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很樸素的一首詩,寫冬至夜思念家人,寫盡了遊子漂泊的心酸

2020-12-20 何不秉燭遊矣

走得再遠,終究還是要回家。家鄉對於漂泊在外的遊子來說,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牽絆,中國人自古就想要的「落葉歸根」,就是源於這種牽絆。

特別是對於古代的遊子來說,那時候車馬不便,往往一次離別可能就得一年半載才能相見,於是這種離愁別緒在他們的筆下,就更為明顯了。

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而在古代的這一天,有全家團聚的習俗。而我們的詩人白居易,此時卻只能寄居在邯鄲的一個驛站當中,其中離情,實在不忍卒讀。

《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這首詩通過冬至夜作者在邯鄲驛站的所思所想,表達了他對親人的思念和家鄉的懷念,其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古代遊子漂泊在外的心酸之情

中國古代的冬至這一天,往往象徵著全家團圓。等到夜晚,家人們都會圍坐一桌,歡度佳節。

但是我們的詩人白居易啊,在這個原本團圓的日子裡,卻遠在邯鄲,無法歸家。於是原本家人團聚的日子,他卻只能在邯鄲驛站,獨自一人過此佳節。

這一句,詩人通過幻想中的家人團聚,而逐漸落到現實:他遠在他鄉,只能獨自抱膝坐於燈前,其中落寞,可想而知。而那種孤獨寂寞的情感和思念家鄉的情緒,都在這一兩句中,盡數可知。

後面兩句,詩人並沒有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念家鄉和親人,反而是在邯鄲驛站中開始想像家鄉那邊,家人們在冬至夜深時分,圍坐燈前,談論自己這個遠行之人的畫面,通過這一個畫面,就把詩人那些思念的情感,通通都表現出來了。

這種樸素而真實的情感,是最不能欺騙人的,也是最真摯的。冬至原本就是團圓的節日,可「我」卻因為遠行而不能在家人身邊團圓,那麼這個團圓節,家人定然也是過得不開心的。

此時此刻,說不定他們都在擔憂「我」這一路的境遇,害怕我出事,又或者期盼我能夠在今夜趕回家中,享受團圓。

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詩人抱膝坐在燈下,他的心情也是低落而孤獨的。就在這一刻,他似乎和遠方的家人共情了,於是那種思念,更加深切。

縱觀全詩,大家會發現,其實白居易的這首《邯鄲冬至夜思家》,並沒有什麼華麗的語言,也沒有高深的寫作手法,只不過,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都是最樸素而真實的情感,雖然全詩沒有一個字在寫思念,但詩中那些對於家鄉的懷念、親人的思念都表現得十分真摯。

於是我們又想到了古代交通不便的事實,遊子們每一次的外出,是否都是帶著極大的眷戀和不舍,離開家鄉,建功立業?當他們漂泊在外的時候,又是否會後悔外出打拼呢?

這首詩其實也讓小矣想到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打工者,當他們為了生活背井離鄉,選擇在外漂泊的時候,他們的心裡是怎麼想的?是否會有那麼一刻,為自己而感到心酸?

生活不易,致敬每一位努力向上的人。

相關焦點

  • 冬至日白居易寫了一首詩,短短28個字,表達了濃濃的思念之情
    每逢佳節倍思親,冬至是24節氣之一,在古代這一天有全家團聚的習俗,對於遠在他鄉的遊子,總是渴望回家團聚,落葉歸根,每當寒冷的冬天,特別是冬至本應該闔家團圓的時候,這種離愁別緒為明顯。公元804年歲末冬至日這一天,唐代詩人白居易宦遊在外,恰好客宿邯鄲一站,孤單寂寞之時中想起家中熱鬧的場景,一家人圍著燈火的樣子,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就寫了一首詩,全詩短短28個字,表達了濃濃的思念之情,至今讀來仍令人感動。《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 冬至之夜,思家心切的白居易,寫下一首清新質樸的詩
    在中國的24節氣中,冬至是十分特別的一個,它不僅是一個節氣,同時也是一個傳統節日。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在中國,每逢冬至,一家人都要像過年一樣團聚在一起,吃一頓熱騰騰的餃子或者湯圓。在這個美好的日子,那些漂泊在外不能與家人團聚的遊子,自然會泛起思鄉的愁緒。在一個冬至夜,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獨坐驛站,思念起了家人,寫下了一首清新樸實的七絕。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唐)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 白居易最精闢一首冬至詩,全詩無一「思」字,卻寫出千萬人的思情
    閒的無聊,便尋了一些冬至詩作來消遣,也想找些靈感,賦詩一首。可見來許多冬至詩,卻只有白居易的這首詩,此時此刻,最打動我。所以說,欣賞詩作,也是要看個人心情。因為此時此刻此景,倍感動。而我此時的心情,就是想和最親愛的人一起吃水餃,卻也只能是想下,不能付出行動。
  • 白居易在寒冷的冬至寫一詩,短短28字,無一思字,卻句句是思念
    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過節的時候是親人們團圓在一起的日子,此時在外的遊子回不了家鄉,看到他人與家人的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時候總會特別思念,特別思念家中的親人。離家再遠,思念更深,望著窗外的車水馬龍,繁華熱鬧的街市,自己的家鄉雖然很渺小,房子很破舊,可依舊都抵擋了不了對家鄉的思念,那是生身故土,無論在外多久,多遠,都會令自己魂牽夢縈。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白居易的一首詩《邯鄲冬至夜思家》。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 杜甫很悲涼的一首冬至詩,戳中了很多天涯遊子的心,讀完眼中含淚
    日影飛逝,落葉匆匆,時光就那樣老去,轉眼又是一年冬至。也許在現代很多人眼中,冬至不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然而在古代冬至卻是宴飲團圓的大日子,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那時交通不便,許多漂泊異鄉的遊子根本無法在冬至那日趕回家中與親友相聚。
  • 白居易的一首冬至詩,寫出了堪比《靜夜思》的思鄉情,值得一讀
    所謂「羈旅詩」就是「用詩歌的形式反映客居異鄉的艱難、漂泊無定的辛苦並引發對親人的思念,對故鄉的思歸,對自我人生如寄處境的感慨」。很多人沒有注意到自己讀過的許多思鄉詩其實就是羈旅詩,其中最有名的當然要數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白居易冬至失眠寫了一首詩,翻譯過來只有8個字:想你想到無法入睡
    在一個冬至夜裡,那個寫下「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的白居易又睡不著了。這一夜,他不因思念家人而難以成眠,而是在思念另一個人思念得無法入睡,一個在白居易詩歌裡多次出現過的人——湘靈。 白居易對湘靈的一番深情,可以說是難遣、難收、難放下,他在多首詩裡都曾寫到。
  • 白居易冬至失眠寫一首詩,翻譯過來只有8個字:想你想到無法入睡
    在一個冬至夜裡,那個寫下「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的白居易又睡不著了。這一夜,他不因思念家人而難以成眠,而是在思念另一個人思念得無法入睡,一個在白居易詩歌裡多次出現過的人——湘靈。白居易對湘靈的一番深情,可以說是難遣、難收、難放下,他在多首詩裡都曾寫到。
  • 淺析白居易的冬至,四首古詩讓你感受古人思維方式
    白居易詩的主要特點是「一吟悲一事」,一首詩,一件事,一個主題,以使下裡巴人也能讀懂他的詩。關於冬至,白居易主要留下了四首詩:《邯鄲冬至夜思家》、《冬至夜懷湘靈》、《冬至宿楊梅館》和《冬至夜》。這四首詩全都表達了其在冬至日的思鄉之情,我們可以來品讀一下:《邯鄲冬至夜思家》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一個遊子,居住在邯鄲一家客棧的時候恰好是冬至節,其他人都全家團聚,而我只能一人抱膝坐在燈前,與自己的影子相伴。想其家人在這一天也必定相聚到深夜,可能他們相聚時也會談到我?
  • 李商隱在中秋之夜寫下一首詩,看似寫嫦娥,其實是表達內心的無奈
    除了蘇軾的這首詞之外,還有一無數這種很傷感的作品,譬如李商隱的這首《嫦娥》,那也是一首極為悽美的作品,詩人也正是在中秋之夜漂泊在外,無法與家人團聚,內心更是感慨萬千,為此寫下了這麼一首經典的名篇,雖然通篇看似在寫嫦娥,但其實是表達內心的無奈。
  • 漂泊異鄉的葉紹翁思念故鄉,寫下一首悽美之作,引起旅人的鄉愁
    而且他的詩也是很特色,往往看似在寫尋常之物,只不過是那麼信手拈來,讀來卻又是令人讚嘆不已,寫得極為抒情。一首好的作品自然是有著獨特的美,還有就是能夠打動我們,引起情感上的共鳴,要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話,即使是有著再華麗的辭藻,最終也還是會淪為平庸之作。
  • 白居易的一首冬至詩,通篇沒有一個「思」字,卻字裡行間都是深情
    所以說,冬至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還是一個團圓的節日。而此刻,33歲的白居易卻獨居驛館,孤單寂寞冷,想起家中熱鬧的燈火,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就寫下了這首《邯鄲冬至夜思家》詩。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 冬至日蘇軾獨自遊玩吉祥寺,信手拈來寫下一首詩,寫得很是傷感
    那麼古人也是寫過了很多關於冬至的詩作,其中尤其以蘇軾的這首《冬至日獨遊吉祥寺》,最為令人感動,這個時候的詩人獨自漂泊在外,而且在這一天又無法與家人團聚,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內心極為傷感,所以整首詩字裡行間也是充滿了憂愁。
  • 20歲白居易思念家人,寫了一首106字「怪詩」,光題目就佔50字
    比如有一首白居易的詩,它被認為是古代題目最長的一首詩,全詩共106字,但是光題目,就有50個字。這首詩就是《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白居易是非常高產的一個詩人,他的作品特點鮮明,而且通俗易懂,寫這首詩的時候,他才只有20歲,而作這首詩的初衷,則是由於對家人的思念。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的中後期,那時候的唐朝,已經變得非常不穩定,白居易寫這首詩的時候,他的家鄉河南,正遭受著戰亂。
  • 《全唐詩》裡很孤獨的一首詩,一個人獨自在外漂泊,身邊無依無靠
    《全唐詩》裡就有很多描寫孤獨的作品,不過公認最孤獨的作品是中唐詩人柳宗元的《江雪》,其實除了這一首之外,還有很多這種孤獨的作品;譬如盛唐詩人高適這首《除夜作》,那同樣寫得很傷感,整首詩意境悽美,寫得極為孤獨,短短的幾句,把自己在除夕夜獨自在外漂泊的心境描寫得淋漓盡致。
  • 白居易三首冬至詩,你更喜歡哪首?
    相對於冬至夜的普遍思親,白居易這首卻是思人,表達的是不見戀人的惆悵。戀人即「湘靈」,為白居易青梅竹馬的鄰居。白居易有一首七絕就叫《鄰女》,記的是對方15歲的樣子。這一段初戀,對白居易可謂刻骨銘心。相識的時候,白居易10歲,湘靈6歲,8年後,兩人相戀了。我們知道,白居易37歲才結婚,放到現在也是絕對的晚婚,何況是十五六歲就能當爹的古代。
  • 韋應物很悽涼的一首詩,短短4句寫盡了遊子孤獨,一生至少讀一次
    或許是故鄉人事變動,紅白事發生,讓你感嘆變化之大的時候;或許是自己在異地遭受挫折,想念家人友人的陪伴;或許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我的答案是「近鄉情更怯」。【臨其詩境】今天這首詩,帶大家來感受唐代詩人韋應物的思鄉之情。他的創作背景,就是回家的路上。其實古代歸家的路,並不像王維詩中「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那麼順利,往往會因為各種各樣的突發因素而耽擱。
  • 白居易一首詩寫盡天下父母的悲哀 腳步匆匆 記得他們在等候
    而說到關於父母的詩詞,我們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孟郊的那首廣為流傳的《遊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此外還有《詩經》裡的一首《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在為數不多的作品裡,這首《蓼莪》通過對父母養育自己的艱辛以及父母對自己所付出的愛的描寫,表達對自己沒有盡到孝心的痛苦。
  • 冬至詩節丨晝最短,夜最長!今日宜思念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這一天晝最短,夜最長,陽氣始至。古往今來,冬日總給人帶來無盡的遐思。在最長的夜,讓我們一同品讀關於冬至的詩詞!賞析:詩的首聯和頷聯寫眼前之景,言詩人旅居冬至的情形;頸聯和尾聯寫詩人由冬至而回憶起長安的冬至日情形。全詩由詩人一己的漂泊流浪聯想到朝廷,集中體現了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律對嚴整,感情深摯,具有杜詩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賞析:全詩語言質樸無華而韻味含蓄,構思精巧別致,運用想像等手法,表現出淡淡的思鄉之愁以及濃濃的懷親之意。
  • 十首思鄉詩詞:每個想家的人,心裡都有一首詩
    每一個遊子,心裡都有一首詩,那裡藏著最溫暖的家,那裡藏著最溫暖的情緒。今天,詩詞君分享十首思念詩詞,哪一首,是你想家的情緒呢?《邯鄲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鄲驛裡逢冬至白居易在外飄泊,他說,家裡的人肯定在想念我這個遠行人。與其他詩人寫思鄉不同,白居易不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像家人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以此來表現「思家」,使這種思鄉之情擴大化,真實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