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一首詩寫盡天下父母的悲哀 腳步匆匆 記得他們在等候

2020-12-27 叄石立

父母二字,重千金。孝敬父母也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美德。但是在古詩詞中,特意讚美父母的作品相比那些風花雪月卻少有名篇流傳。更多是以故事和語句的方式流傳下來。

而說到關於父母的詩詞,我們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孟郊的那首廣為流傳的《遊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此外還有《詩經》裡的一首《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在為數不多的作品裡,這首《蓼莪》通過對父母養育自己的艱辛以及父母對自己所付出的愛的描寫,表達對自己沒有盡到孝心的痛苦。

那麼今天的我們就分享一首「詩魔」白居易的《燕詩示劉叟》。這首詩是白居易為一位孩子遠走他鄉的劉姓老人所作。

《燕詩示劉叟》

唐代 · 白居易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裡,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這首詩用燕子做比喻。雖然比較長,但是內容比較好理解。前四句寫了一對燕子夫婦生下四隻小燕子,但是由於青蟲不好捕捉,吃的食物不夠,四隻小燕子求食的叫聲止不住。經常吃不飽。

接下來四句描寫了這對夫婦為了四個孩子能夠吃飽,不知疲憊的找食物,用嘴銜,用爪子抓,用盡全身力氣找食物而不知疲倦。一會的功夫來回十幾趟,還是害怕孩子飢餓。還要教小燕子學說話,為他們梳理羽毛,不辭辛苦三十多天,母燕用自己越來越消瘦的身體把小燕子養的越來越胖。

再往下四句描寫小燕子羽翼豐滿,飛上了庭院裡的樹枝。在風裡振翅高飛,頭也不回地飛走了。儘管雌雄兩隻燕子在空中聲嘶力竭的呼喊,但是仍然沒有回來。只好回到空空的家中,悲鳴不已。

最後四句是對老燕子的勸說,老燕不要悲傷,你應當自己反思一下從前。相向你們為雛燕的時候,不也是拋棄父母遠走高飛嗎?當時父母的思念,今天你們應當體會了吧!

整首詩中白居易用一對養育雛燕的老燕子作比生兒育女的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孩子,擔心他們吃不飽,穿不暖,可是等他們長大後卻一走了之。不顧父母的呼喚和擔憂。留下年老體衰的父母獨自守在空落落的家中。

我們花天酒地,他們卻仍舊為我們節衣縮食。

我們迎來送往,他們卻獨自守在空空的家中。

我們追逐詩和遠方,卻不曾想過他們已經跟不上我們的腳步。

可曾記得

三歲,你在前面走,他們在後面伸出手,怕你不小心摔跟頭。

六歲,你在後面走,他們在前面伸出手,怕你跟不上他的腳步。

十二歲,你在旁邊走,他們在旁邊伸出手,怕你腳步太快路難走。

二十歲,你在前面走,他們在後面伸出手,而你卻沒有回頭。

三十歲,你在前面走,他們縮回剛要伸出的手,吃力的跟在你身後。

四十歲,你在前面走,他們卻沒有伸出手,不想你增添半點憂愁。

你在前面走,你在前面走,一生心血為誰瘦?

臨行的叮囑,空空的房屋,還有不知多久的等候。

你或許不知道,你匆匆追逐的天涯,卻是他們一生的牽掛。

腳步匆匆,別忘記他們在為你等候。轉眼就要過年, 回家多陪陪他們吧!!!

相關焦點

  • 裴度寫信給白居易,白居易調皮地寫了一首詩,千古流傳
    下面介紹的是裴度寫信給白居易,白居易調皮地寫了一首詩,千古流傳。兩人唱和之詩很快就傳到了宰相裴度那裡,他讀完詩,也很喜歡這對白鶴,於是就寫了一封信給白居易,其中還附了一首詩:白二十二侍郎有雙鶴留在洛下,予西園多野水長松可以棲息,遂以詩請之唐代:裴度聞君有雙鶴,羈旅洛城東。
  • 白居易最經典的一首詩,所描寫的春光美得令人心醉!
    《大林寺桃花》是白居易的一首經典詩作。元和十二年,時任江州司馬的白居易,來到廬山上的大林寺,即景寫了這一首小詩。短短四句,就把在山寺中不期而遇的一片桃花,描寫得生動具體,形象美麗。更是利用巧妙的構思,用桃花替代抽象的春光,並把春光表達的天真可愛,令人心醉,是唐詩中一首經典之作。
  • 白居易的一首小詩,26字語言綺麗,堪與《洛神賦》比肩
    著名畫家顧愷之之畫作——《洛神賦》白居易《花非花》鑑賞唐朝時期,白居易寫了一首雜言古詩《花非花》,我們一起欣賞一下——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這首詩總體上表達的是,對於人或者是事物朦朦朧朧、隱隱約約、來去匆匆、無跡可尋的不可捉摸之感。其實不僅僅是花朦朧、霧縹緲,人生亦是如此,美好的事物往往如過眼雲煙一般容易消散。「夜半天,天明去」,就如白居易所寫,世間美好的事物總是短暫容易消逝,難以長久停留。
  • 白居易信手拈來的一首詩,卻暗合元稹之夢,當真是心有靈犀
    而最讓後人稱奇的是兩人在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寫的唱和詩。當時的元稹奉命出使東川,而白居易在長安。那一日,白居易和弟弟白行簡好友李杓直外出春遊,最後又到了李杓直家飲酒作樂,在席上他想起遠在千裡之外的元稹,於是便寫下一首詩。
  • 悲哀頹喪的一首詩,與他早年的詩風不同,白居易究竟經歷了什麼?
    洞中蝙蝠 白居易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網羅。遠害全身誠得計,一生幽暗又如何?詠物詩被用於託意言志,其範圍是十分廣泛的,但總的說來,不外是積極和消極二端。對美的事物加以讚揚,對醜的事物加以鞭撻,是積極的;反之,是消極的。
  • 白居易夢到元稹後給他寫首詩,元稹回詩一首,最後7字扎心了老鐵
    畢竟歷朝歷代的讀書人都喜歡聚在一起飲酒賦詩,想要在聚會上被人認可,寫得一首好詩就成了必備技能。聚會的次數多了,志趣相投的人慢慢也就成了好友,有事沒事就喜歡相互寫詩唱和,這也算是唐代詩人維持友誼的一種方式。
  • 春天到來,白居易寫了一首詩,劉禹錫和詩一首,從而成為詩壇雙璧
    「四海齊名白與劉」,白居易與劉禹錫不但是生活上的好友,更是文學上的知己。二人均是詩詞高手,惺惺相惜,互相提攜。每當一人有新作完成,另一人必寫詩相和。大和三年春天,白居易的仕途不順,他的處境如同閨婦一般,於是寫了一首詩來隱喻當時的處境。
  • 白居易寫下一首詩,全詩無一生僻字,卻讓人感嘆杯酒見真情
    李白的豪放不羈以及他平日裡酣暢淋漓喝酒的恣意灑脫讓他廣結好友,一首《贈汪倫》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更是成為遠近聞名的佳作,杜甫也是李白人生路上的摯友。但除了李白的圈子很廣之外,白居易也有很多朋友,他的真誠和率真吸引了很多的人與他結識,在白居易的眾多好友之中,元稹便是其中之一。
  • 十首白居易詩,你最愛哪一首?
    《大林寺桃花》是白居易於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廬山上大林寺時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絕。此詩只有短短的四句,從內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麼深奧、奇警的地方,只不過是把「山高地深,時節絕晚」 「與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節候,做了一番紀述和描寫。而就是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富於情趣。
  • 白居易很美的一首詩,通篇都是寫景,寫得生動有趣,美得令人驚豔
    那這些詩不僅收錄在了很多得要的詩集裡,另外在我們小學的課本裡也是時常有收錄,所以只要提起這些作品,即使是一個小學生那也是能夠通篇背誦。白居易也是一位天才詩人,他寫《賦得古原送別》時只有17歲,這個年紀如果放在今天,那就是一個還沒有成人的少年,但是他的才華卻是令人驚豔,也正是這首詩讓他在唐朝詩壇開始嶄露頭角。
  • 白居易說李白詩十首沒一首上乘,韓愈寫詩怒懟,開篇10個字霸氣了
    公元761年,39歲的杜甫實在受不當時一些人對初唐四傑的指指點點,寫了一首很解氣的詩力挺四傑。詩中最後兩句「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大概是杜甫一生最狠的話之一了。後來事實也正如詩聖所言,四傑的詩風對後來的唐詩影響巨大,美名也傳了1000多年。
  • 白居易最美的一首詩,840個字出了無數千古絕句,讓人嘆服
    就比如著名的《長恨歌》,這是白居易最美的一首詩,一篇之中840個字出了無數千古絕句,直到現在,比翼鳥的句子還被很多人奉為圭臬,這首詩中的其他句子也是大部分都膾炙人口。作為一個詩人,寫出這樣的作品也確實是讓人嘆服。
  • 白居易很深情的一首詩,開篇4句就十分驚豔,打動了無數人!
    看到題目「白居易很深情的一首詩」,大家第一時間是不是想到了《長恨歌》?雖然《長恨歌》也是情深至極,但終究寫的是別人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首「白居易很深情的詩」,說的是他自己的深情,是屬於白居易對一個女子的深情。
  • 白居易講人生的一首詩,短短8句話充滿哲理,值得一讀再讀
    其實這樣說並不公平,樂生惡死只是一部分對人生的態度,還有一部分人已經有了自己的信仰,或者在那時可以叫做「道義」,他們可以為了自己心中所信仰的東西從容赴死,如春秋時期的「士」。所謂的樂生惡死,更多地體現在民間的文學作品中,他們的思維比較簡單,或者寫神仙,仙境,人們得以與之溝通而獲得長生不老的能力,或者寫及時行樂,努力讓自己短暫的人生更加的充實而快樂。
  • 寫了很多詩,你卻只記得住他一首詩的詩人
    大約十年前,華語樂壇出現過一批曇花一現的歌手,他們有且僅有一首歌紅遍大江南北,從學校放學後的廣播音樂到街頭「兩元買不了吃虧上當」的商店,從雜牌MP3連著的雜牌耳機到KTV包廂裡,這些歌曲一遍遍在我們耳畔響起。其實,和今天的歌手一樣,古代寫作詩詞歌賦的文人,能有百十篇傳世者鳳毛麟角。大多數文人,可能寫過很多作品,但歷經歲月淘洗,最終廣為流傳的只有一首。
  • 20歲白居易思念家人,寫了一首106字「怪詩」,光題目就佔50字
    比如有一首白居易的詩,它被認為是古代題目最長的一首詩,全詩共106字,但是光題目,就有50個字。這首詩就是《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白居易是非常高產的一個詩人,他的作品特點鮮明,而且通俗易懂,寫這首詩的時候,他才只有20歲,而作這首詩的初衷,則是由於對家人的思念。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的中後期,那時候的唐朝,已經變得非常不穩定,白居易寫這首詩的時候,他的家鄉河南,正遭受著戰亂。
  • 元稹吃白居易的醋,寫下一首千古名作,白居易只好寫千古名作解釋
    然而在大唐,或許還真有他們口中所說的那種純潔的友誼。白居易與元稹在一起時耍得很歡,一旦不在一起了立刻就患上了相思病。由於工作調動,二人不得見面,因此便以書信傳情,一夜白居易夢到了元稹,便寫詩道:「夢中握君手,問君意何如?」握個手而已,這還問什麼,更親密的事情都做過,老白這有些矯情了,不信我們來看元稹的回信。
  • 冬至日白居易寫了一首詩,短短28個字,表達了濃濃的思念之情
    公元804年歲末冬至日這一天,唐代詩人白居易宦遊在外,恰好客宿邯鄲一站,孤單寂寞之時中想起家中熱鬧的場景,一家人圍著燈火的樣子,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就寫了一首詩,全詩短短28個字,表達了濃濃的思念之情,至今讀來仍令人感動。《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 白居易爽約被朋友責怪,回贈了一首詩,最後7個字寓意深刻
    韓愈與白居易都是中唐的大文豪,一位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散文寫得頂呱呱;另一位號稱詩王,多少青年才俊都崇敬他。韓愈與柳宗元關係密切,而白居易與元稹、劉禹錫來往頻繁,韓愈和白居易兩人雖然都相互尊重對方,卻始終未能成為知己。
  • 全詩寫盡天下貧士的悲哀
    《紅樓夢》中,有一首《好了歌注》,最後兩句是:「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這兩句非常經典,有點破紅樓主旨的作用。直到今天,「為他人作嫁衣裳」一語,已是人們常用的俗語,但很多人不知道,這句俗語,其中是出自一首經典的唐詩《貧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