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嗩吶「過山牌子」 即將失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0-12-16 騰訊網

1

在現在的廣西桂北全州縣,有一種悠揚的曲調,既能讓你熱血沸騰心潮湧動,又能讓你心如止水悅耳賞心,讓你如痴如醉物我兩忘;還能解開你心中的疙瘩,融化你生活中的是非恨怨,讓你進入寵辱不驚坐看庭前花開花落的人生淡然境界。它就是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全州嗩吶「過山牌子」。

在全州,提及「過山牌子」,老人們都講:「你去找全州『過山牌子』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唐1-5』唐義武,保證讓你心如所願。」近日,我專程來到全州縣火車南站一座古舊的瓦房(全州縣非物質文化傳承基地)拜訪了這位唐老師。

拉二胡中的唐義武

唐義武老師如今77歲高齡,他四十年代初出生在安和鄉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從小就喜愛音樂,嚮往藝術,8歲時自己就用皮竹製作笛子學吹曲調。11歲時因家境貧寒,在沒有任何人指導的情況下,自己用雞胃皮、扎鞋底用的麻線、棕絲等做成一把土二胡練習拉曲,後拜師,專心學習二胡和嗩吶。1956年被允許參加了本村俱樂部,並很快就學會了二十多曲彩調常用唱腔,從此後他便跟隨先輩們遊藝鄉間。因窮無錢買戲票,他經常是一個人翻越圍牆到當時的桂劇院偷看桂戲,1962年唐義武因有多技之強進入縣桂劇團,領導分配他任左場「二把手」(拉戲劇三胡兼吹嗩吶),他勤學苦練,不到一年半便坐上了「主胡」位子。1964年他從縣總工會借來了一把舊小號和一支單簧管,利用下鄉演出的空閒時間,一個人躲在牛棚裡自己摸索著學會了小號和單簧管的吹奏。他曾多次被評為縣、市、區,乃至國家級的演奏獎。並多年擔任桂劇團團長。退休後, 除整理大量筒管樂曲牌外,他還創作了《孝順歌》、《送魂》、《黃泉路》、《蝶戀花》、《湘江隨想曲》、《喜慶農家樂》等10餘曲銅管樂吹奏曲。唐義武從藝六十多年,他的生命已與民間音樂緊密地融為一體,縣內藝人根據他的名字諧音,戲稱他叫「唐1-5」,被人們尊稱為全州民間藝術的「活寶」。

唐義武和他的嗩吶隊

談起全州的嗩吶「過山牌子」,唐老師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全州的嗩吶「過山牌子」是全州當地民間嗩吶吹奏曲牌,「過山」是指為迎親而在爬山涉水中吹奏的,將曲牌冠以俗名,是指全州的「過山牌子」是不同於全州之外任何地區的嗩吶吹奏曲牌,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宋代時就有全州先賢陶崇(嘉泰年間進士、宋理宗時任寶漠閣大學士)在全州民間發掘整理並出版過《宋鐃歌鼓吹曲》一書,他在被宋寧宗召見時呈獻該書後曾得到「聖上嘉喻」(《陶氏族譜》明代版)。可見,那時的全州「過山牌子」已廣泛普及並盛行於民間。全州史上凡紅白喜喪事,不管城鄉必須要請「過山牌子」的鼓手班,少則兩堂(班),多則六七堂。「過山牌子」的曲調內容廣博,從中可以窺探到古代民族的原始崇拜、宮廷禮儀、宗教形式、生活習俗等精彩的歷史斷面。嗩吶「過山牌子」2009年已列入桂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12年,全州縣被命名為自治區級「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1

位於全州縣火車南站的縣非物質文化基地

縣非物質文化傳承基地內牆上的剪板

全州的嗩吶 「過山牌子」在繼承中發展,其演奏母曲由漢唐時期中原的一些江湖藝人傳入我縣,既有中原文化的特點,如以宋詞詞牌名為名的《桂林枝香》、《玉美人》、《江淮樓》等, 又兼容本地先輩藝人發展及民間俚曲及戲劇音樂,從而形成了獨特韻味,通過打擊樂的配合,吹奏時運用輕重快慢的變化,更深刻地展現喜、怒、哀、樂等情感。其演奏形式,是由五個樂手組成的小樂隊(俗稱鼓手班),它配製清楚,分工明確,司鼓手是樂曲演奏中的輕、重、快、慢的總指揮,首席嗩吶負責「發頭子」(即引子)和吹奏曲牌的高八度,次席嗩吶則吹奏低八度,兩支嗩吶同時吹奏起來,形成「八度和弦」,聲音高亢,常常相聚聚兩三裡地都能聽到,音調高高低低,忽快忽慢,悠揚轉折,有時會讓激起人楊帆千裡的鬥志,也有時會低低沉沉,讓人傾訴出心中的無限苦悶。

唐義武在縣老年大學教學中

千百年來,全州城鄉每逢紅白喜事,主家都要請一班鼓手來家「坐堂」熱鬧,「過山牌子」紅喜事可吹奏《新春紅》、《喜相逢》、《四季紅》、《月林好》、《雙蝴蝶》等,新娘上轎前一定要吹奏《離娘子》,否則新娘不會上轎。壽宴時要吹《老年高》、《紅流水》、《坐堂園林好》等曲牌,九十歲以上的還吹《壽誕開》和它的青板。

蒼海桑田,隨著農村社會結構的改變,受現代電影、電視等新興劇種及網絡的強大衝擊,加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傳統的認識不足,比如在喪事中洋鼓洋號吹奏《今天是個好日子》歌曲時,主家也不以為然,更富喜、怒、哀、樂等情感傳統過山牌子演奏在市場中捉禁見袖,全縣過山牌子樂手較40年前已減少了二分之一,且大多數人長年在外打工,年輕的生力軍寥若晨星。「過山牌子,已成為了全州文化的『雞肋』,食之有味,現在後繼乏人,特別是缺少年輕的學徒,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即將要消失了,棄之實在可惜!」 唐義武不無感慨地說道。

編  校|廖雨剛 唐真(實習)

責  編|周田秀

審  核|李宗和

發  布|全州縣融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漢樂
    新梅互聯 攝 廣東漢樂 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來源:梅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絲弦樂 絲弦樂,俗稱「和弦索」。
  • 唐山樂亭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演出精彩紛呈
    據了解,本次演出由樂亭縣新春文化活動辦公室主辦,演出劇目涵蓋樂亭大鼓、樂亭皮影戲、樂亭地秧歌、樂亭民歌等,在給群眾帶來一場鄉土文化盛宴之餘,也展示了樂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和保護成果。主持人在精彩節目輪番上演的同時,向現場觀眾介紹樂亭的國家級、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承人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讓更多了解家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 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隴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今年遺產日非遺活動主題為「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重點圍繞傳統體育、傳統醫藥和餐飲非遺項目,開展非遺宣傳傳播等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
  • 聚焦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 共探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科建設之路
    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陳麗、中國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一級巡視員王晨陽、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王立軍、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基地主任過常寶等嘉賓到場出席了開幕式並致辭,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畫家和文化學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評定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馮驥才特別發來視頻致辭。
  • 25地鼻子吹嗩吶!非遺編號Ⅱ-37,嗩吶落伍了嗎?
    鼻孔吹嗩吶嗩吶,是我國古老的吹管樂器之一,是被漢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普遍傳承的民族樂器。嗩吶藝術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編碼Ⅱ-37,此編碼被25個申報地同時享有。能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應該感到榮耀嗎?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能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首先具備足夠的文化傳承價值,另一方面也代表著這一文化傳承面臨著後繼無人的窘境!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像這類古老的技藝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普遍存在!
  • 西寧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亮相北京恭王府
    當日,「三山湟水間·花兒與少年」青海西寧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示月活動在北京恭王府開幕。400多件靜態非遺展品和8000多件文創產品,集中展示了西寧近3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11月23日,非遺傳承人曲吉昂秀現場繪製唐卡。
  • 非物質文化遺產:應城皮影戲裡的刀光劍影~
    應城pi ying皮影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年豬祭祀、石膏、年貨12月29號上午各種精彩的應城特色>都在應城龍池山莊上演最吸引小編的還是咱們中國傳統文化——「皮影戲」據表演皮影的夏想德師傅講,他所表演的並非傳統的皮影戲,而是光電皮影。
  • 2020年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論壇即將召開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重點工作任務,做好2021年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定於12月21日在廈門舉辦「2020年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論壇」,同期召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常務委員擴大會議
  • 浙江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經典景區名單公布
    ◆ 杭州宋城景區 (杭州市)  1996年5月18日開園的杭州宋城景區位於西湖風景區西南,是浙江省第一家主題公園和中國最大的宋文化主題公園,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首批「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首批「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基地——南宋民俗文化傳承基地」,是一座寓教於樂的歷史之城。
  • 影像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法研究
    然而,在用影像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時,作為電視創作者,應當如何更好的完成這個記錄工作,可能就需要回歸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通過尋找其本質特徵,然後從紀實類作品創作中找到合適的方法進行實踐,從而達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記錄。
  • 菏澤麵塑(曹州面人)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附:山東省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9民間文學禿尾巴老李的傳說山東省諸城市2諸城市文化館20民間文學嶗山民間故事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2青島市嶗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21民間文學舜的傳說山東省諸城市3諸城市文化館22民間文學莊子傳說山東省東明縣3山東省東明縣文化館
  • 市文廣新局《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和《關於加強對非物質文化...
    近年來,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指導方針,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對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有效保護,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已經列入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項目分別為:國家級11個,省級42個,市級215個,縣級426個。
  • 小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你知道多少?
    2006年5月20日,小欖菊花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3年,粵繡(小欖刺繡)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鎮江: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扎染,閒置物品變廢為寶
    20多名孩子來到康康路街道大學山社區,體驗扎染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他們把閒置的物品做成獨特的環保袋和手帕。聽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扎染,學生們非常好奇。社會組織工作人員薛文娟告訴記者,扎染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最簡單扎染適合日常體力勞動,「帆布袋是網上買的閒置,白布是別人做大件後留下的邊角料,都很便宜,同學們配些顏料,就變成了獨一無二的新袋子和手帕,既讓他們體驗了非遺文化,又感受自己動手的快樂,而且把閒置物品用起來,非常環保。」
  •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落地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5日訊 (通訊員 張淼) 2021年新年第一天,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傳承工作再結碩果。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擒拿)項目在長清校區周永傳統文化(藝術)名師工作室揭牌,這也是落戶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的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落地項目。
  • 實用英語:「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7-03-08 20:03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 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會成立
  • ...再翻紅——會寧皮影戲走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與創新之路
    三代人80年接力 推動皮影「破窘」再翻紅——會寧皮影戲走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與創新之路白銀日報記者 李豔 梁進贇 李倩燈影腔是會寧皮影戲最具藝術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唱腔,秦腔、眉戶、嗩吶調、打擊樂和白口的融合共同形成了會寧皮影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現有的300多冊劇本140多個劇目,演唱內容主要為反映通俗宗教的因果報應類,反映英雄人物的傳奇類,反映孝道仁義的家庭婆媳、妯娌之間關係的倫理類。
  • 濟南排名前十的特色小吃,第2種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你吃過嗎?
    濟南最有名的十大特色小吃,第2種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你吃過嗎?山東濟南,一向被稱作是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泉城,然而這裡除了山,泉和夏雨荷,還有非常多的美食值得品嘗,濟南最有名的十大特色小吃,不知道大家都吃過幾種呢?
  • 時訊|《周易》文化位列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倒計時?
    而且,湯陰縣的努力還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韓國政府肯定已經將《周易》列為本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了,不然他們也不可能去將《周易》申報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根據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評定暫行辦法》規定,前兩次《周易》不能列入國家級名錄,肯定也有具體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