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影弦歌萬千重》在京發布再現運河文化國粹非遺風採

2020-12-22 瀟湘晨報

2020年12月11日,非遺跨界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在北京舉辦發布會,編劇楊建業、導演李學熹、主演吳茜等主創團隊和該劇主演出席此次發布會。該劇講述蘇州昆班北上,在大運河上跌宕起伏的故事。《帆影弦歌萬千重》是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9年度資助項目,也是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非遺原創劇目展演作品。該劇將於2020年12月25日在北京隆福劇場首演。

在北京藝術基金的資助和指導下,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演繹了江南蘇州崑腔班沿大運河北上進京演出的故事,融愛情、親情和文化家國情於一體,並將崑曲、箜篌、古琴以及與運河城市相關的民間舞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有機融入其中,再現大運河兩岸的文化與風情,同時也展現了中國南方文化向北方傳運、交融的歷史進程。

發布會現場,著名青年國樂演奏家吳茜,同時也是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創意、出品人和主演,展現了劇中古琴表演片段。錚錚琴音,韻味悠長。伴隨著美妙的樂聲,帶人走進大運河萬千長的文化帶,從小橋流水的江南,到繁花似錦的京城,一路上展現了運河兩岸靈動多彩的風俗畫卷,以及那個時代的氣息、特徵與人文風貌。

作為箜篌藝術非遺傳承人,吳茜擅長將傳統文化以最平易近人的方式展現出來,在不知不覺中攫住觀眾,把他們拉回到美好的過去,仿佛穿越時空,讓傳統文化的韻美在新時代悄然綻放。劇中,吳茜飾演女主角蘇媛,憑藉深厚的藝術底蘊,她將在舞臺上呈現出一種與傳統話劇不甚相同的獨特質感,令人期待。

「我們通過舞臺劇的形式來展現『非遺』文化,也是將『非遺』精神以人類的普世情感來演繹、傳達我們中華文化特有的文化內涵。」吳茜在發布會上表示,「箜篌、崑腔、古琴等『非遺』文化載體,共同具備樸素的質感、典雅的內涵、空靈的意境,以及意境中所傳達的餘音繞梁、大音希聲,還有那種傳達給觀眾的柔美與堅韌,正是我們主人公所具有的精神。」

吳茜集中國古琴、古箏、箜篌等國樂器樂演奏、表演於一身,她最大的心願就是用一根根琴弦譜寫一曲曲美妙的樂章,用手中的樂器凝聚最具生命感染力的音樂之魂。而《帆影弦歌萬千重》的理念也正是用中國器樂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產講述中國故事。劇中引入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以運河為線,串聯起南北方的昆歌、崑曲、勞動號子、箜篌、古琴、商羊舞等表演形式,表現故事情節和其中蘊含的情感與精神。大運河作為世界文化遺產,與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融為一體,相互襯託,描繪勾勒出華夏文明璀璨耀眼的一面。

據了解,2018年吳茜自導自演的中國首部器樂劇《韻魂弦夢》在北京成功演出,受到了觀眾們的熱烈追捧,出現一票難求的場面。這對傳統文化演出來說,是非常少有的現象。兩年後,為了回饋廣大熱愛傳統文化的觀眾,吳茜率領團隊又精心打造了器樂劇新作《帆影弦歌萬千重》,這次以更走心的態度、更專業的表演、更精美的畫面、更震撼的音效,帶領觀眾穿越中國歷史,領略運河之美。

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編劇楊建業,長期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工作,並致力於傳承傳統文化。此次創作《帆影弦歌萬千重》,楊建業認為頗有幾分明代傳奇小說的色彩,同時一則還原明代遷都故事,展現厚重歷史,一則以大運河為線索,將諸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串聯。「劇中人在大運河上演繹了一出既情意綿綿又盪氣迴腸,既有詩意江南又具北方豪情的動人故事。」

導演李學熹在發布會上講了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創作的初衷。「從主題上,我們以運河精神為依託,通過非遺歌舞『江南號子』『山東號子』『北京號子』將大運河流域『非遺』串聯,以勞動號子這種源自勞動人民的藝術形式,將大運河東西兩岸、南北兩端的人民昂揚向上的生活狀態與昆班進京相結合,體現中華民族不畏艱難、頑強拼搏、生生不息的進取精神。」他進一步表示,「《帆影弦歌萬千重》這部劇,以主人公蘇媛的思想成長為依據,通過運河上的見聞與經歷,將『運河』文化傳達給觀眾;以蘇媛為載體,通過主人公浪漫的情懷與堅韌的品質,將『非遺』精神升華,以更具象的立體的人物形象來代言『非遺』形象。」

劇中《一曲琴聲》詞作者毛夢溪,其創作有感於像吳茜等一大批非遺傳承人,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不惜用各自的光榮與夢想,一心追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流傳與繼承、弘揚與發展。「天涯明月心相系,朝暮相伴無窮時,一聲琴一生情,傾我一生一世。」《一曲琴聲》無疑寫出了非遺傳承人對非遺藝術的執著精神和對傳承非遺文化的堅韌態度。

2020年12月25日,非遺跨界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即將登上北京隆福劇場進行首演,屆時觀眾通過蘇媛沿著大運河北上的故事,通過中國傳統器樂以及非遺表演形式,切身感受中國音樂的美,京杭大運河的美。(圖:帆影弦歌萬千重)

責編:閆宇航

【來源:海外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非遺跨界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運河為線串聯南北非遺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9年度資助項目、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非遺原創劇目展演作品、非遺跨界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12月25日將在隆福劇場上演。12月11日,該劇編劇楊建業、導演李學熹、主演吳茜等出席發布會,展示了劇中片段。
  • 「帆影弦歌」在非遺音舞中講述蘇崑北上
    排練劇照 王曉溪 攝中新網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 應妮)講述蘇州昆班北上的非遺跨界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將非遺、跨界與器樂有機結合,以運河為線,串聯起南北方的崑曲、勞動號子、箜篌、商羊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 走 到三灣公園看「運河帆影」
    孔生 攝揚州網訊 (記者 張孔生) 昨天,記者在三灣公園看到,三艘新的木帆船亮相,昔日「運河帆影」再現。古運河是揚州的母親河,運河哺育了揚州,是揚州的「根」。古運河揚州段是整個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現在揚州境內的運河與2000多年前的古邗溝路線大部分吻合,與隋煬帝開鑿的運河則完全契合,從瓜洲至寶應全長125公裡。
  • 揚州三灣重現「運河帆影」「鐵鑊鎮水」
    揚州三灣重現運河帆影 顧瀟 攝9月7日,3艘風帆船和7隻鐵鑊來到古運河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段,將在這裡重現運河帆影和鐵鑊鎮水這些大運河文化元素。年過七旬的張懷清,家住運河三灣旁,他的記憶裡,幾十年前,來往古運河的船隻,大多還是風帆船。韓秋顧瀟「百舸爭流,千帆競過」是曾經古運河風帆船的真實寫照。運河三灣風景區負責人王石群說,隨著機動船隻的興起,風帆船已成為稀有之物,市民在城區難得見風帆船。
  • 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在京開幕
    「運河轉漕達都京,策馬春風堤上行。」縱貫祖國南北的中國大運河,已在廣袤的土地上流淌了2500多年,從南到北奔流3000多公裡,孕育著燦爛、多彩的運河文化。9月23日,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以下簡稱「2020京杭對話」)在京開幕。
  • 運河博覽|世界知名運河簡介:京杭大運河、伊利運河、蘇伊士運河簡介
    運河自然承襲了水的這一特質滋養著河畔生命訴說著古老的故事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且最古老的運河,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7千米。京杭大運河最早始於春秋時期吳國為伐齊國而開鑿邗溝。
  • 音樂劇《天地運河情》首演 擦亮大運河文化符號
    2018年6月28日,歷時八年精心打磨的大型原創歷史音樂劇《天地運河情》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首演。該劇作為挖掘大運河歷史文化資源後湧現出的首部大型原創音樂劇作品,以大膽又富有創意的藝術表現形式,並成功入選2018年度國家藝術基金支持項目。
  • 穿越光陰三百載 《康熙南巡圖》再現鐘樓運河盛景|新聞中心|中國...
    早在三百多年前,鐘樓便是常州最繁華的中心    《康熙南巡圖》再現鐘樓運河盛景        米市河岸商家鱗次櫛比,文亨橋橫跨運河之上,春日的江南眾人盛裝出行,沐浴在廟會出會的喜慶之中……近日,「龍城紀盛——《康熙南巡圖》文獻研究展」亮相常州美術館,其中第6卷重點描繪了康熙從瓜洲渡江登金山
  • 大運河可不等於京杭大運河 通州運河號子為啥成北京文化符號?
    然而,時至今日,關於大運河的重要文化遺產點還存在很多模糊的認知。比如,這條世界文化遺產的大運河就是京杭大運河嗎?北京域內的大運河文化帶有哪些遺產點有待保護和挖掘?與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又有哪些?……《北京志》副主編、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原副主任譚烈飛經過研究梳理,總結出了與北京大運河相關的物質文化遺產4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11項。
  • 超百億文旅項目落戶嘉興運河文化省級旅遊度假區!王江涇將再現聞川...
    2020-07-02 21:22 |嘉興發布
  • 數說百府中國_杭州·京杭府_運河岸上的東方風雅文化頌
    千年古運河,從先秦流淌至今,因為不斷的「傳」與「承」,其蘊藏的中國文化歷久彌新:有枕水而居的江南、曲巷裡弄中的市井古韻,還有綿延1700多公裡的運河所折射的盛世藍圖。△杭州·京杭府實景圖這是京杭大運河流經杭城,在兩岸形成的獨特文化,深藏於水鄉巷弄間,而京杭府正是傳承這一水一岸所積澱的文化,用一種充滿靈性的方式,再次讓我們感受到運河意象如何在今日煥新奪目。
  • 望亭運河文化,綿延流長~
    運河公園暨歷史文化街區建設2019年5月依託京杭大運河望亭運河公園應運而生望亭運河公園位於望亭中心鎮區,在京杭大運河西側,總佔地面積約,同時將望亭老街風貌、遺址考古文化、中醫文化等特色內容融入其中。、遊泳館、健身中心等,將成為運河古鎮體育文化類建築的示範性代表,形成具有一定輻射影響力的現代體育中心。
  • 京杭大運河背景介紹——運河開鑿
    目前已知的上最早的運河是在公元前4000年由西亞美索不達來亞人開挖的運河。中國開鑿運河也很早,廣西靈渠鑿成於公元前214年,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除靈渠外,我國在內河航運佔有重要地位的,還有一條著名的運河,就是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千米,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縱貫南北,是我國重要的一條南北水上幹線。
  • 2018北京•通州運河文化藝術節在國家大劇院臺湖劇場啟幕
    2018年10月23日晚,主題為「魅力副中心·圓夢新時代」的2018北京·通州運河文化藝術節,在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臺湖劇場內啟幕。國家大劇院供圖 牛小北攝影 中國網訊 開漕節的船帆扯起來,月光下的訴說唱起來;油紙傘上的茉莉花朵朵飄香,運河上的對話句句敞亮……2018年10月23日晚,伴隨一段《運河岸邊 千年之城》視頻小片兒的恢宏呈現,主題為「魅力副中心·圓夢新時代」的2018北京·通州運河文化藝術節,在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臺湖劇場內唯美啟幕。
  • 以千年運河之水,洗濯內心的粗礪
    作者‖塵緣武城「運河風景道」位於京杭大運河的衛運河武城段,全長7.8公裡,是武城老城鎮運河文化旅遊帶運河經濟特色景區的一部分,也是《山東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已經的具體實施項目之一。京杭大運河貫通南北、溝通內外、聯通古今,大大促進了流域內儒家文化精髓與南北文明的融合,由此而誕生出來的運河文化更是豐富多彩、源遠流長。 享有 「運河明珠、弦歌古郡、狀元之鄉」美譽的武城,歷史文化遺存豐厚。
  • 這個京郊免費寶藏公園,不僅適合徒步賞秋,還藏著京杭大運河源頭
    挖掘到一個京郊免費的寶藏公園——北京昌平新城濱河森林公園,雖已時值初冬,漫步於此,天空澄澈湖面開闊,銀杏滿地色彩斑斕,一路可以徒步到大運河的源頭白浮泉,探訪曾經北京人的祈雨聖地都龍王廟,看九龍池惟妙惟肖的九龍頭,欣賞燕平八景之一的「龍泉漱玉」,了解「千年白浮泉律動運河源」大運河源頭的歷史文化積澱
  • 運河文化潤揚州
    「我們要讓『古運河重生』,爭當運河生態治理修復的典範,爭當運河文化保護傳承的典範,爭當運河文旅融合發展的典範。」揚州市委書記夏心旻表示,揚州將用世界遺產標準來保護好大運河,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傳承和發展,努力走在前列、擔當典範。
  • 傳統技藝展示中華文化 北京冬奧會特許新品在京發布
    嘉賓在發布會現場合影中國日報12月18日電(記者 孫曉晨)今天下午,以「金玉瓶安 璽迎冬奧」為主題的北京冬奧會特許商品新品發布會在京舉行,《冬奧金鑲玉瓶》《冬奧雙璽》兩組新品正式推出。北京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代表、中國首位冬奧獎牌得主葉喬波、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玉石雕刻大師,以及來自工藝美術界、文博界、收藏界的眾專家領導與媒體代表出席了此次活動,共同見證《冬奧金鑲玉瓶》與《冬奧雙璽》的發布。
  • 千年運河 百年水文丨京杭大運河百年水文聯盟活動在杭舉行
    近日,杭州市林業水利局會同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以「千年運河、百年水文」為主題,倡議並發起「京杭大運河百年水文聯盟」活動,聯合京杭大運河沿線14座具有百年歷史的水文站共結聯盟,使百年水文站成為運河文化帶的重要窗口,講好水文故事、展望水文現代化,弘揚時代水利精神,煥發新的時代風採,共同打造一條流動的河
  • ...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納入 「十四五」規劃《建議》 千裏運河脈動不息
    貫穿5大水系跨越8省市,千裡水脈連通南北  大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和浙東運河組成,全長約3200公裡,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流經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古代運河,至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17載遊歷中國,3載為官揚州,他在京杭大運河沿線的所見所聞,通過《馬可·波羅遊記》被西方世界所熟知。如今,馬可·波羅紀念館就在揚州城東門遺址東不遠處,講述這位文化使者的傳奇一生。  越來越多的考古發現也在印證著大運河的「國際範兒」。通濟渠鄭州段是我國北方地區最早溝通黃、淮兩大水系的運河遺存。「我們從2006年開始做通濟渠鄭州段沿線文化遺產的基礎性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