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二場,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品木,圍繞「辦好有溫度有品質的濟南教育」,介紹「十三五」期間濟南市教育高質量發展和「十四五」規劃的有關情況。
五年來,濟南市聚焦「大班額」破解「入園難」,全面提高教育資源供給能力。「十三五」時期,教育投入保障體系更加完善。2016年至2019年,全市財政性教育經費累計投入663.98億元,年均增長14.39%,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累計投入611.4億元,年均增長12.53%,各級各類學校生均經費穩步提升。實施《濟南市中心城基礎教育設施三年建設規劃(2018-2020年)》和《濟南市中心城教育資源優化配置實施意見》,在教育設施規劃、實施、保障層面突破管理瓶頸,創新「五個卡口」,實現「五個同步」,打造形成了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的齊魯樣板。2017年以來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516所,建設總量領跑全國。提前完成解決中小學校大班額問題建設任務,項目完成率和新增學位數全省第一,56人以上的大班額在濟南成為歷史。編制完成《濟南市2019-2030年中小學校幼兒園布局規劃》。完成731所無證園、119所城鎮居住區配套園問題整治以及「全面改薄」任務,相關經驗在全省推廣。
五年來,濟南市踐行「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承諾,全面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在脫貧攻堅戰中,教育系統盡銳出戰,最大限度調動資源,最大程度動員力量,強力推進控輟保學,完善精準控輟保學模式,10339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得到有效教育保障。完善「獎、貸、助、補、免」多種形式於一體的精準資助體系,5年來,共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71.9萬名,資助金額18.1億元。實施兩期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計劃,在全省率先實現特殊教育全免費教育,率先出臺義務教育階段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鑑定工作流程,建立區域特殊教育發展共同體,最大程度保障殘疾學生教育獲得。選派729名幹部教師赴湘西、武隆、臨沂開展支教幫扶,為三地培訓校長教師590名,招錄幫扶地學生到我市中職學校免費就讀,面向幫扶地全面開放濟南「空中課堂」,圓滿完成東西部教育扶貧協作任務。
五年來,濟南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體系。聚焦人才培養體系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抓重點、補短板,推進以縱向貫通的「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和橫向貫通的「理論+實踐」教學改革為主要內容的「雙貫通」精品思政課改革建設工程,推出8大類100個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打造「行走的思政課」。聚焦破解「小胖墩」「小眼鏡」問題,加強改進學校體育美育,全面普及陽光體育運動,大力發展校園足球,著力推進近視防控。研發勞動教育課程,廣泛開展勞動教育,歷練學生艱苦奮鬥精神和勞動本領。全面加強學生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新建濟南市學生心理健康指導中心,開通24小時心理關愛專線,精準實施危機幹預。為解決學生午餐和早晚接送難題,我們推出「兩項服務」,實現主城區學校「食堂+配餐」和「課後延時服務」全覆蓋,全市約72萬學生受益,成為教育惠民新模式。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教育系統幹部師生積極投身抗疫鬥爭,在全省率先開啟濟南「雲課堂」,開放數字教育資源3729.3萬個,課程下載量2.78億次,教育部充分肯定並向全國推廣;率先對假期留校民族學生和外籍學生實行全封閉管理,省委書記劉家義同志充分肯定;全市3195所中小學幼兒園和52所駐濟高校平穩有序開學複課,復學核驗50條等多項經驗在全省推廣。
五年來,濟南市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協調推動各類教育高質量發展。連續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7%,公辦幼兒園就讀幼兒佔比達53%,提前超額完成國家及省定80%和50%的目標任務,構建了「廣覆蓋、保基本」的學前教育服務體系。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現「零擇校」「零擇班」,義務教育階段集團化辦學率達到85.2%,培育首批180個市級「領航、新優、特色」學校,立足辦好「家門口的每一所好學校」。加強高中學校特色發展、內涵建設、質量提升,全市初、高中教育質量持續提高。以市政府名義印發《關於提質培優建設濟南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實施方案的通知》,搭建起職業教育體制機制的四梁八柱,產教融合不斷深化、學校建設水平不斷提高,職教發展進入快車道。全面實施濟南市與駐濟高校融合發展戰略,開展校地合作85項,圍繞重點產業設置特色優勢學科專業51個。籤約引進教育項目25個,投資1.2億的中興新一代信息技術公共實訓基地建成投入使用,虛擬大學創新產業園國外名校項目孵化器啟動建設。完善了市、區(縣)、街道(鎮)、社區(村)四級社區教育網絡,社區教育資源對居民服務開放率達70%以上。廣泛開展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高質量辦好教育部首所海外學校巴西裡約中國國際學校,為教育部制定海外中國國際學校建設規劃提供模板。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田可新 實習生 魏一然 報導)
責任編輯: 劉田 籤審: 王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