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的觀念中,廁所是一個汙穢之所,卻又是不得不去的地方。晉景公死在廁所,大富豪石崇在床下裝便盆,唐太宗把「虎子」改稱「馬子」,古人對於廁所,真是既嫌棄又離不開。
#為什麼鬼喜歡在廁所#
01史上第一位死在廁所的國君
若說古人有多離不開廁所,恐怕沒有人比得過晉景公。這位死在廁所的國君,大概是亙古第一人了。
說到晉景公,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提起他爺爺,大家必然耳熟能詳,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重耳。所謂虎父無犬子,作為名門之後,晉景公也是雄才大略,曾帶兵攻入楚國,親手了結了老對手楚莊王的霸主之夢,又打壓趙氏卿室,取得了晉國歷史上公室對卿族的第一次勝利,堪稱一代英主,只是人生的收場有點草率……
話說晚年的晉景公,已經病入膏肓,御醫束手無策。晉景公倒是一位豁達的君主,照常吃飯睡覺上廁所。有一天,正吃飯時,他突然感到一陣腹脹,便去廁所方便。結果他的人生也在這裡謝幕了!
春秋時期的廁所可不是現在這樣的,那時流行的廁所叫溷(hùn)廁。
溷廁一般建有坑道,汙物通過坑道排出,分為衝水式和收集式兩種。衝水式主要通過水流將坑道中的糞便衝走,由於春秋時期沒有抽水體系,壓力不足,除了周天子的王宮外,極少有居所採取衝水式的廁所。
再有就是收集式的廁所,一般是在坑道下埋入一口大缸,缸的另一端通向屋外,糞便也是從坑道排出。收集式廁所存在一定的弊端,就是無法做到及時清理。
晉景公雖然作為一方諸侯、一國之君,但晉國公室當時所採用的極有可能是這種收集式溷廁。所以,當晉景公栽倒在坑道時,那畫面……
這死法,也太奇葩了吧!堪稱古今中外,第一人了!
其實,晉景公奇葩的死法也算不上奇葩。很多患有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都存在這種危險。只是在人們看來,一天至少要去好幾次洗手間,難道每次去都要提心弔膽,那還怎麼生活呢?而生命恰恰就是在這種不經意間戛然而止的。
02石崇家床下居然裝便盆
說到奇葩,歷史上恐怕沒有任何一個朝代能與兩晉南北朝相比。這個士族文化大發展的時代,奢靡之風也隨之盛行。
石崇就是西晉時期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富豪,他和晉武帝的舅舅王愷以珊瑚樹鬥富的故事,被後世傳為美談。不過,接下來我們要說的卻是石崇的豪宅——豪宅中的豪華洗手間。
這個故事還有另一個主人公——劉寔。劉寔是寒門學子出身,雖為漢濟北惠王劉壽的子孫,無奈朝代更迭,失去了皇族身份庇佑,所以他少時貧苦,以賣牛為生。這個背景倒是與劉備有幾分相像。但他們二人的際遇卻大不相同。
劉寔初到洛陽時,前去拜會洛陽豪富石崇。期間發生了一件與豪華洗手間有關的尷尬事:
話說,劉寔來拜會石崇時,中途內急,想去廁所。石崇熱情地將他帶到內室。然而,劉寔來到內室後,徑直見到有一張大床,上面掛降紗帳幔,床上還鋪有華麗的坐墊,旁邊站著兩名手持香囊的侍婢。劉寔連連擺手,尷尬地道了一句「誤入石兄臥室」,轉身便要走。石崇納悶地道了句「這就是廁啊」,而後再次邀請劉寔試用。然而,劉寔終是寒門出身,不及石崇享受慣了,過了良久也不得便,最後只得另覓他處解決。
這個故事在《世說新語》和《太平御覽》中都有過記載。當時,普通人家仍然使用漢代傳下來的踞廁。劉寔雖貴為高官,怎奈貧苦慣了,享受不起石崇的豪華廁所,也在情理之中。
那麼,這個豪華廁所到底長什麼樣子呢?
其實結構很簡單,就是在床下安置一處便盆,有侍婢及時清理打掃,以保障室內的氣味清新。這種豪華廁所因為耗費人力物力較大,一般只在豪門貴族中使用。所以,也真是稱得上「豪華廁所」了。
03唐太宗把「虎子」改稱「馬子」
漢唐是我國歷史上經濟、科技和文化異常絢麗的時代。廁所的設施被拔高了好幾個層級。不但在器具上大膽革新,在建築格局方面也更加人性化,舒適度大為增強:比如設置洗手架和洗衣架、搓手用的澡豆、懸掛外衣的衣架、除臭用的木炭灰,還有各種香棍……是不是像極了今天的洗手間?
當然,還有更神奇的……
有一部非常有意思的考古題材電視劇叫《古董局中局》,第二部第一集中有一個片段:男主角許願外出歸來,在屋門口見到一個虎子,而且是從墓中挖掘出來的陪葬品……
虎子是什麼東西呢?
虎子就是夜壺。直到今天我們仍在沿用,在醫院、養老院這些地方,會經常見到。現代主要是做醫療護理使用,但在古代,它可是家家必備的神器。
不過,它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名字,叫「馬子」。
你知道「馬子」是怎麼來的,它跟「馬桶」又有什麼關係嗎?
這其中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
有一天晚上,唐太宗內急起夜,小太監立馬端著虎子進來。唐太宗一見虎子,腦中突然冒出「虎子」兩字,一下子怒火中燒,當即下令將「虎子」改為「馬子」。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唐太宗的高祖父叫李虎,是西魏時期的八柱國之一。如今李氏已成為皇族,李世民作為高高在上的帝王,自然不願意讓自己先祖的名諱整日被人呼來喊去,何況又是用於盛汙物的器具上。所以有唐一代,民間都不敢再稱「虎子」,而是稱「馬子」。
明清時期,洗手間的器具又進一步得到改良,「桶」這種器具開始大範圍使用,到清朝時已成為家家必備之物。清代時也稱為「恭桶」。比電視劇《延禧攻略》中就有女主人公魏瓔珞因罪被罰涮「恭桶」的橋段:
當然,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都能見到太監或者宮女涮「恭桶」的橋段。普通人家就不叫「恭桶」了,而是叫「馬桶」。
而「馬桶」這個叫法又是怎麼來的呢?
還是與李虎有關。由於「桶」和「馬子」的用途相同,加之一般家裡都會同時備有兩種器具,久而久之,人們便習慣性地將二者合併稱呼,於是「馬桶」這個叫法就出現了,並且一直沿用至今。當然,今天我們已經在使用抽水馬桶了!
從晉景公死在廁所中,到晉代大富豪石崇在床下裝便盆,再到唐太宗嫌棄虎子,直接改名為馬子,可以看出古人對於廁所既嫌棄又離不開,這一點與今人倒是頗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