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第一年的習俗,有些流傳至今

2020-12-18 育兒慢時光

中國傳統文化非常注重儀式感,在寶寶出生這一年,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講究」,比如報喜,三朝做膽,拜床母,做滿月,理胎髮,百日禮,收涎,吃姑米,抓周等等,很多習俗有一定的地域性,也有些習俗已經失傳。

過去的這些習俗,多源自對生命的敬畏,由於醫學不發達,嬰兒夭折情況非常常見,拜神,祈福等形式都是在為孩子平安長大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今天我們一起聊聊嬰兒習俗的轉變。

1.報喜

舊時通訊不便,交通也不夠發達,當寶寶出生後,婆家人會專門派人向娘家告知,這就是報喜的來歷,去報喜會帶去禮品拜祭娘家先祖,也會帶給媒人一份喜酒,娘家收到報喜及禮品後,會回贈坐月子的補品。

而今等不及寶寶出生,娘家人怕是已經守在產房門口,報喜自然是沒有那麼講究了,產婦及家人也會通過網絡向身邊掛念自己的親友報平安。

2.三朝做膽

古代的寶寶出生後不會每天洗澡,出生後會用安全的油脂塗抹寶寶全身,並且裹起來防止皮膚問題,直到三天後,由祖父母為寶寶行沐浴禮,在澡盆中放三塊大小適中的石頭,太小會「膽小如鼠」,太大又怕「膽大包天」,還要放進代表富貴的桂花葉,代表福氣的龍眼葉,代表吉祥的橘子葉,洗澡過程中會輕輕拍寶寶的胸前,表示讓寶寶膽大一些,試圖以此抗衡寶寶的驚跳反射。

而今天天洗澡,最多隔一天洗一次澡,也知道驚跳反射並不是因為孩子膽小,不會油裹全身,更不會把洗澡水調的跟鍋底一樣。這個習俗也幾乎淡化了。

3.剃胎髮

滿月時父母幫寶寶剃下胎毛,做成胎毛筆,寓意未來參加科舉高中狀元,也有人將臍帶和胎毛一起做成印章,取義頭髮(「發」),臍帶(「財」)。另有說法是寶寶出生24天理胎髮,寓意長大效法二十四孝,成為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而今剃胎毛越來越流行,做出胎毛筆或者印章大有人在,不過批量生產真的不太保證拿到手的筆來自自家寶寶的頭髮,倒是越來越不提倡給寶寶剃光頭,擔心傷害毛囊。

4.滿月

由於古時候嬰兒夭折情況嚴重,能到滿月就是一個重要的跨越,時至今日,新生兒和嬰兒的分界仍然是滿月。滿月禮既是對寶寶未來的祈福,也是對之前神明的庇佑給予還願。滿月時根據各地風俗,去拜送子觀音,註生娘娘,三奶夫人,媽祖等傳統神明,並且給親友送一份油飯或豆飯。娘家人會送長命鎖,寓意寶寶長命百歲。

由於當時的條件有限,主家會給親友街坊送紅皮雞蛋作為「誕生」的禮物。

而今的習慣多是擺酒席,大家歡聚一堂,為添丁的喜悅而慶祝。

5.收涎

寶寶4-6個月的口水多,古代會有收涎禮,準備6-8-12個小餅乾和一個壽桃,讓寶寶坐在壽桃上,將小餅乾穿成串掛在寶寶脖子上,垂在胸前,每個長輩將寶寶胸前的餅乾掰下一小塊,幫助寶寶擦口水,邊擦邊說吉祥話「收涎收乾乾,祝你不再流口水」「收涎收瀝瀝,祝你早些叫媽媽」等等。

而今都知道,流口水是要長牙了,收涎是收不住的,所以風俗也淡化了,只有少部分媽媽會給寶寶定製帶有寶寶姓名生日的收涎餅乾,進行「儀式」。

6.抓周

古代抓周既是吉祥的傳統,也是為寶寶的大運動和精細運動做一個「測評」,如果一歲的寶寶還不能爬到吉祥物旁邊,或者不會抓,那就一定是出現了問題。不過當時也沒什麼解決辦法。

抓周的早晨,長輩會給寶寶手上放蔥(聰明),蒜(精打細算),蘋果(平安),然後擺好尺子,算盤,食物等代表士農工商的職業象徵,看寶寶的第一直覺去摸哪一樣。來預測寶寶的未來發展。

現在的抓周同樣是吉祥物或象徵物,但是不再糾結於寶寶抓了什麼,畢竟行行出狀元,未來孩子開心才是最重要。

你身邊有什麼風俗可以與大家分享嗎?保護中國傳統文化人人有責,希望各位轉發,讓更多人知道。

相關焦點

  • 大年初二禁忌多流傳至今的三大習俗 有一習俗卻讓窮人很惱火!
    大年初二禁忌多流傳至今的三大習俗 有一習俗卻讓窮人很惱火!時間:2019-02-05 22:0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二禁忌多流傳至今的三大習俗 有一習俗卻讓窮人很惱火!
  • 當媽的人,比生孩子更艱難的,是寶寶出生第一年
    寶寶出生後第一年,新手媽媽們都是怎樣度過的呢?夜奶三次基本成為大多數媽媽們的常態,甚至遇到寶寶感冒、發燒、溼疹、脹氣等情況,一晚上醒來6、7次也不成問題;每天吃飯除了清湯寡水、就是重油重鹽,吃飯沒有規律,還要抓準寶寶小憩的機會迅速進食;孕期幻想的「卸貨」後旅行、逛街,也變成了漫長的餵奶、換尿布...
  • 寶寶出生第一年,合格的父母需要備好這些常用物品!
    寶寶出生的第一年裡,每個月都會有很大的變化,從全身軟綿綿的小嬰兒,到學會站立、嘗試行走的小寶寶,這一年裡,寶寶的成長要比任何年齡段裡都要變化大。為了讓媽媽們更好地適應第一年的育兒生活,也為了讓寶寶更好地成長,媽媽們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其中,在準備寶寶用品時就需要下一番功夫。在第一年裡,寶寶的以下物品是媽媽們需要耐心準備好的哦,一起來看看吧。
  • 為什麼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年,是女人最艱辛的一年?看過來人怎麼說
    所以,對於新手媽媽來說,生完寶寶後的第一年,是非常艱辛的一年。1、寶寶出生後,熬夜已經是家常便飯寶寶出生後,每天晚上頻繁起來給寶寶餵奶,通常一個晚上就要起來3至4次。這也就意味著,媽媽們很難有一個完整的睡眠。而且,白天還要繼續照顧寶寶,不管是餵奶還是給寶寶換尿不溼,都是無法讓媽媽們順利補覺的。至少在寶寶滿6個月之前,熬夜便是媽媽們的常態。
  • 寶寶出生第一年要花多少錢?寶媽曬出真實開銷,婆婆:二胎別急要
    二胎政策開放至今已經有四五年的時間,但是新生兒的出生率在2016年略有上升,從2017年開始,新生寶寶的人數在逐漸減低。去年我國的我國新生嬰兒人數為1465萬,人口出生率為10.48‰,人口自然增長率降至196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為什麼大家都不願意生孩子了?
  • 寶寶出生第一年,最易發生這兩種過敏
    在寶寶出生的第一年,容易產生對食物和室內環境刺激物的過敏反應,比如紅眼、打噴嚏、抽噎或溼疹。接下來,針對寶寶最容易發生的溼疹和食物過敏,育姐將給大家分享一些預防和治療措施:兒童溼疹如果你看到寶寶的前額、臉頰、前臂、腿、頭皮或脖子上有一塊塊紅色、乾燥的斑塊,那可能就是溼疹。
  • 寶寶出生第一年,實用好物有哪些,聰明的寶爸寶媽別錯過
    寶寶出生第一年,會有很多媽媽們需要準備的實用好物,我家寶貝剛走過一歲,推薦一些寶寶一歲內的實用好物給大家,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實用好貨3:嬰兒餐椅選購技巧:安全、高景觀、最好和父母的桌子一樣高使用指南:一般寶寶出生6個月左右可以吃輔食後,可以讓寶寶做餐車給寶寶餵飯,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
  • 寶寶出生第一年成長發育口訣!日常生活作息安排
    導讀:寶寶出生第一年成長發育口訣!日常生活玩耍作息安排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出生第一年成長發育口訣!日常生活作息安排!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出生後第一年,以下「規矩」沒立好,往後日子想省心會很難
    文|好孕姐總是有寶媽抱怨說是寶寶難帶,其實很多時候還真不能把原因都歸在小寶寶身上。小寶寶剛出生的時候,他們什麼也不懂,所謂的「習慣」和「規矩」都是大人給他培養的。尤其是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年,若以下「規矩」沒立好,往後日子想省心可是會很難的。
  • 新手媽媽請注意,寶寶出生第一年可以跟隨母親享受新農合!
    作者:寶寶知道 傑傑少heaven寶寶四十多天得了肺炎,光住院就花了九千多,還不算門診,這對於剛買了房子的我們是很大一筆。當時我聽中間那個寶媽(一個房間三個病人)說:寶寶出生第一年,可以跟著母親享受新農合,但是需要提前報備。
  • 李玫瑾:任勞任怨數十年,不如娃出生的第一年,媽媽別錯過
    可能有些父母很費解,娃剛出生,什麼都不懂,連人都不認識,教育他陪在他身邊又有什麼用呢?其實,新生兒出生的第一年,如果媽媽沒有陪在身邊,很容易造成孩子內心安全感的缺失,嚴重時還會引發孩子多種心理問題。假如媽媽不能及時給孩子這種「安全感」,那麼寶寶便會用叛逆、調皮、甚至是發脾氣的方式進行「報復」。
  • 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年,在這3件事上花了太多錢,看完不敢生二胎
    同事小夢剛坐完月子就趕緊回公司上班,問她為啥不多休養幾天,小夢無奈的說:「寶寶出生的第一年,花錢的地方多,而且寶寶的用品也比較昂貴,每次買完東西,錢包就一夜回到解放前,所以就想趕緊出來掙錢,緩解家裡的經濟壓力。」其實不只小夢這樣,生活中很多寶媽有了孩子以後,都被錢再次逼回了工作崗位,那麼養娃第一年到底有多費錢呢?
  • 盤點各國奇葩懷孕習俗,第三個令人有些匪夷所思,你聽說過幾個?
    當時我們聽完這種習俗都覺得很荒謬,然而在老一輩的眼中,卻是必須遵守的規則。並且不僅僅是在中國,在很多國家,也有很多讓人驚訝的習俗。一、中國A、在我國,孕婦在孕期是不能吃兔肉甚至不能抱兔子,否則孩子出生後可能攜帶兔唇,這種習俗在我國廣為流傳;B、懷孕期間不能搬家,因為這樣會觸動胎神,影響胎兒發育;
  • 為迎合習俗,滿月寶寶眉毛被剃光,2個月後醫生斥責全家人無知
    寶寶的降生對於全家而言都是一件幸福的事,而寶寶的身體也是家人們都格外關心的話題。有些地方對於寶寶出生會有各種各樣的習俗,比如剃滿月頭一類的,都是寄託了自己的期許和祝福。不過很多習俗由於流傳的時間很長,其中除了精華之外,自然也有糟粕,如果父母長輩迷信的話,就很可能會聽信一些無稽的習俗,從而無意做出一些傷害到寶寶健康的事情。
  • 寶寶出生的第一年,這些事越早知道越好,新手爸媽收藏備用 上篇
    文/阿喵大家好,我是阿喵,在寶寶出生的第一年,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寶寶第一年生長發育規律及需要注意的事情,喜歡的家長可以收藏作為參考,因為內容比較多,所以會分兩期分享。,保證寶寶睡眠,培養晝夜規律,不要總抱寶寶,以橫抱為主4.黑白卡鍛鍊追視能力,不要總拉著寶寶玩5.睡覺時不要點小夜燈,影響寶寶褪黑素形成,從而影響寶寶睡眠質量及免疫力等6.出現驚跳反射,喜歡大人心跳聲,給寶寶打包裹、白噪音、噓拍法哄睡7.每次吃完奶後拍嗝
  • 奇葩習俗盤點
    然而,閨蜜卻相當的傷心,因為她的好朋友要結婚了,家裡人卻死活不同意她去參加婚禮,而理由居然就是「新人會衝撞孕婦」的習俗。  她本來還想著說,自己就不信這個,一定要去給好朋友道喜的。偏偏好朋友那邊的習俗有:孕婦是「四眼人」會損害夫妻和諧幸福之說。
  • 寶寶出生後剃了胎頭,頭髮才會又濃又密 這是真的嗎?
    在民間一直流傳這樣的習俗,就是在寶寶滿月或者一百天時,要剃胎頭,這樣寶寶以後的頭髮才會又濃又密。甚至還要給剃胎頭的理髮師包個紅包討喜慶,有的還是舅舅幫忙剃胎頭,另外還有地方的習俗就是要用母乳將寶寶剃下的頭髮溼潤團成一團,如果最後留下一個小小的尾巴,那麼這個媽媽下一胎很可能生下女兒,如果寶寶胎髮團起來很圓一點痕跡都沒有就是男孩。關於剃胎頭的這些習俗形式各地不一,但是很多都會保留,那麼關於寶寶剃胎頭,一定要剃麼?如此寶寶才會有一頭烏黑濃密的頭髮麼?
  • 寶寶出生第一年,需要注意的事項都在這裡了
    寶寶出生後,很多新手媽媽高興的同時,也會憂愁,憂愁一個新生命的誕生,不知道該如何養育孩子,第一次做爸爸媽媽,將會面對寶寶的眾多問題,特別是寶寶出生的第一年,需要很多新手爸媽注意的事項有很多。有了這份照顧寶寶清單,爸爸媽媽心裡就會有底氣很多。
  • 古代的嬰兒出生後都有哪些儀式?有的還很常見,第二個已經消失了
    每一個民族對於繁衍後代,迎接新的生命這件事都是非常重視的,尤其是作為禮儀之邦的華夏民族,我們祖先留下來迎接孩子出世的習俗更是豐富多彩,其中很多習俗被延續至今,而有些不合時宜的也漸漸被時代淘汰,淡出人們的視野。那麼在古代,新生嬰兒出生後都要經歷那些儀式呢?
  • 李玫瑾:十月懷胎和長大後把孩子養再好,都比不上出生後的第一年
    不少,李玫瑾教授還對於這樣的教育給出過警示她說:「十月懷胎和長大後你把孩子養的再好,都不上好好陪伴他出生後的第一年」。「寶寶在出生後第一年的母嬰依戀感是最強的」這也就是為什麼說十月懷胎加上長大後把孩子養的再好,都比不上好好陪伴孩子出生後的第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