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稱呼「廁所」呢

2020-12-16 逾白歷史

廁所是我們一日三餐後必須要光顧之所,解決我們日常生活,是聞之則臭,不得不去之所。就是這樣一個廁所,在古代是如何稱呼它呢?和現代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話說我國最早的廁所記載,出現在西周的《儀禮·既夕禮》中:「隸人涅廁。」說的就是古人掘地為廁,待坑滿後,就命令奴隸把坑填上,再挖個新坑。「坑廁」可以說是中式廁所的始祖。這種土坑多為人豬並用,以節省人力。這種廁所養出來的豬,不但祭祀不會用,連貴族都不食用。《禮記》有云:「君子不食綣腴」,說的是,君子不吃這種廁所裡養出來的畜牲。

春秋時期稱廁所為「溷軒」。《後漢書·黨錮傳·李膺》:「時宛陵大姓羊元群罷北海郡,臧罪狼藉,郡舍溷軒有奇巧,乃載之以歸。」話說這時廁所可以移動了,看見新奇,就可以用車把它載走。

據戰國時代成書的《左傳》記載:公元前581年,晉景公「將食,漲,如廁,陷而卒。」 說的是晉國國君晉景公在吃飯前去上個廁所,結果掉了下去,最終死在了茅坑了。《墨子·旗幟》說,這種廁所「在道外設屏,三十步為周長,垣高十二尺」這麼大的規模,失足跌入自然是難以逃生的。

「井匽」也是廁所的古稱,又稱「偃」。在兩漢之間成書的《周禮·天官》記載:「宮人,掌王之六寢之修,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惡臭。」從史料看,周代的宮廷廁所已設有漏井,穢物可自然落入池內,而且已經可以去除臭味。

在魏晉南北朝時,我們可以看兩個小故事。《晉書·王敦傳》云:「石崇以奢繫於物,廁上常有十餘婢侍列,皆有容色,置甲煎粉沉香汁。有如廁者,皆易新衣而出。」可見石崇家廁所豪華,不僅有美女侍候,還有衣服更換。

另一則故事是《世說新語》中記載王敦出身士族,家境富裕,和襄城公主新婚之夜,第一次使用公主家的廁所時,頓時傻眼了,只見皇家的廁所富麗堂皇,流光溢彩,更為驚奇的是,在廁所裡居然還放著一箱幹棗,於是索性把棗給吃了。王敦事後才得知,原來廁所裡放的幹棗不是用來吃的,是用來塞鼻子,防臭味的。王敦知道這些東西的用處後,臉都悔青了。防臭方法各用奇招,用香粉,用紅棗。

在唐代廁所稱為「更衣室」。現在稱為用於更換衣服的室內獨立空間。而在商場中經常設有更衣室,試穿需要的衣物。你在商場試衣服時,會不會想到在唐代原來指廁所呢?

在宋代稱廁所為「雪隱」。靈隱寺淨頭寮之額上,書有「雪隱」二字,此語原僅為該寺所用,以後始通用之。

明朝時《西遊記》中戲稱廁所為「五穀輪迴之所」,清代稱為「宮廁」。話說在1903年,慈禧太后以謁見西陵為名,度行新造的蘆漢鐵路。蘆漢督辦盛宣懷是個馬屁精,特地準備一輛花車,車內床側有一門,門內有一被稱作「如意桶」的馬桶。桶底貯黃沙,上注水銀,糞落水銀中,無跡無味。外施宮飾絨緞,成一繡墩,可謂奢侈之極。

不過以上雅稱多為宮廷或皇族、官僚所用,因古時農家廁所常用茅草遮蔽,故也稱「茅坑」或「茅廁」。

廁所雖是一個小小的四方之地,但古人賦予了它很多雅稱。今後你知道該如何稱呼「廁所」了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僅以配圖表達,無他意。若有不妥之處,請聯繫我刪除,感謝。

相關焦點

  • 在古代「上廁所」是如何稱呼呢?
    廁所在古代有許多雅稱,有「雪隱」、「宮廁」、「更衣室」「溷軒」等,既然廁所名字都如此雅致,那麼「上廁所」又怎麼會落俗套呢。那就看看古人對「上廁所」這一大俗行為有什麼不同的稱呼呢?一種稱呼是更衣,除了指換衣服外,還指去廁所大小便,這是一種避諱的說法。漢代張仲景《傷寒論·少陰病》中記載:「少陰病,下利,脈微濇,嘔而汗出,必數更衣,反少者,當溫其上,灸之。」一種稱呼是解手。話說朝廷為了遷徙人口,把人們騙在山西大槐樹下,被迫無奈遷往河北等地。
  • 古人對「上廁所」這一大俗行為,有什麼不同的稱呼?
    廁所在古代有許多雅稱,有「雪隱」、「宮廁」、「更衣室」「溷軒」等,既然廁所名字都如此雅致,那麼「上廁所」又怎麼會落俗套呢。那就看看古人對「上廁所」這一大俗行為有什麼不同的稱呼呢? 一種稱呼是更衣,除了指換衣服外,還指去廁所大小便,這是一種避諱的說法。
  • 古人的廁所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說起廁所,估計每個人每天都會去,那麼你可知道,你一生中要上多少次廁所麼?據有人統計,每人每天要上8次左右的廁所,算下來,一年就是3000次左右,一次就按照3分鐘計算,一年就是9000分鐘,按照每人壽命65歲計算,就是585000分鐘,也就是406天,粗略估計每人一輩子估計有一年時間是在廁所,不敢想像吧。那麼,與我們一路相伴的廁所,在古代又是什麼樣子呢。在遠古時候,廁所相當簡單,就是在空地上挖個坑,人在旁邊如廁。
  • 古人如何將「上廁所」說的高雅,神話傳說中還有關於廁所的法寶
    廁所,是一個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無論你是腰纏萬貫還是家徒四壁,廁所總是要去的。廁所的功能是一樣的,但是如廁環境的差別也會由於家財的多少而不同:石崇的廁所不僅沒有鮑魚之肆的味道,還有美女在你如廁後為你換上一套新衣服。
  • 古人是如何稱呼父親的?在古代,關於「爸爸」還有哪些不同稱謂
    父親是對父親古今習見的稱呼。現代社會甚至出現了「拼爹」等詞彙,那麼除了「爹」,古文中常見的對父親的稱呼還有哪些呢?現在大家都管父親叫爸爸,地方不同,叫法也不同,比如北京人叫「老爺子」,陝西人叫「大」,河南山東一帶叫「爹」,四川重慶一些地方及周邊地區稱父親為老漢(兒)。那麼,古代人是如何稱呼父親的呢?
  • 人有三急,古人是怎麼上廁所的?中國古代廁所發展簡述
    作者在方便的時候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中國的老祖宗在方便的時候到底方不方便呢?上廁所還有生命危險?看到這個小標題是不是嚇了一跳,古人上個廁所竟然還要冒著生命危險?其實還真是有一定的風險。看到這個標題或許又有朋友納悶了,今天講著廁所怎麼還跟豬扯上關係了呢?在古代廁所叫做「圂」,從字形上看你是否能發現這個字的另一個意思?沒錯,圂也是豬圈的意思!在陝西潼關出土的東漢綠釉帶廁陶豬圈也許能讓你明白為什麼有的豬肉不能吃!古時候老祖宗們為了資源能夠充分地利用,可真是開動了腦筋。
  • 古人為何把如廁叫「出恭」?聊聊歷代「廁所文化」的發展與演變
    1.古人對「廁所」的稱呼演變先秦時期,人們管可以藏汙納垢的「廁所」叫做「圂」。之所以會有這種晦澀難懂的稱呼,皆因當時的「圂」都建設於豬圈之上。簡單的說就是在豬圈的頂棚之上,放上兩塊木板並在中間留出空隙。
  • 古人為何把上廁所說成出恭,究竟什麼意思,其實這與古代科考有關
    然而我們都知道,古人把上廁所稱為「出恭」,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著這樣一個褒義詞和如廁之事聯繫起來的呢?這還得從古代的科舉考試說起,自隋煬帝創立科舉考試的制度後,科舉便成為了國家選拔人才的主要方式,而無數普通人也通過這種方式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 內衣是極為隱私的物件 古人都是如何稱呼它們的呢?
    「小」字表明尺寸和地位;「脅」字明示內衣的穿著部位;可見,內衣的獨到之處還在於名字的特殊性,也隱含了古人詼諧幽默的情趣。商周時期的內衣在人類剛認識道「禮儀廉恥」的時候,最早用來遮住身體前面的被稱為「帶」,然後逐漸由遮住前面轉變成遮住後面,兩邊連起來以後稱為「裳」。
  • 老婆用文言文怎麼說呢?古人稱呼自己的另一半那是相當甜
    現代人在稱呼自己的妻子的時候,一般都會叫老婆,那麼古代人是怎麼稱呼自己的另一半呢?和現代人相比,古代人的稱呼那可是相當的甜啊!那麼古代人究竟是怎麼稱呼自己的老婆的呢?一般有些身份但不是達官貴人的家庭中的男主人喜歡喜歡對外人或者是來訪者介紹自己的妻子時候這樣稱呼。第二種:夫人,在古代的時候,這個稱呼也不是一般能用的,漢代以後,王公大臣之妻稱夫人,唐宋明清各朝還對高官的妻子或者母親加封稱誥命夫人,而在漢代或者漢代之前,這個稱呼就更不得了了,最差也是諸侯的妻子。連皇帝的妻子也是用它。
  • 古人怎麼稱呼年齡? 古人對年齡的叫法有多少種?
    古人怎麼稱呼年齡? 古人對年齡的叫法有多少種?時間:2017-02-03 12:41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古人怎麼稱呼年齡? 古人對年齡的叫法有多少種?
  • 故宮一個廁所都沒有,上萬人上廁所怎麼解決?讀完佩服古人的智慧
    故宮內各區域作用不同,如三大殿被用於舉行盛大典禮,養心殿和齋宮區被用於皇帝和嬪妃們居住,然而,偌大的一個故宮,竟然沒有一個像樣的廁所,那麼上萬人住裡面是如何解決上廁所的問題呢
  • 奇葩古人:晉景公死在廁所,石崇床下裝便盆,唐太宗把虎子改馬子
    在古人的觀念中,廁所是一個汙穢之所,卻又是不得不去的地方。晉景公死在廁所,大富豪石崇在床下裝便盆,唐太宗把「虎子」改稱「馬子」,古人對於廁所,真是既嫌棄又離不開。#01史上第一位死在廁所的國君若說古人有多離不開廁所,恐怕沒有人比得過晉景公
  • 古人有名、字、號等多種稱謂,見面時應如何稱呼?
    古人往往有名、字、號,在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身份之人時稱謂都是不同的。那麼,見面之時,到底是該叫名還是叫字又或是稱號呢?這一章節就來說一說古人稱謂之禮。古人多名及稱謂禮俗人名是一個標誌符號,其基本用途是為了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區別。
  • 為何人們常說「上廁所和下廚房」,怎麼不說「下廁所和上廚房」?
    畢竟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現在的很多俗語和約定俗成的稱呼其實都是經過了幾千年的沉澱流傳下來的,也許我們平時習以為常的一個詞語中就隱藏著我們不知道的文史知識呢。 其實這背後蘊含著古人關於五行,房屋方位,還有上面尊卑的觀念,裡面的學問大著呢。 那麼一個簡簡單單的「上廁所」和「下廚房」究竟能蘊含著哪些文史常識呢?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吧。
  • 古人的稱呼才最潮
    古人的稱呼才最潮 而這樣的一個稱呼放到現在卻顯得十分的文藝呢! 「君」除了稱呼帝王,還可以作為對別人的敬稱,時間一長,郎君這兩個字就成了女子稱呼喜歡人的專用詞。這樣的一個稱呼顯得十分的甜膩呢!
  • 05後稱呼弱爆了,被古人這「3愛稱」酸到了
    就比如現代人稱呼的老婆在古文中,就有很美的表達,今天小編想說的是:「老婆」用文言文怎麼說?05後稱呼弱爆了,被古人這「3愛稱」酸到了 梓這個字呢,又有兒子中的子的發音,梓潼這個字本身就是一個好的寓意。我們都知道古時候,有一種觀念就是繁衍子嗣。繁衍後代對古人來說是至關重要,不能忽視的一件事,所以梓潼就包含著對老婆,對孩子的希望和寄託。
  • 古人對妻子如何稱呼?第三個聽著像罵人,解讀後才知其如此優雅!
    古人對妻子如何稱呼?第三個聽著像罵人,解讀後才知其如此優雅!泱泱華夏,禮儀之邦,在中國歷史漫長的旅途中,「禮儀」這兩個字就仿佛是中國文明精神的根基,正是因為有了禮儀,中國文明才能夠這樣代代相傳下來,經久不息。
  • 為什麼說「上廁所,下廚房」,並非「下廁所,上廚房」,原來如此
    眾所周知,現代流行的文化俗語有許多都源於古代,古人們創造了這些語言,經久不衰地沿用至今,也就成了社會約定俗成的說法。我們可能從未思索過為什麼要這麼說,這個說法是出於什麼目的,只是從祖輩們那裡傳承下來,大家都這麼講,於是自己也跟著這麼稱呼了。
  • 「人有三急」,古人如何上廁所?古代廁所又是什麼樣子的?
    古人云:「人有三急」,所以如(jiu)廁(shi)之(ce)地(suo)從古至今都是不可或缺的,雖說廁所在國人眼裡是個不願多提的汙穢之地,但是通過廁所的發展歷程,可以窺見其折射出的歷史文化,對研究中國古代歷史文化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據考古發現,廁所其實遠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存在了。