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光陰三百載 《康熙南巡圖》再現鐘樓運河盛景|新聞中心|中國...

2020-12-18 中國常州網

    早在三百多年前,鐘樓便是常州最繁華的中心

    《康熙南巡圖》再現鐘樓運河盛景    

    米市河岸商家鱗次櫛比,文亨橋橫跨運河之上,春日的江南眾人盛裝出行,沐浴在廟會出會的喜慶之中……近日,「龍城紀盛——《康熙南巡圖》文獻研究展」亮相常州美術館,其中第6卷重點描繪了康熙從瓜洲渡江登金山,從奔牛鎮至常州府的情景,全面細緻地展現了大運河常州段的繁華勝景。這也是常州美術館開館以來首個最具地方文化特色的重量級大展,對於常州復興老城廂,精準打造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百年古卷中的盛世鐘樓

    《康熙南巡圖》共十二卷,是清朝初年宮廷繪畫中的輝煌巨製,以康熙皇帝南巡路途為線索,對他的出巡過程進行了「起居注」式的記錄。各卷分段描繪出巡沿途重要的山川、城郭、風物、官民,有「中華第一長卷」之美譽。

    常州美術館館長李慶向記者介紹,此次「龍城紀盛——《康熙南巡圖》文獻研究展」特別邀請到了資深美術史研究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聶崇正擔任策展人,凝聚他數十年研究成果,梳理國內外美術史專家研究《康熙南巡圖》的手稿、學術論文等研究成果,其中不少文獻資料是國內首次公開展出。由此展現歷史上江南重鎮的繁華風貌,通過山川景物、風俗市井、民間百態、建築服飾等豐富圖像信息,讓更多人了解大運河文化、運河城市變遷。

    常州段是全卷結束前的高潮,運河在奔牛鎮出現了一個孤島,畫面上有站在水中摸田螺的農民。河水穿過一座單孔橋,出現了一大片農田,然後運河拐了個彎,穿過一座壯觀的三孔石橋到達常州城門,與護城河相連,常州城內大片建築隱沒在雲霧之中。此段出現了繁華的都市景象,只見舟楫穿梭,橋上人來人往,街市摩肩接踵,岸上客商與小船互動交易,酒肆米行林立。畫卷中人群最綢密之處,便是在文亨橋前,岸邊有抬著八仙偶像、扛著彩旗的祭河隊伍,往來人群遊梭其間。「早在三百多年前,鐘樓便是常州最繁華的中心。」李慶說。

    運河為媒彰顯常州藝文

    位於鐘樓區運河五號的江蘇大川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是本次活動的主要執行方。負責人張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鐘樓人,從事藝術展覽策劃已經有十多年。「去年常州買家拍下錢維城的《蘇軾艤舟亭圖卷》作品後,我受到啟發,想通過展示《康熙南巡圖》,挖掘常州的運河文化,展現鐘樓底蘊。」張凱請來《康熙南巡圖》首席研究員聶崇正為文獻展做「總指揮」,別出心裁地用一個展覽來解讀一幅畫。為了使展覽更豐富,他還邀請故宮博物院書畫部研究館員楊丹霞擔當「晉陵風雅——常州畫派精品展」策展人。以大運河為媒的這兩個展覽相輔相成,從歷史和藝術的層面述說運河往昔與風情,彰顯江南歷史文脈及古代文化藝術成就。

    「可以說,從命題到內容支撐到策展專家,這都是常州展覽歷史上高峰。」張凱在展覽現場向記者介紹,在目前展出的二期展覽中就有3件作品錄入石渠寶笈,更有兩件常州博物館的藏品首次面向大眾。

    「晉陵風雅」展呈現的是明清時期以常州為主的江南藝文風流。自唐宋以來,常州便是文人騷客們詩賦吟詠、心嚮往之的風水寶地,是江南文學藝術重鎮之一。以惲南田為代表的「常州畫派」,不僅是常州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在中國書畫藝術發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個展覽擇取最能代表和傳達「常州畫派」及相關書畫家藝術特色的作品共60餘件。展品除代表惲壽平在山水、花卉蔬果不同題材傑出造詣的數件重要文物,也有其書札,為人們了解其為人、其家族祠田管理提供了寶貴文獻資料。此外,展覽選取了惲氏家族長輩如其十四叔惲於邁的詩作,以及惲壽平藝術同道、至交好友的書畫,體現出明末清初的江南及常州人傑地靈,俊才輩出之人文風貌,具有重要的圖像與文獻價值。

    借「運河水」復興老城廂

    京杭大運河流經長三角地區15座城市和近百座古鎮,融匯吳越、淮揚、楚漢、皖江、徽州等地域文化,深深地影響著江南文化。常州自古就是京杭大運河沿線的重要城市,千百年來古老的運河從常州市區穿過,河道兩岸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蹟和人文景觀,運河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發展和變遷。

    「圖中的三孔石拱橋,俗名為『新橋』,是橫跨西運河上的常州最有特色的古橋。始建於明代嘉靖27年。1987 年運河整治,原橋拆除,按原橋縮小比例調90度移建西市河,與西吊橋平行,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文亨橋。」李慶介紹,研究歷史文獻對於打造大運河文化有著重要意義。再如,運河與南運河相連接處的石龍嘴上的米市商店,像順泰號、信太昌、宏泰協、同泰豐、豫豐泰、寶源大、福泰祥等糧行糧店比比皆是。大川文化目前也在和民俗專家考證相關歷史,試圖復興老品牌的昔日風採。

    此次兩大展覽以大運河為媒,通過展板上故宮博物院專家的權威解讀,展現常州藝文風流,再現常州運河的繁榮鼎盛,讓觀眾讀懂運河古城,也受到了業內外良好的口碑。結合文旅融合、大運河文化、老城廂復興等要素,李慶計劃明年以常州為中心,開設常州畫派等研究論壇,進一步打響常州文化品牌。

    王可人圖文報導

    來源:常州日報

相關焦點

  • 最長的宮廷畫卷藝術珍品巜康熙南巡圖》
    清 王翬等《康熙南巡圖》(第九卷局部)人馬過錢塘江《《康熙南巡圖》絹本,重設色,共12卷,每卷縱67.8釐米、橫1555~2612.5釐米不等。1691年繪,歷時3年。真實、細緻地再現了康熙南巡所經之處的風土人情及農業、商業的繁榮景象,具有極其珍貴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康熙南巡圖》歷時3年完成。康熙曾御筆「山水清暉」賜贈王翬,並欲授官職。不諳官場的王翬藉故推辭,於1698年南歸故裡。當時參與繪畫的還有冷枚、王雲、徐玫、虞沅、吳芷、顧昉等畫師。根據宮廷繪畫特點,該畫卷同樣一律不落這些畫家的款印。
  • 南巡盛景(上):祖孫兩代皇帝的南巡
    這批作品就是清代皇帝康熙和乾隆的南巡圖。南巡圖是皇帝所巡遊的江山國土的真實寫照。南巡圖和地圖的差別在於,南巡圖要紀錄帝王的活動,要採取與人體相符合的尺度,不是像地圖那樣宏觀的、鳥瞰的角度,而是稍高一點的俯視角度,然後用巨長的長卷表現延伸的空間,也表現流動的時間。
  • 94年小夥用交響樂譜「中國瑰寶」,《康熙南巡圖》成都首演
    11月23日,在成都雲端·天府音樂上演的「從中國到世界」交響音樂會上,有不少觀眾是衝著一部叫做《康熙南巡圖》的交響樂作品首演而來。首演現場,旅美青年作曲家王德龍與四川交響樂團合作,現身講解併兼顧該曲目的鋼琴伴奏。
  • 古運河畔麗人行 再現江南古街古巷繁華盛景
    5月19日下午,古運河畔、明城牆邊,借著「五月江南美,獨愛常州樂」2019中國旅遊日暨常州首屆漢服·非遺嘉年華活動的契機,來自全國各大高校的百名漢服愛好者齊聚常州,巡遊明城牆與篦箕巷,再現江南古街古巷繁華盛景。今年的5月19日是第8個全國旅遊日。背靠巍巍明城牆,面臨千年古運河,眾多市民遊客在此相約,唱響「文旅融合、美好生活」的主旋律。
  • 華東師大社再現康熙《御製耕織圖》「御製」風貌
    出版時間:2011年7月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時,江南士子進獻藏書甚豐,其中有「宋公重加考訂,諸梓以傳」的《耕織圖》。焦圖模仿樓作而變通點綴,內容、布局和技法等方面有所創造,「樓圖簡單樸素,焦圖則纖細麗都」,「應用西洋之透視法以作畫」為最不同者(向達:《明清之際中國美術所受西洋之影響》)。焦圖增強了藝術欣賞性,但某些創造憑靈感得來,反而不近實際,或由於樓璹為浙江於潛(錢塘)人,江南水鄉環境較為熟知,而焦秉貞則成長、為官於北方之故。
  •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明年7月開館 讓觀眾變成遊客
    南京博物院供圖   穿越2500年時光,縱貫6400裡大地,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通航裡程最長、使用時間最久、文化價值最豐富的運河,作為中華文明的標誌之一   館內特別設置了500平方米的環形數字館,通過水、運、詩、畫四個篇章展示運河美的意境,觀眾在空間內,隨著「時空河道」自由地穿梭流動,展開人與自然、歷史、現實穿越時空的對話,通過「科技+藝術+文化」的創意表達方式,讓大運河流入每個觀眾的眼中、心裡。   舟楫往來通南北,船運載了四面八方的貨物、南來北往的行者。運河上的船有多少種類?
  •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展陳方案曝光,明年7月開館
    穿越2500年時光,縱貫6400裡大地,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通航裡程最長、使用時間最久、文化價值最豐富的運河,作為中華文明的標誌之一於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龔良表示,觀眾在這裡將可以看到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的前世今生,以及運河上的水利工程、漕運鹽利、商業貿易、宗教信仰、飲食風物、戲曲詩詞、舟船樣式、市井生活,運河沿線的自然生態、運河如何與「一帶一路」交匯,並專題展示我省組織創作的《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  簡而言之,這座博物館就是中國大運河的「百科全書」。
  • 運河邊的廉政故事:剛正不阿的張鵬翮
    事跡扛重任治黃河經歷十載成專家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文明,也因其常決口泛濫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所以治理黃河是歷朝歷代的一件大事。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三月,康熙告訴大學士們:「治河工程的錢糧很不清楚,于成龍因病去世,江南江西總督張鵬翮的品德和氣節都很好,就調他補上河道總督這個職位。」
  • 康熙南巡中的書法活動
    康熙南巡時御賜的金扇樣式,扇面有康熙皇帝的御筆題字。《清朝通志》卷119《金石略五》記載蘇州府的御書碑刻,康熙四十四年有御書唐人五絕行書賜尤珍、御書五絕賜馮勖、御製至閶門作七言絕一首行書賜彭定求。前面提到蘇州人彭定求、尤珍在四十二年已獲御書,這裡介紹馮勖,他也是長洲人,十八年博學鴻儒,授翰林院檢討,罷歸。尤珍、馮勖、彭定求三位蘇州人四十四年得到御書,可能是康熙帝南巡時所賜。
  • ...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納入 「十四五」規劃《建議》 千裏運河脈動不息
    圖為浙江杭州,晚霞映照大運河餘杭段。(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舟楫千裡,縱覽千年。「大運河文化展」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這是國博首次全面系統展現大運河及其衍生出的文化脈絡,展覽預計持續4個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被納入其中。  溝通南北,綿延數千裡,歷經無數繁華盛景和動人故事;貫連古今,奔流幾千年,沉澱厚重歷史變遷與家國記憶。
  • 京杭古運河四大名鎮南陽,康熙乾隆南巡在此賞景,屬國內獨一無二
    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南巡時,曾在此停駐賞景。鎮上的皇帝下榻處、皇帝御膳房等30多處歷史遺蹟至今古風猶存。南陽鎮成了南北方商品交易的集散地。使得南陽鎮飛速繁榮。由於人員往來頻繁,夜泊船隻不計其數,於是供人休息的驛館相繼而生。南陽島四周全是水,如今遊客到南陽島去,要靠坐船才能上島。泛舟湖上,碧水茫茫,一望無際。
  • 「雲上運河」走進京郊古鎮 專家帶觀眾「雲」賞「牛欄八景」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劉歡 責任編輯:劉歡 大運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八個省市,連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融匯京津、燕趙、齊魯、中原、淮揚、吳越等地域文化,溝通南北,穿越古今,承載著無數繁華的盛景和動人的故事。
  • 老百姓不跪皇帝跪縣官,康熙南巡路上遇見了什麼尷尬事?
    記得由張國立和鄧婕主演的《康熙微服私訪記》曾經是一部紅遍暑期檔的電視劇,從1997年到2007年的整整十年間,一共上映了五部,可想而知收視率還是很可觀的。那麼真實的歷史上,康熙真的這麼喜歡微服私訪嗎?雖然,沒有想電視劇那樣去微服私訪,但是康熙南巡卻是事實。在他親政後,便著手整頓吏治,恢復了京察、大計等考核制度。 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騙,康熙還親自出京巡視,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還有三次東巡、一次西巡,以及數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
  • 男子發現拱券文字 推測寧波運河橋重建於清康熙時
    這裡說的,是觀海衛鳴鶴古鎮街河之上的七座古橋,自東向西,分別是陡塘橋、世德橋、三槐橋、東大橋、運河橋、普安橋和沙灘橋。  如今三槐橋和東大橋已改建,剩下的五座古橋中又以運河橋歷史最長。它位於鳴鶴古鎮老街的中段,南北跨街河。這裡曾是古鎮的商貿中心。
  • 延禧宮再現「木海觀魚」盛景
    延禧宮再現「木海觀魚」盛景一進延禧宮,一幅「瑾妃觀魚」的老照片帶觀眾「穿越」至清朝末年——當時延禧宮內就是養金魚的地方,靈沼軒四周擺放著很多木海和瓦盆,用來蓄養各色珍稀品種的金魚。紫禁城和金魚的淵源非常久遠。
  • 盧恩光穿越版入黨申請書曝光:提前兩年「預知」南巡講話
    盧恩光穿越版入黨申請書曝光:提前兩年「預知」南巡講話 秦羽/微信公眾號「長安街知事」 2018-07-06 10:09
  • 當效康熙拒著
    每遇大水,漫漫黃湯傾覆而下,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運河漕運也被阻塞,南方大米運不到北京,清政府的開支和北方軍隊的給養受到嚴重影響。黃河之患,成了清帝心中揮之不出的陰雲。康熙親政掌握大權後,常為此事焦慮。他說:「河道關係到漕運,是國家的緊要大事。」他把「河務」「漕運」「三藩」六個大字寫在宮殿柱子上,每天吃飯、睡覺都琢磨怎樣處理才妥當。
  •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一起「搶鮮」去體驗
    文峰塔、大運塔、天中塔,將在運河邊連成一條線,形成「三塔映三灣」的景觀。未來,博物館邊將建成一座碼頭,觀眾在此坐船,向南可達長江邊的瓜洲,向北可達東關街碼頭、天寧寺御碼頭,進而像康熙、乾隆南巡時那樣,經瘦西湖直達蜀崗平山堂,串聯起揚州最具特色的運河遊覽線路。
  • 一體推進「四治」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
    今年5月12日,習總書記專程來到汾河太原城區晉陽橋段察看治理情況,強調「要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持續用力,再現『錦繡太原城』的盛景」。三年時間兩次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彰顯了黨的領袖對生態建設的極大重視和對太原的殷切期望。近年來,我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紮實開展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藍天白雲成為省城的新常態。
  • 江蘇揚州打造「夜經濟」三部曲 再現「夜市千燈照碧雲」盛景
    蜀岡—瘦西湖景區宣布:即日起正式推出2020運河文化嘉年華?瘦西湖夜市活動。 崔佳明 攝 中新網揚州6月18日電 (記者 崔佳明)6月18日,蜀岡-瘦西湖景區舉行新聞發布會,蜀岡—瘦西湖景區黨工委副書記劉馬根宣布,即日起,蜀岡—瘦西湖景區正式推出2020運河文化嘉年華·瘦西湖夜市活動,瘦西湖景區將通過打造夜遊、夜市、夜演「夜文化」三部曲,推動揚州「夜經濟」發展,再現古代揚州「夜橋燈火連星漢」「夜市千燈照碧雲」的盛世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