歲,農者尤苦辛。
  • 白居易的養生故事
    在唐人的詩作中,我們常常讀到有關眼科疾病的詩句,其中以「詩翁」白居易的最多。
  • 薦讀 | 永興島上的環保佳話:保住水清灘亮島美
    薦讀·1 永興島上的環保佳話:保住水清灘亮島美 中國青年報薦讀·2 三沙歸來不看海!在一步一景的大美三沙觸摸大美中國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朱立雅來源:中青在線發布時間:2018年6月10日(點擊文章標題即可閱讀)薦讀 | 環保奶奶的戰鬥薦讀 | 上合「朋友圈」不斷擴大(H5+圖文+視頻)薦讀 | 快看!
  • 薦讀|1天1元讀大學!梅州「圓夢計劃「拍了拍你
    薦讀|1天1元讀大學!梅州「圓夢計劃「拍了拍你 梅州日報一成長 梅州日報一成長微信號 mzrbcz 功能介紹 梅州日報誠意出品,專注梅州教育事業發展,關注孩子成長點滴,分享教育心得、育兒知識,記錄梅州小記者活動。
  • 白居易最樸素的一首詩,全文只有20字,讀來令人心裡暖暖的
    詩魔白居易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與李白、杜甫齊名。但是與李白的風流灑脫,杜甫的深沉憂鬱不同,白居易是一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所謂現實主義,不只是說他的詩反映的是現實主義題材,更重要的是他的詩通熟易懂,平易近人。
  • 白居易16歲參加科舉,一詩成名滿分出圈,轟動了整個大唐文壇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小學課本裡的這首《草》,千古傳誦,人人會背。但鮮為人知的是,這首詩乃是少年白居易參加科舉考試時所寫,原詩題目並非《草》,而且還有更加精彩的後四句。那是在唐德宗貞元三年(公元787年),剛剛16虛歲的白居易初入長安,寫了一首應考習作詩,題曰《賦得古原草送別》,詩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亂花漸欲迷人眼,最美春景春無限:讀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賦詩填詞寫春景,不難,但寫春行,卻不是輕而易舉,寫不好就會有「春」無「行」,流於一般詩作,且看白居易如何遣詞用字。詩的第一句點出錢塘湖,第二句點出春天:「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寫的是春天常見的景色。接下去就是在情景交融的描繪中,把境界一步一步向前開拓,使讀者分明感覺到作者一邊走一邊欣賞眼前景色。
  • 周一專刊「一路薦讀」第三十五期——與你一起品讀申賦漁《一個一...
    如今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爆發的時代如何在這幾近泛濫的信息中剝離出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有深度的好文我想這是媒體傳播應該深思的問題推出【一路薦讀】這個專欄將小編發現的好文字分享給大家它可能是一篇文章中的一個章節也可能是一份作品賞析希望【一路薦讀】可以陪伴著你我一起讀書、閱己、共樂讓人生中
  • 白居易的一首冬至詩,寫出了堪比《靜夜思》的思鄉情,值得一讀
    古代交通不便,人們要出門辦事,往往會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回家,比如行商與趕考,常常一離家就是半載以上,當然,還有一類人離家的時間更長,那就是在異地做官之人,故而,我們能在古代詩詞中讀到不少「羈旅詩」。其實,詩魔白居易也曾有一首羈旅詩,雖沒有《靜夜思》有名,但是白居易在詩中表達出來的思鄉之情並不輸於李白,並且他寫這首詩時還是在一個十分特殊的日子——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