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10天,票房過20億。
以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事件為藍本拍攝的《中國機長》,在國慶檔贏得了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
不過,關於當時機長遭遇的極端環境,許多觀眾或許還沒有直觀的認識。我們先給大家列舉一組數據——
當時飛機在9800米高空
飛行速度800千米/小時
擋風玻璃破裂的一瞬間
駕駛艙內溫度驟降至零下40攝氏度!
而機長們當時只穿了一件薄襯衣
也早已被大風撕爛!
機長劉傳健當時穿的制服被大風撕扯成布條
機艙瞬間失壓
氣壓差約500百帕
副機長半個身子被吸出窗外
雖然受到了重傷,但也算死裡逃生
因為破裂的是正窗
當他被吸出去之後,風迎著飛機吹過來
所以隨後他順著風又滑了進來
我們來給大家仔細分析一下這幾組數據——
Q
-40℃意味著什麼?
A
當時(2018年5月14日),世界緯度最高的科考站——阿蒙森-斯科特科考站記錄的溫度在-42℃至-52℃之間。南極正處在極夜中,那裡大概是全球最冷的地方了。
也就是說,當時駕駛艙的溫度堪比冬季的南極腹地!
極寒會瞬間造成駕駛員身體凍傷。難以想像,在「潑水成冰」的溫度下,機長是如何在身著半袖的情況下承受住的。
掉落的擋風玻璃,被大風吹壞的控制臺,凍得發紫的手關節
Q
500百帕意味著什麼?
A
飛行途中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首先面臨的就是瞬間失壓(氣壓差約500百帕)。
大自然中,我們能想像的500百帕環境是龍捲風內部的低氣壓。這種低氣壓可以低至400百帕,甚至200百帕。龍捲風所經之處,猶如吸泵一樣把它所觸及的樹木、房屋等吸卷而起。
爆炸性減壓會給駕駛員身體帶來極大的傷害,比如耳膜破裂甚至穿孔;同時,整個人可能會被吸出駕駛艙。
《中國機長》中歐豪飾演的副駕駛被強大的氣壓差吸出機艙,命懸一線
Q
800千米/小時意味著什麼?
A
颱風的最大瞬時風速觀測值為89.8米/秒(約323千米/小時)。F1賽車的最快車速大概為400千米/小時(約111米/秒)。
想像一下,當我們駕駛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前方突然落下石子將擋風玻璃擊破,是一件多麼恐怖的事情。
而機長劉傳健當時所處的情況,猶如駕駛敞篷跑車駛入了超強颱風。
說回到這部《中國機長》,除了還原了川航3U8633事件外,電影中還加入了機組面臨危險航路天氣考驗的劇情。通過這一劇情,民航氣象工作,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展現。
或許有些網友和小編一樣,對影片中出現的民航氣象部門的名稱、職責,還不甚清楚。譬如,影片中就出現了「中國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航空氣象中心」(簡稱「民航氣象中心」),以及「西南空管局氣象中心」等。
圖為電影中的「民航氣象中心」
民用航空氣象服務機構包括民航氣象中心、民航地區氣象中心、機場氣象臺及機場氣象站。
中國民用航空局負責統一管理全國民用航空氣象工作,下設民航氣象中心;民航地區管理局負責監督管理本地區民用航空氣象工作,下設民航地區氣象中心,譬如,電影中的「西南空管局氣象中心」。
民航氣象中心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 收集、處理、分發和交換國內氣象情報和與國際飛行有關的氣象情報並保存相關氣象資料;根據民用航空氣象用戶實際運行需要,索取與國際飛行有關的氣象情報;
(二) 製作和發布中、高層區域預報;
(三) 製作並向各地區氣象中心和全國機場氣象臺發布業務指導產品;
(四) 向民用航空氣象用戶提供氣象服務;
(五) 向各機場氣象部門開放民用航空氣象信息系統;
(六) 收集、處理民航地區氣象中心匯交的民用航空氣象地面觀測總簿、《民航機場氣候志》和《民航機場氣候概要》;根據民用航空氣象用戶實際運行需要,向其提供《民航機場氣候志》和《民航機場氣候概要》;
(七) 維護民用航空氣象信息系統,指導有關氣象設備的維護維修;
(八) 開展民用航空氣象技術的研究、開發、應用;
(九) 向民航地區氣象中心和民用航空氣象用戶提供業務。
民航地區氣象中心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 收集、處理、分發和交換本地區及與之相關的氣象情報並保存相關氣象資料;
(二) 製作本地區中層區域預報;
(三) 製作和發布本地區低層區域預報;
(四) 製作並向本地區機場氣象臺、機場氣象站發布業務指導產品;
(五) 向各機場氣象部門開放民用航空氣象信息系統;
(六) 向民用航空氣象用戶提供氣象服務;
(七) 收集、處理本地區機場氣象臺、機場氣象站匯交的民用航空氣象地面觀測總簿、《民航機場氣候志》和《民航機場氣候概要》,並報送民航氣象中心;
(八) 維護本地區民用航空氣象信息系統,指導本地區有關氣象設備的維護維修;
(九) 開展民用航空氣象技術的研究、開發、應用;
(十) 向本地區機場氣象臺、機場氣象站和民用航空氣象用戶提供業務運行、人員培訓以及研究與開發等方面的技術支持。
在《中國機長》中,小愛飾演的西南空管局氣象工作人員,其原型就取自西南空管局氣象中心預報室的預報員周倫波——
在《中國機長》中,小愛飾演的西南空管局氣象工作人員
西南空管局氣象中心預報室的預報員周倫波(左一)
電影上映後,小編也在第一時間,聯繫到了周倫波本人,請他就電影涉及的一些氣象科學知識,進行了解析——
Q:
影片中,機長駕駛飛機冒險駛入一個對流雲團,那是一種什麼天氣現象?在航路中常見嗎?
A:
真實情況中,3U8633並未遭遇危險天氣。此情景是電影出於劇情需要,設定3U8633遭遇危險天氣,表現極端危險天氣對飛行有嚴重影響的一種「綜合體現」。
電影中飛機冒險駛入的就是夏季經常出現的積雨雲(又稱CB雲),在積雨雲中會出現雷電、積冰、顛簸、冰雹、風切變等嚴重危及飛行安全的天氣現象,3U8633航班就遇到了其中三種:顛簸、冰雹和雷電。
飛機遇到顛簸時,管制員會根據民航氣象預報員的預報結論並結合實際天氣情況指揮飛機改變飛行高度,從而脫離顛簸區;飛機遇到雷暴時,只能採取繞飛或提高飛行高度的方式避開雷暴區域,如果雷暴區域過大高度過高,飛機無法繞過時,飛機就只能返航或備降。
《中國機長》電影劇照
Q:
影片中的那種級別、體量雷暴雲團屬於「超強單體」嗎?
A:
應該不屬於。超級單體是一種孤立雷暴,破壞力強,常會帶來冰雹、強降雨、大風以及下擊暴流。影片中,3U8633在雷暴天氣中飛行,並穿過雲團裂縫,其實是為了到達影視效果而設定的。
大多數情況下,超級單體水平覆蓋都會達到幾十公裡的直徑範圍,並且超級單體的持續時間會比較長,通常都大於1小時,飛機在空中是等不了那麼長時間的。機組一般會採取繞飛避開危險天氣,偶爾也會選擇空中等待,但空中等待的決策時間不會過長。
關於飛機遭遇強對流天氣,小編曾做過這些——
為何飛機會在萬米高空遭雹擊?
Q:
飛往西藏的高原航線,通常在途中容易出現哪些可能影響民航飛行的天氣現象?
A:
青藏高原是我國雷暴最為頻發的地區之一,加之高原地形的影響,在高原航路飛行中飛機最易遭遇的是顛簸和雷暴天氣。
春冬季節由於西風急流強,高原航路需穿越急流區,因此經常出現高空顛簸天氣;此外由於高原地區海拔高,地形複雜,容易出現地形亂流和熱力亂流,這也是形成飛機顛簸的一個重要因素。
雷暴天氣則多發生在夏季,由於高原地區地形複雜,局地性雷暴經常發生,因此經常有雷暴雲團發展阻擋航路,這時就需要民航氣象預報員準確報出雷暴的位置、範圍、持續時間等要素,為管制單位的流量管理和繞航指揮提供信息支持。
經過電影原型預報員的解析
是不是更能看懂這部
《中國機長》!
讓我們再來認識一下
這位創造奇蹟的英雄機長吧!
向每一位默默堅守的英雄致敬
祖國的藍天因為你們而美好
ps. 小編也要給我們的老朋友——@中國民航報社 送去一份祝賀。這部《中國機長》,中國民航報社也是聯合出品方之一。出色的影片,為你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