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不跪皇帝跪縣官,康熙南巡路上遇見了什麼尷尬事?

2020-12-17 小夭讀書

記得由張國立和鄧婕主演的《康熙微服私訪記》曾經是一部紅遍暑期檔的電視劇,從1997年到2007年的整整十年間,一共上映了五部,可想而知收視率還是很可觀的。

那麼真實的歷史上,康熙真的這麼喜歡微服私訪嗎?顯然不太可能,作為皇帝,每天要忙的事不少,能夠有精力看完大臣們的奏摺就不錯了,還裝扮成老百姓到民間去,這首先是安全保證不了,其次也沒有這個必要。

雖然,沒有想電視劇那樣去微服私訪,但是康熙南巡卻是事實。在他親政後,便著手整頓吏治,恢復了京察、大計等考核制度。

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騙,康熙還親自出京巡視,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還有三次東巡、一次西巡,以及數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

他巡視時諭令衛兵們不許阻止百姓靠近,盡力撤去一切尊嚴的誇飾,讓百姓們靠近,以此向臣民展示祖先傳下來的樸質精神, 此舉極大地促進了康熙對民情的了解。

另外,他還親自巡視黃河河道,督察河工,並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相傳有一年,康熙皇帝帶著龐大的隊伍下江南。一行人走到河北的固安,見老百姓全都跪在道路兩旁。

康熙皇帝以為百姓們是來迎接聖駕的,高興得合不攏嘴,故意問百姓們:「你們跪在這裡幹什麼呀?」

按照康熙皇帝的設想,百姓們應該齊呼萬歲,然後回答說:「是來迎接萬歲爺您的呀!」這樣皇帝就賺足了面子。

可沒想到的是,老百姓竟然說:「我們是來挽留楊縣令的!聖上既然來了,就替我們做個主,讓楊縣令留在固安吧!」

康熙皇帝被潑了一瓢涼水,滿肚子的不高興。可是做皇帝,這點兒氣度還是得有的。所以,他耐住性子,詢問這個楊縣令是何等人物。

百姓們就紛紛說,這楊縣令呀,在固安縣可是出了名的愛民如子。有一年百姓被徵去修永定河的工程。因為一個姓黃的河道監工不力,拖延了工期,所以直到冬天,大伙兒還在趕工,一個個凍得手腳發青發紫。

楊縣令,也就是楊馝,看大伙兒可憐,就允許他們等太陽出來後再開工。可黃河道發現百姓沒有像以前那樣凌晨開工,大發脾氣,讓人把遲到的百姓打了一頓。

楊馝聽說了,趕去求情。黃河道仗著自己常年在固安做官,而縣令卻是經常調動的,所以很不給面子,堅決要打。楊馝急了,和黃河道大聲理論。黃河道於是揚言,要彈劾楊馝。最後在巡撫的調解下,這件事情才沒有鬧大。

除此之外,楊馝還為老百姓辦了許多事,深得百姓愛戴。康熙皇帝來到這裡時,剛好趕上楊馝被調去宛平做縣令,老百姓捨不得他,就跪在道路兩邊挽留。

康熙皇帝聽了老百姓的傾訴,就說:「那我就給你們再選一個好官,如何?」

百姓和隨行的大臣都默不作聲,只有跪得離康熙最近的一位婦女說:「那你還不如選一個好官,送到宛平去呢!」

康熙皇帝聽了這句話,沉思良久,大笑起來,然後下令獎賞楊馝,並讓他繼續做固安縣令。

不管到底康熙有沒有真的微服私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南巡時,對各地的考察十分細緻,對任何細小的問題都會過問,足以說明天下的動態他都通過自己的方式得到了全面位的掌握。

不得不說,他確實是中國歷史上到地方上巡察社會與了解民情最多的皇帝之一。

大家好,我是小夭,愛讀書,愛講故事的職場媽媽。我相信每一個走心的文字,都是源於生活的真實記錄,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百家號@小夭讀書,更多精彩好文,更多好故事讓我講給你聽。

相關焦點

  • 南巡盛景(上):祖孫兩代皇帝的南巡
    這批作品就是清代皇帝康熙和乾隆的南巡圖。南巡圖是皇帝所巡遊的江山國土的真實寫照。南巡圖和地圖的差別在於,南巡圖要紀錄帝王的活動,要採取與人體相符合的尺度,不是像地圖那樣宏觀的、鳥瞰的角度,而是稍高一點的俯視角度,然後用巨長的長卷表現延伸的空間,也表現流動的時間。
  • 揭開乾隆南巡的深層含義,其用心之險惡,遠遠超過他表面的奢侈
    歷史圈有個最搞笑的事,那就是很多小朋友認為他們比古代帝王更聰明。但作者想說的是,無論是阿鬥,還是正德都比那些只會誇誇其談的小孩子智慧得多。他們能在皇帝那個位置上活一年,都會比普通老百姓活一百年經歷的事要多。
  • 最長的宮廷畫卷藝術珍品巜康熙南巡圖》
    清 王翬等《康熙南巡圖》(第九卷局部)人馬過錢塘江《《康熙南巡圖》絹本,重設色,共12卷,每卷縱67.8釐米、橫1555~2612.5釐米不等。1691年繪,歷時3年。真實、細緻地再現了康熙南巡所經之處的風土人情及農業、商業的繁榮景象,具有極其珍貴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康熙南巡圖》歷時3年完成。康熙曾御筆「山水清暉」賜贈王翬,並欲授官職。不諳官場的王翬藉故推辭,於1698年南歸故裡。當時參與繪畫的還有冷枚、王雲、徐玫、虞沅、吳芷、顧昉等畫師。根據宮廷繪畫特點,該畫卷同樣一律不落這些畫家的款印。
  • 清朝與明朝是敵對的,為何康熙要拜謁朱元璋陵,並行三跪九拜禮
    根據《清代文獻參考》和其他一些史料記載,康熙第一次拜祭明孝陵是在康熙二十三年,即他第一次南巡的時候。在十月下旬,康熙乘著御船來到了江寧府,那時,他棄船上岸,騎馬入城。一路上聞訊而來的百姓都夾著腿跪迎,想一睹天子真容的百姓實在太多了,一時眾人都擠在路上。康熙是一個知行合一的人,他常對大臣們說,天下的黎民百姓,都是朕的忠心耿耿,朕最憐憫的人有三個:一個是出身貧寒的讀書人,另一個是衣不蔽體的窮苦百姓,還有一個就是因無知而犯法。因此,他看見百姓紛紛跪迎,不但緩緩地行禮,而且還使百姓平身免禮。
  • 康熙南巡中的書法活動
    第五次南巡。四十四年(1705)二月九日啟程,閏四月二十八日返京,長達109天。二月十六日,御舟泊直隸南蔡村,康熙帝御製《春日田間詩》《南巡詞》《皇船記》各一篇,示直隸巡撫李光地等。李光地奏稱:「臣等仰瞻聖制,不獨辭韻精妙,而治天下之大道寓焉,豈惟近今罕覯,即從古亦無此佳什,允堪昭垂萬世傳之無極。」是日賜李光地御製詩、詞、記各一章。
  • 94年小夥用交響樂譜「中國瑰寶」,《康熙南巡圖》成都首演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李婷 文/圖)把瀋陽故宮「鎮館之寶」、總長200多米的清代大型歷史圖卷,譜成一首15分鐘的交響樂曲,內有什麼乾坤?《康熙南巡圖》的四川之緣:逛博物館取材,因創作結緣陳丹青《康熙南巡圖》是清代畫師王翬、楊晉等在1691到1693年創作的宮廷繪畫作品,是以康熙皇帝南巡為題材的大型歷史圖卷,共十二卷。
  • 康熙寫錯一個字,幸虧旁邊的小官機靈,不然很多人都得掉腦袋!
    康熙寫錯一個字,幸虧旁邊的小官機靈,不然很多人都得掉腦袋!先來看一下康熙對高士奇的評價康熙帝:得士奇,始知學問門徑。[9]高士奇,浙江餘姚人,康熙十年(1671)入國子監,因為字寫得好被選入內廷,後來擔當康熙的機要秘書,陪伴了康熙十幾年。高士奇每天為康熙皇帝起草、批閱奏章,一手信息都得經他的手。在封建社會,官員的禍福往往就決定於消息是否靈通。康熙皇帝對高士奇也是相當寵愛的,不管打獵、南巡都會帶上他,兩個人幾乎形影不離。
  • 大多數外國使節來到中國都跪拜皇帝,為什麼只有英國人不跪?
    洋人地方,南起西班牙,北至俄羅斯,都是信上帝的,信上帝的民族,也知道雙膝跪倒,但那是單對上帝的,對於人間的君主,一般只跪一條腿,再吻一下君主的手。顯然,當時那些滿世界亂竄的紅毛夷人,在宗教信仰方面,並不那麼虔誠,儘管一肚皮不樂意,但是該雙膝跪倒,就雙膝跪倒,荷蘭人跪了,西班牙人跪了,葡萄牙人也跪了,而且就屬他們跪得痛快,來一次跪一次,一點折扣都不打。
  • 王躍文:康熙君臣雜說
    又曾斥責漢官九卿保舉人員:「非系師友,即屬親戚,是皆漢人相沿惡習。」于成龍是康熙皇帝極為賞識的大臣,他也未能逃脫皇帝的批評:「于成龍人尚可用,亦有勞績,但比年以來,徇情為人,大有錯謬。」「其所奏之事只徇人情面,欲令人感彼私恩。」康熙皇帝曾指出于成龍從任河道總督到隨駕徵討噶爾丹,舉薦之人儘是親友、同鄉、門生、故舊之類。 漢官們的毛病,康熙皇帝時常敲打,很不留情面。
  • 康熙祭祀孔廟死活不跪,孔尚任機智遮住3個字,皇帝立馬三拜九叩
    康熙三十九年,孔尚任被康熙皇帝罷免官職,別的官吏被皇帝罷免總有一個原因。可孔尚任並沒有犯什麼錯,那麼皇帝為什麼要罷免他呢?孔子後裔要想知道這個原因,還要從孔尚任做官的時候說起。原來歷代王朝雖然對孔子不斷加封,但孔子的爵位依舊是文宣王而不是皇帝。孔子的墓碑上也是寫著大成至聖文宣王,這讓康熙皇帝十分不舒服。當朝天子要拜只能拜至聖先師孔子又怎麼能拜文宣王呢?這時孔尚任似乎看出了康熙皇帝的憂慮,他命人取來一匹黃羅綢緞急忙將孔子墓碑上文宣王三字蓋住。
  • 康熙皇帝說了「三個理由」
    普通老百姓,可以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經商之人,可以通過讀書了解更多經商智慧;達官貴人,可以通過讀書學習更多的為官處世哲學;帝王將相,可以通過讀書參悟更多的馭人之術。康熙皇帝就是一個愛學習的人,他八歲登基,每天除了處理政事之外,都要抽時間學習。他時常在五更時分就起床讀書朗誦,還經常找人研討琢磨,曾經勞累到痰中帶血的地步。
  • 穿越光陰三百載 《康熙南巡圖》再現鐘樓運河盛景|新聞中心|中國...
    早在三百多年前,鐘樓便是常州最繁華的中心    《康熙南巡圖》再現鐘樓運河盛景        米市河岸商家鱗次櫛比,文亨橋橫跨運河之上,春日的江南眾人盛裝出行,沐浴在廟會出會的喜慶之中……近日,「龍城紀盛——《康熙南巡圖》文獻研究展」亮相常州美術館,其中第6卷重點描繪了康熙從瓜洲渡江登金山
  • 康熙拜孔子墓遲遲不跪,大臣妙計後立刻下跪行禮,臣曰拜師不拜王
    康熙拜孔子墓遲遲不跪,大臣妙計後立刻下跪行禮,臣曰拜師不拜王文/珍惜自己讀不懂的書說康熙是清朝很有作為的一位皇帝,大家應該不會反駁吧,八歲繼位時,朝廷還由鰲拜等人把持朝政,八歲的康熙隱忍不發,年長後主持朝政
  • 康熙看到孔子墓不下跪,機智大臣擋住碑上一字,康熙連忙跪拜
    為此順治皇帝在明朝封孔子為「至聖先師」的基礎上,加「稱大成至聖文宣先師」。順治之後的下一位皇帝是康熙帝,他一生組織了六次南巡,有三次要經過山東的泰山、曲阜等地,自然要去拜謁孔廟、祭拜孔子了。「康熙二十三年十一十八日黎明,上御輦,設滷簿,進曲阜南門,詣聖廟,至奎文閣前下,由甬道旁行至大成殿,行三跪九叩禮。」
  • 乾隆南巡下江南時,為什麼四次住在同一人家中?
    每天都有分享,精彩內容不間斷,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閱讀。      大家好,說起乾隆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薩蠻》。在歷史上的江南是一個充滿文藝氣息的夢幻之地,沒來過的人想來,來過的人便想在此地定居。
  • 謠言的歷史意義與潛在力量,細觀乾隆皇帝的南巡活動
    尤其是圍繞著烏喇納拉皇后的宮廷紛擾局面,揭穿了乾隆皇帝在一七五零和一七六零年代他頭四次南巡中的虛偽說法:他明確、反覆說,不是為了享受,而是為了追求孝道、勤政、仁慈的美德。在這方面,烏喇納拉皇后的個案可以揭示如下問題,即為什麼在間隔十年之後,乾隆皇帝在一七八零年代開始他的後兩次南巡。
  • 康熙和乾隆都曾六下江南,但目的不同,做法也相差甚遠
    一、康熙南巡為治河 康熙皇帝分別在23年、28年、38年、42年、44年和46年六次南巡,通過對比《清史稿》《志書》中各災異的記錄,發現康熙南巡時期幾乎都是黃河水患最為嚴重的時期
  • 密嬪王氏:康熙身邊的漢人寵妃,女人有時不爭不搶才是最高情商
    愛新覺羅·玄燁,中國歷史上清朝的第四皇帝,清朝在定都北京後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家喻戶曉的「康熙」。作為一位皇帝,康熙的身邊圍繞著各色各樣的鶯鶯燕燕,光皇后就有四位,其他從貴妃到答應,也有著六十位左右。那麼,康熙為何要賜予自己的這個妃子如此封號呢?密嬪此人是否如同她的封號那般,充滿著神秘?密嬪王氏是康熙後宮中一位與眾不同的妃子,她是知縣王國正的女兒。密嬪王氏並不是滿族人,也不是什麼貴族小姐,而是出身於民間一位普普通通的漢族女子。但康熙身邊有一位親信,名字叫李煦,王氏在李煦的舉薦下進入了皇宮之中,由此便開始了在後宮中身不由己的生活。
  • 「名人百科」盛世大帝——聖祖仁皇帝康熙(一)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十一日,康熙帝巡幸塞外,命皇太子、皇長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五子、皇十六子、皇十七子、皇十八子隨駕。在巡幸期間,發生了幾件事,促使康熙帝與皇太子矛盾激化。第一件事:胤褆等皇子向康熙帝報告了許多皇太子的不良表現。這些報告,有些是不實之詞,但是康熙帝深信不疑。
  • 愛新覺羅福全為什麼不是皇帝?康熙福全之間什麼關係?
    而且此人的身份還很高,是康熙的二哥。按照那會兒的立嫡的說法,他應該是皇帝的,但是最後卻是康熙。按照這個節奏,他應該會造反啊,但是並沒有,在歷史上他還是康熙的大忠臣。在順治還活著的時候有這麼一件事,他問這兩個孩子:你們將來想成為什麼?康熙說的是明君,而福全說的是賢臣。在之後的歲月裡也的確是這樣做的。但是另外有一個說法是,福泉之所以沒有說想當皇帝,是因為他身有殘疾,心裡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