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糖尿病逐漸朝著年輕化的方向發展,「糖寶寶」越來越多,到底「糖寶寶」有多「年輕」?南京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顧威主任醫師告訴記者,近日,她便收治了一名3個月零3天的患兒,是目前該科室年齡最小的糖尿病患者。
飯都沒吃過,就得了糖尿病
「小糖寶」名叫麗麗,來自安徽蕪湖,因氣促、呻吟,並伴有發熱就診於當地醫院,血糖檢測顯示竟高達33.5mmol/L,擬診斷為「糖尿病痛症酸中毒」。當時,家人完全不敢相信,「這才三個月的娃,連飯都沒吃過,怎麼就得了糖尿病!」在醫生的建議下,媽媽又帶著麗麗來到了南京市兒童醫院一查究竟。
顧主任回憶到:「孩子第一次入院時是在河西的搶救室,當時已經神志模糊,精神反應差,呼吸急促,再次檢測血糖後,確診為血糖升高引起的酮症酸中毒,當即被收入ICU。」1天後轉入內分泌病區,顧主任發現麗麗的兒童Ⅰ型糖尿病症狀不明顯。一般來說,年齡小於6個月的糖尿病患兒屬於新生兒糖尿病,大多是由於基因突變引起,部分孩子可以通過口服藥物治療,避免胰島素一天多次注射。加之麗麗的父母和家中的大寶都是正常的,因而顧主任建議基因檢測進一步明確診斷。最終基因報告顯示,麗麗的糖尿病是由於KCNJ11基因突變引起的,口服藥物或許可以控制血糖,但還需要家長嚴格遵照醫囑配合醫生治療,才有可能避免終身依賴胰島素注射。
越來越多學齡前兒童患病
「以往,1型糖尿病患兒主要以青春期及學齡期為主,但近三個月,我院新發現的學齡前1型糖尿病就有16例,在易感基因的基礎上,多因感染引起免疫變態反應,破壞胰島,進而影響胰島素分泌,短則幾天,長則一、兩月內,孩子的胰島功能就可能大部分喪失,需要終生注射胰島素來維持血糖正常,」顧主任表示,「但如果家長能儘早發現孩子胰島功能的衰退,及時來院介入治療,還是有可能保留部分的胰島功能」。此外,如果兒童糖尿病沒有得到及時、科學的治療,還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甚至出現急性併發症酮症酸中毒,引發腦水腫、電解質紊亂等,直接危及孩子的生命。
早期發現「三多一少」是關鍵
通常來說,糖尿病的主要症狀為「三多一少」——多飲、多尿、多食、體重減少,兒童1型糖尿病更為典型。因此,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突然出現了「三多一少」的症狀,一定要注意監測孩子的血糖,及時排除糖尿病的可能,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家庭,以及近期有發生感染的孩子。顧主任還特別提醒,肥胖也有可能引發糖尿病,家長應在控制體重的同時關注孩子飲食和尿量的變化,定期測量血糖,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