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二字,重千金。孝敬父母也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美德。但是在古詩詞中,特意讚美父母的作品相比那些風花雪月卻少有名篇流傳。更多是以故事和語句的方式流傳下來。
而說到關於父母的詩詞,我們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孟郊的那首廣為流傳的《遊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此外還有《詩經》裡的一首《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在為數不多的作品裡,這首《蓼莪》通過對父母養育自己的艱辛以及父母對自己所付出的愛的描寫,表達對自己沒有盡到孝心的痛苦。
那麼今天的我們就分享一首「詩魔」白居易的《燕詩示劉叟》。這首詩是白居易為一位孩子遠走他鄉的劉姓老人所作。
《燕詩示劉叟》
唐代 · 白居易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裡,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這首詩用燕子做比喻。雖然比較長,但是內容比較好理解。前四句寫了一對燕子夫婦生下四隻小燕子,但是由於青蟲不好捕捉,吃的食物不夠,四隻小燕子求食的叫聲止不住。經常吃不飽。
接下來四句描寫了這對夫婦為了四個孩子能夠吃飽,不知疲憊的找食物,用嘴銜,用爪子抓,用盡全身力氣找食物而不知疲倦。一會的功夫來回十幾趟,還是害怕孩子飢餓。還要教小燕子學說話,為他們梳理羽毛,不辭辛苦三十多天,母燕用自己越來越消瘦的身體把小燕子養的越來越胖。
再往下四句描寫小燕子羽翼豐滿,飛上了庭院裡的樹枝。在風裡振翅高飛,頭也不回地飛走了。儘管雌雄兩隻燕子在空中聲嘶力竭的呼喊,但是仍然沒有回來。只好回到空空的家中,悲鳴不已。
最後四句是對老燕子的勸說,老燕不要悲傷,你應當自己反思一下從前。相向你們為雛燕的時候,不也是拋棄父母遠走高飛嗎?當時父母的思念,今天你們應當體會了吧!
整首詩中白居易用一對養育雛燕的老燕子作比生兒育女的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孩子,擔心他們吃不飽,穿不暖,可是等他們長大後卻一走了之。不顧父母的呼喚和擔憂。留下年老體衰的父母獨自守在空落落的家中。
我們花天酒地,他們卻仍舊為我們節衣縮食。
我們迎來送往,他們卻獨自守在空空的家中。
我們追逐詩和遠方,卻不曾想過他們已經跟不上我們的腳步。
可曾記得
三歲,你在前面走,他們在後面伸出手,怕你不小心摔跟頭。
六歲,你在後面走,他們在前面伸出手,怕你跟不上他的腳步。
十二歲,你在旁邊走,他們在旁邊伸出手,怕你腳步太快路難走。
二十歲,你在前面走,他們在後面伸出手,而你卻沒有回頭。
三十歲,你在前面走,他們縮回剛要伸出的手,吃力的跟在你身後。
四十歲,你在前面走,他們卻沒有伸出手,不想你增添半點憂愁。
你在前面走,你在前面走,一生心血為誰瘦?
臨行的叮囑,空空的房屋,還有不知多久的等候。
你或許不知道,你匆匆追逐的天涯,卻是他們一生的牽掛。
腳步匆匆,別忘記他們在為你等候。轉眼就要過年, 回家多陪陪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