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指」事件吸睛,營收淨利同比雙降,昔日平安基金副總空降,申...

2020-12-20 證券之星

上市公司2019年報披露進入密集發布期,多家公募基金去年成績單也隨參、控股股東的年報陸續曝光。在權益類基金佔據上風的2019年,雖然多數順勢發展權益產品的公募基金規模和業績得到了攀升,但仍有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在原地踏步,甚至有部分公募的產品還出現清盤現象。

上市公司申萬宏源發布的2019年年報顯示,控股子公司申萬菱信基金去年實現營業收入34549.3萬元,同比下降約3%;實現淨利潤約6319.59萬元,同比下降20%,成為「券商系」公募中繼光大保德信之後的又一家同比雙降的「逆行者」。

14隻混基規模偏小,有特色新品斷檔

相較多數頭部基金公司在網站首頁頭圖展現近一段時間表現優異的主動權益類基金,以申萬菱信為代表的幾家小基金公司則在網站頭圖的位置展示了量化、ETF和純債的產品,這一現象的背後或許與其自身產品陣營尷尬的現狀有關。Wind資訊的數據顯示,在目前申萬菱信41隻公募產品中,權益類基金的數量就高達32隻,合計規模204.35億元,平均單只規模約為6.39億元。但值得注意的是,申萬菱信的股票型基金卻幾乎為清一色的指數型產品,因此能夠體現其股市徵戰真實水平的產品只能觀察幾隻混合型基金表現。

然而讓公司很頭痛的是,14隻混合型基金也是存在一些問題的。首先,從新發產品的角度來講,在2019年業內同行紛紛絞盡腦汁設計權益新品之時,申萬菱信卻沒有發行成立一隻主動型權益產品,錯失了2019年規模提升的大好機會。同時,從存續混基的規模來看,截至去年四季度末,14隻產品中不僅無一隻規模突破10億元門檻,且產品內部的分化也是頗為明顯的:其中最早成立的三隻混基還基本維持在9億元一線,而成立時間較晚的幾隻產品卻進入了清算狀態,如申萬菱信價值優選、申萬菱信價值優享、申萬菱信甄選6個月、申萬菱信智選一年等。

此外,儘管14隻混合基金產品數量不算少,但是頗具特色的產品卻很缺失:除去主題類產品新能源汽車和沾邊科技的智能驅動之外,從產品名稱中很少有直扣投資者心扉的個性化產品。在權益類競爭頗為慘烈的時代,本在競爭中就不佔優勢的中小基金公司更應在產品設計乃至名稱上多費心思,例如上海某公司的「生活」系列基金等,但申萬菱信目前存續產品卻相對中性化且相對平平的業績表現,導致產品在發行過程中很難吸引到更多的基民的關注。

現有基金經理重倉股思路混搭缺乏稜角

除去產品設計存在問題外,基金經理投資能力的不足也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中小基金公司權益產品發展壯大。就申萬菱信而言,旗下的13位基金經理對應的產品數量為41隻,平均每人管理的產品超過3隻。

在這些現任基金經理中,僅約6人負責主動權益產品的投資。其中,除去孫琳的任職時間超過6年外,其餘基金經理的任職年限基本在3年左右,而張朋的任職時間尚不到2年。從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看,除去孫琳曾在2015年大牛市中掌舵新動力混合實現過任職回報翻番外,其餘的基金經理迄今似乎尚沒有特別拿得出手的成績可以炫耀,這種情況就導致在基金投資者和渠道銷售中的知名度彰顯不足,間接制約了主動權益類產品規模再上臺階。

縱覽申萬菱信主動混基去年的逐季季報,《紅周刊》記者發現這幾位基金經理還似乎缺乏清晰的投資思路:通常他們可能會在核心資產和科技成長中選擇取中路線,混搭「核心資產 科技成長」的模式較為常見;同時,他們貌似也很難做到在某一板塊潮起前及時左側布局,「後知後覺」的結果往往是即便配到了熱門標的,但因在較高時點介入而對組合的淨值貢獻較為有限。

以申萬菱信新經濟為例,在現任基金經理林博程接手後,他於去年2月底開始逐漸調倉,但是重倉品種範圍似乎搖擺不定:二季度時重倉股中以「券商 保險」為主,彼時券商股和保險股數量佔據了半壁江山,基金持有5隻重倉股的持倉市值佔基金資產淨值比約為25.35%,結合當時基金的股票倉位91.19%估算的話,兩大板塊對組合的淨值貢獻度約為23%;三季度時,光伏、半導體等板塊重倉股的位次雖然得到強化,但該基金經理還重倉了三隻銀行股;第四季度,這種混搭的思路依然延續,不過整體組合更朝科技一方傾斜。

某種程度上,時任基金經理利用科技大熱快速修復淨值的初衷可以理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其重倉股部分已經游離於契約規定之外。《紅周刊》記者查閱申萬菱信新經濟的業績比較基準,其明確規定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為「滬深300指數*85% 金融同業存款利率*15%」。但對照四季報中的重倉股和Wind滬深300中的成份股標的,寧德時代、華泰證券等幾隻重倉均不在滬深300的成份股名單之列。

與混搭的方式相比,公司主動混基中也有產品重倉的思路顯得過於保守,如申萬菱信競爭優勢。該基金的現任基金經理同時還管理著盛利精選混合。將兩隻基金的四季報重倉股進行對照,可發現該基金經理管理的兩隻產品思路迥異。其中,盛利配置的第一大重倉行業是醫藥生物,健帆生物、智飛生物、藥明康德、邁瑞醫療形成陣容可觀的重倉團隊,創業板公司是其中當仁不讓的主力;而競爭優勢則清一色是滬市藍籌的天下,其中招行、興業、工行、交行、浦發等五隻銀行股攜手平安和中信證券,構築起氣勢磅礴的大金融軍團。然而,對於基民來說,同一基金經理在不同產品採取不同的投資策略,從風格上講,是缺少鮮明個性的,雖然這並不代表一個基金經理的優劣,但如果一名基金經理沒有自己鮮明的投資風格,則其就不能長期在某一品種上深入研究並長期持有,進而也就很難獲得超額收益,這樣的基金經理可能只會短期關注,而不會長期跟蹤。

《紅周刊》記者還發現,儘管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人手有限,但是目前基本上是每隻產品均由一人管理,沒有雙基金經理甚至人數更多的情況出現。這種現象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公司目前缺少明星基金經理,流行的「明星 素人」共管的模式無法被採用。

對此,愛方財富總經理莊正指出,權益基金管理競爭非常激烈,人才是基金公司的命脈,小公司通常難以留住人才。對他們來說,重要的不是選擇怎樣的產品線,而是將基金經理的利益和基金公司的利益捆綁在一起。比如通過基金經理持股基金公司來解決人才激勵問題,或者小公司還可以在母公司層面探索有限合夥制的組織形式。

被動指基「烏龍指」或與公司管理層動蕩有關

此外,《紅周刊》記者還注意到,雖然公司多數股票型基金為被動型產品,且大多數是由原來的分級產品轉化而來的,表面看似風平浪靜,但實際運行中同樣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給公司口碑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例如,作為一隻場內交易的LOF指數基金,申萬健康基金就因連續60個工作日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觸發了《基金合同》約定的基金合同終止條款,於4月10日依法進入基金財產清算程序。Wind資訊顯示,從2018年3季度以來,該基金的規模基本就在5000萬元的生死線上下浮動,產品在2016年成立時的規模約為4.19億元,歷經股市近幾年牛熊的變遷,雖然健康產業這一主題時常在二級市場有不俗表現,但是這隻基金如今的規模卻僅剩下大約兩成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在基金四季報中,彼時並沒有披露該產品出現過清盤的預警信息,而最近兩個月規模的加速萎靡,或許跟股市調整背景下包括外資在內的機構投資者逐漸離場有關。

此外,Wind顯示,同樣是被動指基,公司的另一隻產品申萬菱信傳媒行業同樣在目前進入到清算狀態。

除去規模的困擾,不容易出錯的被動指基在稍早前出現的疏忽閃失讓業界瞠目結舌,成為今年迄今公募行業最大的「烏龍指」。2月11日,申萬菱信旗下的深成指A和深成指B在開盤4分鐘後就緊急停牌,隨後公司發布公告稱,兩類份額在2月10日參考淨值計算並披露錯誤,10日披露的淨值分別為1元和0.1286元,但實際上正確的淨值應該是1.0310元和0.0976元;第二天開市的4分鐘,兩類份額的場內成交額分別為40.86萬元和391.6萬元,也就是這兩部分的成交額都是依據錯誤的淨值所達成的。《紅周刊》記者注意到,公司對此在錯誤公告中僅表示錯誤的原因是由於基金份額計算公司參數設置問題,同時表示對計價錯誤採取措施予以糾正,但並未提及如何賠償投資者。

如是看來,即便是被動指數型產品,公司在日常管理上的漏洞也著實不少,而這某種程度上也和公司管理層高管的動蕩有關。2019年10月和11月,公司的時任副總張少華和總經理來肖賢分別因個人原因和工作需要離職,隨後公司發布公開招聘在全球範圍內遴選總經理。

時隔大約四個月時間,申萬菱信基金的第六任總經理人選終於有了著落。4月7日,申萬菱信基金髮布最新公告稱汪濤新任基金公司總經理,董事長劉郎將不再代行總經理的職務,昔日平安基金的副總也正式成為了公司的第六任掌門,而更多的人事風暴或許還在醞釀之中。

但是質疑同樣而來,《紅周刊》記者注意到,汪濤的上家平安基金在2月29日發布公告稱其於2月28日離職,通常行業內人員流動應有三個月的靜默期;但不知是求賢若渴還是出於何種考慮,目前距離正式離開老東家尚不足3個月,汪濤就已經在新東家履新掛帥總經理了。■

(本文刊發於4月11日《紅周刊》)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相關焦點

  • 汽車之家迎來「空降」高管,原平安產險副總經理龍泉取代陸敏任職
    資料顯示,龍泉於1998年加入平安集團,現任平安產險副總經理。此前,龍泉曾擔任平安產險多個省級分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等職務,曾在陸金所、螞蟻金服(螞蟻集團)等任職,還曾任國泰產險總經理兼CEO、董事等職。據貝多財經了解,本次調整是平安集團自2016年獲得汽車之家並清洗原有團隊後真正意義上的換帥。
  • 豪擲30億元後出現營收、淨利雙降,楓葉教育還能承壓多久?
    2020財年,楓葉教育實現營收15.29億元,同比下降2.7%;毛利7.13億元,同比下降2.9%;實現年內溢利5.09億元,同比下降22.2%。這也是楓葉教育自上市以來,首次出現營收與淨利潤的「雙降」。2019/2020學年,是楓葉教育第五個「五年規劃」的結束之年,這無疑給其畫上了一個遠談不上完美的句號。
  • 營收淨利同比雙降,拋掉遊戲業務的元力股份今年會如何?
    去年營收淨利同比雙降,今年聚焦優勢業務2019年,元力股份實現營業收入約12.82億元,比2018年同期下滑24.6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5354.92萬元,比2018年同期下滑35.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約5413.32萬元,比2018年同期下滑26.42%。
  • 嘉銀金科上市後首份半年報:營收、淨利「雙降」 轉型或「掉隊」
    中國網財經9月11日訊 (記者 楊暢)近日,你我貸母公司嘉銀金科發布上半年財報,相較其它上市金融科技公司的亮眼業績,其營收和淨利均出現下滑,轉型助貸也未取得明顯成績,存在「掉隊」隱患。  營收、淨利「雙降」  嘉銀金科2019年上半年貸款發放量減少,營收、淨利雙線下滑。
  • 財報解讀 | 康緣藥業:股東「忙」質押 營收淨利「雙降」銷售未達預期
    在此背景下,自詡「中藥現代化領軍者」的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緣藥業」)2020年上半年或並不「好過」,上半年整體經營業績自2002年上市以來首次較大幅度下降,其實現營收15.47億元,同比增長-31.62%,淨利潤1.44億元,同比增長-40.46%。而近年來,康緣藥業的銷售費用逐年走高,且銷售費用率高於同行均值。
  • 維他奶巨資營銷難擋業績下滑頹勢 營收淨利雙降
    (原標題:維他奶巨資營銷難擋業績下滑頹勢 2019-2020財年內地業務淨利同比下滑24%)
  • ...如今舉步維艱:淨利同比3連降,多位高管先後離職,投資美國GNC...
    然而如今公司昔日盛景不在今舉步維艱,淨利同比3連降,多位高管先後離職,投資美國的GNC帳面損失更是超過超11億...... 哈藥股份投資美國GNC損失11.65億元哈藥股份6月21日晚間公告,公司對GNC優先股投資的投資成本總計20.63億元。
  • 豪擲30億元後營收淨利雙降,楓葉教育還能承壓多久?
    2020財年,楓葉教育實現營收15.29億元,同比下降2.7%;毛利7.13億元,同比下降2.9%;實現年內溢利5.09億元,同比下降22.2%。這也是楓葉教育自上市以來,首次出現營收與淨利潤的「雙降」。
  • 廣發證券一季度營收、淨利潤雙降
    原標題:廣發證券一季度營收、淨利潤雙降   隨著某藥企造假案的推進,相關中介機構涉嫌違法違規行為也正在行政調查審理程序中,作為與該藥企有過多次合作的
  • 豪擲30億後營收淨利雙降 楓葉教育還能承壓多久?
    2020財年,楓葉教育實現營收15.29億元,同比下降2.7%;毛利7.13億元,同比下降2.9%;實現年內溢利5.09億元,同比下降22.2%。這也是楓葉教育自上市以來,首次出現營收與淨利潤的「雙降」。
  • 瑞思學科英語一季度淨利虧損1.038億元 同比由盈轉虧
    北京商報訊(記者 董亮 馬換換)5月15日,美股上市公司瑞思學科英語(REDU)正式交出了公司今年一季度成績單,但受疫情影響,公司報告期內經營業績遭受重創,營收、淨利雙降,其中實現歸屬淨利潤約為-1.038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 晚間利好利空公告精選:格力電器第三季度淨利同比下降12.32%
    中國平安:陸金所控股完成境外上市 中國平安(601318)10月30日晚間公告,陸金所控股的美國存託股份已獲批准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並將於10月30日(紐約時間)開始交易,股份代號:LU。其發行美國存託股份的最終發售價為每股美國存託股份13.50美元。
  • 15家上市銀行前3季淨利增6.6% 11家現2位數同比增長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15家上市銀行前三季淨利增6.6%分析人士表示,從營收和淨利同比增速來看,上市銀行前三季度有望交出一份不錯的答卷。目前已披露三季報的15家銀行中,除農業銀行和渝農商行外,其餘13家銀行均實現了兩位數的營收同比增長率。淨利潤方面,除工行、農行、交行和鄭州銀行外,其餘11家銀行均實現了兩位數的淨利同比增長率。五大行中的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已經發布三季度財報。
  • 公告匯總:宏達股份上半年淨利同比增410%
    宏達股份:上半年淨利同比增410%宏達股份(600331)8月23日晚披露半年報,上半年營收為12.7億元,同比下降47.12%;淨利為6599萬元,同比增長410.47%。每股收益0.03元。申能股份:上半年淨利同比增41.96%申能股份(600642)8月23日晚披露半年報,上半年營收為195.82億元,同比增長8.83%;淨利為12.96億元,同比增長41.96%。每股收益0.29元。
  • 寧波水錶遭遇驚天「烏龍指」 少寫一個小數點400萬沒了
    數據顯示,寧波水錶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4億元,同比增長20.19%,淨利潤達到6561.3萬元,同比增長61.4%。  影響及損失:「驚呆」了整個A股大盤,指數上躥下跳,跟風追漲的機構、股民紛紛上套,重倉該股的基金躺著中槍。當年半年報顯示,光大證券對於此次烏龍指事件,自定的損失為1.94億元。而一周之內,身處風口浪尖的光大證券則暴跌了18.81%,市值縮水約78億元左右。
  • 服飾行業第三季度營收上升、淨利下降 6大趨勢需關注
    營收上升,淨利下降   2016年1-3季度,我國服飾行業部分26家上市公司的營收與2015年同期相比增長9.33%,但淨利潤卻下降了1.94%。從行業細分情況來看,主要體現在這3方面:   (1)休閒裝的營收增長獨佔鰲頭,增幅達43.88%,但淨利潤增幅較低為2.88%;   (2)女裝與襪業也實現了營收與淨利潤同增的較好業績,其中,女裝營收增長1.41%,淨利潤增長4.30%,襪業僅收錄浪莎股份,營收增長16.87%,淨利潤異常增長475%   (3)鞋類、運動、男裝的營收與淨利都呈現雙降趨勢,其中
  • 2015服裝上市公司營收排行 運動品牌崛起
    截止2016年3月底,已公布2015年度財報或快報的服裝上市公司有26家,銷售總額達1030.4億元,其中有10家企業出現營收同比下滑;淨利潤總額達125.86億元,其中11家企業出現淨利同比下滑。而營收和淨利潤雙雙下滑的達6家。
  • 因涉嫌內幕交易,麒盛科技副總經理單華鋒被刑拘!公司前三季度營收...
    麒盛科技副總經理涉嫌內幕交易被刑拘   12月1日晚間,麒盛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接到公司副總經理兼研發總監單華鋒家屬通知,單華鋒家屬於2020年11月28日收到金華市公安局出具《拘留通知書》,因涉嫌內幕交易,單華鋒被浙江省金華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其案件尚待公安機關進一步調查。
  • 2019年淨利或超千億 「好年景」助推券商自營業績爆發
    券商自營盤業績喜人申萬宏源證券認為,2019年12月券商自營、經紀、兩融均同比明顯改善,預計券商2019年12月自營、經紀及兩融收入均同比顯著增長。華泰證券認為,上市券商淨利大幅提升主要受投資類業績提升驅動。
  • 聖農發展:上半年營收淨利同比雙降 預計未來雞肉價格仍將上行
    2020年上半年,聖農發展實現營業收入約65億元,同比下滑0.8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13.32億元,同比下滑19.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約13.22億元,同比下滑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