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二十呢?
我們都知道孔子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但是這裡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在古代平均年齡也就三四十歲的樣子,為什麼沒有20歲。
在古代,二十歲的男人被稱為弱冠,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其實用我們今天的眼光看上去,可能不是很能理解二十身體為什麼還是很弱,古代由於營養跟不上,所以二十還是體弱也是很正常的。
而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二十歲的男生要麼在上大學,大二大三的樣子,正是開始學習自己未來立身之計的年齡,而如果不選擇上學這條路,那麼也已經工作,甚至有了自己的孩子也說不定,總之一切都是剛剛開始。
為什麼突然想起這件事呢,因為小編今年十九歲,馬上就要進入20的關頭,但是我有一點點的恐懼,感覺二十歲就要被稱作二十,真正地要進入成人的社會,雖然現在也差不多,但是還是有點拒絕長大吧。
看過了太多的社會的生活,越來越不想進入了,學校雖然不再是象牙塔,但是還是好的,有人督促你學習,給你保護,有食堂阿姨給你盛飯,所以也特別理解那些考研為了繼續待在學校這樣的想法。
但是這又怎麼可能呢?
我們總歸要長大,記得我弟弟問過我媽媽一個問題,什麼東西只會越變越多,我和媽媽都反應過來應該是年齡,但是我弟弟說是零食,他什麼都不懂,只想著吃,我們已經長大,知道這個世界只會越來越多的是年齡,馬齒徒增不存在於馬的身上,反映的是人的馬齒徒增,年齡增長,事業止步不前。
不焦慮的靈魂已經被淘汰了。
每個人都在含著淚微笑,或走在微笑的路上。
三十而立。
二十為三十打基礎。
抓住可能是人生最快樂,最努力付出,最能最快見到成效的一年,最自由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